词条 | 海上画派 |
释义 | “海上画派”画家赵之谦《花石团扇》 § 概述 《花鸟四屏》 海上画派大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逐渐形成“海上画派”。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熏、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阶层的欢迎。与以北京为中心的正统宫廷画派形成鲜明的对比。海上画派,对中国近现代国画影响深刻,作为一个地域流派,至今存在(新“海派”),兴盛不衰。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仍占很大的份额。 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征,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书授徒,以求“束修”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 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与书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说上海的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并且颇有现实性的题材,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 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这又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征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上画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亦历历可数。当然就绘画发展而言,外延于内敛的充实,当画家感受到仕绅与商业之间有所牵动时,如何引导人情高雅又简明的画法,是促成画风的主因。 § 特色 《贵妃醉酒图》 海上画派,上承唐宋传统技艺,吸取明清陈淳(白阳)、徐渭(青藤)、陈洪绶(老莲)、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 画风:潇洒放纵,又雄厚古朴的特色。 画技上: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融贯中西,独成一派。 就内容来说:花鸟画最多,其次为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联系深,能达到雅俗共赏;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作品颇具象征性,讲究内涵充实,造型色彩华美而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 此外,海上画派高产画家居多,这与上海的商业化特色,及他们卖画为生的身份相吻合。海派作品数量之大,无法估计 海上画派诸多画家,归纳出以下几点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除了这些特点外,画家的作画数量也有大量生产的趋势,至今尚能检视的海上画派的画作,恐仍无法估计。 § 流派 黄宾虹山水画就比较常被讨论的画家,依其画风可略提几位代表性的画家,以为进一步深层研究的参考。在此可分为: 民间画派者 朱熊,工花卉,师法白阳山人,尤有简逸之笔; 张熊﹝花卉册1872﹞,工花卉,画风保守,晚年作没骨、水墨淋漓,用色艳而不俗,子弟甚多; 王礼,习花卉,取径新罗、陈老莲、恽南田等人,弟子有朱偁、任伯年等人; 任熊,构图奇特、变化多样,善人物、花鸟等,与任熏、任颐、任预等人被称为早期海派「四任」之首; 朱偁,初学张熊花鸟,后师承王礼,从其学者亦多; 钱慧安,以人物画为多,花卉次之,从其学者亦众; 任熏,人物、花卉、山川皆师其兄任熊之笔法:吴嘉猷,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等为专长; 任颐,花鸟、人物走兽均佳,画风更近民间现实精神。 此一派风格,延续在中上层社会中,所传承之美学理念,除了文人画精神的原素外,加入通俗的平实题材,有借景写意的意义,并且开始有西方式的写生事实,显然受到近代西方美术观念的影响,其影响近代五十年的中国画风,也历历可属。 金石画派者 融书法写意为主,虽也具文人画意或形式,更为重要的也是使中国画形式化的开端。作者计有虚谷,画作以写意为主,将自然景物变形、简化、书写化。 赵之谦,书画皆佳,善金石考据,画以花鸟画为佳,笔调涵有金石气,即枯湿浓干白,以书法线条为行笔方式; 蒲华,以青藤、白阳为宗,笔墨恣肆、奔放、真率。学生杨士猷传其方法;吴昌硕﹝紫藤1919﹞,书画印均为所长,行笔如写,画境质朴,力求画面光整与平衡,受其影响者如齐白石、潘天寿等等; 高邕,以书法为主,用笔深重,画宗八大、石涛,对于书画活动贡献大,此画派特色,均强调画法如书法,书画同源,以书法笔法应用于绘画形质,力促笔墨的老辣古朴。 § 代表人物 海上画派 其他有关海派画家甚多,如胡公寿、陆恢、吴石介、程璋等等,都直接间接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发展。 民国三十八年以后,随政府卷台的此项画家,虽然大都来自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南京艺专、中央大学美术系等学生,但究其所持画风,均以海上画派有很重要的联系,强调笔墨、重视师承、继承传统、面对现实,既要求古风,又讲究现实,除了附会风雅外,卖画教画以维持生活也是重点,换言之,由业余性质到职业需要,使画作开始量化的趋势,也引起更多的反思,思图改造中国画的表现,也起源于此时矣! 在台湾的海派画家,虽然并不是很纯粹的承继者,因已受近代新式教学法的影响,不过这些先进们,如王震、汪亚辰、邵逸轩、张书祈、胡克敏、王子豪、高逸鸿、陈骛甫、林贤静、陈丹诚、吴平、郑月波等人的画风,多少也强调汲古润今,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的主张,重新列为画境的表现方法,并依此规律再传授后学子弟,此一现象曾在台湾地区风行近四十年,至今仍有不少的私塾者,虽非是绘画发展的主流,却也是初识中国画者的门径。吴昌硕吴昌硕 吴昌硕(1844年9月12日-1927年11月29日),中国清末民初的著名篆刻家,亦以书法、绘画等闻名。浙江省湖州安吉县鄣吴村人。父亲吴辛甲是清朝的举人。母亲姓万。他的本名是“吴俊”或“吴俊卿”、昌硕是他的字号,他也使用过字号“昌石”、另有别号为“缶卢”、“苦铁”、“大龙”等,晚年在70岁之后,称自己为“吴字”。 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中国近代画家。名质,字朴存、朴人,别号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着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拥护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并担任书局编辑多年。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上海博物馆董事、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国立北平师范学院讲师等职。1949年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 海上画派(海派)代表性的画家名录: 费丹旭(1801—1850,浙江湖州人)、张熊(1803—1886,浙江嘉兴人)、王礼(1813—1879,江苏苏州人)、任熊(1822—1857,浙江萧山人)、胡公寿(1822—1886,上海松江人)、虚谷(1823—1896,江苏扬州人)、朱偁(1826—1900,浙江嘉兴人)、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蒲作英(1832—1911,浙江嘉兴人)、钱慧安(1833—1911,浙江湖州人)、任薰(1835—1893,浙江宁波人)、蒲华(1839—1911,浙江嘉兴人)、吴友如(1840—1894,江苏吴县人)、任伯年(1840—1896,浙江杭州人)、吴昌硕(1844—1927,浙江湖州安吉人)、吴秋农(1848—1903,浙江嘉兴人)、吴庆云(1848—1916,江苏南京人)、陆恢(1851—1920,江苏苏州人)、任预(1853—1901,浙江萧山人)、倪田(1855—1919,江苏杨州人)、黄山寿(1855—1919,江苏常州人)、沈心海(1855—1941,江苏崇明人)、颜元(1860—1934,江苏苏州人)、杨逸(1864—1929,上海人)、黄宾虹(1865—1955,浙江金华人)、王震(1866—1938,浙江湖洲人)、王一亭(1867—1938,浙江吴兴人)、陈师曾(1876-1923,江西修水人)、吴徵(1878—1949,浙江桐乡人)、贺天健(1891—1977,江苏无锡人)、朱屺瞻(1892—1996,江苏太仓人)、颜文梁(1893—1988,江苏苏州人)、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刘海粟(1896—1994,江苏省常州人)、钱瘦铁(1897—1967,江苏无锡人)、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张书旗(1900—1957,浙江浦江人)、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江寒汀(1903—1963,江苏常熟人)、来楚生(1903—1975,浙江潇山人)、陆俨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唐云(1910—1993,浙江杭州人)、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人)、林曦明(1925—,浙江永嘉人)、朱宣咸(1927—2002,浙江台州人)、刘旦宅(1931—2011,浙江温州人)、方增先(1931—,浙江兰溪人)、陈家泠(1937—,浙江永康人)、戴敦邦(1938—,江苏镇江丹徒人)、张桂铭(1939—,浙江绍兴人)、龚继先(1939—,北京人)、韩天衡(1940—,江苏苏州人)、杨正新(1942—,上海人)、蔡天雄(1944—,江苏无锡人)、卢辅圣(1949—,浙江东阳人)、劳继雄(1950—,上海市人)、施大畏(1950—,浙江吴兴人)等。 § 影响和意义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的发展 “海上画派”的第一阶段在1927年告一段落,那是由海上画派的第一代画家建立。“海上画派”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画派并不单单只由第一代画家构成,还有第二代,第三代,传承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充满朝气。 为此上海政府与上海美术馆收录了部分海上画派名家展,有故第一代、第二代海派画家,也有当今充满朝气的第三代海派画家。 海上画派画家程十发先生曾有“海派无派”的说法,其实这也正是海派的一个特点,即海纳百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和古今艺术的精华。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拍卖行副总经理陈克涛将“风起云涌大时代”、“古今中外大融合”、“南北画家大汇聚”、“海派画风大流通”四点归结为海上画派兴起的时代背景。 海上画派成员众多,时间跨度久远,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画派。 早期海上画派的第一代画家有任伯年、吴昌硕、虚谷、任熊、任熏等,第二代海派画家有朱屺瞻、邵洛羊、陆俨少、吴湖帆、钱瘦铁、颜文梁、谢稚柳、朱宣咸、张书旗、林风眠、郑午昌、刘海粟、江寒汀、伍蠡甫、来楚生、唐云、林曦明等,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派画家大多已经去世,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标志着海上画派的真正谢幕。 事实上,这只是海上画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告一段落。 目前是海上画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与海派初创时相比情况虽有变化,但产生海派的背景或者说延续海派发展的背景并没有变化。海派本来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第三阶段海派画家们令海派的发展也丰富多彩。涌现出了张桂铭、王劼音、张培成、何曦、蔡广斌、陆春涛、陈家泠、张桂铭、罗步臻、戴明德、张培楚、王健尔、王孟奇、张培成、卢甫圣、施大畏、方增先、林曦明、陈家泠、杨正新、卢辅圣、张培成等第三阶段的海派画家,他们在传承海上画派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辈的基础上吸收多元文化,进一步蓬勃发展。 由于海上画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诸如重视师承的关系,也得到赞助者的支助,因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团体,这也就是书画团体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台湾光复后的中华民国画学会、七友画会、八朋画会,就是这项活动的具体事实,姑不论其对于绘画创作有何影响,就美育理念上,认同传统与现实的协调,有某种程度的意义。 然就海上画派的形成风格,与对后世的影响,仍具有明显的痕迹中,就以管见分述于后: 一、与社会的结合,绘画对中国人来说,与修养心性同义,虽不乏有职业性质的画家,但历来大都为业余为多,上海画派应运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应酬之外,以书画为生者颇多,并列为身份、仕绅、富豪的象徵,至今台湾地区尚有此现象产生。 二、讲究师承,注重门派,若理念画法相通,则利益与美质相融,师门之外,排他性极强,这种现象虽然是中国人的君子之争,仍处处可见互相排斥的事件发生,台湾地区往昔在公办展览上,就有门派分配或师徒一式的作品出现。 三、注重画法,包括题材的讲究,大都是以古人画作为本,缺乏自主性的画题,虽应运民间审美需要,而有较鲜丽的颜色,仍然存在仿古范畴内。对于较具开创性的书法,并没有多大的研究。 四、画境保守,中国画形式与内容,来自综合性的表现,诸如诗、词、文学、印章等,都能在作者画境需要上有所感悟、有所新意,然在海上画派的画境中,大都引自他人的词句或内容,未见有较创新的意境出现。除了少数能对现时生活有所批判、如齐白石的感悟之外,但他已经不纯属海上画派了。 § 参考资料 [1] 中华鉴宝网 http://www.cchicc.com/index.php?id=333 [2] 海上画派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05-12/27/content_3974974.htm [3] 中国欧盟协会 http://www.ceua.org/nscience/whys/draw/1216147076d44418.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