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火龙 |
释义 | § 简介 游火龙在宁都洛口乡南岭村每年中秋节夜晚有“游火龙”的习俗。用长约3丈的巨长毛竹,从竹尾往下扎着层层竹片,竹片上扎着火把,火把是事先用植物油浸泡过,燃点后形似火龙,故又称“竹篙火龙”。 § 特点 当地人把传统的中秋节改称“火龙节”。形式独特,热闹异常,远近亲朋都邀请观赏。其来由,相传清光绪初期,有一年农历八月,南岭村瘟疫流行,人畜大量死亡,人们万般无奈,只好祈求天神保佑。八月十五日夜晚,突然,天空出现两条火龙与瘟神激烈地搏斗,战至黎明,终将瘟神击败逃遁,火龙则溶于东方绚丽多彩的朝霞之中。此后,瘟疫在南岭竟奇迹般地消失了。村民认为这两条火龙是两兄弟,一条名火龙,一条铭火虎,统称为火龙神,视为驱邪佑民的福主,在村里立庙雕像祀奉。并在每年举行纪念活动:(一)游火虎:从八月初一夜晚起,卢氏七个房派各以7名儿童组成小分队,每人手持1个半园虎头形竹编道具,上插数十根点燃的线香,分别到本房各家漫游;(二)演戏:从八月初九日起演戏,开演之前,先“打八仙”,然后敲锣打鼓将火龙、火虎、东岳、汉帝七太子诸神像请到剧场对面的供桌上,以表示菩萨与民同乐。初九至十二日每天演二场,十三日至十五日,每天演三场;(三)游火龙:中秋节晚饭后,每条火龙上绑扎20根据特制浸透油汁的媒子,每班7条火龙,140根媒子。七班火龙队共49条火龙,980根媒子,有序来到火龙神庙前大坪里,以拈阄为序,依次点燃火龙。每根火龙由1—2名青年后生高高举起,直插云天。霎时,天空照得亮如白昼,风吹火苗,犹如49条火龙在与妖邪搏斗,仿佛再现100多年前的神话情景。队伍绕村按常规路线*。近十几年来,因村内安装电灯,受电线的阻拦,再元法在村内*,只能在村旁边举行。49条火龙集中在《卢氏大宗祠》 坪院,祭拜祖宗,再分开7队,分别游到各房祠堂前,将火龙斜靠在祠堂墙上,让其自然熄灭为止。历经大约3个小时,游火龙完毕后,开始演戏,直演到次日凌晨。散场后,人们抬着神像,排着队伍,遂将诸神安放回原处。至此,历时半个月的游龙活动宣告结束。 整个活动经费旧时由各房祖产支付,1950年之后则由群众捐资筹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