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淮王鱼 |
释义 | 淮王鱼产地:寿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淮王鱼,俗称肥王鱼,又称回黄鱼,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是淮河中寿县到正阳一段独产的一种名贵鱼种。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淡灰、青白、粉红三色交替变幻。嘴小而圆,生于腭下,鱼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全身鲜黄,光滑无鳞,是淮河稀有鱼种。产于怀远县淮河荆山峡口以及凤台绵羊石、黑龙潭等地。其肉质细腻、肥嫩、鲜美异常。西汉时,因淮南王刘安最爱吃此鱼,故有"淮王鱼"之称。 淮王鱼适宜在岩石缝中栖息,因荆山峡口、黑龙潭一带水中岩缝纵横,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正是淮王鱼天然的生息繁殖之所。淮王鱼在农历七、八月间产卵于岩石上和石缝中,幼苗大都成群结队跟着亲鱼生长。其性情温和、孤僻,爱栖息于水底层的岩洞、石缝和水湾沟洼里。 淮王鱼红烧、片炒均可,具有鲜、嫩、滑、爽的特点。尤其是清蒸后,肉比豆腐更细腻,汁水比鸡汤还鲜,如用淮王鱼同八公山豆腐放在一起红烧更鲜美。在《中国菜谱》中,淮王鱼的菜名列入其中,称作奶汁淮王鱼。 淮王鱼是自然繁殖。因淮河一度污染严重,生态变化剧烈,加之网钩捕劳过甚,资源大损。庆幸的是,近年来对淮河污染治理采取得力措施,水质渐清,濒临绝境的淮王鱼重获新生。据专家介绍,淮王鱼属名贵稀有鱼种,经济价值极高,发展前景尤为广阔,己列人人工繁殖科研项目。人工繁殖试验成功,不仅淮河可以大面积放养,人工池塘与湖泊也可大量养殖。 鱼繁殖亲鱼50组,初步形成了年产1000公斤淮王鱼的生产规模。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