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淮军公所
释义

§ 简要介绍

淮军公所位于保定市环城西路220号,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并兼有安徽会馆之功能。李鸿章死后改为李鸿章祠堂。 淮军公所规模宏大,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7个区域。一是正门以内的前院,为办公和迎送客人之所。二是戏楼和公祭区,位于前院的后部。三是生活住宅区,有三个院落,位于戏楼的后部。四是神厨库,即伙房,位于前院的东侧。五是死亡将士纪念区,两个院落,位于前院的西侧,两个院落东西廊的墙壁上,刻满阵亡“将士”的生平。六是荷花塘,即花园区,位于该所的西南部。七是停放车马的马厩区,位于该所的西北区。由以上布局可以看出规模之大。

令人注目的是祭场后院的两个垂花门。门为月亮门,上有门楼,下边的戗柱为透雕的狮子滚绣球,两个垂柱,为花篮形,中间的倒挂楣子,满刻花鸟,极为别致。上边的屋脊,高高翘起,看去玲珑剔透,整个门楼,纯系一组工艺品,让人赞叹不已!  淮军祠堂与公所是一座具有南方和北方风貌的混合建筑体。整体布局严谨,当你步入其间细观之,既能感到有北方的古朴浑厚,也能欣赏到南方建筑的精巧秀美。其建筑特色突出一个“精”字。在每幢建筑上,无论是砖雕、石雕或木雕,间间都称得上艺术品,当你走进主体建筑的祭场内,放眼细看那木质结构的梁柱、檐枋、柱额、门楣、甚至那马鞍形的椽架上,都被那巧手雕琢的团花似锦,刀刀到位,其内有花鸟,有器物,有走兽,其构图随构造而参差,依部位而取势,每组纹样随题材不一,图案各异,但不失和谐,各个神态栩栩如生,别无重样。那柁檩正迎面,在精细的雕刻图案中镶嵌有五彩螺钿,并配有泥金,极具档次,白色的柱顶石(鼓磴),四周雕以精美的连方花序。柱顶石石 顶基面都雕有花草图案,这在一般古建场所是不多见的。祭场内的戏楼样式更为不俗,雕梁画栋,透雕围屏,穹窿壮立体透雕藻井,更加精美有加。在看那每幢建筑物外面的砖雕,诸如门楣上方、山墙、墀头等等,用青砖做的深浮雕或伴有透雕的一幅幅吉祥如意的图案,构思浪漫而洒脱,工艺娴熟而自然,或花鸟、或人物、或走兽,那一丝不苟的刀法,切割有痕,粗犷见美,斩削无迹,细若传神,使人看后会赞叹不已。特别是中路的北院,两侧廊子内通往两侧的月洞门,其门罩是一组砖木合璧的群雕,巧用一对狮子滚绣球的透雕作戗柱支撑垂柱,构思新颖,雕工玲珑剔透,精巧入微,使人观后余韵永存。看了四合院,当你走在两院中间的甬道上,两边高高的马鞍形的封火墙,使你感到身于南方的庭院,那墙的顶部外沿下,当年手绘的水墨画已斑驳脱落,细看之:由竹林、溪水、庭院等景物,清淡素雅,别具情趣。 在看那具有北方风貌的建筑群,雕工虽见不多,但那砖砌的山墙,磨砖丝缝,至今虽经历世纪风雨侵蚀,其形丝毫未动,使人叹为观止。窗棂的花样,有工步锦、冰裂纹、龟背棉、套六角菱花等等,巧出心裁,花样翻新,件件做工精心到位,别无挑剔。总之,这组不俗的院落群体,总体布局错落有致,雅而不俗,比例得当,实为一组佳作。虽经阅百年,当仔细注目去品味和赏读它时,都似乎可以看到这些大师们的屏息凝神之态,听到当年工匠们的行刀刻刃之声,充分体现了艺人们深邃的生活感悟,丰富的艺术情趣,强烈的审美追求和卓越的表现技巧,不愧为刀头见眼,指节通灵。在古建筑界有一句赞美徽派建筑的话,称作为“一宇之上,三雕骈美”,从淮军祠堂实际的艺术成就上来看,这句话得到了印证。

§ 主要格局

该所建筑分两种形式,前半部的几个院落为徽式建筑,房屋高大、宽敞,两边的墙壁为高大的马头墙,即阶梯式的墙壁,一般高达8米,最高处高达14米,看上去雄伟壮观。后半部的几个院落为北方四合院式建筑,低矮古朴,便于居住。 各院有巷道相同,布局合理,即婉转又方便。前部几个院落,尤其是戏楼,挑梁画栋,极为典雅。前厩都是马鞍橡,上边雕有各种动物、花鸟、典型别致。门窗也极为讲究,华饰各门扇的下部都雕有石榴花、牡丹花、菊花、缠枝花、福寿图案,万字不到头图案,看去高雅华贵。

淮军公所从建筑形式和总体功能上大体分成三部分:南部是“昭忠祠”,仿徽式祠堂建筑,房屋高大,气势壮观,随墙脊梯形起立的马头墙高高耸立,凸显屋宇的高雅秀气。北部是淮军活动和家属往来祭祀客房的淮军公所,北方四合院式建筑,各院自成格局,互相连通,布局严整,古朴浑厚。西部是校场和休闲区,以广场和荷塘为主。

昭忠祠坐北面南,由东西两路五套院落组成。东路三进院是主建筑,一进院前临街是一座与南房紧连的高大徽派祠堂式牌坊,牌坊下部左、中、右开有汉白玉石条雕花镶饰的三个门,正门上方嵌有“淮军昭忠祠”刻额(后改为李文忠公祠刻石),门前通连三级石阶,迎门对面是一座高大雄阔的照壁,照壁两侧连墙将祠堂东西路前封成一小广场,广场东墙临街建一二柱单楼木牌楼,牌楼两侧踞有汉白玉石狮一对。一进院是主祭人员和宾客活动之地,南北房各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与南房通连,院中中轴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两亭中分别立有筹建昭忠祠碑和扩建李鸿章祠碑。北院往北隔一狭窄天井,既是三角木架复顶封闭式祭场(俗称戏楼),祭场东西北三面环以二层楼坐,楼座用隔扇隔成包厢,祭场北侧正中开有屏门通往后院主祠堂。主祠堂院宽大明亮,祠堂面南七间,外伸抱厦三间,两侧各环廊三间,环廊中部各开一垂花园月门,门外侧上复门楼,屋檐飞翘,下边戗柱饰以透雕狮子滚绣球,玲珑剔透。月门周边砖雕镌刻,十分秀雅。昭忠祠西路为二进院落,南院南北房各五间,东西两侧各三间走廊,廊壁嵌满刻文,除祠堂管理规例外,多为死亡将士生平碑。北院北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北院之后,有二进祠堂管理人员用房。

公所区是一组座南面北的四合院群,北向临街开门,其中有两套前后二院的四合院尤其规整:一套,卷棚顶过厅和正房均为五开间,临街高台阶大门楼开在正中;一套,正房三间,两侧各带耳房,街门开在左侧。这群院落不仅施工精细,而且充分体现出北方民居方正于外,寓变化于内的建筑风貌。

校场休闲区,北部是广场,广场中部西侧临街开有三间硬山大门,大门左右两间外挡木栅。南部原是从荷包营通过暗沟引流而入的水塘,塘内植有荷花,塘旁堆有假山,筑有亭台。日伪时期,将荷塘改建成游泳池,池北侧留一方亭,亭北是高起半米的大花坛,花坛东侧紧贴三间前后带廊的过厅。池南隔院墙外是一大水坑,泳池之水由泄水孔道排水入坑。池东南有一独立四合院,院门面东,正对昭忠祠前广场西墙,院内东西房各五间,南北房各七间,是管理外埠和市郊义地的办公处。

至于建李鸿章祠堂东扩部分,据知情者忆:临街中部是高台阶大门,进门迎面是木照壁,从照壁两侧进院,院分前后二进,后院略大,前院带廊南房六间,后院带廊北房七间,两院之间是建在三级台阶上高大宽阔的大厅,西侧紧靠马头墙。 纵观整座淮军公所,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手法极尽能工巧匠之技,各式木、砖、石雕比比皆是,堪称精品,门窗、檐枋、粱柱无不雕琢,花样各异,高雅华贵,使整座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大方。

§ 百年沧桑

地处古城保定西南隅的准军公所规模宏大、建筑精美、风格独特。它不仅因其建筑本身的文物价值为人瞩目,而且在这座“砖木的史书”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果说直隶总督署书写的是半部清史,那么淮军公所见证的则是晚清的衰败,列强对中华民族肆无忌惮的欺凌,李鸿章及其统领淮军的兴亡盛衰。  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它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于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年——1891年)经专折奏准,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占地约30亩。此祠是继苏州、无锡、武汉之后为祭奠在战斗中阵亡的淮军将士修建的第四座“昭忠祠”,也是规模最宏大的一座。 淮军是李鸿章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创建的一支地主武装,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淮军的日益强盛,其创建者和统领者李鸿章的政治权力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为晚清政府支撑了近40年的局面。 保定这座“淮军昭忠祠”是专为列祀同治四年(1865年)以后准军镇压捻军中阵亡或受伤病故的将士,及同治九年(1870年)以后调派准军来直隶驻防和在北洋海军中积劳成疾病故者的祭奠场所。

据传,为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祠堂,广招江南名匠,这引起保定建筑行业的工匠不服,以李氏名匠为首的本地建筑能手为争取参与工程施工,经谋划,决定先在昭忠祠总监经常路过的县学宫前修一座高大精美的照壁吸引他的注意,当总监看到修建的照壁后果然赞不绝口,于是邀请保定工匠也参与了昭忠祠的施工。这样,南北巧匠齐集,在施工中各显身手,互比高低,力尽其能,大展绝技,把这座祠堂建成了集南北建筑风韵的艺术精品。

工程竣工时,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八方要人赶来恭贺,从京城请来的名角在戏楼演戏数日。祠堂使用后,由李鸿章的亲信卫汝贵主持,凡重大事宜须报李鸿章批准。祠堂设总理一名,正副值年各两名,每年春秋季节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当年入祭祠堂内的淮军将士,有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等职衔的就达60余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李鸿章病故。李鸿章在世为官四十年,这四十年正是列强对中华民族肆无忌惮的欺凌,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40年。中国失败的标志,是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 、1885年的《中法新约》 、1894年的中日《马关条约》 、1896年的《中俄密约》 、1900年与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等,这些不平等条约的中方谈判代表都是李鸿章。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无论内政外交和军事却只有依靠李鸿章的苦苦支撑,因此,他的死使“两宫震悼”,清廷命京师及有关各地特专建祠。于是,保定将“淮军昭忠祠”东路并往东扩展(原淮军公所小学址)为李鸿章改建祠堂,历时约一年“李文忠公祠”落成,原昭忠祠西路仍为淮军祭祀场所。“淮军昭忠祠暨公所”自建成后一直是准军在保定的大本营,因此,民国后称之为“淮军公所”。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后,不久“淮军公所”被废弃,由清苑县公署接管。1924年私立志存中学成立,在三皇庙西侧(现体育场)建校,初期,暂借淮军公所西部校场区办学,在广场北部盖平房九间为教室,次年新校址建成迁出。此后由北京商人王福绳之兄租用经办“义大”织布厂,直到1937年保定沦陷。日伪时期,整座淮军公所成为日军兵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淮军公所祠堂先后成为国民党保定警备司令部和新二军战备仓库,校场、区由国民党北平交通运输局所属保定交通运输站占用,有汽车五辆,每天从定兴给保定各商铺运煤(当时国民党控制保定至北平公路线,铁路只能从北平通到定兴),直到保定解放前夕撤走。

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冀中军区司令部后勤处驻人,1949年8月河北省政府成立,原冀中军区司令部易名河北省军区司令部,将祠堂大戏楼改为军区大礼堂。195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逝世,3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在大礼堂召开省、市及军区机关干部参加的悼念会。

1958年5月河北省军区随中共河北省委迁往天津,祠堂东西路归省财贸干校住用,至20世纪60年代迁出,之后,祠堂西路由华北电力学院作为职工宿舍。北部平房区由省银行、省财政厅、保定金融学校家属居住。20世纪70年代保定市房管局在西部校场区盖起排子房,迁进200余户居民入住,至此,淮军公所变成了一个大杂院。

淮军公所,这组历经百年沧桑的集徽式传统建筑和北方民居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虽已失去当年的风采,但其建筑文化特征的积淀和厚重历史气息的内涵,却是我们古城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署专家会议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3年被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这组建筑群破损严重,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维护抢救现存的建筑,并希望恢复历史的完整风貌.为古线保定增光添彩。

§ 交通提示

从京珠高速公路到保定下道。全程140公里,行车约1个半小时,单程高速费用40元。 淮军公所

§ 相临景点

清西陵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白洋淀 ;满城汉墓 ;涞源风光;开元寺塔 ;狼牙山 ;古莲花池; 涿州; 野三坡 ;冉庄地道站遗址 ;大慈阁;聚龙洞; 定州贡院;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涿州双塔 ;汉中山王墓 ;鸣霜楼 ;龙潭景区; 腰山王氏庄园 ;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 北岳庙 ;石佛国家森林公园; 战国城 ;天生桥; 紫荆关; 抱阳山 ;大龙门城堡 ;开善寺 ;清真西寺; 燕下都古城; 三义宫 ;光园; 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 曲阳桥乡;  永福寺; 龙潭湖自然风景区; 天桥瀑布群; 白石山仙人峪 ;龙门天关 ;竞秀公园;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 ;药王庙; 义慈惠石柱;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倒马关 。

§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6185.htm

http://www.17167.com/sight/sight_detail.asp?id=563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