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涓滴效应
释义

§ 简介

涓滴效应

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许多市场经济的信徒相信“涓滴”理论,即富人消费投资,刺激经济发展,最终惠及穷人,如水之向下“涓滴”。[1]

“涓滴经济学”(trickle down economics),常用来形容里根经济学,因为里根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最终使穷人受益。在奢侈品营销中这种效应用得尤其的多,富人们的奢侈消费方式为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家庭设置了一个他们试图模仿的新标准。满大街的奢侈品让中产阶级在对比中都觉得自己穷得要命,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他们不惜用入不敷出的方式疯狂消费。[2]

§ 正反意见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称征税“可能妨碍生意的发展,降低人们投资某些产业的意欲,影响就业。当人们必须交税,其用作营运的资金会减少甚至用尽。”由此,里根时期的预算总监大卫·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认为供应经济观点在经济学中由来已久,而维持自由放任将不但使市场中先富起来的人受惠,也最终使最贫困的一群受惠。由此产生的论点是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必然会惠及全体,包括贫苦大众。

凯恩斯主义者提倡财政政策应覆盖整个经济体,而非照顾特定群体。但涓滴理论支持者认为,向富者减税,可促进他们投资,进而带动经济增长。这种针对性的减税政策被指对推动整体经济未必即时见效,而很多人亦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涓滴”后才可得益。

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便与涓滴效应异名同工。例如中共之后要求企业缴劳工社保与养老准备金,是政府的政策而非市场缺工自动帮劳工加薪加福利,美国三大车厂在劳工多次罢工争来的退休员工养老医疗给付难以由公司自己维持,得靠美国政府出钱支持才免于关门,也突显即使是大企业个别企业的力量有限照顾不了员工。

§ 在城市发展中的体现

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促使公共设施及服务从主城区向新城区扩散、成为社会焦点。以北京为例,发达的CBD、金融街周边教育、医疗各类资源配套充沛;而新楼林立的城乡交界地带仍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这就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极化效应”。按照国际经验,城市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城市化率超过50%时,城市发展便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其中包括区域平衡发展问题。这时候,主城区的“极化效应”开始逐渐惠及相对落后地区,形成“涓滴效应”。统计显示,2011年北京市人均GDP已超1.2万美元,城市化率在2008年时已超80%,这意味着北京应该已进入从“极化效应”向“涓滴效应”过渡的阶段。[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