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陵苑
释义

§ 简介

汉陵苑

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地处瘦西湖蜀冈风景名胜区东部,占地33000平方米,本馆地形起伏、林木葱郁、建筑浑厚,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反映扬州汉代文化、经济的人文景观。苑中展出了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墓葬,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墓葬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陵十景”是本苑的特色文化品牌,目前已建成“广陵潮涌”等景点,通过观赏与参与,让您领略扬州的悠久历史和风貌。“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葬制,它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重要组成部分。“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题头向内拼凑聚合而成的结构。广陵王刘胥墓中的“黄肠题凑”以楠木作构件,每块企口高低错落有序,块块紧扣,层层相叠,坚固细密,宛如魔方,放错一块,无法复原。与全国出土的十座“黄肠题凑”墓相比,其用料之大、结构之严,确为惊世之作,堪称世界之最。

§ 广陵王刘胥

汉陵苑位于扬州市平山堂附近,为天山汉墓汉武帝之子刘胥的墓。刘胥曾受封广陵,为第一代广陵王。武帝对他一直防范,而武帝死后,他祈祷神灵,对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诅”,事败被迫自缢。天山汉墓可能是他的坟冢,原在高邮天山。

§ 墓室

汉陵苑

汉墓博物馆气势磅礴,它建于山顶之上,巍峨雄伟,从多层台阶下仰望,大有帝王陵寝之势。拾级而上,两旁的门阙、主展厅、东西廊房皆为汉式建筑,门庭高敞,廊柱质朴,迭梁穿头,线条简洁、凝重、雄伟、古朴、粗犷。

主展厅是20多米高的穹顶,地下墓道内是棺廓,墓室庞大,面积达200多平方米。

天山,又名土山,神居山,海拔44米,周长6华里,1979年春,采石工人开山时发现了山中古墓葬,一号墓墓坑深18米,东西宽23米,南北长28米,墓道长60米,墓顶封土5米有余,墓室填土约两万方。[1]

§ 结构棺椁

汉陵苑

立体三椁两棺,南北长13米,东西长11米,椁壁高达4米。椁的底部以10多米长的楠木拼成,最外椁象一道墙,里外两层用整个楠木扣成,中填黄柏木,每块都在0.4米见方,0.9米长左右,黄柏木之间榫铆嵌合,不用铁钉,全部嵌在一个框架之中,与整个墓室融为一体,严丝合缝,尤其是转角处更见匠心。该墓共用“题凑”八百多根。由于木头皆向内,“头”者,“题”也;“凑”者,聚也,即头部集中内向为“题凑”,由于黄柏木皆取内芯,故名“黄肠”,这就是“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诸候享用的特殊的墓葬制。棺木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以珍贵楠木制成,折合木材545.56立方米,以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稳重壮观,构件比例协调严谨而为世人这样的汉墓在陕西咸阳,北京大葆台都出现过,但是远不如扬州天山汉墓。可惜材料用错地方,不免使人有劳民伤财、暴殄天物之叹。

“黄肠题凑”的椁内是一个个装摆随葬品的耳室,一个个相联又相隔,每室皆有门,步入其中,如进迷宫。该墓虽被人大规模的盗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如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器、木俑、等约有千件之多。其中的全套铜浴器、兵器带钩盾,皆为罕见之物。看来刘胥生前虽未实现夺位之望,但死后仍想享尽阴间荣华。[2]

§ 王后寝宫

汉陵苑

王后墓是与广陵王刘胥的陵墓相继出土的,同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葬制,同时搬迁到扬州。王后墓位于广陵王墓的东侧,相距50米。两墓东西并列,为同茔异穴式夫妻合葬墓。王后墓出土文物300多件,其中“六十二年”铭文木牍和“广陵私府”印泥等,为我们确定墓主的身份和地位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资料。王后墓平面呈“中”字型,为岩坑竖穴式“黄肠题凑”木椁墓,其结构是由封土、墓坑、墓道、正藏椁、外藏椁等组成。岩坑深达25米,四壁凿有三级台基,逐级内收,坑底长19.8米,宽14.8米,坑底南北筑有斜坡墓道供上下,南北通长111.2米。坑底建椁室,椁室南北通长18.35米,东西宽11.6米,通高4.5米,总面积190.61平方米,用楠木约450立方米。椁室由正藏椁(黄肠题凑)和外藏椁两部分组成,“黄肠题凑”南北长13.35米、东西宽11.6米;外藏椁(车马椁)南北长5米、东西宽7.15米。此墓工程浩大,开凿山石3万多立方米,耗费了大量的劳力和财力,体现了帝王葬制的规模。

§ 王后墓中文物

汉陵苑

王后墓中出土的300多件随葬品中除车马具外,主要有漆器、玉器、木器、陶器、铜器、铁器等。华丽的漆器、灵巧的弩机、精美的木雕等文物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文物从礼仪葬制、生活用品、生产用具、交通运输、娱乐玩具和题记铭文诸方面充分反映了汉代扬州丰富的物质文明和多彩的文化生活,从中也不难看出西汉的厚葬之风和豪华奢侈的宫廷生活。根据王后墓出土的“六十二年”木犊铭文以及刘胥临终之夜的记载中并未提王后之言,可以推断:王后早刘胥两年去世。王后墓出土的文物较一号墓精细,而且娱乐用具多:有绝妙的三叟戏乐佣、细小的投壶投矢、实用的六博棋盘、嵌绿松石错银的古琴铜枘、精巧的弩机等,这表明了刘胥生前对王后的宠爱以及厚葬。虽然广陵王墓和王后墓同属于黄肠题凑葬式,但其结构、风格以及制作上有许多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不同的工艺体现,表现出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

§ 黄肠题凑

汉陵苑

“黄肠题凑”是古代的一种特殊墓葬型制的名称。“黄肠”是指建筑题凑所用的材料,此材料一般多用黄心的柏木,俗称“柏木黄心”,所以古人将此叫作“黄肠”。题凑则是指木椁结构,“题”是指题头,就是树木朝向根部的一端,“凑”是指向内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它的特点是将整段的木头层层平铺垒叠、拼凑而成,并且“木头皆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如果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这枋木的端头均是树干的下端,古代叫作“题头”,于是这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就叫“题凑”,合起来就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的葬制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享用的,它是身份、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汉代礼制中,“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棺)、便房、外藏椁等,同属于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皇帝死后才有权享用这种最高规格的天子葬制。得到皇帝恩赐的宠臣、诸侯王偶尔也可以享用,如汉代大将军霍光死后就受天子之制。“黄肠”与“题凑”这两个名称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是分开称呼,只有用黄心柏木制作的题凑,才能叫“黄肠题凑”,其他木质如楠、梓、枫、松、楸等作题凑的,就只能叫“题凑”,或叫“黄肠题凑”式,刘胥夫妇的题凑是用楠木构成,所以称为“黄肠题凑”式。从近几十年出土的实物来看,“题凑”葬制主要流行于西汉,至东汉时,黄肠木为黄肠石代替。再后,“黄肠题凑”之制就成绝迹。所以说,这种葬制不仅等级高,使用范围小,而且流行时间很短,前后仅300余年。由于这种葬制使用的范围很小,留传下来的也不多,所以,古文献中对这种葬制虽有记载,但实存例证却没有。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来,才陆续有所发现。神居山一号汉墓广陵王刘胥的“黄肠题凑”木椁墓题凑的结构是将各块题凑木之间用榫卯嵌合,并以立柱和压边枋约束,使全部题凑组合成更为稳固的整体,这是古代“黄肠题凑”中最完三的一种结构。

§ 游览项目

王后墓道

汉陵苑

王后墓也是以斜坡墓道与地面相连,且十分幽长,体现了女性墓的秀美。两侧共有八幅精美的汉代漆器图片,有林间狩猎、金山银树、九尾银狐等,证明了扬州漆器无论是工艺、构思还是用料都独具匠心。

饮食用具

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饮食用具和一整套完整的沐浴用具,说明扬州的饮食文化和沐浴文化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题凑上的铭文

当时的工匠为了避免将题凑块放错,在每一块上都刻了字样标明方位。像这样的一块直径约74厘米,墓中最大的一块有85厘米。按楠木的生长速度来推算,长成这样一棵需要两千多年。而我馆的两座棺墓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也就是说这些楠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广陵玉玺

在最后一代广陵王刘荆的砖石墓中出土了广陵玉玺金印一枚,是权利的象征。扬州一位女学者蒋华诗云:“荒冢年年对夕阳,汉家埋葬广陵王。刘荆判迹俱尘土,金印传名千古长。

苍穹一角

陵墓深埋山下25米处,开凿山石六万立方。以斜坡墓道与地面相通,长53米。整个墓椁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通高4.5米,面积237平方米,耗费金丝楠木540立方米。它是由外藏椁、黄肠题凑、正藏椁、中椁、内椁和里面的双重套棺梓宫组成的七重葬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8: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