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武帝
释义

§ 简介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一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皇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在历代王朝的历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主要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因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 生平

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  诞生

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名彘。景帝时年三十二岁。

前三年(公元前154年) 三岁

冬十月,梁王刘武来朝,景帝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时诸王欲反,景帝此举为安抚梁王刘武。

春正月,七国之乱爆发。三月平七国之乱。

前四年(公元前153年)  四岁

四月,立为胶东王。刘荣成为皇太子。

前六年(公元前151年) 六岁

金屋藏娇故事发生在这一年。

秋九月,以无子嗣,废薄皇后。

前七年(公元前150年)  七岁

春正月,废太子荣为临江王。

四月,母王夫人立为皇后。刘彘立为皇太子,易名彻。

中二年(公元前148年) 九岁

三月,临江王刘荣坐侵太庙地被逼自杀。

九月,梁王暗杀袁盎等十余人。

中三年(公元前147年) 十岁

春正月,废皇后薄氏死。

夏四月,免周亚夫丞相。匈奴王子於单来降。

中五年(公元前145年) 十二岁

五月封王皇后兄王信为益侯。

中六年(公元前144年) 十三岁

冬十月,梁王刘武求入侍皇太后,不许,归国。

四月,梁王死,追谥孝王。

后元年(公元前143年) 十四岁

正月,条侯周亚夫因小过下狱,绝食呕血而死。

后三年(公元前141年)  十六岁

正月,景帝崩,刘彻以太子即帝位。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

二月,葬景帝于阳陵。

三月,封王太后同母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十七岁

十月,以建元为年号。中国历史从此以年号纪元。中国帝王以年号纪元始于武帝。

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策问古今治道。董仲舒上《天上三策》。准丞相卫绾奏罢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者。立学校之官。

二月,行三铢钱。

四月,颁《复高年子孙诏》。

五月,开立乐府,征集各封国及民间乐曲。

六月,丞相卫绾免。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

七月,诏省轮值卫士万人,罢养马之苑,许百姓刍牧樵采。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十八岁

十月,窦太后贬抑儒臣,赵绾、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官。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三月,以许昌为丞相。纳卫子夫为夫人,以卫青为太中大夫。

四月,初置茂陵邑,徙郡国豪强于茂陵。

本年,田蚡与淮南王暗中勾结谈政变事。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十九岁

闽越攻东越,遣严助发会稽兵救之,东越举国内徙。起上林苑。张骞应募首次出使西域。建期门军,令卫青掌控。东瓯王归降。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  二十一岁

春,罢三铢钱,复行四铢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二十二岁

五月,窦氏太皇太后崩,合葬霸陵。

六月,丞相许昌免,以田蚡为丞相。

八月,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汉武帝派大臣王恢、韩安国等将兵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

本年,汲黯斥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允许匈奴人和亲。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二十三岁

十一月,武帝从董仲舒之言,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诏天下献书。

遣将军李广、程不识兵屯北边。

五月,诏举贤良、文学,武帝亲策之。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二十四岁

十月,立泰一祠,遣方士求仙炼丹。

六月,令五将军屯兵三十万于马邑,谋击匈奴,自此绝和亲。

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二十五岁

夏,发卒十万救黄河决口,无功。

是年,窦婴、田蚡廷辩,开西汉党争。

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  二十六岁

田窦之争,杀窦婴。四月,韩安国行丞相事。五月,韩安国病免,薛泽为相。九月张欧为御史大夫。主父偃盗书陷害董仲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二十七岁

三月,田蚡死。遣中郎将司马相如谕抚西夷。使唐蒙通夜郎。发卒治固雁门。

七月,废陈皇后,巫蛊祸始,法始日苛。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二十八岁

冬,初算商车,租及六畜。

春,开渭渠、龙首渠。

遣卫青、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四将军分击匈奴,卫青至龙城。

冬,始税商贾车船及缗钱。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二十九岁

十一月,诏议不举孝廉者罪。徐乐上书。

春,卫子夫生据,立为后。

秋,遣卫青、李息北击匈奴。东夷秽君南闾举众降附,以其地置苍海郡。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三十岁

正月,颁《推恩令》,自此藩国始分,子弟毕侯。

收复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夏,募民十万徙朔方,徙郡国豪强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关东大侠郭解被族诛。游侠之害渐弱。

秋,除燕国、齐国,族诛主父偃,免张欧御史大夫。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三十一岁

军臣单于死,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军臣单于太子於单降汉。罢苍海郡。

张骞自大月氏还,拜为太中大夫。初设内外朝,卫青主内朝,公孙弘主外朝。

始通西南夷。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专力经营朔方城。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三十三岁

以公孙弘为相,诏封平津侯,以布衣为丞相封侯自弘始。

春,派卫青击匈奴右贤王,胜还,拜为大将军。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三十四岁

二月,卫青率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斩首数千级而还。赵信兵败降匈奴,为单于献计。

四月,卫青复统六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斩俘万余人。霍去病封冠军侯。张骞封为博望侯。

六月,诏民得买爵赎罪。置武功爵。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三十五岁

治淮南、衡山二王谋反狱,列侯以下受牵连而死的有数万人。令张骞复通西南夷。

立刘据为皇太子。以石庆为太子太傅,庄青翟为太子少傅。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三十六岁

三月,丞相公孙弘死,李蔡为相。

霍去病击匈奴,过焉支山千余里,杀匈奴两小王,执浑邪太子及相国、都尉,俘斩八千九百余人,并获休屠王祭天金人。

夏,霍去病过居延泽,至祁连山,斩首三万二百级,俘匈奴小王七十余人,相国、都尉以众降者两千五百人。

是年,匈奴浑邪王降汉,设五属国纳其部众。汉从此遂占有河间地,断匈奴西路,打通河西走廊。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三十七岁

作昆明池,始设乐府。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三十八岁

冬,造新币,管盐铁,算缗钱。

夏,漠北大决战,卫青、霍去病各将骑五万、步兵数十万分道击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卫青、霍去病皆为大司马。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诛文成将军少翁。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三十九岁

三月,丞相李蔡自杀。罢三铢钱,铸五铢钱。四月,庄青翟为相。司马相如死。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  四十岁

冬,使杨可告缗。九月,霍去病死。其弟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四十一岁

得鼎汾水上,改元。夏五月,大赦天下。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四十二岁

十一月,御史大夫张汤有罪自杀。

十二月,丞相庄青翟下狱自杀。

二月,以赵周为丞相。

夏,以桑弘羊为大农丞,初置均输。封张骞为大行令。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四十三岁

十一月,命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张骞去世。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四十四岁

四月,封方士栾大乐通侯。

秋,遣终军使南越。

是年,禁止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造。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四十五岁

秋,遣路博德、杨仆等出征南越。

九月,酎金案,夺列侯爵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自杀。石庆为丞相。

斩栾大。西羌反。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四十六岁

十月,平西羌,设护羌校尉。

春,平南越,置南海等九郡。祠泰一、后土。定西南夷。

秋,东越王反,遣军征伐。

是年,开六辅渠。李夫人死。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四十七岁

十月,率十八万骑北巡,遣使谕告匈奴单于臣服。东越降,徙其民于江淮。

四月,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以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

夏五月,置平准,不复告缗。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四十八岁

十月,行幸雍,祠五峙。

春,幸缑氏,遣方士千余求神采药。

四月,祠泰山,临塞决河,黄河复故道。募兵击朝鲜。平南夷。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  四十九岁

十二月,破车师。

正月,俘楼兰王,控制丝绸之路。

夏,东定朝鲜,设四郡。

是年,与乌孙和亲。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  五十岁

十月,行幸雍,祠五峙。

三月,祠后土。

夏,申流民法。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五十一岁

冬,南巡狩,礼祠名山大川。

四月,置刺史部十三州,以六条问事。

是年,卫青病死,下《求贤诏》。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  五十二岁

三月,幸河东,祠后土。平定益州、昆明反叛。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五十三岁

十月,幸泰山。

二月,大作建章宫。

五月,诏用《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宗庙百官之仪。

八月,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五十四岁

正月,丞相石庆卒。相公孙贺。

三月,行河东,祠后土。

是岁,将军赵破奴率两万余骑深入匈奴境内,全军覆没。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五十五岁

正月,巡海上,求神仙。

夏,李广利二征大宛。

大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五十六岁

春,西破大宛,获汗血马,威震西域。自敦煌筑亭至盐泽。四月,封李广利海西侯。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五十七岁

因连年大旱,改元。正月,行幸甘泉,郊泰峙。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苏武被扣留匈奴。

秋,闭京城大搜刺客。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五十八岁

五月,遣李广利击匈奴于天山。兴李陵狱。

秋,禁止巫祠道中。作沉命法,增设绣衣直指。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五十九岁

初榷酒酤。三月,修封泰山。祀明堂。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  六十岁

正月,遣李广利发天下十科谪击匈奴。

秋,令罪人入钱赎死。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  六十一岁

春,徙郡国豪杰与茂陵。立钩弋夫人。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  六十二岁

三月,改铸黄金币。

是年,开白渠。以江充为绣衣使者。皇子弗陵生。

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  六十三岁

正月,甘泉宫大宴外国客人。

二月,幸东海。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六十四岁

三月,祀高祖于明堂。修封泰山。

十二月,行幸雍,祠五峙,西至安定、北地。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  六十五岁

十一月,大搜上林苑、长安城。江充奉诏治丞相公孙贺子太仆敬声巫蛊狱。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六十六岁

二月,族诛丞相公孙贺。刘屈氂为相。

七月,江充掘蛊太子据宫。卫皇后与据斩江充,与丞相大战长安。据败走,卫皇后自杀。

八月,太子刘据自杀。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  六十七岁

三月,李广利出击匈奴。

夏,灭车师。

六月,刘屈氂腰斩,李广利降匈奴。

九月,田千秋讼太子冤狱,族诛江充。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六十八岁

三月,躬耕钜定,封泰山,祀明堂。诏罢劳民伤财及神仙事。

六月,拜田千秋为相,下《轮台诏》悔过。封田千秋为富民侯,赵过为搜粟都尉。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  六十七岁

正月,行幸甘泉,郊泰峙。

六月,平马何罗宫变。

七月,削燕王刘旦三县,逼死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七十岁

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二月,行幸五柞宫。立刘弗陵为太子。授霍光、金日、上官桀等遗诏托孤。丁卯日,崩于五柞宫,寿七十。

三月甲申,武帝葬于茂陵。

§ 在位年号

汉武帝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 统治措施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 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给地通道

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原来孔子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融进了法家和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即独尊儒家的学说。其他有宣扬君主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使皇权神化,以及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即"德主刑辅",先对百姓进行教育,教育无效时再用刑罚来镇压,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在用人方面,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 统治功绩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原来孔子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融进了法家和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即独尊儒家的学说。其他有宣扬君主权利来自上天的赐予,使皇权神化,以及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即“德主刑辅”,先对百姓进行教育,教育无效时再用刑罚来镇压,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

当时的丞相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实权很大,所以皇帝有时就不如丞相的权力大,这是皇帝们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在武帝即位后,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是削弱相权。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还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原来做丞相的都是开国的功臣,而现在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年老,或者去世。武帝便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来让众多的儒生代替元老们,掌握国家政权,同时通过打击丞相来加强自己的权力。在公元前124年,武帝便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来做丞相,这样就改变了以前总是由贵族来做丞相的惯例。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措施就是颁布了《推恩令》。在高祖刘邦时期,曾经封了很多刘姓的王,叫做同姓王,但后来这些同姓王的后裔却横行乡里,对抗中央,不肯听从中央的命令。为了彻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就颁布了这项命令,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但是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力,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公元前106年,武帝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刺史在六个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即“以六条问事”:一是豪强占田超过了限制数量,而且恃强凌弱;二是郡守不遵守诏书、法令,欺压百姓,横行地方,贪污腐败;三是郡守审判案件不体恤百姓,草菅人命,随意赏罚,被百姓所嫉恨;四是选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排斥贤能之人,任用小人做官;五是郡守的子弟们仗势欺人,郡守也为子弟向下属求情,使下属枉法办事;六是郡守不忠于皇帝,而是和地方的豪强们勾结,搞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利益。

刺史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郡守和地方的豪强们相互勾结、对抗中央,重蹈原来同姓王犯上作乱的局面出现。同时,刺史也要负责向中央推荐认为较好的官吏,对于政绩不好的还可以罢免。刺史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还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就“刺史”名字本身来说,其实它已经具备了这种特点。“刺”即是刺举,也就是侦视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官僚制度改革

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官吏的选拔制度改革来实现的。当时还没有隋唐时期以后的科举制度,主要是推荐制,即察举制。但原来的并不理想,推荐的人亲属占了绝大部分,贤才却不多。这对于急需人才治理国家的武帝来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武帝在继续推行汉初的察举制的同时,扩大了察举的范围。在汉朝初期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武帝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武帝命令郡守向中央推荐贤才,否则就以不举孝廉罪处罚。同时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选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

武帝又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在京城设立了“太学”,成为封建官吏的培养文官的学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设立的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讲课内容,学生是国家选拔的杰出青年和各地郡国推荐的青年。在太学学习一年之后,再通过考试的,依照成绩分等级来任命做官。从此,儒士们开始大量地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和民间的封建思想意识逐步建立巩固。到宋代,特别是在明朝和清朝时,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封建枷锁对人民特别是对妇女的压迫也到了顶峰。

抗击匈奴

汉武帝抗击匈奴是发生在西汉年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他成功地抗击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进一步巩固了汉初新兴的封建政权。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强盛。东面打败了东胡,西面赶走了居住在今甘肃境内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在南面,则经常侵犯汉朝边境,有时竟深入到离汉朝都城仅350公里的地方,严重地威胁着汉朝封建政权。

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0年曾亲率32万大军打匈奴,却被匈奴40万军队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南)7天7夜。此后,刘邦为了全力对付内部封建割据势力,对匈奴暂时采取了“和亲”政策。把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每年送去一定数量的黄金、绢、絮,米、酒,允许人民往来买卖。以后几代皇帝,虽然一度注意改革边防制度,实行屯田垦荒,但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公元前141年,16岁的汉武帝即位。这时汉朝已建立60多年,封建政权巩固,经济上也有了实力。因而,他有条件和匈奴进行斗争,从根本上解除内地的威胁。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对匈奴的政策。主战派大行(官名,主管对外联络)王恢说道:“听说战国时的代国,是个小国,还能抗击匈奴。现在陛下神威,国家一统,匈奴却侵盗不止,就是因为不怕我们。我认为对匈奴应该抗击。”御史大夫韩安国连连反对。他说:“高帝当年打匈奴即遭到围困,7天没吃东西,只好‘和亲’,至今已五世平安了。还是不打为好。”王恢严厉驳斥了韩安国的论调,建议采取诱敌深入,以“伏兵袭击”的作战方法。汉武帝支持王恢的抗战主张。匈汉战争至此开始。

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以两万骑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县)、渔阳。汉武帝派青年将领卫青率3万骑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今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于是,汉武帝在那里设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又重新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卫青升为长平侯。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凯旋而归。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

第二年,在和匈奴的战斗中又涌现出一位18岁的将领霍去病。他是卫青的外甥。一次,他一马当先,率领800骑兵突进匈奴营地几百里,取得大胜。汉武帝据此封他为冠军侯,给他造了一座阔气的房子,让他去看。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河西战役是从公元前121年3月开始的。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从陇西出发,在皋兰山脚下和匈奴骑兵交战,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内)追击500多公里。夏天,霍去病率几万骑兵,行军1000多公里,一直打到祁连山麓,给匈奴贵族以沉重的打击。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10万定居农垦。河西走廊的收复,解除了汉王朝的西部威胁,打通了汉和西域交往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郡(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和代郡(今河北蔚县)出发,共击匈奴单于(匈奴首领)于漠北。卫青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戈壁沙漠),直抵阗颜山(今杭爱山脉),歼敌1.9万余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击匈奴左贤王兵到狼居胥山(今肯特山),俘敌7.4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汉武帝还组织了14万匹战马随行,以备换用,派了10万辎重兵转运粮草,保证了主力军的物资供应。

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北无王庭”的局面。从此,匈奴北徙漠北。汉北自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以60万吏卒屯田,加强防守。 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战争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加强经济管理权力、打击商人的同时也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指导思想。

第一,武帝将有巨大利益的盐、铁、酒这些有关百姓生活和国家稳定的商品的专卖权收归中央,从煮制、冶炼、酿造直到销售,都由国家来负责经营,并制定了法令来严格限制私人的经营。盐铁的专营起因于战争。当时,由于对外战争较多,国家财政比较困难,但是那些富有的商人们并不想对国家做些贡献,而且其富有的程度使他们有了和郡县及国家对抗的力量。最后,武帝听从了经济学家桑弘羊的建议,将这些都收归国家来经营,一是打击了商人势力,同时国家的收入也会大幅度地增加。

第二,是推行均输令和平准令。这是武帝时期封建国家运用行政的手段来干预市场、调剂物价的重要措施。平准就是由中央大司农的属官平准令来负责京城和其他大城市的物价平抑工作。在丰收的季节,因为粮食价格比较低,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由国家以高价来收购,等到第二年粮食贵时,再由国家平价卖出,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这使大商人们失去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机会,同时也稳定了国家的政局。

第三,是推行告缗令。公元前119年,武帝推行“算缗”,这是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规定商人们都要向官府申报自己的财产数,然后根据财产征税,每二千钱征收一算,即一百二十钱。但商人们为了少交或者不交,就隐瞒不报或者少报。所以,在公元前114年,武帝又下令实行“告缗令”,即鼓励人们告发不遵守“算缗”的人。告发的人可以得到被告发商人财产的一半作为奖励。命令一下,全国的商人遭到了沉重打击,中等以上的商人基本上都破产了。

武帝的这种抑商政策虽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严重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积极性,使当时的商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在武帝时期,还有其他的抑商措施,如商人不能坐车,不能穿丝绸衣服,不能携带武器,他的后代也不能做官。这种歧视商人的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一直到现在,这种思想还没有完全消除。

对外关系

在武帝时期,对外关系以及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最有名的就是对匈奴的战争,武帝不断地派遣兵将打击匈奴,将匈奴往北驱赶,使之不再对汉族地区产生威胁。这使北方的局势基本稳定,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还有,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的一些国家夹击匈奴,最终确立了汉朝对西域诸国的宗主地位,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武帝还使现在的新疆和甘肃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范围。当时东北方向的版图则扩展到了现在辽东半岛和鸭绿江和浑江一带。

§ 最后时光

知天命的汉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决策的失误带来的恶果。征和四年(前89),安抚流民的同时遂在轮台颁下《罪己诏》曰“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

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心找借口处死了她。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

《通鉴》记载

春,正月,上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二月,行幸五柞宫。

译:二年 (甲午,公元前87年) 春季,正月,汉武帝在甘泉宫接受诸侯王的朝见。二月,前往县五柞宫。

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日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沈静祥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设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日磾在上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日磾长子为帝弄儿,帝甚爱之。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厩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己,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译:汉武帝病重,霍光哭着问道:“万一陛下不幸离去,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说:“你难道没有理解先前赐给你的那幅画的含意吗?立我最小的儿子,由你担任周公的角色!”霍光叩头推辞说:“我不如金日磾!”金日磾也说:“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况且由我辅政,会使匈奴轻视我大汉!”乙丑(十二日),汉武帝颁布诏书,立刘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十三日),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由他们三人接受遗诏,辅佐幼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全都在汉武帝卧室床下叩拜受职。霍光出入宫廷二十余年,出外则陪同汉武帝乘车,入宫则侍奉在汉武帝的左右,小心谨慎,从未有过什么过失。他为人沉静仔细,每次出入宫廷、下殿门,止步和前进都有一定的地方,郎官、仆射们在暗中观察、默记,发现他尺寸不差。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从不看他不该看的东西,赐给他宫女,他也不敢亲近;汉武帝想将他女儿纳为后宫嫔妃,他也不肯;其诚笃谨慎如此,汉武帝感到特别奇异。金日磾的长子是汉武帝的玩童,很受宠爱,长大后行为不检点,在殿下与宫女调情,正好被金日磾看到。金日磾对其子的淫乱行为非常厌恶,便将他杀死。汉武帝听说后勃然大怒。金日叩头请罪,陈述了杀死其子的缘由。汉武帝深感悲哀,为此落下眼泪,后来对金日磾却由衷敬重。上官桀开始因膂力过人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未央厩令。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不舒服,等到痊愈后,检查御马,发现马匹大多瘦弱,于是汉武帝大发雷霆,说:“厩令认为我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了吗!”便要将上官桀逮捕下狱。上官桀叩头说:“我听说皇上圣体欠安,日夜忧愁害怕,实在没心思照料马匹。”话未说完,已经流下几行眼泪。汉武帝认为上官桀爱自己,因此与他亲近,任命他为侍中,逐渐升到太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三人都是汉武帝平时宠爱信任的人,所以特意将自己身后之事托付给他们。丁卯(十四日),汉武帝在五柞宫驾崩,遗体运到未央宫前殿入殓。

§ 相关典故

金屋藏娇

陈阿娇

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父亲就是汉景帝刘启,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等他出生时就已经是皇子了。武帝 的母亲是王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等级。后来传说在武帝母亲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听说了,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但刘彻的母亲因为不是皇后,所以她生的儿子按照封建时期的规定不能继承皇位,不过,后来他终于如愿地当上了太子,最终登上了皇位。

在武帝四岁时,景帝封他为胶东王,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后来,武帝的命运转折靠了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帮助。长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开始长公主是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太子一即位,女儿就是皇后了。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这使长公主非常生气,从此与栗姬作对。这使武帝成了获利的“渔翁”。长公主将目光转向了平时也很喜欢的武帝,但武帝的父亲景帝不太支持。长公主便想办法促成了此事:有一次,她在景帝的面前故意问武帝愿不愿意要阿娇做他的妻子?武帝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很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建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父亲景帝见武帝和阿娇也很般配,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时来运转

长公主并不是一般的公主,他在景帝时也算得上是个很有地位的人物,她对景帝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她的极力策划和帮助,加上武帝自己的表现,景帝最终选择了武帝这个才华出众的儿子做了太子,同时,武帝的母亲王美人也被升为皇后。此时的武帝刚刚七岁。武帝做了太子后,更加勤奋学习,景帝还给他请了很有学识的卫绾做他的老师。武帝的学习范围很广,包括了骑马、射箭和经学与文学。

§ 历史评价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北击匈奴,使得匈奴势力分崩离析;他通西域,引得万国来朝;他经营东南,使得珠江流域进入统治范围;他开拓辽东,势力伸到朝鲜半岛。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辐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一直到印度支那。

历史学家对汉武帝感情复杂。一方面他被公认为打击了匈奴并大大扩张了中国版图的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中国疆土扩大了两倍,大部分他新纳入版图的领土都成为中国固有疆域的永久组成部分。他缔造的帝国超过了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领先于整个世界,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他更大的成就是促进了儒学,儒学成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学说直到1912年君主制被推翻。另一方面,许多历史批评家指责他的奢侈、迷信和他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政治负担。他经常被人与秦始皇相提并论,世人将之合称为“秦皇汉武”。他的确和秦始皇一样,他用严厉的刑罚系统统治整个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富有传奇性色彩的人物。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中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但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也是批评、表扬兼而有之。

班固(东汉史学家):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礻亶(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纪》

译:汉朝承接了历朝帝王的积弊,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则致力于修养百姓,而在研习古代的礼节仪式方面,尚有很多缺失。汉武帝即位之初,就以卓越的气魄、罢黜了各家学说,唯独尊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典,并向天下征召,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共同建功立业。又兴办太学,整顿祭祀仪式,改变正朔,重新制定历法,协调音律,作诗赋乐章,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礼敬各种神灵,封赐周朝的后裔等等。汉武帝的号令文章,都焕发光彩,值得称道,后继者得以继承他的大业,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遗风。如果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不改变汉文帝、汉景帝时的俭朴作风,爱护百姓,既使是《诗经》、《尚书》上所称道的古代圣王也不过如此!

司马贞(唐代史学家):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史记索隐》

马周(唐初大臣):

孝武皇帝虽然穷奢极侈,但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则天下必不能全。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

译: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秦朝因此而灭亡,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能接受忠正刚直之人的谏言,厌恶被人欺瞒蒙蔽,始终喜好贤才,赏罚严明,到晚年又能改变以往的过失,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所以有造成秦朝灭亡的错误,却避免了秦朝灭亡的灾祸的原因吧!

赵翼(清代史学家):

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廿二史札记》

吴裕垂(清代史学家):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 历史首创

1、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13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前104),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04—前87)。

2、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6、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朝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丼渠法、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至此,西边直达里海,都成为了汉朝的疆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统治了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

26、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当然,封建执政者的“罪己”往往有收买人心之嫌,但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事件评说

改革受阻

到了公元前140年,十六岁的汉武帝正式继承了皇位,他雄心勃勃地想将文景之治的盛世继续下去,但在初期却遇到了阻力。这主要是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爷爷汉文帝的皇后。从她做皇后到这时,已经有了四十年,本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很是庞大。按照规定,分封的一些王与侯都要到各地自己的封地去,但窦氏的亲属们都不愿意到那些边远的地方去,都留在京城,互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经常发生。对于窦氏来说,她和武帝的治国思想有很大的区别。窦氏喜欢的还是在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这是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基本治国思想,这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对抗中央,所以迫切要求加强中央的权利来压制地方势力。这是武帝和窦氏太皇太后的思想分歧。

武帝即位后便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如让舅舅田蚡做太尉,掌握军权。同时,许多的儒生也被他重用。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当时叫做“贤良方正”。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第一名。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赞赏。但武帝此时还没有力量和自己的奶奶窦氏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氏不应在干涉朝政时,惹恼了窦氏。窦氏逼迫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罢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狱中。然后,窦氏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听从窦氏的命令。这对武帝是一个打击,但武帝有年龄的优势,他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养精蓄锐,等待着时机。四年之后,即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时机终于来了,武帝马上将窦氏的人一律罢免,将田蚡重新重用,做了丞相。治国思想也采用了儒家的主张,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对付地方的豪强势力。

千秋功过

汉武帝蜡像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太多让人谈论的话题,关于他本人的历史评价,更是莫衷一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位神秘而复杂的皇帝时,我们做何评价?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汉武帝呢?

汉武帝刚刚去世,对他的评价和争论就开始了。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也众多。班固在《汉书·武帝纪》最后的评论中间,对汉武帝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评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雄才大略”。我们一直用到今天,都认定班固这个评价很准确。但是班固在论述的时候,只讲汉武帝的文治,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而不提的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到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司马光的评价几乎全部是负面的。基本上否定了汉武帝在内外政策上的许多方面。

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也有两句非常有名评价,他说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所以汉武帝这一生走完以后,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成为一个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

当我们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汉武帝时,首先在武功方面,王立群先生认为汉武帝武功方面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汉武帝作为一代君主,他有干大事的魄力。一个帝王,每一代帝王上台以后,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所做的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拓展中国的版图。

第二件事,汉武帝在继位第八年,就正式拉开了对匈奴作战的序幕,他抛弃了从高祖开始,行了将近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启用了新的政策,这也是一代帝王具有极大魄力的表现,没有魄力的人,是不敢变祖宗之法的。

宠信江充

武帝一朝人才辈出,但是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善始善终者屈指可数,这说明汉武帝是个生性多疑的皇帝,但是在汉武帝的晚年,却有一个人得到了武帝极大的信任,他的出现彻底改写了武帝朝的后期历史。这个人就是江充。他出身市井,一度还是被通缉的罪犯,却在穷途末路之时,一夜发迹,成为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那么江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又是如何赢得汉武帝极大的宠信的呢?

西汉时期的赵国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封国,而赵王刘彭祖更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江充一介平民,竟然敢状告赵国太子刘丹,他和赵国太子到底有着什么深仇大恨呢?

状告皇亲国戚,是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江充仅仅凭着一纸御状就扳倒了赵国太子。江充的成功,要是因为汉武帝本来就想找机会遏制打击飞扬跋扈的诸侯王。所以其实在汉武帝的眼中,江充不过是一个打击赵王的借口而已。然而根据《史记》记载,江充在事后,竟然引起了汉武帝的高度关注,并且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当朝宠臣。

江充一上任就大举打击那些贵戚重臣,甚至连长公主和太子都敢收拾,这使得他不惧权贵的名声一下子威震全京城,此时的江充登上了一生中权力的顶峰。而汉武帝更是在朝堂上对江充大嘉赞赏,夸奖江充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臣子。

临终托孤

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逼自杀,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终于以太子之死收场了。事后仗义执言的壶关三老冒死上书,为太子喊冤,失去判断的汉武帝此时慢慢开始归于平静,意识到太子之死是个冤案。错杀爱子,这可能是汉武帝晚年最痛苦的事情。如何还太子一个清白,一言九鼎的汉武帝会低头认错吗?他将如何为太子善后呢?

看到壶关三老的上疏,汉武帝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汉武帝一是缺乏勇气,二他是转不过来弯子,六十多岁的一个老皇帝,你要叫他认错,总得给他搬个梯子叫他下台阶,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田千秋的人,给了汉武帝一个很好的梯子,他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关键性的奏章,让汉武帝大喜过望。于是汉武帝把当年帮他杀太子的人全都杀掉,并让江充全家灭族。

事后,汉武帝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原因导致我冤杀了太子,他由对这个问题的反思,联想到几十年来实行的政策有没有失误?汉武帝由此开始做了一系列内部的调整。并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唯我独尊的汉武帝,公开地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过失,这是当皇帝的很难做到的。可以说此时的汉武帝平静了许多,也冷静了许多。但是太子已死,晚年的他还不得不面临一个立谁为太子的问题,那么在汉武帝的儿子中,他将会选择谁来当太子呢?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宫闱之争呢?

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中,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的喜欢,可以说立他为太子没有任何悬念,但是一个柔弱的肩膀怎能堪负国家的重任,历史上不乏有少主执政,大权旁落的例子。而汉武帝已经一天天接近生命的终点,容他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赵钩弋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承皇位,追封老娘赵钩弋为皇太后,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发兵二万人扩建老娘的坟墓“云陵”。

万石之家

丞相的职位在秦汉时期是很高的,很多人一生做官最高目的就是想当个丞相,当然汉武帝时期这个丞相的职位不太好做,有许多丞相在武帝朝中间被杀,或者被逼自杀。我们曾经讲过,有一个人做丞相,是八十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他是公孙弘,除了公孙弘以外,还有一个丞相,这个人叫石庆,他做丞相做了九年,最后也是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这也是个奇迹。那么石庆这个人,他是怎么样当上丞相的?他做了丞相以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这一集要介绍的就是这个万石之家的石庆。

石庆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为官非常小心翼翼,汉武帝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小心谨慎又没有才华的石庆做丞相呢?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汉武帝这个时候,对丞相已经看得很轻了,在他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人,形成了一个内朝,所以汉武帝就对外朝的丞相看得很轻了,这时候他不需要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你给我当个聋子耳朵,当个摆设就可以。

所以石庆做这九年丞相,总的来说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没有做什么事情,这个人当丞相惟一想办的两件事,又都没有办成,就是这么一个人。但是这一个人由于汉武帝信任他,由于他那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他竟然稳稳当当在丞相的位子上坐了九年的光景。

一直到太初二年,石庆最后是病死在丞相的位置上的,这倒使我们想起来了,我在汉武帝系列中间一共讲了三个丞相,窦婴,公孙弘,石庆,这几个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窦婴这个人有德有才,被杀,最后是被杀了;公孙弘这个人是有一定的才能,但是这个人品质很不好,他竟然最后很火了一把;石庆这个人,毫无任何才能,德也谈不上,就是他有一个好的家族背景,就这他做了九年丞相。所以武帝一朝的丞相,处的时期不同,需要的人选不同,命运也各不相同。

太子失宠

公元前128年,皇太子刘据出世。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13年等待,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当我们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位个性张扬的皇帝表达爱子方式的切切深情。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在刘据出生后,他就大祭诸神还愿,大赦天下祈福。然而作为天之骄子的刘据后来却背上了谋反的罪名,屈死在父亲的严威之下。

刘据从小可以说生活在蜜罐中,享受了父亲汉武帝的万般宠爱,没成想等到太子刘据长大以后,汉武帝的这颗慈父之心却慢慢发生了变化了。据《史记》记载,刘据是一个仁义的太子,也是很得人心的,那么在这逐渐疏远的父子关系之下,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难道只是刘据不像汉武帝那么简单吗? 皇后卫子夫由于年长色衰,爱屋及乌的汉武帝也就慢慢,不喜欢卫子夫的儿子刘据了,但是据《史记》记载,汉武帝还是很信任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每次外出,他都把朝中之事托付给太子处理,宫中之事都托付给皇后处理,那么太子刘据失宠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秘呢?

太子刘据刚出生的时候,头上充满了光环,但是在他母亲卫子夫和舅舅卫青失宠后,他这个太子的位置也受到了威胁,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对匈奴用兵的问题上,父子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进而在朝廷上也出现了支持太子的一派,这是大权独揽的汉武帝最不愿意看到的,恰恰在在太子倒霉的这个时候,又有人给太子刘据打起了小报告,那么汉武帝会不会趁机向太子发难呢?汉武帝此时对太子刘据已经产生了不信任,再加上父子二人没有机会很好地沟通,于是父子二人的关系也是越行越远。

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皇子,老年得子的汉武帝很兴奋,并把钩弋夫人生子的地方命名为尧母门,等于说把钩弋的儿子比作尧了,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尧是古代的圣人,这是不是暗示汉武帝此刻要废掉太子刘据呢?刘据的太子之位会不会因此而失去呢?

在赵钩弋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承皇位,追封老娘赵钩弋为皇太后,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发兵二万人扩建老娘的坟墓“云陵”。

千古文治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一统江山容易,聚拢人心困难。秦皇汉武深解其中三昧。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独尊儒术”。窦太后去世前,汉武帝就暗度陈仓,设立五经博士,为尊儒打基础。即位之初,汉武帝迫不及待,举国推选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一位寂寞书生董仲舒,凭《天人三策》 ,石破天惊,脱颖而出。从此,本为民间一家的儒学被指定为官方思想,与政治、皇权紧密相连。据此,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秦代至汉初,选拔人才用的是军功爵制;到了汉武帝时代,逐渐转变为察举征辟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汉人才匮乏的局面。

文景崇黄老,宽厚无为,垂拱而治;汉武帝则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而其中尊儒兴教,首立太学,尤予后世以至深影响。倘非此举,儒家学说何以成“教”?倘非此举,华夏文明何以存续?倘非此举,学而优则仕何以体现?

然而,后世也不乏对《天人三策》,对“独尊儒术”深恶痛绝者,他们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

儒家对中国政治:“独尊儒术”将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迷信道德至上、教化万能,力图建设一种道德自律型的政治。这种重自律轻他律的思路,必然导致强权至上,个人专制。曾经的天朝上国,就这样一次次与民主政治失之交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始终无法走出“人治”的泥潭,摆脱因人兴废的历史惯性。

儒家对民众心理:且不论到了宋明理学,儒家学说走向极端。单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中国人就不得不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道德角色。如此,权力崇拜、君尊民卑、官贵民贱、奴性心理年深日久,“救世主”和“清官”情结愈加浓厚,甚至反过来成为昏君和贪官孽生的土壤。

儒家对人才素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把“道德”作为衡量人才和录用官员的决定性条件,将“从政”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然而,能有幸为官的是极少数,得明君而施展抱负者,更是十无一二。绝大多数士人郁郁终生。名为知人善用,多少人为之贻误终身。

巩固政权

司马迁

汉武帝时代,对应内在的儒家统治思想,就是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首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秦朝短命,未能设计一整套执政方针。西汉王朝,到了汉武帝,彻底肃清了诸侯王分裂势力,巩固了中央政权。对此,司马迁击节称道!《淮南衡山列传》中,太史公曰: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

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又以诸侯酎(zhòu,咒)金(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的献金)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削去106名诸侯的爵位,至此,高祖刘邦所封诸侯王,削捋殆尽。秦行郡县,不王不藩,是真正社会政治学意义上的封建体制。刘邦建汉,首封异姓诸王,后封同姓诸王。从政治体制的发展着眼,无疑是一种社会的倒退。继而,吕后大封诸吕,终酿祸乱。因此,直到景帝朝,乃有吴楚七国之乱。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令诸王推恩以封子弟,大力削藩,平淮南、衡山二王之反,夺列侯一百零六人之爵。汉武帝上接秦始皇,行郡县以推行国家政令,此后两汉四百年,虽有外戚、党锢之祸,但无藩镇之患。

之后,晋又封藩,乃有八王之乱。唐初鉴于前辙,王而不藩,安史之乱后,肃宗又大事封藩,终以藩镇割据,断送唐朝。宋仿唐初,王而不藩,故两宋无藩镇之祸。明太祖立国,复大封诸王领藩地,终有燕王朱棣靖康之役,赣王朱辰濠之叛乱。明世宗以藩王入承大统,追赠生父,闹成著名的大议礼,随之明亡。清朝力惩前失,王而不藩,定制亲王不出国门,故有清一代未有藩祸。由此可见,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四人而已。

不仅如此,汉武帝在强化中央集权上多方探索,利用酷吏打击权贵即其大手笔之一。打击不法豪强与贪官污吏,势在必行。但是,酷吏政治走到极端,难免会带来各种后遗症。酷吏王温舒,嗜血成性,杀人为乐。汉代处决犯人,以十二月为限。春天到来,不能再杀人了,王温舒迎风感慨:如果让冬天再处长一个月,我的事(处决犯人)就办完了(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汉武帝称赞这样的杀人魔王,提拔他担任中尉,赐予更多的生杀大权。司马迁对此直言不讳: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惨遭宫刑、深受酷吏之苦的司马迁,能不有非议吗?

“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诌谀取容矣。”大司农颜异与张汤意见不合,张汤竟然以“腹诽”罪名杀了颜异。什么叫“腹诽”?就是肚子里有意见。这较之一千年多年以后,秦桧构陷岳飞的“莫须有”之罪,一样的荒诞,一样的恐怖!

任用人才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

但当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时,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

§ 家庭情况

皇后

陈阿娇

陈皇后 陈阿娇,父堂邑侯陈午,母刘嫖既馆陶大长公主,“金屋藏娇”典故主人公,后被废黜。

卫皇后 卫子夫,后亦被废黜。生刘据、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

李皇后 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李延年的妹妹,生刘髆。

赵太后 赵婕妤(勾弋夫人),生汉昭帝刘弗陵。

嫔妃

王夫人 生齐怀王刘闳

尹夫人 尹婕妤

邢夫人 邢娙娥

李 姬 生盖长公主、刘旦、刘胥

某 氏 生夷安公主

儿子

长子 戾太子刘据 母皇后卫子夫

次子 齐怀王刘闳 母王夫人 元狩六年立,早亡

三子 燕剌王刘旦 母李姬

四子 广陵厉王刘胥,与齐怀王刘闳同时立

五子 昌邑哀王刘髆 母李夫人 天汉四年立,当过27天皇帝

六子 汉昭帝刘弗陵 母钩弋夫人赵婕妤

女儿

卫长公主,亦称当利公主,是汉武帝和卫皇后的长女,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

盖长公主、鄂邑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

由于历史记载不详,汉武帝之女未有明确排序。

§ 史书摘记

摘自《史记》之《孝武本纪》

正文一

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注解】

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彻。”   正义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

②索隐按:景十三王传广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闲王德以至广川,凡有八人,则武帝第九也。

③集解张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岁为太子,为太子十岁而景帝崩,时年十六矣。”

正文二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①天下乂安,②荐绅③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⑤召案绾﹑臧,绾﹑臧自杀,⑥诸所兴为者皆废。

【注解】

①集解徐广曰:“六十七年,岁在辛丑。”

②正义乂音鱼废反。

③索隐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于绅带之闲,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汉书作“缙绅”,臣瓒云“缙,赤白色”,非也。

④索隐城南,长安城南门外也。案:关中记云明堂在长安城门外,杜门之西也。

⑤集解徐广曰:“纤微伺察之。”

⑥正义汉书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无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应劭云:“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术,非薄五经,因故绝奏事太后,太后怒,故令杀。”

§ 关于名字彘

汉武帝曾以彘(彘即野猪)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1]

《史记》和《汉书》已经明确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既使是后世的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的说法。

§ 新近研究

卫青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描述,刘彻还是一位双性恋者。记载于史书上的佞幸(佞幸:有公职或贵族身份的男性情人)有韩嫣、李延年、韩说。《佞幸列传》说李延年“与上卧起,甚贵幸。”大臣金日磾之子亦曾做刘彻的弄儿(弄儿:少年男性情人)[2]。

根据《汉书 佞幸传》的记载,卫青和霍去病也曾经被刘彻“爱幸”:“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不过后来并未依赖与刘彻的亲密关系获得名利,而是依靠自身的才华和功勋成为汉朝的名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中又暗示说卫青“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 影视文学作品

电视剧《汉武帝》

电视剧《汉武帝》

导演:陈家林

编剧:孙卓、盛和煜

主演:汉武帝----周里京

卫 青----师晓红

王太后----李建群

卫子夫----于小慧

评价: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个非凡的高峰,所以我们才至今将自己称之为汉族人。而汉朝的高峰无疑是汉武帝在位的时期,他开拓疆土,交通西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导教育,创设乐府;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他在位的五十五年间,不但将汉经营成了一个强大的封建大一统帝国,而且也犯下了数不清的错误。他是一个以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著称于史册的伟大君主,又是一个刚愎自用、荒淫无耻,给后世帝王留下许多坏榜样的典型人物。史家历来将秦皇、汉武并称,确实是对汉武帝最为公正准确的评价。这样一个血肉丰满、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却因为两千年来从未出现过以他为主角的大型文艺作品,而渐渐不为现代中国人所熟知。这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或许可以略为弥补这一遗憾。

这是一部二十四集的电视连续剧。因汉武帝在位的时间很长(五十五年),若记流水账,必会导致结构松散,所以采用了一种较特殊的结构方式,即将全剧分成五个单元“卷”。每卷时间相对集中,事件也相对集中,卷与卷之间既有连续性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样每一卷都可视为独立成章的一部戏,自有其启承转合、跌宕起伏,并且有单独的名称;而同时又有一条贯串线索作为全剧的纲与魂,那就是汉武帝“多欲”的性格,这既驱使他追求文治武功,表现出雄才大略的一面,又促使他滥杀臣下、穷奢极欲,充分表现出荒淫无耻的另一面。

这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正剧,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有史可考。但这又是一部文艺作品,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有必要对史料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梳理、筛选,然后决定取舍。另外还要用大胆的想象与虚构去填充情节中间的空白。编导者追求的是历史本质意义上的真实,而非史料的真实,为此,他们既把《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作为最重要的素材来源,又不排除参考《前汉演义》乃至于各种野史。他们力求把历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

电视连续剧《汉武帝》由湖南电视台摄制。编剧孙卓、盛和煜,导演陈家林。孙卓是第五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是《走向远方》;盛和煜曾获文化部“文华”大奖,其代表作是湘剧《山鬼》;陈家林是我国著名影视导演艺术家,作品有电影《末代皇后》、《谭嗣同》,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唐明皇》、《武则天》等,并多次获得各种国家级奖项。此剧由著名影星周里京担纲主演,届时观众将看到这位擅长扮演现代人物的硬派小生,是如何来演绎两千年前那刚愎自用的大皇帝的。其他主要演员还有观众熟悉的于小慧、师小红、于惠、郑爽、普超英等。《汉武帝》巳于96年8月完成前期拍摄,进入编辑阶段,96年底同时向国内和海外发行。

图书《汉武帝大传》

图书《汉武帝大传》

类别:历史

作者:安作璋 刘德增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5-08-09

印刷时间:2005-08-09

上书时间:2006-03-29

开本:32

装订:平装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继承帝位

第二章 大有作为的时代

第三章 颁定治国思想

第四章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第五章 改革兵制与选官制度

第六章 外事“四夷”

第七章 缓解财政危机

第八章 宫廷生活

第九章 晚年的转变

第十章 论汉武帝

附录 汉武帝大事年表

内容梗概: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彪炳史册、震铄中外的时代。汉武帝“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的赫赫功业奠定了他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成为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百代之人物。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育等制度,大多创始于武帝一朝;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国的疆域版图,于此时基本奠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从此开通。汉武帝以他的雄才大略,以他的风流多采,以他的刚毅无情,更以他晚年痛下“罪己”、毅然改弦更张的魄力,将属于他的54年帝王生涯演绎得有声有色,从而使汉家皇朝从辉煌到“昭宣中兴”再创辉煌。 图书《汉武帝》

图书《汉武帝》

著译者:王占君子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内容梗概:

惨烈的东官之争,“金屋藏娇”的刘彻踏着深宫的血泊登极,君临天下!

黄沙大漠间马革裹尸的喋血征战,昭示着大汉帝国版图的灿烂。

一代名帝的内心苦涩,被他叱咤风云的千古功勋遮掩着……

本书叙写了汉武帝刘彻从“金屋藏娇”开始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在繁杂的危机中竟能昂立不败,他的胸怀与睿智使他在一班心腹朝臣的辅佐下稳居极顶,笑傲天下。他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他重用人才,李广、霍去病驰骋汉场,荡平匈奴,尽肃边关大患,他深谋远虑令人叫绝。汉武帝刘彻,这个中华历史上卓有建树的帝王,他的内心焦灼是怎样的,他的果决与寡断,他的开明与阴狠,他的谋划与伎俩,他的放纵与歹毒……

电视剧《汉武大帝》

出品人:杨步亭 李博伦 王松山

总制片人:韩三平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摄像:池小宁

美术:毛怀清

主演:陈宝国 焦晃 归亚蕾 陶虹 汉武大帝

联合摄制:中国电影集团电视制片分公司

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

上海金德影业有限公司

主要演员

陈宝国饰演汉武帝

焦晃饰演汉景帝

归亚蕾饰演窦太后

林静饰演卫子夫

陶虹饰演刘陵

高发饰演依稚斜

杨童舒饰演平阳公主

张世饰演田分

宋晓英饰演王夫人

故事梗概

公元一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初步走向繁荣的汉帝国,面临内外的双重威胁:国内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越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寻求开拓生存环境。汉王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外家外嫁公主,献奉贡赋,承受巨大的民族荣辱。

严峻的形势需要巨人来支撑。由于偶然的原因,历史选择了一个16岁的少年担当大任。他的名字叫刘彻。刘彻排行在第十王,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但是由于天资英纵,在母亲和舅父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得意登基。刘彻做了皇帝后表现出非凡的气魄,立刻下诏求贤,广开言路,试图时行改革。但他的设想受到祖母窦太后代表的权贵外戚势力的压抑,第一年就遭遇到重大挫折。但汉武帝绝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善于等待时机,在太后死后一举废黜了骄横的贵戚,毅然更换了祖宗崇信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原则,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号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帝国指导思想。

他实行察举、破格用人、设置刺史、任廉吏、严刑法,税盐铁、一货币,均输平准,算缗告奸。千方百计地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十余年对匈奴进行征伐,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让南方的越人、东南的闽越人与汉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

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的建立。他深入亚细亚,南平百越,东抚蛮夷,打开丝绸之路,成倍地开拓了国土,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他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

长达54年铁腕统治,铸造了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历史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痴情但多变的人。长门锁阿娇,与李夫人、卫子夫等哀怨的故事动人心弦。

汉武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任何巨人都并非完美的圣人。多年的征战,耗尽中国国力,他晚年时发生了邪教作乱的“巫蛊之乱”。在内乱平定之后,他勇于认错,全面反思回顾自己的一生,嘱咐儿子对外采取和平路线不称霸,并为儿子选配了一位归顺的匈奴王子今日蝉作顾问。电视剧《大汉天子》

电视剧《大汉天子》

导 演:梁本熙 高翊俊

出品人:石 雪 史京国

总策划:贺 赫 邹赛光

制片人:周 敏

领衔主演:陈道明 贾静雯 黄晓明 陈莎莉

副导演:郑萌萌、黎靖、李威、杨津、李和平、张轩南场记:于峰、张敏

摄像:李志强、张世霖、赵伟力、林重勇

照明设计:郭金武、许书英、何景开

美术设计;王瑞林、孔学军、蔡学刚

造型设计:陈嘉仪

化妆:刘建萍、侯树清

梳妆:刘敬东、李艳美

服装:杨润兵

道具:陈阳

置景:周汝明

武术指导:刘博

制片主任:宋省勤

统筹:徐强

制片:高胜利、汪聂、汤波彭玉刚、张韫健

剪接:赵雄成、小宝

剧照:史卫红

作词:杨晓雄

音乐总监制、作曲:苏越

演唱:井岗山、黄格选、初瑞

音乐编辑:邓少林

音乐制作:李珂

录音合成:翟强

动效:程小龙

故事梗概

秦皇汉武,同为一代风流。《大汉天子》是汉武帝年青时的故事。汉武帝刘彻为太子时,结交了布衣之交张汤、灌夫、李陵、郭舍人等。一群年青人自视为“太子党”,怀着建功立业的共同梦想。而刘彻祖母窦太后却因维护窦氏外戚家族既得利益,千方百计欲废掉太子刘彻,让小儿子梁王取而代之。

黑幕重重,罗网向刘彻一伙撒来。刘彻身处险境而不自知,沉湎在青春的爱情追求中。而刘彻偶尔相识的奇人东方朔,几次指点迷津,使他们屡屡有惊无险、逢凶化吉。最后使刘彻棋先一着,登上皇帝宝座。汉武帝少年登基,依靠东方朔和“太子党”们排除了窦太后等后宫势力。汉武帝奋发图强,又内平叛乱,北胜匈奴,结束了只靠“和亲”维持屈辱和平的七十年汉朝历史,把汉朝推向最强盛的峰巅。

汉武帝也经历了几次结果不同的爱情:誓以“金屋藏娇”的皇后陈阿娇因刁蛮被废;他一见钟情的念奴娇却拒他千里,最后嫁给东方朔;他喜欢的秋婵姑娘也与李陵两情相悦,结为夫妇。只有丫头出身的卫子夫,历经磨难,成为他的一代贤后。而卫子夫的兄弟卫青,以及内甥霍去病,则成为赫赫名将,将匈奴彻底赶到沙漠之北。

汉武帝环顾四海,所向已无敌。他的“太子”、兄弟们,却下场悲惨。张汤自尽,郭舍人斩首,灌夫赐死,李陵蒙冤,平阳公主平叛牺牲……不求闻达和高位的东方朔,却功成身退,远走高飞。汉武帝形影孤单。在他最成功的时候,却也是最孤单的人。他传奇而英雄的青年时代一去不返。常相忆的只是那些同生共死的伙伴,以及无处寻觅的爱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