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滕海清 |
释义 | § 生平概况 滕海清滕海清,一九二九年参加游击队。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班长,第三十二团副连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九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 大事年表 滕海清,1909年3月2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褚鸡石村。 滕海清等合影7岁起给地主放牛。15岁离开家乡到霍山县帮工烧木炭。 1929年参加霍山游击队,次年返回家乡参加苏维埃运动,任赤卫大队大队长。 1930年8月带领3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4军第10师班长、副连长、连长、师部通信队排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双桥镇、黄安、商潢、苏家埠等战役,作战英勇顽强,多次负伤。 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苏区西征入川,参加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曾任巴中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 长征到陕北后,任红4军第10师28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教导大队大队长。 1938年3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奉派到新四军,任游击支队第2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1939年1月曾指挥所部首战芦家庙,迅速打开皖北地区抗战局面。 后任游击支队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旅长,新四军4师第11、第9旅旅长,率部参加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和山子头、小朱庄、保安山、宿南、睢宁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所部第9旅由淮北进入鲁南,划归山东野战军建制,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9旅旅长,后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师长、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2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21军军长。 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继任第21军军长并兼政治委员,曾指挥所部解放舟山群岛,尔后担负浙东、浙南和闽北地区的剿匪和海防任务。 1951年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毕业后留任高级系一班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1954年6月起任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战役法教授会副主任。翌年调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1961年起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和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987年离职休养。是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7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 戎马生涯 倪志亮慧眼识英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滕海清明“降”暗“升” 滕海清与战友合影 1932年6月15日,已是红三十二团五连连长的滕海清,牵着两匹枣红战马准备练骑术。这两匹马是前两天部队参加潢(川)光(山)战役时缴获的。滕海清牵着马,刚出璞塔镇东门,迎面遇见了师长倪志亮和师政委甘济。“你是哪个团的?”倪志亮问。“三十二团的。我是五连连长。”“牵两匹马干什么?”滕海清灵机一动,回答说:“哦,是给师长、政委牵的。”倪志亮望了望甘济时,说:“这个小连长,脑瓜子蛮机灵的。”然后,让通信员将两匹马牵走。 滕海清一直觉得自己都当连长了还不会骑马不太像话,这次缴获来的马他没有上缴,是因为他实在舍不得。当然,滕海清也作了思想准备,如果被上级发现自己“打埋伏”,立即上缴就是了。没有料到,自己准备要练骑术了,竟一头撞上了师长和政委,也只好如此处理了。于是,两匹马被通信员牵走了。 倪志亮不但牵走了滕海清的马,还“牵走”了滕海清本人。10天后,滕海清接到营部通知:“带上背包,到师部报到。”“这一下把我吓坏了,因为那时还在抓‘改组派’,我怕把我当‘改组派’抓走。”事后,滕海清回忆调师部这件事时,这样说。按照组织程序,滕海清先到营部见了营长。他问营长:“你要调我走干什么?”营长说:“我没有要调你,是团部的通知。”滕海清拿了营部的介绍信到了团部,又问团长程启光:“调我走干什么?”程团长说:“不知道,是师部叫你去的。”就这样,滕海清带着团部开的介绍信,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师部驻地,进了师长、政委的办公室。 看了滕海清递过来的介绍信,倪志亮开口道:“调你来,是想让你到师部通信队当排长。你不会不满意吧?”“干什么都可以,没有不满意的。”此时的滕海清,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不被抓就行。 滕海清到了通信队几个月后才明白过来,连长改任排长不是“降”了,而是“升”了。师部通信队是个特殊单位,只有两个排,人数相当于一个加强连。一排,没有士兵,都是一些在战斗中没打好仗的营连干部,滕海清就是到通信队当一排排长的。通信队的另一个排是二排,这个排的人员组成与一排不同,都是从各团挑选来的优秀班长,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分配到连队去当排长,就像如今部队的预提军官一样。 管营连干部的排长,不是“升”了,难道说是“降”了吗?滕海清开始不是这样想的。他开始觉得,调自己当排长,证明自己没有被划进“改组派”范围,只要不被抓起来、关起来,至于连长降为排长,有什么好计较的!4个月后,倪志亮说了一句话,才让滕海清明白过来,自己当排长确实是“升”了,而不是“降”了。 不幸负伤,开展敌后游击战 彭雪枫与张震、滕海清等研究作战部署 1932年10月10日,张国焘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留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及各独立团在苏区坚持斗争,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外线作战,伺机打回苏区。其实,这是红四方面军连连失利后,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的决定。 10月12日夜,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由广水至王家店一线越过平汉铁路。次日,就遇到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军第十师、第八十三师和独立第三十四旅,以及胡宗南指挥的第一师、肖之楚指挥的第四十四师、刘茂恩指挥的第六十五师、冯鹏翥指挥的第六十七师、范石生指挥的第五十一师等部队的围堵。在13日下午的短兵相接中,滕海清被对方士兵投来的手榴弹炸成了重伤:喷燃的火药烧肿了滕海清的眼睛,左眼几近失明;碎裂的弹片打掉了滕海清的两颗门牙,还击穿了他的右臂。 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三天三夜,仍未摆脱国民党军的围堵。10月16日,张国焘决定:“为保证部队轻装行军作战,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就地遣散,自找归宿;营以上的仍然用担架抬着随军行动。”野战医院向营以下职务的伤员宣读了上级的决定,并发给他们每人10块银元。滕海清手里攥着10块银元,怅然若失地望着与自己同室住院的一位负伤营长随军转移。等野战医院人去屋空时,滕海清心中的酸楚不可言状,他心中明白,自己被“遗弃”了。 “我还要革命!我还要革命!”滕海清撕心裂肺地哭喊,“不,我不能就这样离开革命队伍!”于是,他借助微弱的视力,找来一根竹竿当拐杖,形单影只地出发,慢慢地向西走去。夜深了,滕海清赶上了后卫部队。得知野战医院在前面的山坡上,滕海清惊喜异常,嚷道:“我要找院长!”院长来见滕海清,拉着他的手说:“真的是你?!” 滕海清破口骂道:“你他妈的,我是通信队的,你竟敢把老子丢下!”院长解释说:“排长,你别生气。我实在是没办法,重伤员太多!”“你少废话!我问你,现在怎么办?”滕海清问。“上级的规定,我不能不执行啊!”院长如实说。“那你就把老子枪毙了算了!”这时,倪志亮出现在野战医院的营地。看到滕海清,倪志亮一切都明白了。他对院长说:“通信队的一排长是管营连干部的,职务相当副团级。你要按营以上伤员待遇对待!” 倪志亮的这句话,让滕海清明白了连长改当排长是“升”了,而不是“降”了。他顺利地留在了野战医院。一个月后,尽管滕海清的左眼还是失明了,但他右臂里的子弹则已取出,伤口也愈合了。滕海清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行动“部署”:不能老跟着野战医院,要找到师部通信队。第二天天还没亮透,滕海清就独自一人上路了,最终赶上了师部通信队。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四川发展,创建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边苏区。滕海清向师长倪志亮提出重返战斗岗位。倪志亮握着滕海清的手说:“现在形势很好,我们前面的部队打下通江、巴中、南江3个县城,有很多人参加了红军。往后,我们部队还要扩大,创建川陕边苏区。有人向我建议,派人到地方组织游击队,这是扩大红军力量的一个好办法。”滕海清马上会意:“师长是不是要我去搞游击队?”“是的,去搞游击队。就你一个人,带一个通信员就行了!”倪志亮说完,又补充道:“搞起了队伍,你就自编自封,大胆地干起来就是了。”响鼓不须重捶。第二天,滕海清带上一名通信员,来到了清江渡东面的一个叫四连场的地方。 一个月后,一支300多人的游击队拉起来了。滕海清把这支游击队编为3个连,自己任大队长兼政委。1933年2月中旬,游击队编入红十一师序列,其游击一连编为红三十一团特务连,滕海清任该连指导员。 1933年10月上旬,滕海清率领特务连参加反“六路围攻作战”时,一颗子弹从他的喉部射入,从颈后穿出,伤了喉头、食道和神经,左半个身子失常。滕海清又被转到了野战医院。 滕海清与彭雪枫,一种革命者之间的缘分 滕海清与战友合影 如果说滕海清在红军时期结识了倪志亮这位“知遇恩人”的话,那么,他的第二位“知遇恩人”则是在抗战时期结识的彭雪枫。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涪江、嘉陵江,开始长征。此时,滕海清已担任红十一师三十三团一营政委。他随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滕海清升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政委。 1937年七七事变后,滕海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一营副营长。一个月后,改任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1938年3月,滕海清到抗大学习。8月,因工作需要,滕海清被抽调分配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工作。当年,竹沟镇的知名度是很高的,有“小延安”之称,而彭雪枫与竹沟镇一样有名。当地民谣中就有这样的唱词:“穷人穷,骨头硬,要跟雪枫闹革命。” 1938年8月中旬,滕海清单身从延安出发,转道武汉,来到了竹沟镇,开始与彭雪枫结识和交往。初见彭雪枫的情形,滕海清事后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我到竹沟的几天里,都没有见到彭雪枫。当时,彭雪枫的党内职务是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对外职务是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听工作人员说,彭部长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那里去了。彭雪枫不在,省委其他几位负责人商量后,派我到西华县游击大队任副大队长。去西华任职不久,听说彭雪枫回到竹沟,但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能来西华。因为,我总觉得没见到彭雪枫是一种遗憾。 9月下旬,竹沟的东征部队动员完毕,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30日,彭雪枫率部踏上挺进豫东的征途。10月11日,竹沟的东征部队到达西华县。在西华县杜岗镇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游击三支队、萧望东带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会师。这次会师,我见到了彭雪枫。一见面,彭雪枫就对我说:“你就是滕海清同志?鄂豫皖红军的老兵,当过团政委。”显然,彭雪枫对我的情况早已了解。我回答说:“司令员,早知道你的名字,就是没有机会见面。”彭雪枫说:“我俩虽是第一次见面,不过说起来我们还是老同学呢!红军大学的同学,对吧?”“哪里能跟司令员相比呀,你们是首长深造,我是补课,入校也晚多了,红大已改为抗大了!”我说。 彭雪枫说:“那也算是校友呵,老校友又走到一起来了,好啊!……海清同志,你来了我十分高兴,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工作得不错。到西华的时间不长,名气可是很大呀!老百姓都知道你会打仗,枪一挥,日军伪军都跑了……” 就这样,滕海清与彭雪枫见面了。会师后的3支游击队合编,番号仍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下辖3个大队,滕海清被任命为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彭雪枫对滕海清说:“你在红军时担任过团政委,我把部队交给你,我就放心了。你要带好这支部队,这可是我们东进豫皖苏干革命的血本!” 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主席团合影,前排左起:李耀、谭友林、彭雪枫、滕海清、萧望东、方中铎,后排左起:张先舟、张震、岳夏、吴芝圃。 第二大队是彭雪枫从竹沟带出来的部队,滕海清十分清楚。他后来曾对人说:“这是彭司令员对我的信任,也是一种缘分,革命者之间的缘分。我暗下决心,要使第二大队更有威名。” 滕海清没有辜负彭雪枫的信任。10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途中,首次与日军展开作战。这天上午9时许,侦察兵急报:日本骑兵前来袭击。尽管部队在长途行军中,但彭雪枫还是决定打。彭雪枫说:“即使有一百个撤退的理由也不能走,不打也得打。为的就是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扫除东进障碍,留下新四军威名,给老百姓以希望!” 支队领导决定:分三路展开,围歼日军骑兵。事后获息,日军骑兵有30余人,由小队长林津少尉指挥。日军袭击新四军游击支队,是汉奸密报后采取的一次试探性行动。 彭雪枫命令滕海清:“你们二大队赶快占领马菜园、谷庄那边有利地形,任务是与一、三大队相互配合,对敌实施迂回包围,坚决打它个人仰马翻。”滕海清斩钉截铁地回答了一声“是”,便率领二大队进入反击预备位置。 第三大队的任务是打击日军的右侧,彭雪枫亲自到三大队指挥。第一大队的任务是在左侧,张震跟随第一大队行动。在3个大队的合击下,击毙了林津少尉,毙日军骑兵12人。日军骑兵见势不妙,慌忙溃逃。东征首战取得了胜利。 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豫东鹿邑县白马驿,部队在此进行了军政整训。第二大队编为第二团,团长由滕海清担任,政委由谭友林担任。 1939年初夏至年底,按照新四军游击支队“打击敌伪,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滕海清和谭友林率二团挺进淮上,连战湖沟、支子湖、怀远城,战果颇丰。11月2日,新四军游击支队改为新四军第六支队,所属3个主力团保留番号,还重新组建了3个总队。滕海清仍任二团团长。1940年6月,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奉命率1。2万余人抵达皖西,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7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彭雪枫和黄克诚两部合编,番号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下辖4个旅。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滕海清被任命为第五旅旅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五旅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滕海清、孔石泉分别担任第十一旅旅长、政委。 彭雪枫的初创部队,至此已全部交给了滕海清带领。这种信任,正如滕海清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缘分,革命者之间的缘分”。 1944年1至8月,新四军第四师战果颇丰,在路西一线,滕海清指挥的第十一旅先后攻克了大回庄、板庄、吴楼、百善站、铁佛寺、五铺等日伪军据点;在路东一线,由彭明治、韦国清指挥的第七旅和第九旅也攻占了多个地点。9月上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主力西征途中,决定攻打夏邑县八里庄。彭雪枫考虑到滕海清率领的第十一旅在路西单独作战,需要休整,没让十一旅参战。 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 滕海清得知八里庄战斗没有十一旅的任务,于9月9日急速赶往薛家湖村,找到彭雪枫。一见面,滕海清便用“激将法”问彭雪枫:“打八里庄,你非要亲自去?我去你就不放心啦?!” 彭雪枫笑呵呵地说:“你一来,我就知道你是来跟我讲价钱的。咱俩各有分工。这段时间路西战斗,(十一旅)三十一团伤亡较大,你去休整一下;我呢,和张震参谋长去打八里庄,打完仗我就去你那里。”彭雪枫一心想让滕海清好好休息一下,因此,无论滕海清如何“激将”,他都没有同意。次日早晨,目送彭雪枫远去的身影,滕海清的心中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怅然,也不知道是没有成功劝阻彭雪枫去前线,还是冥冥之中的预感,这场战斗会有意外的事儿发生。当然,滕海清没有料到,如果他知道这是与彭雪枫师长诀别的话,他一定会拼死拉住彭雪枫,决不会让彭雪枫上前线去的。9月11日,在八里庄战斗即将结束时,亲临前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噩耗传来,一向推崇“受伤不叫喊,牺牲不许哭”的滕海清,面对安静地躺在自己办公室里的彭雪枫,不能自抑地放声痛哭。 彭雪枫牺牲的消息没有马上对外界公布,包括彭雪枫的夫人林颖。事后,滕海清说:“当时,没有给林颖立即报丧,是考虑到林颖已怀孕,让林颖心情安静,顺利地生孩子。组织上还以‘雪枫’的名义,给她发过一封‘平安’电报。不久,林颖在新四军医院为彭雪枫生了一个儿子,叫彭小枫。”直到1945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才发表了彭雪枫壮烈殉国的公告。 § 个人荣誉 中将军衔 二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章 一级红星荣誉章 一级解放勋章 § 相关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 安徽省 金寨县 张国焘 彭雪枫 倪志亮 甘济 程潜 黄克诚 孔石泉 吴芝圃 萧望东 滕海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