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滑轮 |
释义 | § 滑轮 § 正文 滑轮与杠杆、斜面一样,是物理学上的简单机械。由一个周边有沟槽的圆盘和一条跨过圆盘的绳索(或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通过绳索绕中心轴的运动来实现机械效能。滑轮的基础是杠杆原理,属变形杠杆。最早记载在战国时期的《墨经》中,《墨经·经下》把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作“挈”(qí),把自由往下降落称作“收”,把整个滑轮机械称作“绳制”。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是定滑轮,为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是动滑轮,为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称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组合方式多样,省力的程度也不同。滑轮组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中,如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滑轮在古代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一是“滑车”。应用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应用一组适当配合的滑轮,可以省力。至少从战国时期开始,滑轮在作战器械、井中。提水等生产劳动中被广泛应用。传说公元前四世纪,巧匠公输般为季康子葬母下棺,创制了转动机关(见《礼记正义》卷十),可能就是指的滑轮。汉代画像砖和陶井模型都有滑轮装置。 另一种形式是辘轳。把一根短圆木固定于井旁木架上,圆木上缠绕绳索,索的一端固定在圆木上,另一端悬吊水桶,转动圆木就可提水。只要绳子缠绕得当,绳索两端都可悬吊木桶,一桶提水上升,另一桶往下降落,这就可以使辘轳总是在作功。辘轳大概起源于商末周初(公元前十一世纪)。据宋代曾公亮(998—1073)著《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水攻·济水府》,周武王时有人以辘轳架索桥穿越沟堑的记载。唐代刘禹锡(772—842)描写了他亲自所见的一种叫“机汲”的提水机械,它是把辘轳和架空索道联合并用,以便把山下流水一桶桶地提上山顶,既浇出地又省力(《刘梦得文集》卷二十七《机汲记》)。 § 配图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