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族宗教类博物馆
释义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宗教文物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内。1980年成立。法源寺是一座有1300年悠久历史的寺庙。

该馆馆藏文物有2100件,其中一级文物34件。殿后大悲坛内设“历代佛经版本展室”,展出:唐人写经、五代人写经,宋版《开宝藏》、《思溪藏》、《碛砂藏》,金版《赵城藏》,元版《普宁藏》,明版《南藏》、《北藏》、《嘉兴藏》以及传世唯一残本《武林藏》和清版《龙藏》等经本。此外还展出梵文贝叶经和西夏文、回鹘文、傣文、藏文、蒙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经本。藏经阁楼上珍藏明《北藏》、《嘉兴藏》和清《龙藏》以及西藏文大藏经和全部房山石经的拓片。楼下是“历代佛菩萨造像展室”。迎门一尊巨大卧佛,长7.4米,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明代木雕卧佛。其两侧陈列五代后唐长兴三年陶幢和陶塔,这两件文物1977年出土于房山北郑村一座辽塔内。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残高21.3米,由于年久失修,突然倒塌,才被发现。一般经幢多为石制,八棱型,此幢为陶制,圆形,又是塔内的装藏物品,实属罕见的珍贵文物。展室四周,分别陈列东汉、三国、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历代佛、菩萨造像。铜、铁、石、木、泥、砖、陶、瓷、牙、松石、琉璃等各类造像均有。其中以宋代罗汉、元代青铜自在观音、明代法华三彩瓷观音和铸铜千手千眼观音最为名贵。这个展室荟集各个朝代、各种类型的造像于一堂,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该馆于1987年10月与日本佛教大学在日本京都共同举办“房山石经拓片展”,并进行了专题学术讲演。该馆的重要科研成果证实了房山石经辽金刻石是以《契丹藏》为底本的复刻本。而《契丹藏》早已失传。该馆还影印出版了辽金刻经12册。

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

飞云崖民族节日博物馆是中国民族民俗博物馆。在贵州省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的飞云崖,1988年建馆。

该馆基本陈列为《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设在飞云崖的月潭寺、养云阁等古建筑内。

该馆收藏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土家等少数民族的节日文物1000余件和一批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藏品中,各民族的节日服饰尤富特色,仅苗族盛装就有20多种,各式银帽、项圈、耳环、手镯等装饰品制作精美。民族乐器有各种不同的芦笙、莽筒、口弦琴、牛腿琴、三眼箫、姐妹箫、勒尤·勒浪、琵琶、铜鼓、皮鼓、 唢呐、芒锣等。其他如刺绣、挑花、蜡染、编织等工艺品和祭器、生活用具等均有收藏。

此外,还有吹笙、踩笙、对歌、游方、踩鼓、赛马、斗牛、斗羊、斗雀、浪哨、武术、划船、踩歌堂、抬“官人”、射背牌、丢糠包、抛绣球、赛花线、爬花杆、抢花炮、打手毽、打磨磨秋、打观音秋千、敲铜鼓和演唱侗戏、地戏、布依戏等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文字和部分音像资料与实物。

飞云崖西建有10余幢仿苗族民居建筑。其中有蜡染、刺绣、银饰、泥哨4个作坊供观众参观,并可选购上述作坊生产的工艺品。

广西民族文物苑

广西民族文物苑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是一座集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户外博物馆,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民族民俗文物室内陈列的延伸和扩展,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

文物苑的大门迎面是一个巨大的铜鼓。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条奇葩,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主要地区,全国已出土的1400多个铜鼓中,广西县元靖镇水冲庵发现的云雷纹大铜鼓是广西最大的铜鼓,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铜鼓。鼓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约600多斤,堪称铜鼓之王。铜鼓是铜锡合金铸成的一种特殊乐器,是古代壮族人民跳舞娱乐,拜神祭祀,练兵打仗时助兴的工具,更是贵族和头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古书上说:“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侗族风格大寨门之后,陈列着宏大的古代铜鼓雕塑群、壮族民居、苗族 吊脚楼、瑶族竹楼、毛南族山居、侗族风雨桥和鼓楼等民族建筑。在各民族建筑中辅助陈列民族生产生活用具、民族工艺品,并有工艺品生产表演。民族作坊内有传统的榨油、碾米、造纸、制陶等表演。逢民族节日有各种民族文艺表演活动。在苑内可喝到侗族油茶,品尝各民族风味食品和丰盛美味的民族菜肴。民族文物苑是宣传介绍广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

龙井朝鲜民俗博物馆

龙井朝鲜民俗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民族民俗博物馆。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东郊。1982年4月建立。

馆舍由陈列厅、传统式住宅和新式住宅组成。陈列厅陈列着朝鲜族民俗文物。其中有生产工具、餐具、家具、服装、鞋帽、装饰品、书籍、书法、民间乐器和娱乐用具。

家庭生活陈列由传统式住宅和新式住宅两部分组成。陈列反映朝鲜族家庭生活和住房结构的演变过程。传统式住宅,复原了本世纪初延边朝鲜族家庭生活的场面,陈列着100多年来延边朝鲜族家庭生活的民俗文物。新式住房与传统式住宅相比除餐室和取暖炕基本相似外,其余都在不断变化。

该馆收藏民俗文物2000多件,其中有1860年左右制作现仍能使用的手工织布机和配套工具,还有1880年制作的单人进餐用的八角形小饭桌。

溪州土家族民俗博物馆

溪州土家族民俗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民族民俗博物馆。位于湖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南1公里的猛峒河风景区。是一座土家族宗祠式与民居庭院相组合的建筑群。修建于1985年。

该馆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250多平方米。1987年9月23日为庆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30周年时正式开馆。现有藏品700多件。

民俗馆大门内的空阔坪院为摆手坪(土家族祭祀跳摆手舞的地方),坪中修有八仙台,台中竖有一根高旗杆,杆上日夜悬挂着一面五色龙凤旗,这是土家族祭祀活动不可少的祭典之一。

民俗历史陈列馆为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造型古朴,有土家族宗祠建筑风貌。陈列分民俗、历史两大部分。以数百件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简要地展现了土家族的历史从远古的旧石器时期到清改土归流止的万年历史以及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陈列设计主要采用土家画廊式的陈列展台和土家古雕石坊式的展柜,讲解员身着民族盛装,将讲解与民俗表演相配合,使民族古风生动再现。

土家民居吊脚楼内有土家族的居住、生活、工艺陈列厅室,在这里可以吃到土家族的风味菜、饭,可以睡上土家族别致的雕花木床,可以欣赏到土家族姑娘精湛的织锦工艺表演,还可以买到地方民族工艺旅游纪念品。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东南郊的泸山北坡。1985年8月开馆。

该馆主要建筑采用红、黄、黑三种彝族绘画的传统色彩,绘以日、月、山、水、羊角、鸟羽、火镰、鱼网等取材于自然的图案。整个建筑具有彝族风格。

该馆收藏彝族文物4196件,有黄金、白银、珠宝玉石、铜、 铁、木、竹、皮革、毛、骨、角、纸、 绸绢、石等物品。陈列展览分序厅、社会生产力、等级和阶级、家支习惯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度的斗争九个部分。再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原貌。电影录放厅放映历史资料片和各种民俗民情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