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橡树岭 |
释义 | § 历史 橡树岭 橡树岭得名于长16公里、宽3.2公里的黑橡树岭山谷。二战时期,德国一直试图抢先研制核武器。如今在美国科学与能源博物馆里,展出着爱因斯坦于1939年8月2日写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封信。信中表明,已有数位美国科学家提出核裂变的发现可以导致制造原子弹的可能。为了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于1942年启动“曼哈顿计划”,其计划实施的主要地点就在橡树岭。 为了实施这一绝密的核武器制造计划,美国在橡树岭全力实施移民、搬迁、建设和科研工作,仅用了约一年半时间,这一荒谷便聚居了7.5万人,成为田纳西州第五大城市。根据“曼哈顿计划”,美国在橡树岭建有三座核设施:代号为“Y—12”的设施主要用于分离铀235;代号为“K—25”的设施则通过超大规模设备以更为经济的方法分离铀235;代号为“X—10”的设施为石墨原子反应堆。在很长时间内,这里的工作人员与外界完全隔离,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他们所从事工作的最终目的。 在有关橡树岭的历史照片上,露脸的孩子都只被标出名,而不标出姓,以防止外人从姓名中判断出都有哪些科学家在这里工作。 战后,橡树岭的军事项目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能源与科学博物馆这样的教育和学术机构。 直至二战结束后,橡树岭所从事的工作才逐渐为人所知。到1949年,橡树岭这一地名才公诸于世。[1] § 特点 图片拍摄于1943年12月31日 小镇上竖立着各式各样的广告版,告诉人们,“勿说,勿看,勿听”。遵守秘密是这里最大的义务,到处有广告牌提醒人们“管住自己的嘴”。除了提醒人们保持秘密的标语之外,募款的广告也比比皆是。 小镇的飞速建设离不开巨大劳动力资源的涌入。1942年,这个小镇还仅有3000人,但到了1945年,这个小镇的人口飞涨至75000人。[2] § 现状 橡树岭 60余年过去,橡树岭依旧神秘。据介绍,当年的“Y—12”设施已被用于“制造、提炼和储存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特殊材料,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K—25”设施则由东田纳西技术公园进行环境整修,并将由私营企业对其进行“再工业化”。“X—10”所在地于1948年成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原有的石墨反应堆已于1963年关闭。 位于山谷深处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现隶属于美国能源部,在世界上功能最为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帮助下,其研究领域已从国家安全、中子科学拓展至化学与放射化学技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高效计算、模拟科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据报道,科学家们正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制造一个中子静电悬浮室,用于将一滴液态金属悬浮在半空中,进而观察金属液滴冷却成玻璃过程中的原子活动,了解物质从液体变成玻璃过程中原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1] 2012年,不少建筑因为小镇的重新规划而被拆除。橡树岭仅有2.7万居民,但却聚集着约800家公司。小镇虽为弹丸之地,但教育水平在全美都名列前茅。“核旅游”也成为小镇的招牌。[2] 一则题为“揭示美国秘密之城”的广告语为“橡树岭建设于战争、生存于和平、成长于科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