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棉凫
释义

§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棉凫

外文名称: Cotton Pygmy Goose

别称: 棉花小鸭,小白鸭子,八鸭,棉鸭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棉凫属

拉丁学名: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命名时间: Gmelin,1788

§ 简介

棉凫可算是世界上最细小的水鸟,只重160克及长26厘米。它们的羽毛主要呈白色。鸟喙短而像鹅的喙,底部较深。棉凫

雄性棉凫繁殖时毛色有黑绿色光泽,头部、颈部及下身主要呈白色,有明显的黑色颈圈及白色的覆尾羽。头圆及脚短。飞行时,雄鸟双翼呈绿色及有白带,在大群树鸭中亦易于确认。雌鸟较淡色,没有黑色颈圈,只有窄小的白色覆尾羽。在非繁殖期间,雄鸟的羽毛与雌性的相似。

棉凫一般都不会迁徙,但在潮湿的季节会分散开来。生活在中国的棉凫则会向南方迁徙。它们在树穴中筑巢,每次产8-15颗蛋。棉凫在亚洲很是普遍,但在澳大利亚的数量则似乎在逐步下降。棉凫一般生活在湖泊、雨水沟等。由于棉凫较为温驯,所以很多时都会生活在人类附近。

§ 形态特征

虹膜-红色(雄鸟),深色(雌鸟);嘴-近灰;脚-灰色。棉凫

叫声:飞行时发出轻柔悦耳的kar kar kar wark啭鸣,数度一节,也有轻音的kwak声。

体形如鸽;嘴形似鹅,嘴基部高,向前渐狭;雄鸟:额和头顶黑褐色,前额具一白点;颈的基部有一黑色领环,头和颈的余部均白;上体黑褐色,有金属闪光;初级飞羽中部白色,形成显著翼镜;尾上覆羽白,密杂以虫蠹状细斑;尾暗褐;羽端浅棕;下体除上述的黑色领环和褐色的尾下覆羽以外纯白。雌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但黑色部分无金属闪亮,颈无领环,翅上无翼镜,尾下覆羽不是褐色;两眼贯以黑褐色粗纹;头与颈的白色满布以褐色细纹,两胁白而具较粗的褐斑。

§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鸟纲 Aves →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 突胸总目 Carinatae → 雁形目 Anseriformes → 鸭科 Anatidae → 棉凫 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 分布情况

分布范围:

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及至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棉凫

分布状况:

繁殖于长江及西江流域、华南及东南部沿海,包括海南岛及云南西南部。台湾及河北北部有迷鸟记录。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 江苏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台湾 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武夷山(福建) 内伶仃岛--福田 东寨港红树林 尖峰岭 董寨鸟类 鸡公山 东洞庭湖 鄱阳湖 鄱阳湖 武夷山(江西) 乌梁素海湿地鸟类 乌梁素海湿地鸟类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五指山 吊罗山

§ 生活习性

常活动于多水草的池塘、河道、水坑或稻田。营巢于树上洞穴,常栖于高树。

平时栖息在河川、湖泊、池塘、沼泽内,尤喜在有荷花的水域里活动。杂食性,以植物为主。6~8月繁殖。在近水的树洞里营巢。卵纯白,大小45×32毫米。

§ 濒危信息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棉凫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0)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 保护措施

已有措施

国家保护等级:未列入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措施建议:

棉凫在中国数量稀少,要采取加强湿地管理、繁殖期禁止猎捕和捡蛋等措施,予以保护。[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