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
释义 | § 简介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旧译格林尼治平均时间或普遍称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英语:Greenwich Mean Time,GMT)是指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 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也就是在格林尼治上空最高点时)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里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这个时刻可能与实际的太阳时有误差,最大误差达16分钟。 1884年,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1884年10月13日,格林尼治时间正式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时间。[1] § 标准时间的由来 格林尼治天文台确定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707年,一支由克劳斯利爵士率领的英国舰队,因测错了经度而失事,使4艘舰只被毁,两千多人葬身鱼腹。为解决测定航海经度问题,早在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下令在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村兴建天文台。天文学家经过百余年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一套科学的计时法,并把经这个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地理经度测量和计时系统的起点。全世界的航海者只要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起点,便可以在航行中准确地测出自己船只的正确位置和当时的时间。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科学研究,为繁荣海上航运事业、避免航海事故做出了贡献。 1870年,美国女子学院院长查尔斯·多德教授首次提出,按经度线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时区,每个时区自东向西依次相差1小时。他还建议把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作为地理经度和时区的起点。这一方法最先为美国各铁路公司采纳,后又在全美推广。当格林尼治天文台确定自己的子午线时,世界上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地理条件,也确定了自己的子午线,这样就容易造成混乱。 1884年10月13日,2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就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时间和统一的子午线问题作出决议:“会议向与会国政府建议,将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规定为经度的本初子午线。”于是,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世界公认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和世界“时区”的起点,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从此诞生。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采用时区制度,最后通过决议,以经过格林威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世界“时区”的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为180;每15;为一个时区,相差1小时,将全球按经线等分24个时区。会议还决定在180经线附近设置一条假设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以避免地球各处因不能在同一时刻看到日出引起的日期紊乱。这次会议确定了格林尼治时间为世界的标准时间。 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2] § 争议 由于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因此格林尼治时间已经不再被作为标准时间使用。现在的标准时间,是由原子钟报时的协调世界时(UTC)。 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原子时虽精准却不完美。按照原子时,原子钟所显示的时间终有一天会超过世界时。那时,时钟报时与人们现有生活体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譬如,太阳可能在原子钟所显示的下午1时升至正空。英方立场是,应该依照人们所感知的真实时间计时,这种(时间计量系统)以地球自转而不是原子钟为依据。没有闰秒,人们将失去与地球自转的联系。最终,(原子钟标示的)“午夜”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午来临。[3] 2012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全会1月19日晚间决定,将修改现行世界标准时间——“世界协调时”的有关提案推迟至2015年的下次大会上考虑。这意味着,原子时还没有被接受为新的世界时间标准,源于格林尼治时间的现有时间标准将继续有效。[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