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建章 |
释义 | § 概述 林建章(1874-1939)民国海军将领。福建长乐人。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历任艇长、舰长、代理第一舰队司令、上海海军领袖处领袖;1924年,任临时执政府海军总长。1926年去职。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高级顾问。1939年逝世。1 § 详细 林建章,字增荣,闽县(今长乐县)泮野村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在舰队当练习生,后升任大副。民国5年(1916年)任“海容”舰舰长。民国7年8月,率舰在海参崴设立中国驻沿海州海军代将处,保护华侨,维护中国的主权,受到海军部褒扬。民国11年1月,代理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升为少将。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建章主张“中立”。6月,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被迫下台。民国12年4月,皖系军阀收买部分海军将领,在上海联名通电并发表宣言,表示拥护建章为海军领袖。建章通电接受拥戴,重申联省自治,闽人治闽,得到反直系各方的响应与支持。民国13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建章派第一舰队驻防吴淞口,支持卢永祥。11月,直系失败,皖系段祺瑞出任北京政府临时执政,任命建章为海军总长,授海军上将。民国15年1月,北京政府内阁改组,建章下台,寓居上海。后任海军部高级顾问。民国26年,上海被日军占领。建章屡受日伪威胁,后忧愤成疾而病逝。 福建是中国海军摇篮。民国时期许多海军重要将领都是闽人。林建章家兄妹众多,他排行第五,上有四兄下有两妹。父亲林继蒲是个老中医。 清朝被推翻后,林建章升任“海容”号舰长。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北洋军阀段其瑞政府派海军第一舰队司令蓝继北率舰队前往海参崴参战,因蓝另有任务,段其瑞便擢林建章为代将,率舰队前往,同时指挥边防部队。此时,“十月革命”爆发,苏联宣布退出欧州战场。美、英、日、法四个协约国从远东对新生的苏联进行武装干涉。林建章率舰队抵达海参崴后,设立中国海军代办处。当干涉军计划围攻海参崴时,林建章处变不惊,在各协约国列强中斡旋,不亢不卑,维护中国政府的尊严;同时他严肃军纪,不许士兵趁火打劫,维护当地的治安与交通,受到老百姓称赞,历时一年多。1922年,林建章暂代第一舰队司令,同年4月,北洋政府海军部给林建章授勋,赞扬他“调度有方,勋勤足录”。 直奉第一次战争爆发后,林建章不肯依附吴佩孚,被迫下台,由周兆瑞接任第一舰队司令。直系军阀吴佩孚企图武力统一中国,闽籍部分海军将领如“海筹”舰长许建廷、“永绩”舰长蒋斌、“建康”舰长严寿华、“列字”鱼雷艇长袁瀛、上海造船所所长刘冠南等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不肯依附直系,联合发出通电:拥戴林建章为海军领袖,实行“闽人治闽”。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庚电”。驻在青岛的“海筹”、“永绩”两舰突破封锁驶往上海,与上海的“建康”、“列字”两舰艇会师后成立独立沪队。四个舰长签发宣言:反对直系武力统一中国,主张联省自治,要求其他舰艇响应号召会师上海。 当时林建章闲居上海,于4月9日发出通电:表示接受拥戴,赞扬四舰官兵的正义举动:“兹幸我海军同人应时势之潮流,顺群众之意志,本联省自治主旨。以闽人治闽为自治之先河,借解纠纷之时局,既可洗从前伈睨依人之积习,又以树和平统一之先声,庶几不背国家设立海军之本意。——复承公推建章主持一切,敢不勉执鞭弭,以从诸君子之后。” 沪队独立后,受到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的响应与支持。孙中山当即致电林建章:“文迭次宣言,标明主旨,凡赞助和平统一者皆吾友,反抗和平统一者皆吾仇,如执事之明达与在沪海军之彻悟,文当竭其绵薄,相与戮力同心,共纾国难。”广州军政府的支持更坚定了林建章及闽籍将领的斗志。林建章旗帜鲜明地痛斥海军内部直系将军,甚至把矛头指向刘冠雄,骂他“挟私助乱,可为发指”,“纡尊降贵,纵体投怀,热中丑态,可笑可怜”。虽然林建章所领导的沪队独立局面只维持到1924年9月中旬,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我国近代海军史上一桩大事。 “八一三”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上海。身陷敌占区的林建章保持晚节,始终不肯与日伪政权同流合污,于1939年病逝于上海,终年66岁。 林建章一生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他反对直系军阀,未收皖系一分贿款。他在任职期间,也从未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安排子女。一个旧军人,又处在军阀混战年代,能做到这点十分不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