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漠
释义

§ 定义

沙漠景色

沙漠(亦作沙幕 )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三分之一是沙漠。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沙漠中生命并不多,但是沙漠中藏着很多动植物,尤其是晚上才出来动物。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矿床,近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沙漠少有居民,资源开发也比较容易。沙漠气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学家的乐居,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29%,其中约1/3(4800万平方千米)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而且每年以6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着。而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0%,还有43%的土地正面临沙漠化的威胁。

§ 概述

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在北半球形成一条明显的荒漠地带(图8-32)。我国的荒漠分布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南半球的智利、澳大利亚和南非也有分布。

荒漠地区为极端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都在250毫米以下,降水变率很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许多倍。温度变化剧烈,尤以日温差最大。并多有风沙与尘暴出现。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

严酷的自然条件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只有为数不多的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植物稀疏地分布。所以群落的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覆盖度低,有些地面完全裸露。

由于食物资源比较单调和贫乏,动物的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昆虫、蜥蜴、啮齿类和某些鸟类。许多动物具有高度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如夏眠、夜间活动、长期不饮水、不具汗腺和排放高浓度的尿液等。

干旱的限制使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都很低。对于温带荒漠来说,除干旱缺水外,低温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植物的生长仅限制在一个短促的时期里,就在这相对有利的时期里生产力也常小于0.5克/米2·天,为地球上各类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低者之一。然而由于荒漠地区年日照比较高,生长季热量充足,在有条件的地方,当加以施肥与灌溉,荒漠可以成为局部高产的环境。

荒漠环境严酷、生物种类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所以荒漠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在改造利用时应当慎重。[1]

§ 分布

世界沙漠分布图

概观

从地理位置而言,全球沙漠集中分布于13个地区(William G.Mc.G.Deserts of the world,1970)。

由气候因素而形成的沙漠集中分布在南北纬度15°—35°之间。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岸的卡拉哈里、纳米布沙漠开始,通过印度洋,经澳大利亚沙漠,越过太平洋到达南美的阿塔卡玛沙漠;而北半球沙漠从大西洋沿岸的沙哈拉沙漠开始,越过苏伊士运河,过红海,经阿拉伯沙漠,通过伊朗、阿富汗、印度塔尔沙漠,越过太平洋,到达北美西南部。

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沙漠多分布于北半球北纬35°—50 °之间,集中分布于亚洲的中部和美国西部。[2]

中国沙漠分布

中国沙漠分布示意图

中国西北、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有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由砾石、碎石组成的戈壁、砾漠,以及称之为岩漠或石质荒漠的岩石裸露的山地。它们主要位于北纬35~50°、东经75~125°之间,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吉林和黑龙江等7个省区。据统计,中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总计约130.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5%,在荒漠地带以流动性沙丘为主的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70%以上,在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以半固定、固定沙丘为主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2.8万平方公里。其中,以新疆分布的面积最广,约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60左右。中国著名的大沙漠,自西向东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比3个浙江省还大,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沙漠之一。[3]

§ 沙漠化成因

沙漠进化

形成沙漠关键因素是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但是在沙漠边缘地带,原生植被可能是草地,由于人为原因沙化了,这些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不合理农垦。无论在沙漠地区或原生草原地区,一经开垦,土地即行沙化。在1958到1962年间,片面地理解大办农业,在牧区、半农牧区及农区不加选择,乱加开荒,1966-1973年,又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说什么“牧民不吃亏心粮”,于是在牧区出现了滥垦草场的现象,致使草场沙化急剧发展。由于风蚀严重,沙荒地区开垦后,最初l-2年单产尚可维持二三十千克,以后连种籽都难以收回,只有弃耕,加开一片新地,这样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据统计,仅鄂尔多斯地区开垦面积就达120万公顷,造成120万公顷草场不同程度地沙化。

(2)过度放牧。由于牲畜过多,草原产草量供应不足,使很多优质草种长不到结种或种子成熟就吃掉了。另外,像占牲畜总数一半以上的山羊,行动很快,善于剥食沙生灌木茎皮,刨食草根,再加上践踏,使草原产草量越来越少,形成沙化土地,造成恶性循环。

(3)不合理樵采。从历史上来讲,樵采是造成中国灌溉绿洲和旱地农业区流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伊克昭盟为例,据估计五口之家年需烧柴700多千克,若采油蒿则每户需5000千克,约相当于3公顷多固定、半固定沙丘所产大部或全部油蒿。据统计,伊克昭盟仅樵采一项而使巴拉草场沙化的面积达20万公顷。

§ 气候

沙漠气候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有些沙漠地区年降水量更少至10毫米以下(如中国新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是偶然也有突然而来的大雨。沙漠地区的蒸发量很大,远远超过当地的降水量;空气的湿度偏低,相对湿度可低至  5% 。气候变化颇大,平均年溫差一般超過摄氏30度;绝对溫度的差异,更往往在50度以上;日溫差变化极为显著,夏秋午间近地表溫度可达60度至80度,夜間卻可降至10度以下。

沙漠地区经常晴空,万里无云,风力强劲,最大风力可达飓风程度。热带沙漠成因: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笼罩,空其多下沉增溫,抑止地表对流作用,难以致雨。若为高山阻隔、位处内陆、或热带西岸,均可以形成荒漠。例如澳洲大陆內部的沙漠,就是因为海风抵达时,已散失所有水其而形成的。有时,山的背风面也会形成沙漠。地面物质荒漠并非全是沙质地面,更常见为叠石地面或岩质地面;地面尚有湖和绿洲。

§ 分类

沙漠-岩石

大多沙漠分类按照每年降雨量天数,降雨量总额,温度,湿度来分类。1953年,Peveril Meigs把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分为三类:特干地区是完全没有植物的地带(年降水量100mm以下,全年无降雨、降雨无周期性),其面积占全球陆地的4.2%;干燥地区是指季节性地长草但不生长树木的地带(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其面积占全球陆地的14.6%;半干地区有250-500毫米雨水,是可生长草和低矮树木的地带。特干和干燥区称为沙漠,半干区命名为干草原。但是只够干燥性标准的地区并非都是沙漠,如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布鲁克斯岭(Brooks Range)的北山坡一年有250毫米以下雨水,通常不算为沙漠。

贸易风沙漠

贸易风(即信风trade wind)是从副热带高压散发出来向赤道低压区辐合的风,来自陆地的贸易风越吹越热。很干的贸易风吹散云层,使得更多太阳光晒热大地。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干热的贸易风(当地称为哈马丹风)的作用,白天气温可以达到57°C。

中纬度沙漠

中纬度沙漠(或称温带沙漠,参看温带沙漠气候),位于纬度30°到50°之间。北美洲西南部的Sonoran Desert和中国的腾格里沙漠都是中纬度沙漠。

雨影沙漠

雨影沙漠是在高山边上的沙漠。因为山太高,造成雨影效应,在山的背风坡一侧中形成沙漠,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Judean Desert。

沿海沙漠

沿海沙漠一般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因寒流流经,降温降湿,冬天起很大的雾,遮住太阳。沿海沙漠形成的原因有:陆地影响、海洋影响和天气系统影响。南美的沿海沙漠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是世上最干的沙漠,经常5-20年才会下一次超过1毫米的雨。非洲的纳米比沙漠(Namib Desert)有很多新月形沙丘,经常刮大风。

仙人掌公园

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因沙漠气候的关系,有相当多的仙人掌,特别是巨大的树形仙人掌(En:Saguaro),因此在1994年成立了(En:Saguaro National Park)树形仙人掌国家公园,园中有多达1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仙人掌。此外在日本琉球,也有仙人掌植物公园。

古代沙漠

地质考古学家发现地球的气候变化很多,在地质史上有些时段比现在干燥。12,500年前,大约北纬30°到南纬30°之间10%的的陆地沙漠广布。18,000年前,这个区域的50%是沙漠,包括现在的热带雨林。很多地方已经发现沙漠沉积的化石,最老的达到5亿年。在美国的Nebraska Sand Hills是西半球最大的古代沙海。它现在已经有500毫米的年均降水量,沙粒已经被植物稳住,但是还是可以看到高达120米的沙丘。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也是一个古代沙漠。

外星沙漠

火星是太阳系唯一发现有风力塑造地貌的非地球行星。火星上有沙丘。如果只看干燥度,几乎所有现在发现的外星天体都是沙漠覆盖。

§ 自然资源

1、泥土

干燥地区的泥土有很多矿物质,很少有机肥料。重覆的水储积把有的土壤变成盐性层。盐溶液里沉淀的碳酸钙可以把沙粒和石子沾成50米厚的“水泥”。硝石层是沙漠土壤常见的红棕色到白色层。硝石层一般成块,或者裹在矿物颗粒外面,是由水和二氧化碳之间复杂的互作用中形成的。二氧化碳来自植物根部,或者有机品腐烂的副产品。

沙漠植物

2、植物

沙漠红柳多数沙漠植物是抗旱或抗盐的植物。有些在根,茎,叶里存水;有些具有庞大的根茎系统,可以达到地下水层,拦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有些有较大的茎叶,可以减低风速,保存沙土。沙漠上的植物分布比较稀薄,但是有很多品种。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的柱仙人掌可以活200年,长到15米,10吨,成为沙漠里的树木。柱仙人掌成长很慢,9年之后才有15厘米,75年才分第一个枝。因为身躯庞大,看起来好像沙漠里有很多仙人掌。其实豌豆类和向日葵类植物也可以在干燥酷热地域生存。梭梭也是沙漠中独特的灌木植物,平均高达2-3m,有的高达5m,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寿命也可达百年以上。春季冰冷的沙漠里一般长草或灌木丛。

3、水源

沙漠里偶尔也会下雨,下起来常常是暴风雨。撒哈拉沙漠曾经有过在3个小时内降水44毫米的记录。这种时候,平常干的河道会很快充满水,容易发洪水。虽然沙漠内部少下雨,沙漠常从附近高山流出的河流进水。这些河流一般带着很多土,在沙漠里流了一两天的距离就干了。世界上只有几条大河流通沙漠,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和美国的科罗拉多河。 如果水足够,沙漠里会形成季节湖,一般较浅较咸。因为湖底很平,风会把湖吹到好几十平方公里。小湖干了之后会留下一个盐滩。在美国有上百个这样的盐滩,大多是12000年前冰河时期的大湖的遗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犹他州的大盐湖。平平的盐滩是赛车,飞机跑道和宇航器降落的好地方。

4、矿物储藏

有些矿物在干燥区域形成。地面的水溶解矿物质,然后把它集中在地下水面附近,成为容易开发的储藏。

盐滩上有很多水蒸发之后留在表面的矿物质,如石膏,盐(包括钠硝酸盐和氯化钠,和硼酸盐。从硼砂和其它硼酸盐炼出来的硼,是玻璃、陶瓷、搪瓷、农业化学制品,软水剂和西药的一种基本成分在塞尔斯湖(SearlesLake)出产的矿物价值10亿多美元。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Desert)出产很多钠硝酸盐,19世纪就开采,用于炸药和肥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产了3百多万吨。美国,智利,秘鲁和伊朗出产铜。澳大利亚出产铁,铅,锌矿石。土耳其出产铬铁矿。澳大利亚和美国有金,银,和铀储蓄。非金属物质铍,云母,锂,黏土,轻石,和金属渣也出现在干燥地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大多在沙漠地带,但是这些储藏并非因为干燥气候而成。在这些地区成为沙漠之前,它们是浅海,石油为海底植物形成。5、生物 腾格里沙漠生物状况

因食物来源缺乏,动物种类较少。这些动物(如昆虫或爬行类)体表具有外骨骼或鳞片以減少水分的散失,且尿量很少。鸟类、昆虫和唸齿类动物能排出固体的尿酸或浓尿,以減少對水分的需求;蜥蜴和蛇白天埋在沙中或躲在洞穴內,以避免干旱和高溫。骆驼在沙漠中往返,顶著炽热的太阳,运载人们和商品。牠们的身体机能非常独特,可以连续好几天不喝水。为了保留水分,骆驼开始流汗前,体溫会提高很多,以減少汗量。骆驼以粗糙坚韧的沙漠植物为食,靠著存在驼峰里的脂肪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沙漠的降雨量少,绝大多数植物无法在此生长,不过在沙漠四周的半沙漠地带,仙人掌类的植物則可生长,并栖息著以这些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及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在沙漠地区,大多数动物的体毛颜色与沙土相同。沙土般的颜色不易吸热,能更增加在沙漠中的活动力,同时也有保护色的作用,不易被天敌发现、易于觅食。 此外,在沙漠中还可以看到一些大耳朵动物。大耳朵除了帮助体温快速发散之外,还具有探察声音动向的功能。

§ 沙漠治理

沙漠治理

一,在沙漠修建地下河。

即使南水北调,利用西线引水工程,如果把引水河建在地上的话,水的蒸发流失将会造成大量的水浪费掉。修建了地下河,则保证了大部分引水正常抵达目的地。

二,在沙漠修建温室大棚

粮食资源大大不足,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粮食。在沙漠中修建温室大棚,可以增加粮食,蔬菜,食用菌等的产量,大大缓解我国人民粮食的困境。另外,它又可以为内地节省下许多土地来。

三,在沙漠修建地下城和地下工厂

在内地不要再批地建造工厂了。并且,有可能的话,把一些工厂也迁到沙漠中来,这样其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因为这样做,不必再破坏我们好好的土地了,而沙漠又得到了利用。

引到水了,就可以就地取材,修建温室大棚。有了粮食蔬菜,就可以建设地下城和地下工厂了。配着植树造林,配着建设一些长城墙挡风沙(那些城墙等沙漠治理好了还可以成为历史景观)。我相信沙漠终有一天,会被我们消灭的。

§ 世界十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

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600,000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32%,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撒哈拉”这个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صحراء,是从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引入的,在其语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这块沙漠大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以前。

②阿拉伯沙漠,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大沙漠,面积达233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沙漠。阿拉伯沙漠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超过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0℃,多在15~24℃之间。

③利比亚沙漠(LibyaDesert),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169万平方公里,包括埃及中、西部和利比亚东部。为自南向北倾斜利比亚沙漠的高原,南部海拔350~500米,中、北部海拔100~250米,西南部地势最高,海拔达1800米。

④戈壁沙漠,又称东北亚沙漠,包括阿尔泰山脉以东南、大兴安岭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北、华北平原以西北的广阔干旱半干旱地区,囊括了中国境内的大多数沙漠,面积104万平原公里。

⑤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巴塔哥尼亚一般是指南美洲安地斯山以东,科罗拉多河以南的地区,主要位在阿根廷境内,小部分则属于智利。

⑥鲁卜哈利沙漠(阿拉伯语:الربعالخالي),意为“空旷的四分之一”,由于其面积占据阿拉伯半岛约四分之一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覆盖了整个沙特阿拉伯南部地区和大部分的阿曼、阿联酋和也门领土。又称阿拉伯大沙漠。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200千米,宽约640千米,面积达65万平方千米。因富含氧化铁而多呈红色。海拔100~500米。

⑦卡拉哈里沙漠,位于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卡拉哈里(Kalahari)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总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⑧大沙沙漠,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北带,大部在西澳大利亚州。位于金伯利高原以南、皮尔巴拉地区以东,伸延至北部地方边界以东。大部为沙丘,仅中部有石漠。面积41万平方公里。

⑨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当地人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⑩澳大利亚沙漠,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的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风是这里唯一的声音。

§ 沙漠化问题

沙漠化

沙漠化造成了土地无法耕种利用,将土地不为沙漠化甚而逆转可使用是门深入的多探讨议题。造成沙漠化主因是由于自然的干燥因素和本可储水的土地经过气候变迁或人为过度的畜牧与耕种不存水不耐风寒作物造成沙漠化。

沙漠化逆转

保持土地的湿润,加强土地的保湿,保湿度大于干燥度因是沙漠化逆转的最关键因素。大量的水分来源与保持应为沙漠化逆转的关键。土地的保湿最有效法为水分的提供和储水耐风寒植物树木耕种。

水分提供

①自然因素:河水、湖泊维护与地下水的维护,延伸,扩建,保持水量;储水耐风寒植物树木的栽种保护自然水源区域的土地与湿度。

②人为因素:地下水网管的建设,地底下的水网管不易为干燥的空气使的水分散失;地下水源处创建人工河,湖并栽种耐风寒储水植物树木保护土壤与土壤湿度。亦可效仿绿洲逆转法。

耐风寒植物的栽种耐风寒植物树木主为耐风沙,并含水量可储久植物或树木,将水分保留住于周遭土壤和植树木里。如上所提,应从水源处扩展或人为水源处扩展。

沙漠化逆转优点

①土地的可用性增大,土壤获得充分的水分养分。

②大面积林地能提供林木的来源,保持林木成长率大于开发率。

③林木提供更多的氧气功生物使用并协助降低暖化现象。

④林木的防风保护使得部分沙漠化逆转的地区可再兴建建筑物,增加土地的容积与使用率。

§ 奇怪现象

海市蜃楼

①海市蜃楼: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只是一场幻景。

②碎石圈: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③鸣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100米,沙坡而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季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生轰隆巨响,像打雷一样。据苏联专家彼得洛夫的解释,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 其它释义

绿色沙漠①“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绿色树林,其中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密集单一的树冠层完全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之所以称之为“沙漠”,一是指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二是指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因而保持水的能力很差,一般比较干燥,易形成火灾;三是指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很易感染虫害,而且一旦发生虫害,即易造成大面积损害。

②热荒漠与冷荒漠:热荒漠就是地处热带地区的荒漠,主要由于太阳辐射强烈,蒸发剧烈,长期受到干燥的季风控制而形成的荒漠。与此不同的是冷荒漠,冷荒漠因为在较为寒冷的地带而得名,冷荒漠的想成主要以为大陆性气候控制的地区降水量极少,长期受到干冷的季风控制。而冷荒漠地面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这是由于荒漠的气温变化剧烈,而且经过强烈的风化作用,岩石由大变小,变成碎块。

§ 海市蜃楼

沙漠中的日落在大海之滨了望,或在海面航行,有时在平静无风的条件下,会突然看到空中映现出船只、岛屿、楼台、城廓等奇异现象,当大风一起,这种景象就立刻消逝。这是大气中的一种幻景,称为海市蜃楼,或简称蜃景。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海面,还可能发生在湖泊、大江、沙漠、戈壁等处的空气层中。[4]中国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这一幻景:“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登州即今山东省蓬莱县,位于渤海南岸,渤海中有庙岛群岛,距蓬莱几十公里,这里所记载的正是蓬莱看到的庙岛群岛的幻景。

在古代,由于无法科学解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因此赋以种种神话传说,将自然幻景视为海里的蜃吐气而成。其实,海市蜃楼的形成是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光线在大??在不同的空气密度情况下,光线的速度发生改变和前进方向发生曲折的现象。[5]

§ 潜在价值

沙漠太阳能利用前景

有位经济学家说过: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令人望而生畏的沙漠戈壁也有其潜在的用处,曾有专家提出中国要发展“沙业”。中国陆地面积中有130万平方公里是沙漠,绝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在开发西部中如何利用、治理沙漠,是一个重大课题。以色列、美国等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开发利用沙漠风能、光能和热能等方面取得了成功。

扬尘、沙尘暴,它们都源于沙漠。被沙尘暴连续多次袭击的中国北方地区,更加感到沙漠是个十足的“坏小子”。殊不知,“硬币还有另一面”,沙漠在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可供开发利用的许多宝贵资源,所以人称沙漠浑身都是宝。且不说沙漠底下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等这些真宝贝,单说沙漠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害得人类好惨的大风,它是宝;沙漠里日日曝晒的强光,是宝;还有太阳能等这些天气气象资源,它们都是无价之宝。

曾对世界很多国家开发利用沙漠资源情况进行长期考察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国际合作处杨有林处长指出,以色列、美国等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开发利用沙漠风能、光能和热能等天气气象资源上取得了成功。据杨有林介绍,美国重视顺应自然,充分利用荒漠地区的丰富资源,创造巨大经济价值。从1980年开始美国就在棕榈泉地区开发沙漠风力资源,这一地区风速最高达到每小时120英里,是干旱荒漠地区的入风口,诗人说“这里很少刮风,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刮半年”,可见365天都有大风。美国在此已安装了4000多台风力发电机,设备都更新了四代,全年总发电量达到8亿千瓦。每1千瓦风力发电的成本是1000美元,而开发核电投资为5000美元,可见其经济价值;并且风力发电有可再生、无污染的显著特点。风力发电不仅给美国创造了巨大财富,同时由于有了风力发电,当地人就没有必要去乱樵荒漠植被作为燃料,减少了对荒漠植被的破坏,间接地防止了荒漠化。

以色列是沙漠之国,国土面积的75%是沙漠,沙漠既给他们以生存威胁,也使他们受益匪浅。充分利用沙漠光能,以色列成功地发明了沙漠温室技术,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产品。沙漠温室最突出的优势:一是充分利用了光能,二是自动控制,植物生长光合需要的水、肥、光、热、二氧化碳、氧气等因素都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自动控制。因此,生产的蔬菜、花卉、水果或者是鱼,质量都是一流的,在市场上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他们的太阳能研究及应用技术在世界上处在领先地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太阳能在民用取暖、热水供应或农产品生产应用等方面已十分普及,居民建筑都配置了太阳能供热装置,全国居民生活用热水、取暖、照明等大都通过太阳能解决。沙漠

农业生产中温室气温调节、灌溉系统和科研观测系统的用电多数已采用太阳能,太阳能还用于农业土壤消毒和病虫害控制。以色列未来能源发展目标之一,也就是试图通过太阳能的成功开发来解决荒漠开发,特别是荒漠高技术的农业生产对能源的巨大需求。通过对荒漠地区太阳能充足这一优势的充分发挥,以进一步推进荒漠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荒漠地区日照一年大多在70%天以上,多数地方全年日照时数都长达3000小时以上,每天平均都超过8小时,荒漠地区全年平均每平方米的太阳能达10.62万千瓦,如利用1平方米的太阳能,全年所获得的热能就相当于烧掉38.232吨标准煤,如果累计开发达1平方公里面积,则要获得相当于3823.2万吨标准煤燃烧发出的热量,比目前查明的全国水力资源蕴藏能量要大156倍。中国可在甘肃敦煌和青海盆地防治荒漠化重点地区建立“太阳能利用”示范工程,规模各为500户,目的是解决由于民用燃料缺乏所出现的乱樵滥砍引起的地表植被破坏。开发太阳能资源,保护和增加人工植被是一条既可行又经济的途径。中国应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和国际合作,为西部大开发乃至全国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