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利氏 |
释义 | § 家纹 毛利氏 毛利氏的家纹称为“一文字三星”。 § 简介 毛利氏本来是安艺国的小豪族,在东边大诸侯尼子和西边大诸侯大内中间艰难地生存着。毛利元就是毛利氏振兴之祖,他向东击败尼子,向西于严岛合战中消灭篡夺大内实权的陶晴贤(此战与北条的川越合战、织田的桶狭间合战,被并称为战国三大夜战),基本统一日本本州西部。元就传孙辉元,臣服于正在向天下霸主位置迈进的丰臣秀吉,保存自己的家系直到近代。毛利氏的水军非常厉害,一度在濑户内海纵横无敌。 § 崛起 毛利家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名门。毛利氏的祖上可追溯到镰仓幕府初建立时,出仕源赖朝,担任政所长官的大江广元。广元死后,四子毛利季光因战乱辗转流落到安芸藩国。毛利一族就在安芸繁衍生息了下来。 1497年4月16日,毛利元就出生于安芸的吉田郡山城,乳名松寿丸,是毛利家家督毛利弘元的次子。当时毛利家只是一个在周围诸大名之间的夹缝中艰难求存的一个小大名,名义上的宗主乃是周防藩国的大内家。1499年,被“半将军”细川政元赶出京都的第十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稙投奔大内家。为建立自己在京都的势力,大内家决定出兵帮足利义稙讨还将军位。可是胆小的毛利弘元不敢得罪细川政元,便匆匆地将家督位传给长子,年仅7岁的毛利兴元,就躲起来隐居,以图躲过危机。1506年,心力交瘁的毛利弘元突然病死。在拥有庞大势力且野心勃勃的各路大名窥视下,弱小的毛利家就更显得风雨飘摇了。这一年,毛利元就才10岁。 虽然毛利兴元也才14岁,但他仍勇敢地挑起了家督这副重担。1507年,细川政元被他儿子们暗杀,京都大乱。大内家家督大内义兴见时机成熟,便簇拥着足利义稙,出兵上洛。毛利兴元也以大内家臣的身份随军出征。1508年6月,大内军打跑了足利义澄,重立足利义稙为征夷大将军。1511年8月,足利义澄卷土重来。可是没等和足利义稙开战,义澄就病死了。拥立义澄的军队战意全无,在船冈山被义稙和大内,尼子,毛利联军打得大败。年仅19岁的毛利兴元也可说是久经战阵了。 1512年,毛利兴元回到领国,就联合安芸藩国里的各路豪强,缔结了一个盟约,约定共同进退。毛利家在安芸的势力又暂时稳固了下来。可是在繁重的压力下,兴元染上了酗酒的毛病。1516年9月21日,饮酒过度的兴元暴毙,年仅24岁。众家臣拥戴了兴元年仅2岁的儿子幸松丸继任家督。此时毛利元就20岁。 主少臣弱,周围的各路大名又禁不住开始打毛利家的主意了。如右图所示,此时安芸藩国周围豪强并立。尼子和大内两家争雄,安芸的各豪强毛利,吉川,武田等等就象墙头草一般,看谁势力大了,就倒向谁,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见毛利家衰落了,同在安芸的武田家家督武田元繁首先发难,欺负孤儿寡妇。1517年2月,武田军出兵5000攻打毛利家盟友吉川家妄图先斩断毛利家的左膀右臂。10月13日,武田军包围了有田城,毛利元就率兵增援吉川家。这就是元就的初出茅庐第一战。 10月22日,武田军先锋,猛将熊谷元直500骑与毛利吉川联军大战于有田城外。徒有匹夫之勇的熊谷元直一马当先,结果不幸中箭落马,被吉川军砍了首级。10月28日,欲为爱将报仇的武田元繁亲自出马,大战毛利吉川联军于又打川。在武田军的猛烈攻势面前,毛利元就不停叱咤激励联军士气,终于成功击退了武田军。不甘失败的武田元繁亲率数骑向联军冲锋,以图挽回颓势。可是毛利元就等的就是这一刻,埋伏在后方的弓兵同时搭弓,一齐射向 武田元繁。一通箭雨过后,有“项羽”之称的元繁身中数十矢,战死于又打川河畔。安芸武田家从此一蹶不振,毛利氏复兴,而毛利元就的智勇也响遍了整个中国地方。毛利联军以弱胜强,所以这场“有田中井手之战”也被后世称为“西国的 桶狭间”。 毛利元就以此战一举成名,俨然已是毛利家的主心骨。1523年8月,可怜年仅9岁的幸松丸夭折,毛利元就就成了众望所归的家督了。可是毛利的敌人尼子氏不愿见毛利家座大。尼子家家督尼子经久暗中煽动了元就的亲弟弟相合元纲,并数位重臣一齐谋反。毛利元就当机立断,斩杀了相合元纲等人,以除后患。毛利元就 家督的地位确立。 由于尼子家在家督问题上作梗,毛利元就心中怀恨,一开始就倒向了大内家,对抗尼子。1529年,毛利元就攻灭地方豪族高桥家,势力更加壮大。这更引起了尼子家的不安。 此时尼子经久已83岁高龄,卧病不起,其孙尼子晴久继任家督。1540年,尼子晴久发兵3万,从居城月山富田城出发,杀向毛利元就的吉田郡山城。吉田郡山城之战打响。 6月,尼子军开到备后藩国的八幡山城,妄图渡过可爱川攻打毛利家的安芸藩国。不料,毛利的盟友宍戸家据险固守,尼子军无功而返。 8月10日,尼子晴久再次出兵,绕道石见藩国,终于杀到吉田郡山城附近,于城北40公里处风越山下寨。尼子军左翼为大将汤原宗纲,右翼为高尾久友,吉川兴经等,兵强马壮,威风凛凛。毛利元就见尼子军来得势大,急遣使求救于大内家,同时在吉田郡山城坚守不出。盟友宍戸氏也坚守本城五龙城,福原氏坚守铃尾城,小早川氏和大内军大将杉隆相进驻丰岛,以为策应。同时宍戸氏和大内家的部分援军也都开进了吉田郡山城。就算如此,吉田郡山城也仅有精兵2400,加上临时凑起的农民商人,才勉强有8000杂牌。敌我实力悬殊,毛利家危在旦夕。 9月5日,尼子军出兵吉田郡山城下,四处纵火,却被毛利军击退。12日,尼子军再出,却中了毛利元就的伏兵,大将高桥元纲战死。23日,毛利元就趁尼子军两翼出战时的空隙,突袭了尼子军大本营,烧掠而还。尼子晴久不得以移大本营于 青山。26日,尼子军大将汤原宗纲攻击小早川氏和杉隆相,毛利元就急遣大将粟屋元良驰援,与小早川军夹击汤原宗纲。尼子军大败,汤原宗纲战死。10月11日,尼子军改变策略,以步步为营之计进逼吉田郡山城。毛利元就派遣大将渡边通,国司元相,桂元澄等分左右两边分别埋伏,元就亲自率兵与尼子军激战于城下。当两军激战正酣时,毛利军伏兵从两边杀出,尼子军再次大败。溃兵被毛利元就一直追杀到到大本营青山,尼子军大将三泽为幸等战死。 11月26日,大内军大将陶晴贤率援军1万赶到,这大大地激励了毛利军士气。而尼子军因屡战屡败,士气低沉。越明年,1月13日,毛利大内联军发起总攻,首先杀向尼子军宫崎长尾部。毛利元就次子大江元春初次上阵就显出了非常人的勇武,在敌军阵中来往冲突,骁锐莫当。在城外小早川军的呼应下,尼子军高尾久友部被全歼,高尾久友战死。尼子军黑正久澄部溃逃,只有吉川兴经部力战得脱。这时陶晴贤已率大内军杀到尼子晴久大本营,两军喊杀震天。人数较少的大内军渐渐有支撑不住之态。这时毛利军突然从背后杀上 青山,尼子军顿时大乱,陷入总崩溃边缘。尼子晴久的爷叔尼子久幸奋力反击,终于为晴久赢得撤退的宝贵时间。久幸头部中箭,不幸战死。尼子军仓惶逃回出云藩国,毛利大内联军大获全胜!因大雪阻挡,联军未能远追。此战毛利元就凭着出色的谋略,频出奇兵,终能大败强敌。从此毛利元就的威名天下震动!而卧病的尼子经久听说惨败的消息,也气得在年底一命呜呼。 1453年1月,大内家家督大内义隆趁尼子家新败,亲自出兵出云藩国,攻打尼子家居城月山富田城。毛利元就虽也跟着出兵,却没出死力,消极怠工,保存实力。结果大内军 出战不利,连养嗣子大内晴特也不幸战死。大内义隆心灰意懒,退兵。从此大内家也渐渐衰落了。尼子大内拼了个两败俱伤,反而成全了在两大势力之间艰难周旋的毛利家。往日在夹缝中求存的小草,在毛利元就的统领下,终于摆脱了附庸的地位,茁壮成长成了参天大树! 为了确立西国霸主的地位,毛利元就需要拉拢各地方豪族的势力为其效力。首先被元就盯上的是吉川家。虽然吉川家家督吉川兴经在几次大战中都与毛利家作对,但兴经的姑姑是元就的正室。凭着这层关系,元就于1550年挑拨了一大批吉川家家臣,硬把次子大江元春塞到吉川家做了养子,逼吉川兴经隐居。大江元春改名吉川元春。不久,元就为消除后患,把吉川兴经和其子一齐杀害。元春的地位在吉川家确立。1554年,元就又将三子隆景过继给小早川家作养子,双目失明的小早川家家督小早川繁平出家。从此吉川小早川两家都统一在毛利家麾下。“毛利两川”体制建立。此时的毛利家,已是任何人都不敢轻视的一方大名了。据说,毛利元就为了保证“毛利两川”能团结一心,曾把长子毛利隆元,次子吉川元春和三子小早川隆景一齐叫到面前,每人给一支箭,让他们折断。三个儿子都轻易折断了箭杆。元就再把三支箭绑在一起,让儿子们折。这次他们就再也折不断了。元就以此教训他们三兄弟应精诚团结,才能不为外人所辱。事实证明,元就 的三个儿子也谨尊了父命,团结一致,托起了毛利家这西国的超级大名。这就是有名的“三矢训”。 为了对外扩张,毛利元就将家臣和军队分成三个军团。安芸方面军由元就及长子毛利隆元率领。山阴方面军,由吉川元春为主帅,负责出云,石见,因幡,但马等藩国的攻略。山阳方面军,由小早川隆景为主帅,负责备中,备前,周防,长门等国。周围各国大名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1551年9月,大内家家臣陶晴贤谋反,杀死了家督大内义隆及其子,并奉大内义长为傀儡家督。大内家实际上灭亡。陶晴贤一直对毛利的安芸藩国野心勃勃。得势之后更干脆想以武力夺取。两家水火不容,终于引发著名的严岛合战。 1555年9月21日,陶晴贤率军2万5千,战船500艘,攻入毛利家的严岛,并在塔之冈布下阵势,包围了宫尾城。严岛离安芸藩国仅有4公里海路。此岛若失,陶军踏上一马平川的陆地,兵微将寡的毛利军将难以抵挡。毛利元就决定在严岛与陶晴贤决战!毛利军迅速在严岛对岸的草津城集结了4千兵马,与陶军隔海对峙。元就并派密使说动了伊予海盗的两个头目村上武吉和来岛通康助自己一臂之力。9月30日半夜,风雨大作,毛利元就率军偷偷渡海登上了严岛,而此时因大雨而放松警惕的陶军对毛利军 的动静还是一无所知。10月1日凌晨天还没亮,陶军将士还在梦乡,忽闻四周喊杀震天。许多士兵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就已经被毛利军割了脑袋。陶军大乱,仓惶退向船上,希望从海上组织反攻。可是小早川隆景率领的水军,和村上来岛的海盗们完全没有给陶军喘息的机会,火矢,焙烙玉纷纷飞向陶军战船,登时海上被烧着的陶军舰船映得一片通红。可怜2万多陶军在毛利和海贼们的夹攻下,全军覆没。陶晴贤仅以身免,逃到大江浦附近,一声叹息,剖腹自尽。 严岛大胜后,毛利元就就老实不客气地开始全盘接收原大内家的领地。1557年,被陶晴贤捧作傀儡的大内义长被元就逼死,大内氏彻底退出战国舞台。 同年,毛利元就60大寿。正式把家督之位传给长子隆元后,元就却一点退休养老的意思都没有。他已经开始着手对付东方的尼子家,大概决心在死前为毛利家打出一片牢固的江山。1561年1月,尼子晴久病死,新家督尼子义久懦弱无能,这给了元就讨伐尼子家一个绝好的机会! 1562年,毛利元就率领着儿子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及初次上阵的孙子吉川元长,发兵1万5千侵入出云藩国,兵锋直指尼子家的居城月山富田城。尼子家之前因新宫党之乱,实力早就大不如前。 面对毛利家凌厉的攻势,只有闭门不战的份。1563年10月,月山富田城外的重镇白鹿城陷落,月山富田城变成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坚持到第二年4月,城中粮草告馨,人心惶惶。许多家臣和将兵都开始偷偷溜出城投降毛利家,尼子家终于坚持不下去了。1564年11月21日,在得到保障生命的许诺后,尼子义久开城投降。尼子家灭亡。 但尼子家还有许多忠臣不甘被灭亡的命运。家臣山中幸盛,立原久纲等逃往 京都,找到尼子晴久才10多岁的侄子,已经出家的尼子胜久,立为新家督,并在黑暗中苦苦等待复兴主家的一天。 就在攻打尼子家的时候,毛利元就的长子隆元忽然于1563年病死。这对已是风烛残年的元就无疑是个致命打击。为了安慰隆元在天之灵,元就立了隆元的长子毛利辉元为继任家督,并由两个叔叔吉川元春与小早川隆景辅佐。1571年7月6日,战国时代最著名的智将毛利元就病逝,享年75岁。临死之前,元就叮嘱毛利辉元,及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毛利家的目标就是夺取天下。希望尔等全心全力为毛利氏的繁荣和长存而努力!” 毛利元就死后,毛利辉元在“两川”叔父的尽心辅佐下,登上家督位,并继续元就未竟的事业。此时强大的毛利家控有安芸,出云,石见,周防,长门,伊予,备前,备中,备后等十几个藩国,国土面积居全国各大名之首。 § 交战 在1575年,由小早川隆景和宇喜多直家所率领的毛利、宇喜多同盟击败了位于备中的三村家,从而扩展了毛利氏在那一带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吉川元春与尼子氏的拥护者山中鹿介的战斗中,毛利氏更向中国地区北海岸扩张了领土。从此时期京都的形势已经发生的巨变这一点看来,无论怎样,都将对毛利家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1568年织田信长在京都拥立足利义昭为征夷大将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表露无疑。作为征夷大将军的义昭也不安于天命,企图重振室町幕府。他背地里从织田家周边地区的强大家族势力中找寻援助(即形成信长包围网),这其中也当然包括了毛利家。在元就死亡前,他已经公然宣布与信长不再是盟友,于是年轻气盛的辉元向信长发出了公开的挑战。这始于毛利家自1570年来,干预信长对位于摄津的宗教势力(一向宗)石山本愿寺所进行的围攻上。实际上,战事并没发生在信长(当时)的疆界上。而一直为辉元所引以为傲的毛利水军开始行动时,信长家的水军将领九鬼嘉隆,已经截断了本愿寺军的海路并且封锁了海岸。辉元命令他的舰队在村上武吉指挥下向摄津海域前进。在那里,毛利海军大败由九鬼所统领的织田水军,并且打通了通往石山本愿寺的补给线。 这一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信长,他不肯善罢罢休,遂命令九鬼嘉隆、泷川一益建造了六艘巨大的战舰(据称船舷上至少覆盖了一些铁甲),并且当这些军舰在1578年(时隔两年)完工后,命令六艘“海怪”出发驶入内海。这些装备了大炮的战舰,在先前所发生战斗的地点,与毛利家的水军再次发生了遭遇战。在这二次木津川冲海战中,嘉隆终于为自己报了仇,并赶走毛利水军(织田水军在九鬼嘉隆的指挥下击败毛利·村上水军。毛利·村上水军退回安艺)。以后几年中,毛利家对打破封锁线所做的尝试均宣告失败(毛利水军六百只战舰前往救援石山,在木津川冲与海上封锁的九鬼舰队发生了交战。尽管毛利水军对铁甲船发起勇猛果敢的进攻,无奈被织田军铁甲船上的大炮击毁了大将船。结果织田水军取得完胜,毛利水军只得败走。木津川冲海战的胜利确立了织田军在石山合战中的优势)。最后在1580年随着本愿寺的投降,石山战争结束。 那时辉元还遇到了个大麻烦。由于武田胜赖在长筱之战中的败北(败于织田军)与1578年“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的去世,都使得信长可以更专注于同毛利军的对战上,他派遣了两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军队向西挺进中国地区。其中羽柴秀吉率军朝有武装抵抗的南部地区行进,而明智光秀军则移向北部的山阴地道区。但整个进程可以说相当的缓慢。此时位于备前的宇喜多家突然叛变,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毛利家忠实的拥护者在进行英勇地抵抗:别所长治死守位于播磨的三木城直至1580年,还有鸟取城(因幡国)守将吉川元经率部抵抗200余日。可是在全城饥饿的边缘,两个城堡终于投降了。 1578年羽柴秀吉占领了播磨的上月城,并将其献与了那个由名将山中鹿介所支持的尼子家后裔——尼子胜久。后者企图以此在出云重建已灭亡的尼子一族。也许仅仅是受到了上月城进驻新主人的刺激,辉元差遣他的叔叔去重夺上月城。他们的确成功了,因而尼子与山中二人都在事后被斩。毛利辉元既不是如他祖父那般的领袖,也不具备像传闻中他父亲一般的人格魅力。他虽然继承了祖父元就那超群的领导才能,却不能聪明而机敏的去运用它。 然而1582年毛利氏的战败似乎是无法避免的:羽柴秀吉全军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尽管城主清水宗治(原三村家臣)坚决抵抗,但假如在这里全线失陷的话,那么将导致通往备后的门户被打开,而再后方就是毛利家的本土了。在过去的六年里辉元还从未遇到一个能够在自家领土内公然挑战的侵略者,因此这次迫使他准备坚决抵抗到底。 秀吉深知高松城是块难啃的骨头,如果此役失利那么毛利家将会占有巨大的优势,于是他决定趁早采取奇谋。有趣的是高松城的附近不远处就有一条河流,秀吉便借助地利上的优势成功水淹了高松城,使其变成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此时辉元虽已调军支持前线,但却踌躇于是否直接攻击秀吉的部队(而贻误了战机)。城主清水从己方利益出发,向秀吉提议不要伤害城中其它民众,表示在率众投降后剖腹以示自己的效忠。在这危急的关头,命运奇迹般地介入了其中,或者可以说成是偏向了毛利一方。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变后,立刻派密使去向毛利氏报告。没想到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致使密信(即信长死于光秀之手)被羽柴秀吉所截获(此时正好是本能寺之变的第二天)。秀吉深知这条消息的重要性,不敢轻易张扬。于是他立即同毛利举行和谈,提出除伯耆,美作与备中三地外,其余地区皆归属毛利(备前为宇喜多家所有)。也许出自于对秀吉宽大的深信不疑,辉元应允了条件并允许秀吉在其它势力行动前迅速返回领地,讨伐明智光秀的叛军。 在检讨了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后,毛利氏不仅遵守了停战协议,而且还成为了秀吉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在后来秀吉率军征讨九州岛津家与四国长宗我部家的战役中,辉元派遣了“毛利两川”(小早川与吉川)统领军队支援秀吉。于1590年在秀吉攻打北条氏时,他又派遣水军予以援助。当1592年秀吉出兵侵略朝鲜时,辉元也亲率一支分队前往——尽管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同朝鲜游击队的战斗上。 在公元1598年太阁丰臣秀吉薨前,辉元被任命为“五大老”之一,负责商讨决策共同辅佐直至幼主丰臣秀赖成年。五大老包括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及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补上),其中辉元的势力被列为第二位仅次于内府德川家康,年收入接近于一百十二万石。 § 减封 在秀吉死后,他生前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导致日本即将面临一场全国性的大动乱。一方面文吏派与武将派由于利益上的冲突,互不信任造成了两派之间的意见不和,势同水火;另一方面野心家德川家康认为此时终于可以摆脱丰臣秀吉的束缚,正是争取成为天下霸者的好时机。而近江的佐和山城城主,作为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一向对德川家康不满,为了报答丰臣秀吉提拔自己作为秀赖的摄政者,同时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德川家康所夺,决意起兵反抗德川家康。在这样的情形下丰臣政权趋于分裂。在1599年开始形成以德川家康及石田三成为首的两派阵营,辉元起初曾考虑加入德川一方。不幸的是对于辉元和毛利家来讲,他们还是被长久以来的客卿安国寺惠琼所说服。他(指安国寺惠琼)作为毛利氏的外交僧侣在毛利氏内部有一定的地位(容易拉拢毛利辉元加入西军行列),他使得辉元深信德川家康会夺取当时的幼主——丰臣秀赖的权力地位。最终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素。毛利辉元决意加入石田三成一方,并且被推举为西军总大将。可是辉元并未表示热衷于这个新的“职务”,不仅不善于抓住指挥的时机,甚至还顾虑他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被德川家康称之为“西军”的统帅。三成最终让辉元(于七月十五日由安艺的广岛城出发前往大坂),翌日进入大坂城。实质上只是让他担当名义上的总大将。这个致命的错误将演变为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西历一六六〇年十月二十一日爆发的关原之战(东西两军主力交战于关之原,最终东军击败西军)。毛利集团的联合军(包括毛利辉元,辉元的养子毛利秀元、吉川广家等)是石田军中最为庞大的势力。但是在实际的战斗中,他们却几乎是寸步难行。在固若金汤的大阪城中,辉元深信秀元所言,目下最好的措施就是坚守不出;同时指出三成的行动注定要失败,至少迎击是毫无价值的。吉川广家把这些(通过黑田长政)传达给德川家康,此前家康曾言倘若西军无所行动的话,将会有利于东军取得胜利。结果,事情却发展的出乎意料。尽管起初家康对吉川广家解释西军起兵与毛利辉元无关表示理解,但这似乎只是一种计策,目的在于把辉元独自束缚在坚固的大阪城中。一旦战役打响并且东军能够包围大阪城,那么大阪城就是家康的囊中之物了。家康公然宣称这场战斗是武士们的使命,特别是对所谓西军总大将的战斗。战后,辉元的土地被严重的削减,而且好像是个残酷的笑话,其中的一些被转封给了吉川(家康把毛利氏原部分的领地——中国地区岩国三万石——封予吉川广家以示感谢),更加令他痛苦不堪的是他不得不放弃安艺这个毛利氏的家园长达几个世纪)。后来毛利辉元成为长州藩主。相对于保住脑袋的辉元来说,安国寺惠琼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连同石田三成与小西行长一共三人在十月一日先在京都游街示众,后在京都的六条河原被斩首。辉元作为关原合战西军总大将,战后遭到减封,只保留周防,长门领国,晚年入道号玄庵宗瑞。 § 尾声 关原之战东军获胜,毛利辉元没有被处死,但是封地减少到只拥有周防、长门两国三十六万石的领地,这就是以后的《长州藩》。长州藩虽然土地贫瘠,但是由于成功的改革,位列江户幕府末期《雄藩》之一,为日本明治维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又是一端轰轰烈烈的史诗。 返回:日本战国大名 进入其他相关条目: 今川氏(Imagawa) 北条氏(Hojo) 织田氏(Oda) 岛津氏(Shimazu) 武田氏(Takeda) 上杉氏(Uesugi) 参考条目:家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