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陵县
释义

§ 地形地貌

南陵县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沿江拱断褶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控制;沉积了寒武系至中三迭统,厚逾万米的滨海或浅相沉积。经过长期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和数度沧桑巨变,形成目前南陵地貌景观和山川大势。南陵县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以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低山海拔多为400-500米,其中大工山海拔558米,丘陵海拔为100-250米。

§ 气象气候

南陵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全县平均气温15.8"C,年平均日照时间1935.4小时,日照率约为43.7%,年平均无霜期236天,年平均降水量1402.6毫米。历年平均湿度为82%。

§ 境域变迁

南陵县南朝,梁普通六年(525 年)置南陵县,以今南陵、繁昌、铜陵等县地为境域。

隋开皇九年(589 年),并石城(今贵池县境)、临城(今青阳县南)、定陵(今青阳县东北)、故治(贵池梅根冶以东至今铜陵县境)诸县入南陵县。开皇十九年(599 年),分南陵县地置秋浦县。

唐天宝元年(742 年),析泾、南陵、秋浦三县地置青阳县。文德元年(888年),析南陵县地置义安县。

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3 年),割南陵五乡,复置繁昌县。保大九年(951 年),析南陵县地置铜陵县。

宋,县境东西宽70 里(即35 公里),南北长85 里。东至宣城县境35 里,以青弋江为界,自界首至县70 里;西至铜陵县境40 里,以赵村为界,自界首至县50 里;南至青阳县境70 里,以金山镇为界,自界首至县50 里;北至繁昌县境15 里,以骆师桥为界。

明,南陵县境东西宽70 里,南北长85 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县界40 里,到宣城县城

105 里;西至界石铜陵县界35 里,到铜陵县城135 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 里,到青阳县城140 里;北至界桥繁昌界15 里,到芜湖县城105 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30 里,到泾县65 里;西南至二十二都青阳县界65 里,到青阳县130 里;东北至太平(丰)圩芜湖县界75 里,到芜湖县160 里;西北至分界山繁昌县界30 里,到繁昌县11 里。距(宁国)府西105 里。

清,南陵县在宁国府治西90 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县界28 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 里,西至界牌湖铜陵县界35 里,北至小石桥繁昌县界15 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2里,西南至黄山青阳县界70 里,东北至石石危河芜湖县界80 里,西北至石冈山繁昌县界3里。东西宽80 里,南北长90 里,通境面积2970 方里。

民国,南陵由县治东至青弋江30 里,界邻宣城县;西至牧家亭40 里,界邻铜陵县;南至若坑55 里,界邻泾县;北至奎潭60 里,界邻芜湖县。

1951 年,宣城县原辖汤家篷(街)及曹家湾、新滩李、洪村章、汪家村、斗家村、西梅村洲上自然村划归南陵县。同时,南陵县原辖蒋家村(自然村)划入宣城县。1955 年,铜陵县原辖土勘上张、樱桃山、何家冲、枫树余自然村划入南陵县。

1956 年,泾县原辖李家冲(自然村)划入南陵县。同年,宣城县原辖方家滩、嘴头上、下埠里、糟坊、侉子涝自然村划入南陵县。此后,县四境无变更。

1990 年,县境东接宣州市,南邻泾县,西连铜陵县,北界芜湖县。西北同繁昌县相邻西南与青阳县毗连。面积1263.7 平方公里,西南部是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66.8%;中部是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5.6%;东北部是圩区,占全县总面积27.6%。

§ 建置沿革

南陵县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

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 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 年),秦灭楚,归秦。

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前221 年),设郡县,属鄣郡。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 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

东汉,宣城县废,改设宛陵、春谷二县,县境属丹阳郡春谷县地。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 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

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晋末分于湖为境,隋徙治于姑孰(今当涂县),遂废。孝武帝太元八年(383 年),改春谷为阳谷属宣城郡,又为淮南郡地。安帝义熙九年(413 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芜湖县陶辛圩内),属淮南郡繁昌县地。东晋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南陵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 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

隋,开皇九年(589 年),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时改宛陵县为宣城县,改故宣城为青弋江(镇)。大业元年(605 年),改宣州为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 年),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 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长安四年(704 年),移治青阳城(今南陵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属江南西道宣州。天宝元年(742 年),属江南西道宣城郡。乾元元年(758 年),属宣歙观察使宣州。大顺元年(890 年),属宁国军宣州。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 年),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天圣八年(103年),分东西两路,属江南东路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 年),升为宁国府,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 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至正十七年(1357 年),属江浙行省宁国府。至正二十六年,改为宣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 年)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洪武十三年(1380 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1403 年),属南京直隶宁国府。

南陵县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所属府如故。顺治二年(1645 年),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 年),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 年)仍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

民国元年(1912 年)1 月,裁府,直属安徽省。民国3 年6 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 年8 月,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 年10 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7 年10 月25 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 年8 月6 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8 年(1949 年)4 月22 日,南陵解放。同年5 月13 日,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1950 年5 月26 日,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1952 年2 月4 日,划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是年8 月27 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71 年3 月29 日,属安徽省芜湖地区。1980 年1 月29 日,属安徽省宣城地区。1983 年6 月7 日,划归芜湖市。

§ 名称由来

南陵县名由来、含义,其说有三:[唐] 《括地志》贺次君《辑校》 )记载:“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汉南陵县,本薄太后陵邑,陵在东北,去县六里”。以侨置县而得名。汉为京兆尹属县,亦谓“南霸陵”,因置县而奉寝陵,即汉文帝薄太后葬所。故治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南陵县,缘山为名。”取地处江南陵阜间为名,系增置县。民国20 年(1931 年)5 月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晋置南陵戍。南朝梁置县。”由东晋于沿江南岸赭圻屯所置南陵戍而来。民国一说较为有据。

§ 人文资源

南陵县南陵历史悠久,在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栖息。据考证,在距今2500--3000年前西周时期,南陵县境是吴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将周瑜曾为南陵第一任县长。西周至唐宋时期,南陵曾延续1000多年进行大规模冶炼活动,为中国铜文化发祥地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古矿冶遗址是当时的冶铜工业基地,面积有40平方公里,书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可见冶铜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千峰山土墩墓是早期吴都牯牛山古城的墓葬区。南陵山青水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寓居南陵,后奉诏入京;南陵地灵人杰,明代有抗日援朝收复平壤的龙虎将军沈炼,清代有驻美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徐乃光,民国时有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文学博士梅光迪,抗日战争早期的新四军军部曾驻南陵土塘,抗美援朝时期有"黄继光式英雄"、特等功臣,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 李家发。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稼祥、任弼时、陈毅、董必武、温家宝、朱熔基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曾先后在南陵学习、战斗和考察调研。

§ 土地资源

南陵县土地总面积125765.3公顷,其中低山丘陵占63.6%,圩畈平原36.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1.2万亩。

§ 水资源

南陵境内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漳河及其30余条支流。河湖交织,港汊密布,水体流向多变,为纵横交错的水网地带。青弋江是安徽省境内长江最大一条支流,流域面积4340平方公里,县境内属中游河段,长约40KM,河宽80-130M,平均流量154立方米/秒。漳河发源于境内西南部绿岭,全长115KM,流域面积1450KM2。全县水资源平均总量62.79亿M3,有55座小水库,总库容量约2411万M3。境内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青弋江、漳河河谷平原,厚度10-30米,平均水位2.26米,多为HCO-CMN型,PH7.3-7.5,矿化度0.15-0.3克/升。奎湖为境内最大湖泊,面积478.4公顷。

§ 动植物资源

南陵县水热条件优越,利于动、植物繁衍栖息,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颇优,全县林业用地36567公顷,用材林以松、栎类、檀树、榆树、枫香、樟树、泡桐、臭椿等为主;经济林有油桐、油茶、乌柏、茶叶、桑树等。药用植物主要有丹皮、明党参、桔梗、绞股兰、元胡、沙参、何首乌、马兜铃、射干、天冬、龙胆草、夏枯草、半夏、前胡、白术、丹参、紫苏等。动物资源有珍稀动物扬子鳄、梅花鹿、穿山甲、苏门羚、獐、猫头鹰等。

§ 矿产资源

南陵县南陵县地处于长江下游成矿带,尤其中生代地质构造运动频繁,一系列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金属矿产资源中以铜矿储量最多。矿石量1400多万吨,平均含铜品位0.88%,金属量近14万吨,铁矿工业储量87万吨,远景储量70万吨,另外还有金矿、锑矿、铅锌矿、锰矿、镓等。境内非金属矿种类繁多,为南陵县主要优势矿产,主要成因类型为沉积石、火山型和变质型,其中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英岩、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珍珠岩、石墨、白云岩、粘土等。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体有磷、钾长石等,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白云石、石灰石。

§ 风景名胜

南陵县南陵属皖南黄山、太平湖风景区的边缘地带,风光秀美。乌霞风景区位于南陵县与繁昌县交界处马仁山上,境内乌霞寺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久远。乌霞石千奇百怪、惟妙惟肖,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西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南陵西南何湾镇境内,集洞、石、泉、花、树、禽于一体,环境清幽,景色秀丽。奎湖水上风景区位于县境北部许镇镇境内,依205国道,距芜湖仅16公里,湖面面积700 公顷.风景区内物产丰富,尤显江南水乡风情。近年发现的>,更为奎湖美景增色不少。小格里自然风景区位于县境南部烟墩镇境内,距县城35公里,紧318国道,景区环境清幽,景色迷人,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西山风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有形态各异的奇峰60余座。数不胜数的异石遍布各处,如大神龟、八戒石、百猴朝圣等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其珍性、盆袖景型堪称一绝。西山还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每当清明前后,石与花相互辉映,美不胜收。大诗人李白曾寓居于次,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西山风景区以其钟灵毓秀、百态千姿,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景色秀美,山青、水秀、洞奇、石怪, 大小溶洞有90多处。“神仙洞”洞厅宽敞,可容千人;“海龙洞”一廊五宫,洞内潜流可荡桨泛舟。西山山石峥嵘,似人似兽,有动有静,千奇百怪。峰间多清泉,"燕倪洞"南侧一瀑,自峡后悬崖飘洒跌落,似珠帘垂挂,高达30余米。山泉汇成犀牛望的南陵湖镶嵌于峰间如一面银镜,流翠溢彩。

西山风景区奇峰异石和溶洞、清泉、瀑布融为一体。暮春时节, 更有牡丹花漫山坡, 花潮如海。岗巅路侧, 古柏苍松,红枫银杏,茂林修竹,片片绿荫,莺歌雀唱,风姿绰约。 为绝好的旅游休闲胜地。

南陵县乌霞风景区在距县城15公里的省道南(陵)铜(陵)路边的马仁山的山腰,有一座乌霞古寺。寺院后的石壁上,有一处闻名遐迩的乌霞洞。乌霞洞“山势环抱,曲径幽雅,处悬崖峭壁之下”(《中国名胜辞典》载)。洞周围群峰陡峭,怪石嶙峋,芳草幽兰,溢香飞翠;奇岩怪石,如龟如蛇似伏似蟠,千姿百态洞内相通,回旋上下,各有特色;洞外景观壮美,犀牛望月、猫戏老鼠、童子拜观音、乌龟望月、五马盘槽、博士生等景自然成趣、惟妙惟肖;仙人桥铁门槛、猴儿洞天然别致、巧夺天工,突兀峥嵘的"八仙石",悬如明镜的“月亮洞”和酷似人类足迹的“观音搭脚石”,均形态逼真,楚楚动人,并附有自然贴切、美妙传神的民间传说,畅游其间,使人心醉神弛清朝光绪年间的《装修神像碑》在提及乌霞时赞曰:“唯羡五松壤有洞名曰'乌霞', 四壁凌空,层峦耸秀,云霞盘旋于谷口,仙气合蕴于洞中,楼阁天生,不啻桃园一别境也。” 北宋著名林学家陈翥(公元982--1061年)曾隐居洞内,写出了世界上最早论述桐树的专著《桐谱》 ,陈翥书舍保存完好。

奎湖水上风景区:奎湖位于南陵县城北部,紧依205国道,距芜湖市16公里。湖面积700公顷,为芜湖市最大的湖泊。湖中有7个岛屿,似奎星散布故名奎湖,其中荷花墩、栖鹭赫头刘墩为大。赫头刘墩有一渔村,村头绿树环抱,房屋建筑别具特色。泛舟奎湖如置身西子,却比西湖更有一番风情。

“奎湖泛月”是南陵著名十景之一, “玉盘坠湖底,满湖泛银波”,景色娇美,这里素有“渔米之乡” 称誉,所产鳜鱼、糯米等曾为贡品。 奎湖蟹如今已供不应求。菱、藕、荠等产品远销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奎湖民间文化活动极为丰富,湖面极宜开展垂钓、游泳。帆板等文体娱乐活动,是良好的观光度假场所。近年发现的《奎湖赋》更为奎湖美景增添了几许诗情。

南陵县小格里自然风景区位于南陵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紧依318国道,交通方便。景区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这里林木葱郁,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奇花异草遍布,为地球同一纬度仅存的原始次生林。这里峰峦起伏,与古碧山相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慕居于此,留有《山中问答》名诗一首,山水胜景受到诗人赞美。诗中的“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唐代诗仙李白称赞这里是人间仙境。“群峰争秀色,万壑汇青流”,山泉汇聚成众多池潭,著名的有“五连池”、大小“天池”。有古油盐寺遗址,上下攀登方便。

天气晴朗之日,山水相映,碧绿如海;烟雨朦胧时,群峰云遮雾漫,如诗如画。山间多溶洞,“九龙宫”最为神奇, 格里秀色不仅怪石奇异,石笋形象万千,而且有干、水洞之分;干洞有上有下,有巷有厅;水洞有清流圆潭,有水帘瀑布。洞中空气新鲜,清风习习则更为奇特。格里四季气候宜人,环境清幽典雅,春可品茗赏花,夏可垂钓避暑,秋可登高吟红,冬可踏雪探梅,实是一处得天独厚的秀丽山庄、避暑圣地。

§ 参考链接

http://www.ahnl.gov.cn/about/nljs.asp

http://www.czdmw.com/sxzl/%C4%CF%C1%EA%CF%D8.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