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毗卢寺 |
释义 | § 1、河北省石家庄市毗卢寺 简介 石家庄毗卢寺1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郊上京村,是中国佛教一座古老庙宇,以保存有精美的古代壁画而闻名。据《方舆汇编》和寺内现存碑碣记载,毗卢寺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原来规模较大,建筑较多,现仅存释迦殿(前殿)和毗卢殿(后殿)。毗卢殿中央佛台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卢遮那(印度语,意为光明普照),故该寺称为毗卢寺。两殿内均绘有壁画,绘制面积共200多平方米,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的重要壁画之一。 建筑特色 前殿即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小式布瓦悬山顶,前有抱厦。殿内正面塑释迦坐像一尊,四壁绘有壁画83平方米。内容是中国化的佛教故事及民间神话故事。绘制水平不如后殿,保存也不够完整。 石家庄毗卢寺2 后殿即毗卢殿,也是该寺的主殿,建在高1米的月台上,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前后有抱厦,平面呈十字形。殿脊两端有龙头凤凰卷尾的鸱吻。飞檐深远,瓦顶坡度缓和,因而外观舒畅,形制特殊,俗称五花八角殿。殿内存有重彩壁画120平方米,其中四壁的壁画最为精彩。上下分三排,绘有天堂、地狱、人间、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忠臣良将等儒、释、道三教各种神 像人物500多位,又把他们分成120多个小组合,每组合旁有名号榜题,形成了三教合流的壁画艺术特点。北壁高2.8米,宽3.95米,壁画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画有现忿怒身的十大明王及帝释、梵天、天龙八部、四大天王、玉皇大帝等道教和释教人物120多身。东西两壁均高2.8米,宽7.6米,壁画以道教内容为主。东壁绘有南极长生大帝、扶桑大帝、玄天大帝、地藏王菩萨、鬼子母等共130多身。西壁画北极紫微大帝、巨半拿等众、五湖龙神等众、崇宁护国真君 等,共140多身。南壁高宽与东西壁相同,壁画以世俗人物为主,东侧画引路王菩萨、为国捐躯忠臣烈士、九流百家一切街市等,共80多身。两侧画面然鬼王、城隍土地等众,往古贤妇烈女、后妃、宫人女官等,共60多身。这些画虽属宗教题材,但透过宗教的帷幔,仍然能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有的还直接描绘了劳动人民的形象。 石家庄毗卢寺壁画 毗卢殿的壁画画风,承袭了我国古代壁画的传统画法,技法娴熟,线条潇洒自如,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主次分明,层次井然。壁画赋色以石绿、朱红为基调,从强烈的对比中取得调和,色彩丰富而和谐。使用的颜料以矿物质为主。这些颜料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虽已经历了几百个春夏秋冬,但色彩至今还很鲜艳。壁画还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整个壁画看起来艳而不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墨线描绘物象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毗卢寺壁画的线条描绘法比较丰富,“线”的类型比较齐全,应用得当。在继承唐宋线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作者从描绘 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巧妙地运用线条的节奏、错落、虚实、刚柔、粗细、展蹙等排列组合的变化,把人物描绘得异常生动,给人以有灵魂、有生命呼之欲出之感。物象的内容和质感也表现得很好。 历史沿革 石家庄毗卢寺壁画 唐代是我国壁画最兴盛的时期,吴道子是最有成就的杰出画家。当地相传,曲阳县北岳庙里的飞天神、赵县柏林寺大殿壁画上的水,都出自吴道子手笔。曲阳和赵县,一北一南,距上京村均不过百里。专家考证,毗卢寺壁画的画派风格基本上是承袭吴道子画派之粉本的,有人将它与甘肃敦煌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相提并论,足见其受到重视的程度。 毗卢寺壁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古代美术史和传统绘画艺术都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古代壁画遗存中的宝贵珍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广东省遂溪县毗卢寺 广东省遂溪县毗卢寺位于广东遂溪县河头圩西南,建于民国24年。寺上三间是宝殿,下三间是伽蓝殿,两边有三间伙房。1949年机慧如师在此降机,建起一座经堂。1951年区政府在该寺办河头小学至今。此外还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城月圩天华庵,建于民国初期的附城乡东圩玉泉庵等。已被毁,但还存有断墙残壁的有城月镇李公亭、建新镇寇公祠、遂城内的孔庙等。 § 3、四川省遂宁市毗庐寺 简介 四川遂宁毗卢寺 遂宁毗庐寺距离四川省遂宁市西部约35公里处,坐落在安居区白马镇华藏山下,距白马镇5公里,始建于宋代,明朝扩建,寺庙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2平方米。寺庙内曾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僧——清心大师,法号住朝,外号“癫师爷”(济公和尚原型)。此地香火旺盛。每年三月的“香会节”,遂宁毗庐寺均会迎来遂宁、甚至四川及川外众多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甚是热闹,日均人流量达3万人次以上。济公扫“秦”、济公惩治嘲弄贪官污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美好传说,给人以无穷遐想与回味。 建筑特色 寺院清幽秀美,设有大雄宝殿、十八罗汉殿、千手观音殿等,寺院前方约1000米的蹊径流处,相传有一个“神仙洞”,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各地慕名而来的朝拜者和游客,均会到该“神仙洞”去取圣水,以祈福平安! 毗庐寺与灵泉寺、广德寺、白雀寺,并称斗城(遂宁别称)四寺…… § 4、新加坡毗卢寺 简介 天竺山毗卢寺座落于新加坡中心,全寺面积约十二万尺,周围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设施齐全,香火鼎盛,至今已届七十年历史之久。 历史沿革 本寺开山于1935年,由中国南来的雪山老和尚筹建,原称为“ 三宝安养院”,收留许多孤苦无依的老人,在日军攻占新加坡时曾在那里投下两枚炸弹,周围设施被炸得满目疮。唯有寺院丝毫无损,而成了许多居民趋之若骛的避难所,同时也扮起医务所的角色,照顾受伤的平民。数年后雪山老和尚又扩建殿宇,三宝安养院后改称为“天竺山毗卢寺”。雪山老和尚未圆寂前把毗卢寺改成接法的十方丛林,老和尚于1954年圆寂。雪山老和尚传法于居住在香港的优昙长老,优昙长老和本道长老法情深厚并结为法义兄弟。后来优昙长老回香港,将寺院交由本道长老主持,并由智通、宗鉴、性仁等法师辅助本道长老打理寺院。 毗卢寺在1957年开始重修,重建大雄宝殿,供奉毗卢遮那佛以及在观音殿供奉千手千眼观士音菩萨圣像,重建工程于1960年竣工并举行开光落成大典。当时的落成典礼轰动东南亚。东南亚的华僧都聚集在毗卢寺启建为期21天的华严大法会。 优昙长老及慧雄法师接任后,积极展开重修及扩建大殿庄严道场,并供奉庄严肃穆之缅甸玉佛。为了庄严道场,弘扬戒法,在优昙长老及慧雄法师的积极推动下,特恭请中、港、台、新、马、印、泰各诸山长老大德法师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并定期举办佛法讲座以及参于第一次世界 佛教青年会议,筹备会议在毗卢寺内举行。当时毕俊辉居士成立友谊会分会及亚洲佛教和平会地址也设在毗卢寺。 § 5、江苏省南京市毗卢寺 南京毗卢寺 南京毗卢寺,位于南京市汉府街4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寺中供养毗卢遮那佛,初名毗卢庵。原一小庵,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后有僧量宏创一佛殿。清同年间,曾国荃游南岳衡山齐公岩,与海峰法师有戏约“如我督两江,为您造庵。”海峰即立誓代他管理天下名山。海峰,江苏镇江人,客居湖南。清光绪十年(1884年,曾国荃任两江总督,招海峰至南京择地造寺,经与量宏商量,在原毗卢庵址建寺。湘军诸将捐巨资建大雄宝殿、万佛楼和藏经楼等,将原毗卢奄旧址周边扩大,东至清西河,西至大悲巷,北至太平桥,南至汉府街,遂改庵为毗卢寺,为南京第一大寺,方丈海峰,屈十方传法系寺庙。海峰下有方丈寄禅、芳田。光绪二十八年后有方丈显文(字印魁)、舣波、古昙、广明等。光绪中叶至宣统初年,印魁显文祖住持开展禅学研究。宣统元年(1909),请谛闲大师来寺主讲天台宗教义。民国元年(1912),方丈瑞生,传天台宗。同年,太虚在毗卢寺筹办中国佛教协进会(在镇江金山寺开成立大会),从事讲学和教务活动。民国8年,瑞生举行圆通大戒,受戒弟子中有比丘90人,比丘尼30人,男居士18人,女居士29人。同年,瑞生圆寂,由观同、务道相继任方丈。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万佛楼、藏经楼、毗卢殿、塔院、法堂、斋堂等。 历史沿革 南京毗卢寺 “如我督两江,为你造庵”,清同治年间,湘军首领曾国荃在南岳衡山游览时,与海峰法师的这句戏约竟成就了一代金陵名刹毗卢寺。 光绪十年(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不忘履行自己的诺言,他号令手下湘军诸将捐献巨资,从南岳衡山运来香木,将临近两江总督府(今南京总统府)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一间小庵,扩建成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庙,因庙中供养毗卢遮那佛,故名毗卢寺。 其时毗卢寺东至清西河、西至大悲巷、北至太平桥、南至汉府街,遂为南京第一大寺。海峰法师成为毗卢寺的第一任方丈。 南京毗卢寺为天下共知,当在中华民国建都南京之时。因其坐落在民国政治文化中心——长江路的起首,而一跃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会、中华佛学研究会、中国宗教联谊会、首都中医院皆设于此,其时民国要人多相往来,连孙中山先生也曾亲往静思。当时寺中有万佛楼一座,供奉镏金铜佛三千尊,造型各异,金碧辉煌,叹为民国一景。 文革浩劫期间,毗卢寺3000尊佛像全部散失,房屋殿堂被作为工厂之用。1988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故地重游,探访了年轻时曾长期居住和工作过的毗卢寺。面对物是人非的景象,赵朴老感慨良多,表露了恢复毗卢寺的心愿。十年之后,在政府支持下,毗卢寺终得恢复,重续香烟,2004年中国最大的汉传佛教仿明清单体古建——万佛楼又复建完工,再现当年雄风。 寺院胜景 南京毗卢寺 藏经楼位于万佛楼二楼,这套《乾隆大藏经》即供奉在藏经楼。据寺中僧人介绍,中国历史上《大藏经》分多个时期多种版本,其中以明永乐和清乾隆时期的藏经最为名贵。归藏南京毗卢寺的这一套即为清刻版乾隆大正藏,全套共168本,全世界仅有40套,因此弥足珍贵。 藏经楼中央供奉的五方五佛,其佛龛也堪称艺术精品:据介绍,这个长4米,宽1.5米的佛龛,号称“三无”——一无上色,二无油漆,三无钉子,全部选用上等紫檀木依靠榫头拼接而成,是由80名扬州工匠日以继夜,用工188天雕刻而成。 在万佛楼的四楼,左右还各有一件镇寺之宝,即大报恩寺磬和荷花缸,它们与《乾隆大藏经》并称“毗卢寺三宝”。其中,左边的大报恩寺大磬为金铁合铸而成,高0.49米,直径0.63米,重100公斤,为明代大报恩寺遗物,据称,由于含金量特别高,这只大磬与众不同,敲击后,余音袅袅长达40多秒,十几秒过后,便会出现奇妙的现象——敲磬者心率与磬声频率一致,不由让人顿起肃穆敬畏之意。而那口清代荷花缸,高0.61米,口径0.685米,周身彩绘雄狮13只,径口刻有“光绪十五年九月太子太保两江总督一等威毅伯捐置付毗卢寺永远宝用”。据介绍,磬和荷花缸两件镇寺之宝都是从原万佛殿遗址上挖掘出来的。 海峰介绍 南京毗卢寺 海峰,江苏镇江人,客居湖南。清光绪十年(1884年,曾国荃任两江总督,招海峰至南京择地造寺,经与量宏商量,在原毗卢庵址建寺。湘军诸将捐巨资建大雄宝殿、万佛楼和藏经楼等,将原毗卢奄旧址周边扩大,东至清西河,西至大悲巷,北至太平桥,南至汉府街,遂改庵为毗卢寺,为南京第一大寺,方丈海峰,屈十方传法系寺庙。海峰下有方丈寄禅、芳田。光绪二十八年后有方丈显文(字印魁)、舣波、古昙、广明等。光绪中叶至宣统初年,印魁显文祖住持开展禅学研究。宣统元年(1909),请谛闲大师来寺主讲天台宗教义。民国元年(1912),方丈瑞生,传天台宗。同年,太虚在毗卢寺筹办中国佛教协进会(在镇江金山寺开成立大会),从事讲学和教务活动。民国8年,瑞生举行圆通大戒,受戒弟子中有比丘90人,比丘尼30人,男居士18人,女居士29人。同年,瑞生圆寂,由观同、务道相继任方丈。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万佛楼、藏经楼、毗卢殿、塔院、法堂、斋堂等。 特色 如今徜徉在香烟缭绕的毗卢寺中,据说是曾国荃当年亲手种植的两株银杏,硕果累累,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因果轮回。当年扩建的大雄宝殿里,从南岳运来的香木立柱依然幽香袭人,殿后两棵有着300年历史的黄杨古树下,两口古井的井水依旧清冽甘甜。穿过黄杨古井,拾级而上,斗拱飞檐中“万佛楼”三个描金大字熠熠生辉。楼外黄墙红窗、琉璃飞檐,叠映成趣。楼内雕梁画栋、珠灯藻井,令人目不暇接。1万余尊形态各异的镏金铜佛,金光万道、与日争辉,善男信女争相供养。[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