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光霖
释义

§ 简历

林光霖于1932年5月生于新加坡。青少年时期,他在新加坡兴安会馆主办的宏文学校接受华文教育。因为品学兼优,他曾被评为全校第一模范生。在谈到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时,林光霖说:“我受的是华文教育。早年学习的内容和你们(中国)一样。地理、历史,都是中国的,在学生时代,我阅读了不少中国文学名著。我特别喜爱鲁迅、巴金、冰心的小说。”

宏文学校毕业后,林光霖进入了新加坡著名的华侨中学。中学二年级时,由于他的哥哥生病,父亲的店中急需人手帮忙,林光霖只好停学,开始随父经商。退学后,林光霖并没有放弃学习,他利用工余时间,上夜校,进修完中学三年的课程。林光霖经商后,与家人一起将父亲开办的德威车行发展成德威车行有限公司和德威企业有限公司,经营自行车和各种胶带的批发,以及交通设施的各种标志的制作业务。

林光霖非常喜爱文艺。早期,他对文学、戏剧、音乐都有兴趣,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后来,他迷上了摄影,其他的爱好就逐渐放弃了。“我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年轻时,我最感兴趣和大家一起做活动,如文学、戏剧、歌咏队等,也有兴趣于政治,但到了后来,我开始意识到我也应该有一个立场,就是不要太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因为我是一个商人。但我必须有一个选择,就是我要有一种兴趣。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嗜好。我选择了摄影。”他说,“我迷恋上摄影是在1962年。一拿起相机就放不下了。在新加坡民间组织的摄影学习班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一掌握了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就急不可待地搞起了创作。”郎静山大师,林光霖摄

1964年,林光霖与几位影友创办了新加坡影艺研究会。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林光霖很快就在新加坡摄影界崭露头角。1969年,他拍摄的表现印度族老人的作品《冉翁》在新加坡获银盘奖。另一幅作品《孤单》在英国和德国的摄影比赛中荣获金奖。1970年和1971年,他又以连续两年参加国际摄影沙龙比赛和影艺研究会全年季赛的最高积分而荣获“影艺杯”的奖励。经过10年的奋斗,林光霖从一个对摄影知之不多的文艺爱好者,成长为新加坡一位具有相当水准和成就的摄影家。

§ 二、探索新路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林光霖对自己的创作开始感到不满意起来。他在摄影创作道路上探索一段时间后,对沙龙摄影中普遍存在的唯美主义创作倾向产生了怀疑。他感到,“单纯追求华美的外在表现,容易使作品流于浅薄,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深入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才能产生寓意深刻,蕴涵丰富的作品。”“作为一个摄影家,总是要对人类存期望,对国家存期望,对民族存期望,自己的作品总是要对人起振奋精神的作用。”他以自己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开始进行新的探索。他的创作出现了很大变化,从唯美主义走向了写实主义创作道路。走出这一步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当时新加坡乃至东南亚摄影界的主流是搞沙龙摄影。走写实主义创作道路,意味着离开摄影主流,可能得不到摄影界的承认而被摄影界所抛弃。但林光霖认为要前进就要勇于探索,他决心突破过去的自我。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林光霖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少了几分外在的华美,多了几分朴实自然;少了几分肤浅的精致,多了几分平和的深浅。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在新加坡摄影家作品中找到他那与众不同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逐渐为新加坡摄影界所认识、所接受。谈到他的作品时,林光霖谦逊地说:“在这方面,我正在进行尝试。但近年来搞组织工作多了,搞创作的机会少了,对自己的作品还不甚满意。”

林光霖的探索不仅得到新加坡摄影界的承认,也得到亚洲摄影界许多知名人士的肯定。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就曾写道:“林君以其文学艺术深厚涵养,作品崇尚自然,作风写实,描绘人生百态,寓意深刻,蕴涵丰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绍明说:“在沙龙摄影盛行的东南亚地区,林光霖先生却有独自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追求。他主张摄影作品应追求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创作倾向。因此,他坚持走纪实摄影的创作道路,把镜头对准社会生活,采用抓拍方法捕捉生活中各种人物的真情实感,热情讴歌真善美。他的作品逐步形成了朴实无华,真实自然的艺术风格。

§ 三、罕见的纪录

1972年,林光霖当选为新加坡影艺研究会的副会长。从此,他的摄影生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家了,他同时成为一名活跃的影艺活动组织者与活动家。在此后长期的影艺活动中,他显示了自己卓越的组织才能。

林光霖是个极富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人。只要他认准的事,他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好,林光霖的职业并不是摄影,他是一名商人。但他对摄影的热爱,使他为摄影作出了很多牺牲。为了影艺活动,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联络各国摄影界朋友,开展影艺研究会的工作,他自费赴许多亚洲国家访问。谈到这些,他很平淡地说:“很奇妙,主要是喜欢,跟着便是去做。第一是自然而然地去做,第二是有一种责任感,第三是对方的要求,不能为出风头去做。”“我愿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和大家一起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林光霖以他的执着追求和为影艺忘我献身的努力,赢得了新加坡摄影界的信赖。从1972年起,他连续23年先后担任新加坡主要摄影团体之一——新加坡影艺研究会的副会长、会长。一位了解海外摄影界情况的人士说:“一位摄影家能连续担任这么长时间的领导职务,这在海外摄影界是个罕见的纪录。”但如果我们了解到林光霖所主张的写实主义在新加坡摄影界并没有多少拥护者的话,在那么长的时间里,让那么多的人一直选举一个和自己艺术主张有极大差异的人做自己的领导人,那就更是一个罕见的纪录了。

对于这个罕见纪录的产生,新加坡著名摄影家、新加坡影艺研究会副会长陈庆联和秘书长谢良明的一段话是最好的注释:“光霖兄涉足摄影已有30年,参与影艺研究会领导工作也近30年,由于为人光明磊落,胸襟广阔,尊重别人,善于提拔后进,配合其摄影技艺和成就,这些年来,他获得国内外摄影界的推崇,是我国著名摄影家之一。我们与光霖兄结识,分别是30年(庆联)和十多年(良明),大家一起参与学会的工作,对光霖兄的人品、作风和性格有深入的了解。在会务工作上他干劲十足,可以冲向最前线,也懂得坚守后防;善于调兵遣将,也经常身先士卒。他重视内部团结,群策群力。这种领导作风使影艺理事会多年来合作融洽。在共同努力下,影艺研究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二三千名会员的摄影学会,为推广我国摄影文化艺术,作出了实际贡献。”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林光霖总是很谦虚,他说:“我并不突出,应该说我们的学会很突出,不应该说我个人很突出。‘影艺’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受华文教育的,受华文教育的人在一起比较有认同感,在讨论问题时候大家有共识,我们的会之所以很突出,就是因为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能够按一个决定去做。这个很重要,大家都很自觉。”

胸怀宽阔,尊重别人。是与林光霖接触过的人对他的共同感觉。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与人交谈时,他总是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从无为耐烦的表示。他也从不将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更不把自己的观点推到极致。他在摄影艺术上主张写实主义,但他并不排斥沙龙摄影,主张兼容并蓄。

林光霖对影艺研究会的同事非常尊重,重要的事情都要拿到理事会上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不擅自作主。他还非常重视提携年轻人。80年代中期,他主张提出让年轻人来当影艺研究会的会长。在他的力荐下,曾渊沧博士担任了会长。他辅佐年轻人为副会长。后来,曾渊沧博士移居他地发展,林光霖又再次当选会长至今。

§ 四、走向亚洲

林光霖是个非常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摄影家及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影艺研究会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为了突破沙龙影展的局限,他们举办了富有特色和个性的个人影展、数人联展和专题影展。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在林光霖的倡导下,他们除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作活动外,还长期开设“基础摄影课程”、“灯光人像摄影课程”、“商业摄影课程”和“实用幻灯片课程”等多种课程,从而使该会成为新加坡最有活力、最有影响的摄影团体之一。

国际影艺交流是促进影艺发展的重要途径。林光霖对此非常重视。1979年,他担任了新加坡影艺研究会会长。第二年,第七届亚洲影艺联盟大会在新加坡召开。为了开好这次大会,林光霖走访亚洲多国,诚邀各国摄影家、摄影团体赴会。经过林光霖和影艺研究会同仁的细致工作,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位摄影界代表前往参加。这次会议规模空前,取得了圆满成功。新加坡、影艺研究会和林光霖给亚洲摄影界留下了深刻印象。1984年,林光霖邀请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文莱等国摄影名家到新加坡参加影艺研究会主办的“亚细安(东盟)摄影家研讨会”。会后,成立了亚细安(东盟)摄影家协会。林光霖被选为第一任会长。这两次重大的影艺活动促进了亚洲摄影界的团结合作与艺术交流,也提高了新加坡在国际摄影界的地位。林光霖在亚洲摄影界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现在,林光霖领导的新加坡影艺研究会与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团体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1985年起,林光霖领导的新加坡影艺研究会每年举办一影艺节,同时举办东南亚最大规模的摄影器材展览会。这在新加坡是个创举。影艺节广邀世界各地摄影名家展览作品,举办艺术讲座,参加摄影活动。摄影器材展览会邀请世界各地厂商展览、销售自己的摄影器材。目前,新加坡摄影器材展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摄影器材展,引起了世界各国摄影界和器材商的重视。

§ 五、架起新中友谊桥梁

1993年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林光霖第10次来到北京。《新加坡著名摄影家林光霖先生作品展》于1993年3月18日至2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当人们从残冬尚未退去的街头走进展览大厅时,立刻被眼前56幅构图精美、色彩丰富、制作精良、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吸引住了。人们纷纷向林光霖表示祝贺。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中国摄影界朋友的好评,林光霖笑了,他不由想起了8年前第一次来中国时的情景。

林光霖虽然是华人,从小受的是华文教育,对中国的美丽风光向往已久,可是他到1985年53岁时才有机会第一次来到中国。1985年,新加坡与中国的交往增多。新加坡影艺研究会在林光霖的提议下,决定开展与中国的交流。这在当时的东南亚摄影界是个非常大胆的举动。1985年4月,林光霖来到北京,他以新加坡影艺研究会和亚细安摄影家协会的名义向中国摄影家协会发出了热情的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决定派出以著名摄影家吴印咸为团长的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访问新加坡。7月间,为了落实访问事宜,林光霖再次来到北京。与此同时,影艺研究会会刊上发表专讯,醒目标题为:“另一震撼——中国摄影家代表团第一次来我国访问。我会能亲手掀开这历史性的一页,全体影艺会友必当感到自豪。”中国摄影家对新加坡的首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从此,中新两国摄影界的交流开始了。人们称赞林光霖是中新两国摄影界友谊桥梁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就在1985年,林光霖第一次回到了他父辈的故乡福建。他对友人说:“我出生在新加坡,但我的祖籍是中国,您听说过福建莆田县吗?从县城往山里走很远很远,有一座小山丘,那上面有我祖父的坟茔。1985年,我专程去那里祭祀先人。”

1986年,林光霖率新加坡影艺研究会摄影家代表团访华,同时在北京举行《新加坡摄影艺术展览》。为了搞好这个展览,林光霖花费了许多精力,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将所有的作品准备好。他说:“因为是第一次到中国展出,要表现出新加坡的摄影艺术特色和风格。我们四处收集作品,然后进行评选。最后才确定展出204幅作品。大家都很满意,我就放心了。这一个月好紧张啊!”

此后,林光霖与中国摄影界的交往日渐增多。自1985年以来,他先后到过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贵州、甘肃、新疆、河北等地,与许多地方的摄影家交上了朋友。自1987年他受聘为中国华侨摄影学会顾问后,他又先后受聘为中国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福建华侨摄影学会、福建摄影家协会、上海华侨摄影协会、江苏摄影家协会顾问。1993年,他还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随着林光霖与中国摄影界的交往。他对中国、对中国摄影,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他对中国摄影界寄予很大希望,他希望中国能为亚洲摄影艺术的发展、为世界摄影艺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十年来,林光霖为促进新中两国摄影界和亚洲摄影界的团结与交流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他的努力得到中新两国各界的肯定。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说:“林光霖先生是摄影界一位突出的而且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家。除了是一位造诣高超的艺术家外,林先生更致力献身于促进我国和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摄影家的交流。”中国摄影界则称赞老朋友林光霖为“中新两国摄影界友谊桥梁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