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气压带 |
释义 | 气压带 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着些区域就是气压带。赤道附近受太阳辐射热量多,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回归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 概述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关系 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由于大气重量而在任意表面上所受的压强,其大小为从单位面积向上,一直到大气外界的垂直气柱内空气的重量。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 1、首先,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 2、地球气压带 (口诀): 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 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 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气流下偏转, 副热高气压,少雨常干旱; 极地气压低,靠近两极点; 南北六十度,副极低压然。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沿南北回归线间的来回移动 规律: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点: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多雨,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炎热干燥。 信风带控制时,风来自海洋就湿润,来自陆地就干燥。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 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4)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 (5)30°N和60°N之间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极地东(东北)风. § 形成 气压带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气温的高低也随纬度而变化,同时气压也跟着变化。 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 七个气压带 气压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平滑、均匀的,气压水平分布表现出纬向带状。地球上的水平气压带有七个,它们是: 按照地理位置,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分为 :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极地高压带(南北极点附近). (1)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一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3)极地高气压带:在地球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阳光热也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地面空气多,气压较高,形成南北两个极地高气压带,它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为了区别以上两个高压,需要指出在一般条件下,气温高的地方,因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到高空堆积起来,使高空空气密度增大,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的气压都高,形成高气压,于是空气便从高气压向周围气压低的地方扩散,这样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质量就减少了,地面上随承受的压力就减低,形成低气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这是周围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使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柱的大气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因而增高,成为高气压。所以近地面空气受热,气压下降,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高空气压的高低与地面气压经常是相反的。因为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堆积,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下降后,在高空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这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空气中的高压和低压。 (4)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个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由于这个地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是一个相对的低压带。 这样,在假设不自转的地球上,就形成了上述的七个气压带。 地球是在一刻也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着。因此,在上述七个气压带的形成过程中就伴随着空气的运动。而空气运动的方向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因为大气是紧紧围绕着地球表面,大气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运动过程中,同时也随着地球一同自西向东转动着。这样大气还要受到一个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力的影响,这个力就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它在北半球总是使运动着的大气向右偏斜,在南半球总是向左偏斜。这样,风的运动方向就不是正直的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是在北半球发生了右偏,北风变成了东北风;南半球发生了左偏,南风变成了东南风。 § 季节移动 气压带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须导致风向的季节变化 C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再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而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七个气压带中,三个低压带,四个高压带。关于风向的确定,主要依据高低气压的相对位置和风带所在的半球(南或北),因为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高压带一定是风的辐散区,而低压带一定是风的辐合地。 § 参考资料 [1] 宋春青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地理第一册 [2] 恒谦教育网 http://geo.hengqian.com/html/2008/11-13/r212423186.shtml [3] 中学地理网 http://www.xwjinxiu.cn/zxdl/Photo/ShowClass.asp?ClassID=48&page=3 [4] 风水宝地 http://www.fsbd.com.cn/Photo/jctp/200804/303.html [5] 南县教育信息 http://www.hnnxjyj.com.cn/jy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4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