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释义

§ 地理位置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图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处,为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脉的一部分,介于北纬25º15′14″~-25º35′44″和东经116º45′25″~116º57′33″之间。保护区北起连城县曲溪乡的罗胜,南至上杭县古田镇的吴地,东始新罗区万安乡的张陈,西抵连城县庙前镇的岩背,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近19km,总面积22168.5nm2,其中核心区面积7041.7hm2,缓冲区面积2443.1hm2,实验区面积12683.7hm2。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1994年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名录,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植被和生物资源。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的南缘,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温度13~18℃,10℃以上的积温为4500-5200℃,年日照时数1920h,无霜期290d,年降水量1700-2000mm,年蒸发量600-700mm,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90%,霜期75d。保护区内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红壤、黄红壤和黄壤,自然植被以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针阔混交毛竹林为主,保护区内山峦叠翠、溪涧纵横,形成以最高峰石门山和黄胜将军山为中心,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水系分布,是福建省汀江、九龙江、闽江等三大江上游的主要发源地。

§ 自然环境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群峰壁立梅花山保护区山势巍峨,群峰壁立,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0多座,有如浮现在云雾中的点点梅花,绰约多姿,秀丽异常,俗称“梅花十八洞”;主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是闽西第一高峰,为闽江、九龙江、汀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故有“八闽母祖山”之誉。

由于梅花山保护区位于北纬25º15′14"—25º35′44″之间,福建省境内最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界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和南亚热带雨林赤红壤地带的界线)从该区的南缘通过。确定这一条界线的几个重要气候指标均与保护区基带十分接近,显示保护区基带的气候类似于中亚热带南缘的气候并具有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年均气温17.0℃左右,年降水量1750~200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优越的环境孕育着丰富的资源。梅花山气候宜人,四季长青。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等地理因素,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复杂的地貌形态,超过千米的垂直高差,使保护区内各地的生态环境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坡向、不同的坡度、不同的地貌部位、小同的地表组成物质,生态环境都不相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不同区系、不同生态习性的生物种类提供了各自适宜的生活场所,使保护区的物种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为保护区的农业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多样选择的可能性。

这里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林间空气富含负氧离子,是开展“森林浴”的理想地方“森林浴”是当今世界上方兴未艾的旅游项目,这里充满神奇原始的森林景观,可使旅游者置身于大自然的绿色怀抱,呼吸着林间富于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促进新陈代谢,陶冶情操,达到锻炼身心和治病的效果。

梅花山境内群峰突兀,自然景观奇特,有延绵数公里的黄连盂大绝壁,美猴潭瀑布,鲤鱼寨瀑布,梅花湖以及大自然长期雕琢而成的老鹰石、禾仓石、金龟下蛋等奇岩怪石。还有马头山寺、南蛮王墓、梨岭步云书院等人文景观。闽西民谣:“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只金交椅”。金交椅指的是地下矿藏资源,目前已发现和开发的有铁、锰、铅、锌、钨、煤、磁铁矿和水晶石等。

§ 植物资源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茂盛的植物梅花山保护区内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仅种子植物就有1521种。森林面积1336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0%,森林绝大部分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大部分保持着自然原始状态,树种资源十分丰富。这里还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1)。保护区内有成片的珍贵树种长苞铁杉林、柳杉林、黄山松林及福建柏、红豆杉、三尖杉、钟萼木、花榈木、檫木、山肉桂、沉水樟等。林中有不少古木,如树龄达940年,树高近35米,胸径191厘米的杉木王。树龄300年,树高11米多,胸径160厘米的红豆杉。

梅花山保护区内还有中国罕见的大面积天然杉木林。福建的20株“杉木王”梅花山就有六株。据科考资料初步统计,保护区仅维管束植物共172科,676属,1490种及30亚变种,其中40多种属于稀有的珍贵与濒临灭绝的树种。如:建柏、观光木、伞花木、穗花杉、长苞铁杉、巴戟天、沉水樟等。还有杜仲、建柏、马桂林、凤光木、长苍铁杉、穗花杉、半枫荷、沉水樟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萼木、黄杨木、紫心木、南方铁杉等名贵树种,还有65种竹类以及大量珍贵药材和珍稀野花等。黄金间碧玉竹:高5~12米,直径5~10厘米,节间长20~30厘米,壁厚,竿金黄色,夹杂绿色和粗细不等的纵条纹,分枝多数,主枝明;箨鞘在新鲜时为绿色而具宽窄不等的黄色纵条纹。属南亚热带竹种,耐寒性差,喜高温高湿,生长快,适应性强,容易繁殖。木竹种竿、枝、叶黄绿条纹相间,色彩鲜艳,具有很高观赏价值,为中国国南方园林的重要观赏竹种,也适合庭院栽培、盆景观赏和待道绿化用竹。

§ 动物资源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华南虎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动物园。这里有兽类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0余种、爬引类60多种,山溪鱼类36种,蜉游动物近百种。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穿山甲、羚羊、金猫、梅花鹿、黑鹿、黄腹角雉,白劲长尾雉、白鹇和蟒蛇、金斑王喙凤蝶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龙岩市委、市政府对梅花山的旅游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建立梅花山旅游经济综合区。1998年月月成立中国龙岩梅花山华南虎拯救中心,并在上杭县步云马坊的茶盘洞建立华南虎虎园。虎园内还配套设立“蛇园”和“猴园”。其中华南虎已面临灭绝,也是世界最濒危的动物之一。为拯救华南虎,1995年中国动物协会还专门成立了华南虎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华南虎的救助工作;对中国目前动物园圈养的30多头华南虎,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华南虎体型比东北虎小,毛较短,花纹密而颜色较深;尾部黑斑最多。生活于山林及灌木丛、野草稠密的环境,性孤且凶猛,主要捕食野猪、小鹿等。无固定繁殖季节,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20年左右。

§ 开发历史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及其毗邻地区的开发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在这一区域生活的多为本地土著,保护区内现有居民为汉族客家人,其祖先进入保护区内从事开发从南宋开始,清中叶至清末是保护区历史上的繁荣期,当时人口大增,耕地广辟,造纸业发达,生产的金庄纸质量优良、驰名中外。保护区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是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代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反复斗争,对自然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梅花山孤峰突起,周围被相对低平的河谷盆地所环抱,居民点较多,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人口9468人,保护区内外群众的生产、生活活动,如伐木砍竹、割松脂、炼焦油、造纸、生产食用菌、砍伐薪柴乃至因不良的生产习惯而导致的火烧山等,均对保护区的天然植被产生深刻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保护区的自然植被表现出较强的次生性。[1]

§ 景区图片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