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板羽球 |
释义 | 板羽球板羽球,双方在中隔横网的球场两边以木板互相对拍羽球的一项球类运动。球场长12米,宽450~650米。网柱高165米,网中央离地面15米。球重4~6克,用三根白色羽毛插在圆状木托或橡皮托上。球拍木制,长35厘米,拍面宽17厘米。比赛方法与羽毛球相似,分单打和双打,男子为五局三胜,女子为三局二胜。单打每局15分,双打每局21分。 § 起源 板羽球又名“毽球”,以木板拍击羽球的一种球类运动。球场中间隔一道球网,运动员各在网的一方互相对击羽球。它是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物质困难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比赛方法与羽毛球相似,但需用的场地条件和用具比较简便。最早介绍板羽球的,是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几名工作人员。他们于1939年在贵州看见苗族青年以小竹管插三、五根鸡毛,用木板拍击进行活动,受到启发便设计了羽球和球拍,并制定了规则,命名为“板羽球”,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地学校和体育运动场所先后开展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广到全国各地。 § 规则 拍子正式比赛分单打和双打两种。男子和女子分别采用5局3胜制和3局2胜制。单打每局15分,双打每局21分。单打双方各得 14分、双打双方各得 20分时, 叫作“平”。“平”后,以先多得两分者为胜。双方按顺序轮换发球,每方每轮只有 1次发球权。如双打甲方先发球,得分则继续发球;失误即改由乙方第1人发球。乙方第1人发球失误则改由甲方第 2人发球,如此轮换。发球员规定站在“后发球线”后方发球。发球动作,要从下而上击球,击球点不得超过肩部。发出的球落在对方接球区内,为合法。发球和接球均不分左右区。接球方任何一队员均可还击。胜1球得1分。发球方失误,除失掉发球权外还同时输1分。每局终了交换1次场地。决胜局,在单打的8 分或双打的11分时互换场地。 § 场地 场地球场为长方形,长12米,单打场宽4.50米,双打场宽6.50米。距中线两边各1米处,划1条横线与中线平行,叫“前发球线”。距中线两边各 4米处的横线为“后发球线”。前后发球线之间为接球区。网柱高1.65米,网中央离地面1.50米。球重量为 4~6克,用3根白色羽毛插在圆状木托或橡皮托上。羽毛长10~12厘米。每根羽毛应剪成齿状(约 8~10个锯齿)。球拍为木制,全长35厘米(包括柄长15厘米),拍面宽17厘米,拍面厚 1厘米(图1、图2、图3、图4)。 § 新说 拦网专家称羽毛球起源与"打鸡"游戏有密切传承关系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中埋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打鸡”就是其中之一。有关专家认为,“打鸡”和羽毛球明显有密切的传承关系。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文史委主任刘世杰说,黔南少数民族的“打鸡”又叫“打手毽”,毽子是铜钱包裹做的,插上公鸡毛,也有牛皮或树叶做的。 手毽直接用手击打,后来在一些地方渐渐发展为使用器械,用板击打。板的大小和式样都与乒乓球拍有几分相似,打法和羽毛球相同,只是没有中间的球网。 刘世杰说,这种体育运动是现代体育项目羽毛球的来源,或者说是羽毛球的原始遗存。《体育辞典》羽毛球词条说:“羽毛球起源于流行在亚洲和欧洲类似毽子的游戏,相传1873年从印度回国的英国退役军官将这一游戏传至英国。”而英法传教士早在1812年就开始在黔南都匀、福泉等地进行传教。 刘世杰说,后来,体育协会在都匀考察发现,这项游戏方法简单,不需特别器材,易于推广,于是在离开时带走了一付木拍板和一只毽,并在游戏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起名“鸡毛球”。这一名称和当时羽毛球的名称一样,就又修订为板羽球。可以说,从游戏形式、内容到游戏名称,“打鸡”和羽毛球明显有密切的传承关系。 § 相关词条 踢毽子 乒乓球 排球 毽球 足球 羽毛球 §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0823bb0100a4da.html 相关文献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苗族鸡毛毽的演变-体育文化导刊-2011(2)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趣味板羽球的制作及运用-体育教学-200929(3)万方数据期刊论文改良羽毛球--板羽球-体育教学-2005(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