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汪家乡
释义

§ 江西省万年县汪家乡

无籽西瓜汪家乡位于江西省万年县中部,汪家乡乡域总面积68.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万亩,山地6.8万亩,水域0.22万亩;辖9个村委会,83个村小组,5362户,共1.98万余人.汪家乡地形平坦呈椭圆形,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西瓜、榨菜、生猪等农副产品,99座水库星罗棋布,银、金、锑矿含量丰富,品质优。

自1998年汪家乡被国家批准立项为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来,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籽西瓜为主导产业的高效农业,赢得了“无籽西瓜之乡”美誉。2002年,又被江西省经作局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000亩。并在206国道沿规划了面积2000亩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主要发展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汪家西瓜不想做“裹足女人”。汪家西瓜比普通的西瓜市场价高出2元/公斤,在万年是叫得响的牌子。汪家乡的目标就是把汪家西瓜作为品牌来经营,把汪家西瓜申报商标注册列入新农村建设战的主打歌来唱响。为发挥协会组织的商标杠杆作用,汪家乡正着手组建“汪家西瓜产业协会”,由协会将“汪家西瓜”申报商标注册,推行“协会+基地+农产品”运行机制,加快发展汪家西瓜产业。借助“汪家西瓜”品牌,引领汪家西瓜走出“裹足女人”的视野,踏上全新的市场高速应该为期不会遥远。

§ 特色种植

荞麦种植在大巴山数千年的人文历史中,汪家乡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丰富了对自然界植物、动物的深刻认识。荞麦是汪家人最早栽种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伴随着汪家人的休养生息,给汪家带来了人丁兴旺。一提及荞麦,汪家人说:三天三夜也道不尽其好处。每年的耕作季节,汪家人都要在地里洒下荞种,待秋收后收下一筐筐荞麦。汪家人种植的荞子分为苦荞和甜荞两种,然而他们最为青睐的还属苦荞。汪家人民种荞麦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史载,至少在战国中期。有歌词云:“战国之时,北方未闻有过荞,南方有荞没听说,东方不种荞,西方还是不点荞。阿哥阿妹哟,去寻荞来栽,一天寻着了,却见颗粒小如雪,结果不像果。又有一天来寻荞,荞茎粗又壮,荞秆长得茂盛又好看,有荞必开花,开花必结果,有果就有粉,此荞才乃世间种。”从这段歌谣中可窥出当年汪家人寻荞的艰辛。自从汪家人种植荞子后,荞麦这种药用和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就与汪家人相伴数千年。当地老人们经常向他们的子孙讲述荞子史话,并谆谆告诫:要种植荞子,喜食荞子,珍惜荞子。汪家人对荞麦有深厚的感情。在各种粮食作物中,荞麦的地位最高,被视粮中珍宝。

§ 区位优势

汪家乡汪家乡境内交通便捷,206国道、省道昌万公路、省道锦黄公路均穿乡而过。汪家乡抢抓新机遇,实施乡政府搬迁计划,迁至206国道与昌万公路交汇处。此处区位优势非常凸显,四通八达,不但离县城仅10余公里,且离南昌、景德镇、鹰潭等大中城市都在100公里以内,易于发挥交通优势,集聚功能,带动商贸流通及服务业发展。

着力实施大开放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壮大工业企业经济实力;着力优化财源结构和提升财源质量,加快后劲培植;着力强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小城镇开发,努力把汪家建设成为万年县中部地区新兴工贸型中心集镇;着力加强村镇文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汪家。汪家乡进一步健全了以畅通干群沟通渠道为目的的“连心卡”制度,并将精心印制的1万份“群众连心卡”发到了全乡群众手中。汪家乡“连心卡”制度始创于2002年,当时的卡片上印有干部的联系方式,设有群众意见和建议栏,以方便群众反映诉求为主。此次,在保持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该乡在卡片上还增印了乡里的工作目标、措施等内容。“群众连心卡”发挥了预期作用。该乡从反馈上来的“群众连心卡”上获知,很多农民在春耕生产时渴求得到技术服务。邀请万年县农业局专家赴乡举办了农业实用技术知识讲座,传授了测土配方、水稻机械插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春季动物防疫等实用技术。同时还开展了农技服务入村、入户活动,深受农民欢迎。

博仁中学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新兴的民办学校,第一期投资1900万元,2008年首次招生就达到2300人,教职工150人。学校主动融入万年县“现代教育战”大局,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委书记陈荣高有关指示精神,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科学知识去武装好学生,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种有益的活动去组织好学生,用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及社会责任感去动员好学生,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优良的师风师德去服务好学生,为万年县实现现代教育战“双一、双十”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汪家乡

朝天区汪家乡汪家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东南,东壤旺苍,西界麻柳,北邻李家,南毗市中区,距区政府62公里,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汪家乡境属岩溶台地中山喀斯特地貌,最高峰黛家山,海拔1604米,最低点棉花地,海拔720米。年平均气温13℃,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6℃。境内溶洞较多,地下水丰富,气候湿润,年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15天。明清时是川北有名的硝磺之乡。汪家乡属低温次森林山区,农业基础较好,耕地主要分布在洼地、台地、小平坝、小盆地、山峰岗峦之间和山坡上。主产玉米、洋芋、荞麦、小麦、杂粮等。主要矿产资源有泥炭、煤、石灰石。

生猪养殖是汪家乡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然而在“5·12”地震中,汪家乡大量生猪养殖圈舍垮塌。为尽快恢复生猪养殖业,汪家乡党委、政府在积极解决受灾群众“吃、穿、住”的同时,把恢复生猪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抽派乡村干部对圈舍受损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农户养殖意愿调查档案。制定发展生猪养殖优惠政策,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养殖大户在用地、用电、信贷方面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认真开展畜禽圈舍的消毒灭源工作,对圈存4.3万头生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5.12地震后汪家乡积极抓好养猪场的规模、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汪家乡从外地引进洋二杂母猪110头,及时对养殖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并带领养殖大户参观元坝生猪养殖示范园区。汪家乡外销仔猪14593头,出栏肥猪12690头,实现户均增收500元以上。汪家乡由于汪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乡常委、政府的组织号召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使通乡公路达到等级化,汪家乡所有村组都通了公路,完善了场镇人畜饮水工程,完成了“普九”学校建设,修建了规范的农贸市场,其它改田改土、造林、建园等建设也大大加强。汪家乡基础建设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汪家乡已逐步奔向小康,到2002年底,汪家乡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26元,人均有粮达520公斤,形成了以种草养畜、商品蔬菜为主导产业,土鸡、中药材、干鲜水果等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