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桐江书院
释义

§ 简介

桐江书院系宋乾道(1165-1172)方斫建,以其祖先方英先生是桐庐人因名桐江。

§ 地址

桐江书院位于今台州皤滩乡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的桐江书院前有鼎山叠翠,后有溪水萦回,东有鉴湖烟柳,西可登监道渊山,确是环境清幽的钟灵毓秀之地。由于方斫“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是“东南学者表正之师”。所以,桐江书院创办后,名闻遐尔,“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 朱熹、王十朋等历史名人新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王十朋(1112-1171)南宋乐清人,1157年进士第一。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两次巡视仙居,并满怀激情地留下了“鼎山堂”三个字。这个有朱熹真迹匾额至今还保存着。

§ 基地简介

仙居县桐江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仙居西部的皤滩乡,距县城约22公里,距仙居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公里,交通便捷,通讯发达。自1997年被命名为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该基地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共建活动为载体,以灿烂的当地文化为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近几年以来,为把桐江书院打造成具有仙居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不断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桐江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当地旅游公司管理,管理层有5人,分别负责接待、策划、外宣、安保等各项事宜,有导游、保安、后勤等专职员工28人,其中导游4 名,以上工作人员均经过培训上岗。几年运行下来,基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督察制度,对管理层和员工的职能进行规范,明确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及工作标准,完善了考勤制度及卫生责任制度,达到了人人职责明确,事事标准严格。经历年收集整理,基地拥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展品,包括文物、图片、史料、陈列文字说明以及各类音像资料。

§ 历史介绍以及基地四大定位

1、儒家文化教育基地。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倡导胸怀天下、报国忘身,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价值观念形成的理论依据。基地内有大成殿、先贤厅、明伦堂、藏书斋、山长室等书院建筑,大成殿中供奉着孔子像,鼎山堂供有宋大理学家朱熹像。据传,朱熹曾两次莅临书院讲学,并送子就读于此。“鼎山堂”这幅匾额,是朱熹在1180年第二次巡视仙居时留下的墨宝。先贤厅、读书屋、山长室等,陈列理学脉络、朱子学说、书院编程和仙居历史文化名人等,向人们充分展示江南书院文化内涵。近年来,逢节假日,基地还推出供学生、游客参与的祭孔仪式,通过祭孔仪式加深大家对历代先贤的敬仰之情。另外还邀请知名教师来院讲授被誉为“千古一奇书”的历代蒙学教材“三字经”,并且设立“道德经典”大讲堂,组织开展“读经启蒙”活动,2008年,人民网专门刊登了《仙居县以“道德经典”大讲堂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被许多媒体转载。

2、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一代伟人曾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出一种公众至上的理念,这也恰恰是爱国主义的道德基石。皤滩乡充分发掘古街胡公殿景区资源特色,打响清廉文化的品牌,构建仙居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胡公殿是老百姓为纪念北宋名臣胡则,敬仰其为官清正而建的,初建于南宋时期,明万历年间重修。胡则为官清廉、政绩显著。今年7月,该乡印制2*2mm的仙居籍八大清官图像,图文并茂地介绍这些当地本土精英,其中包括铁面冰心李一瀚,为民上书应大猷,大公无私应汝化等人。2009年9月27日,皤滩乡党委和仙居县纪委在胡公殿景区联合举行“仙居县廉政教育基地揭幕仪式暨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市、县纪委领导参与揭幕仪式。当天,该乡全体机关干部、19个行政村主职干部和景点所在地上街村干部群众300多人,共同欣赏当地廉政文艺汇演。

3、民俗文化教育基地。皤滩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民风纯朴,2008年全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普查,搜集到共11大类,3000多条线索,其中25项是具有一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具有很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唐灯”(即针刺无骨花灯),该花灯是皤滩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全灯没有骨架,用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造型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美,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曾多次获省级、国家级金奖,堪称“中华一绝”,这充分体现了古镇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至目前已成功挖掘出27个传统品种,52个分支品种。2006年3月,无骨花灯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06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2005年作品龙凤灯,于2006年被国家邮政总局入选为“中国灯彩”特种邮票,在台州属首例。同时,皤滩无骨花灯被拍成艺术宣传片,赠送给各国大使馆、领事馆和各国来访的文化官员。在皤滩设有花灯展厅、花灯研究所以及花灯培训中心等,均可让大家在参观之余还可领略国家瑰宝的精湛技艺。另外,在皤滩还可看到舞龙、舞狮、叠罗汉、快乐手工匠等具有当地风情的民俗表演。

4、耕读文化教育基地。耕读文化其实体现着儒家“修、齐、治、平”的愿望,“耕”为生存之本,“读”是升迁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简而言之,最终是要报效国家,这一点无庸置疑。在以桐江书院为中心的周边村落,书院、古宅、古戏台成了耕读文化的黄金组合,在清幽的石巷中,感受得到遥远的耕读文化。耕读文化体现有二:一是村落耕读文化。桐江书院旁边有道渊古宅,建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古宅正门上方的匾上镌刻着字体苍劲、气势雄伟的“秀挹桐江”四个字,门前建有一堵长30米,宽5米的圈门式照壁,左右为东西走向的圆拱门,偏门上的灿头墙檐六页翘角,气势恢弘。古宅往北共有三透,纵深60米左右,共有30多间房子,历史上曾出过方立诚等不少知名士子。二是书院耕读文化。桐江书院“大成殿”里立着孔子塑像,像右方悬“忠孝廉节”的训言。古代的学生们每天先给孔子上香,继而进“讲堂”听先生授课。“讲堂”的布置与一般的私塾类似,只是两旁木桌高低不齐,地面上渗出了青苔。为了传播研究理学、培养理学门徒,桐江书院的生源无等级规定,无区域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习的平民百姓子弟,均可到书院求学,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在书院中,“平等”二字被贯彻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彰显红色教育特色。桐江书院至皤滩古街一线有着山下革命英雄纪念碑、皤滩古街火墙脚金永洪烈士就义处等革命遗迹。近年来,当地努力做好红色教育文章,以“爱国、育人”为主题,对广大群众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邀请老党员、老红军战士、老教师担任课外辅导员,义务为学生经常性地开办革命英烈讲座、作专题报告、国旗下讲话,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及国情教育,使中小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牢固树立爱我中华的坚定信念。今年“七一”前夕,皤滩乡党委组织办会同乡中心校组织开展了“德育为首,党建为基,培养共产主义合格接班人”启动仪式,组织学生和机关干部到山下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缅怀先烈,发奋图强,《仙居新闻》予以了报道。

2、彰显人文教育特色。近年来,皤滩乡围绕“打造生态休闲基地,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目标,先后开展了“书院人文游”、“民俗风情游”等活动,并先后举办了3期“永安溪流域的文化摇篮———桐江书院规划论坛”,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掘桐江书院的乡土文化特色,组织机关干部、农村群众、学生共同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广泛的参与中接受教育,增强对当地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爱乡爱国热情。例如“桐江书院规划论坛”提出构建耕读文化园蓝图,邀请台湾铭雅公司高级工程师讲解,乡、村两级干部以及部分特邀嘉宾80余人参加论坛,就如何提高决策水平、凸显地方乡土文化底蕴、人文资源深度挖潜进行深入探讨。

3、彰显道德教育特色。皤滩乡坚持教育第一的原则,促进资源共享,增强基地教育的辐射功能,积极制订优惠政策,学生凭学生证可办理桐江书院年卡,随时参加桐江书院的各种活动。并积极与团县委、县文联、县旅游局等单位举办各种活动,如笔会、书法大赛、采风活动等,不断扩大基地知名度,使更多的人接受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桐江书院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活动的群众达到了一万多人次,通过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加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一方面使群众传统道德观念有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的热情有了提高,另一方面宣传了皤滩古镇的历史文化,活动成果显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