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氧化还原反应
释义

§ 基本概念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 名称来源

氧化反应最早是指金属或非金属与氧结合形成氧化物的反应,这类反应中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总是升高。还原反应最早是指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被提炼出来的反应,这类反应中金属的化合价总是降低。

§ 反应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有转移,电子转移是微观的,宏观表现是化合价(即氧化数)的变化。氧化数升高,即失电子的半反应是氧化反应,发生此反应的物质是还原剂;氧化数降低,得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发生此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被氧化剂氧化后生成的物质叫氧化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剂还原后生成的物质叫还原产物。即: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得失氧关系示意图

一般来说,同一反应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比还原剂弱,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比氧化剂弱,这就是所谓“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 五条基本规律

一、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示意图

二、强弱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和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三、先后律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同时和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相遇时,总是依还原性(或氧化性)强弱顺序先后去氧化还原剂(或去还原氧化剂)。

四、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Fe3+);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S2-、I-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还有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Fe2+以还原性为主)。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五、转化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相邻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相靠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及表明电子转移情况。

§ 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原电池的装置以及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Nernst方程式)。

2.熟悉常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3.了解浓度、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实验内容

(一)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实验示意图

负极(氧化反应) Zn-2e = Zn2+ 正极(还原反应) Cu2+ + 2e = Cu

电池反应 Zn + Cu2+ = Cu + Zn2+

(二)比较电极电势的高低

1、2Fe3+ + 2I- = I2 + 2Fe2+

生成的I2可用淀粉(1%)检验或者用CCl4萃取,CCl4层呈紫红色(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Fe3+ + 2Br-无反应

3、2Fe2+ + Br2 = 2Fe3+ +2Br-

Fe3+ + n SCN- = [Fe(NCS)n]3-n 血红色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Br2是最强的氧化剂,I-是最强的还原剂, φ(Br2/ Br-) >φ(Fe3+/ Fe2+) > φ(I2/ I-)

(三)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1、H2O2的氧化性 H2O2 + 2H+ + 2I- = I2 + 2H2O

2、KMnO4 的氧化性 2MnO4- + 6H+ + H2O2 = 2Mn2+ + 3O2 +4H2O

3、H2S的还原性 2Fe3+ + H2S = 2Fe2+ + S + 2H+

(H2S来源于硫代乙酰胺的水解,见P96下)

4、KI的还原性 Cl2 + 2I- = 2Cl- + I2

I2 + 5Cl2 + 6H2O = 2HIO3 + 10HCl

(四)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1、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实验示意图

4HNO3(浓) + Zn = Zn(NO3)2 + 2NO2 + H2O

10HNO3+ 4Zn = 4Zn(NO3)2 +NH4 NO3 + 3H2O

气室法检验NH4+ :NH4+ + OH- = NH3 + H2O 酚酞试纸显红色

注意1:不同浓度的硝酸与Zn作用的反应产物和反应速率有何不同?

注意2:NH4+ 的检验方法

气室法:用两块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一大一小),在大的一块表面皿中心放3滴6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在小的一块表面皿中心粘附一小条润湿的酚酞试纸,盖在大的表面皿上形成气室。将此气室放在水浴上微热2min,酚酞试纸变红,表示存在NH4+。

Nessler试剂:用Nessler试剂(K2[HgI4]的KOH溶液),现象:从红棕色到深褐色的沉淀。

干扰:如果试液中含有Fe3+、Co2+ 、Ni2+、Cr3+、Ag+、S2-等,会干扰NH4+的鉴定。

清除干扰的方法:可在试液中加碱,使逸出的氨与滴在滤纸条上的Nessler试剂反应,观察现象。

2、介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 介质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IO3- + 6H+ + 5I- = 3I2 + 3H2O

3I2 + 6OH- = 5I- + IO3- + 3H2O

(2)介质对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影响

H2SO4介质紫红色褪去2KMnO4 + 3H2SO4 +5Na2SO3 = 2MnSO4 + K2SO4 +5 Na2SO4+3H2O

示意图

中性水介质 出现棕黑色沉淀2KMnO4 + H2O + 5Na2SO3 = 2MnO2+3Na2SO4+2KOH

NaOH 介质绿色 2KMnO4 + 2NaOH + Na2SO3 = 2Na2MnO4 + K2SO4 + H2O

基本操作

1. 原电池的组装与测试(正负极勿连错)

2. NH4+ 的检验方法

注意事项

1、KMnO4 + NaOH + Na2SO3实验时,Na2SO3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多余的Na2SO3会与产物Na2 MnO4 生成MnO2;

2、废液倒入废液桶中;

3、涉及浓硝酸,浓盐酸,溴水、氯水等刺激性操作应在通风橱内操作;

4.安全

§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电子守恒法

1、配平原理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因为整个过程的本质好比是还原剂把电子给了氧化剂,在这一失一得之间,电子守恒。故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和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相等,结合二者化合价的改变情况,可以分别把氧化剂、还原剂的计量数计算出来,这样整个氧化还原反应就顺利配平了。

2、方法和步骤

①标出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并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向。

在配平时,需要确定先写方程式那边物质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左边反应物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右边生成物的计量数。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既可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也可先配平反应物的计量数。

②列出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情况。当升高或降低的元素不止一种时,需要根据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将化合价变化的数值进行叠加。

③根据电子守恒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

④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物质的计量数。最终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

待定系数法

1、配平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体系的各个物质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个数相等。通过设出未知数(如x、y、z等均大于零)把所有物质的计量数配平,再根据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列出方程式,解方程式(组)。计量数有相同的未知数,可以通过约分约掉。

2、方法和步骤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把元素化合价变化较多的物质的计量数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再利用质量守恒吧其他物质的计量数也配平出来,最终每一个物质的计量数都配平出来后,根据某些元素的守恒,列方程解答。

与电化学的关系

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做成一个原电池。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即外电路的负极;还原反应的一极为阴极,即外电路的正极。两个电极之间有电势差(电化学上通常叫电动势),因此反应可以进行,同时可以用来做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