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松江鲈鱼 |
释义 | 【物种名称】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 【中文别名】四鳃鲈(上海、松江)、花花娘子、花鼓鱼(崇明、苏北)、老婆鱼、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媳妇头(山东、辽宁)等。 【拉丁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 【英文名称】Rough-skinned sculpin 【科属分类】鲈形目、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鱼属(Trachidermu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江鲈鱼的保护”这一项目,荣幸地得到了世界自然资金会(WWF)的资金资助,通达汇丰银行实施。! § 外形特征 松江鲈头及体前部宽且平扁,向后渐细且侧扁。头大,头背面的棘和棱被皮肤所盖。口大,端位。上、下颌,犁骨和颚骨均有绒毛状细牙。眼上侧位,眼间距较狭下凹。前鳃盖骨后缘有四棘,上棘最大,端部呈钩状,翘向后上方。鳃孔宽大。前鳃盖骨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故又称四鳃鲈。体裸露无鳞,后缘游离突起似一鳃孔,故又称四鳃鲈。体裸露无鳞,有粒状和细刺状的皮质突起。背鳍2个,在基部稍相连 ,起点在胸鳍腋部上方,后端近尾鳍基部。臀鳍长,无鳍棘。胸鳍宽大,椭圆形。腹鳍腹位,狭小,基部相互靠近。尾鳍截形,后缘稍圆。奇特的鳃盖 体背侧黄褐色、灰褐色,腹侧黄白。其体色可随环境和生理状态发生变化。体侧具4条暗褐色横带,吻侧和眼下各具1条暗带。成鱼头侧前鳃盖骨后缘为桔红色,在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繁殖期尤为鲜艳。臀鳍基底具一纵行的桔黄色条纹。腹鳍灰白色,其余各鳍均黄褐色,并有几行黑褐色的斑条。第一背鳍前部、胸鳍和尾鳍基部各具1黑褐色斑块。 在繁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似4片鳃叶外露,由此得名“四鳃鲈”。松江鲈鱼 两性外形略有区别:雄鱼头部宽大,吻圆钝,具尿殖乳突,体色较深;雌鱼头部狭长,吻稍尖,无尿殖乳突,体色较浅。松江鲈鱼重不到二两,长不足五寸,外形有点象塘鳢鱼,鱼头大而宽扁,头的长度要占到整个体长的三分之一。嘴巴宽大,满口毛糙细齿。鲈鱼鳃盖骨后方长有4枚尖棘,向后延伸一小截肉质软膜,称鳃盖膜。膜的上面左右各印染着两条鲜艳夺目的桔红色条纹,很象外面长着的鳃片。人们以为,鲈鱼里面长有两个鳃,外面也有两个鳃,就称它为“四鳃鲈”。 松江鲈鱼貌不惊人,甚至于有点丑陋,但它的肉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尽,而且营养价值极高,为野生鱼类之首。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 § 分布范围 松江鲈鱼在我国的淡水和浅海中分布很广,渤海、东海、黄海沿岸及通海河川江湖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三角洲为主要分布区,特别以上海松江县所产的最为有名,所以称为松江鲈鱼。在国外,它还见于朝鲜、日本和菲律宾等国海域。 松江鲈鱼据记载,以前我国沿海广泛分布,但松江府的最为有名,被乾隆御赐为“江南第一名鱼”!是招待贵宾的佳肴,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来到上海,周恩来总理亲批的菜单里,有松江四鳃鲈鱼;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少了份口福,因为无法找到这种鱼。 分布于东海沿岸9个省市自治区,史书记载以松江秀野桥下所产最负盛名,所以得名“松江鲈”。《中国鱼类志》、《东海鱼类志》、《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操 从容顾众宾客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 吴 松江 鲈鱼耳。’”《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六年, 吴郡 献 松江 鲈鱼乾脍,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鱠,东南之佳味也。”亦省称“ 松江鲈 ”、“ 松鲈 ”。 金 党怀英 《黄弥守画吴江新霁图》诗:“中流水肥鱼逆上,受网应有 松 鲈鲜。” 清 王士禛 《午食得鲈》诗:“蜃虀鴈醢百不爱,缕鱠爱斫松江鲈。” § 习性 松江鲈鱼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洁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捕食虾类和小鱼。1年性成熟。在松江等地区,亲鱼于每年11月开始向河口洄游,再由河口移向浅海。洄游开始时,性腺尚未达成熟阶段,在洄游进入松江鲈鱼海水而逐渐成熟。降海洄游时雄鱼较早,雌鱼稍晚。一般雄鱼先达产卵场,钻入牡蛎壳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繁殖后雌鱼离去;雄鱼具有护卵习性,留守洞穴保护卵块,逗留一段时间后再游向近岸。松江鲈鱼繁殖期间不摄食,经过降海洄游与繁殖之后亲鱼非常瘦弱。繁殖后的亲鱼移向沿海近处索饵。 松江鲈鱼的产卵场在潮间带。黄海南部的砺牙礁是松江鲈鱼的一个产卵场,产卵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胚胎发育约经26天孵化为仔鱼,雌鱼的怀卵量5100~12800粒,卵粘性,相互粘结成块状,卵块呈淡黄色、橘黄色或橘红色。 松江鲈鱼的幼鱼从4月中旬开始向近岸移动,5月中旬出现高峰,6月份以后逐渐减少,溯河进入淡水成长。幼鱼生长迅速,2个月平均长度增加3.2倍。幼鱼主食浮游动物。鲜嫩味美,以松江县所产为最著名。 § 价值 松江鲈鱼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鳜鱼、兴凯湖白鱼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鱼,肉质细白肥嫩,久煮不老,肉中无刺,味道极其鲜美,自古被誉为鱼中的珍品佳肴,受到人们的欢迎。它作为沪杭一带的名菜,早在魏晋时就很有名,松江鲈鱼隋朝时,已经成为东吴一带的贡品。在我国的历史上赞誉松江鲈鱼的史籍,诗文和词赋等甚多,流传深远。例如宋朝范仲淹有诗咏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梅尧臣也有诗歌之:“直须趁此筋力强,饮粳烹鲈加桂姜。”陆游吟咏鲈鱼的诗句更多:“空怅望,鲈美菰香,秋风又起。”当他宦游蜀中时,又写道:“十年流浪忆南烹,初见鲈鱼眼自明。”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松江时吃了鲈鱼羹,赞不绝口,将其誉为“江南第一名鱼”,令知府年年进贡。从此,松江鲈鱼更是名扬中外,每有贵宾,如1972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1986年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访问上海和江、浙一带时,都要点名提出品尝“鲈鱼羹”的要求。 § 种群现状 松江鲈鱼原来并不少见,在50年代,秋季汛期时,捕获量可达万斤。松江上点年纪的人可能都尝过四鳃鲈。鲈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后,再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后近年来,由于水利建设的发展,造成江湖隔绝,使松江鲈鱼失去了生长、发育的场所,致使补充群体的幼鱼资源不断减少。而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等原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影响,已使松江鲈鱼的自然资源出现严重的枯竭,因此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为此,松江水产部门和上海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人工试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攻克难关。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随着科研的深入,中外闻名的松江鲈鱼一定会成为老百姓饭桌上的菜肴。 § 食鱼文化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松江鲈鱼的记载,熟知《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知道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曹操大宴宾客,松江鲈鱼高朋满座,佳肴琳琅。曹操指着满桌的菜说,今天盛情邀请大家来,山珍海味不少,但还是有点遗憾,就是缺少了松江鲈鱼这道名菜。这时,有个叫左慈人的说,丞相不必担心,让在下马上变出一条来,说着,就让人端来一只盆子,果真从盆中“钓”出了一条松江鲈鱼,引得满座宾客惊叹不已。 《晋书·张翰传》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就想起了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为此他弃官而归。“莼鲈之思”成了思念家乡的成语。隋炀皇帝游江南时,品尝了松江鲈鱼,赞不绝口,说它如此精美可口,真是“东南佳味也”。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当然也绝不会放过吃鲈鱼的机会,待他细细地吃完后,龙颜大悦,欣然评价为“江南第一名菜”。连皇帝都说好的菜,还能不好吗,松江鲈鱼因此而身价倍增。松江鲈鱼也实在是名不虚传,历代名人凡品尝过松江鲈鱼的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唐、宋文人杜甫、白居易、韦应物、罗隐、苏东坡、陆游等或作文,或咏诗,赞赏松江鲈鱼。其中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中“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的记述,因其文章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使松江鲈鱼蜚声士林。 § 相关报道 辽宁丹东市松江鲈鱼养殖有新突破 松江鲈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辽宁省丹东市渔业部门充分利用鸭绿江丰富的渔业资源,开展松江鲈鱼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秋季,丹东市一养殖户从鸭绿江中捕捞体长12~14厘米的松江鲈鱼作亲本,在2008年三月中旬采卵孵化,于3月24日破膜孵出仔鱼,投喂轮虫、桡足类。仔鱼体长3厘米后分池养殖,投喂河虾、鱼肉等饵料,在三个16平方米的水泥池中松江鲈鱼生长良好,到7月30日,仔鱼养殖成活率在60?以上,存池量约6000尾,平均体长7厘米。探索出一条适宜丹东地区,人工控制下的松江鲈鱼的亲体暂养、采卵、孵化、仔鱼培育,人工养殖技术。为今后开展松江鲈鱼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积累了经验。(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2008-07-31) 松江鲈鱼跳上市民餐桌指日可待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是一种濒危的江南名鱼,以味道鲜美而闻名。日前,记者从青浦区科委获悉,在该区进行人工养殖的复旦大学松江鲈鱼项目组,今年收获子二代鱼苗20.2万尾。由于松江鲈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按规定,它的人工繁殖子二代才可食用。因此,这种名鱼进入市民餐桌已指日可待。 两年前,水产大学毕业的罗武松从复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王金秋教授掌握了松江鲈鱼人工育苗、培育技术,于是,在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资助下,他加入到复旦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创立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公司,开始了将这一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探索。 此后,该公司在青浦建立了子公司和人工养殖基地,并得到上海市青浦区创业中心的立项支持。据了解,王教授以前的研究是水花鱼苗的生产技术,而要实现松江鲈鱼的全人工养殖,还要研究淡化鱼种的培育和成鱼养成。为此,松江鲈鱼项目组与公司合作,一起攻克这些难题。“野生状态下,松江鲈鱼的卵生长在海水里,而鱼苗是在长江口长成小鱼的,那里水的盐含量会不断变化。”罗武松说,“因此,我们必须人工制造出盐度变化的环境。”最终,科研人员开发了相关技术,让0.6厘米左右的鱼苗变成了2至3厘米的小鱼,直至个大味美的成鱼。 据悉,日前,养殖基地生产出水花鱼苗20.2万尾,创下了产量纪录。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人工培育出的子一代作为亲本繁育子二代,批量收获了可食用的第二代鱼苗。连续两个生产周期的运作显示,松江鲈鱼的大批量人工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距进入市场,已为期不远。(2008年04月07日 中国水产养殖网) §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breed.com/fishery/develop/2007/07/20070719131710.shtml http://info.tjkx.com/News/FFFFFFFFFF/2008-07-31/00005872645DA47.html 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asp?id=5381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dwly/dwbh/zgzxdw/51307.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