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尔维尔,H. |
释义 | § 梅尔维尔,H. § 正文 美国小说家、诗人。1819年8月1日生于纽约,父亲是唯一神教派基督徒,以经营进口业为生。母亲是信仰加尔文教派的荷兰移民的后裔。他15岁离开学校,做过银行小职员、皮货店店员和教师。1839年在一条去英国利物浦的商船上充当服务员,接触海洋,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1841年他22岁时再度航海,在捕鲸船“阿古希耐”号上充当水手,航行于南太平洋一带。他后来的杰作《白鲸》取材于这次海上生活。1842年 7月离船,曾为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有食人生番之称的泰皮族所俘虏。脱逃后于当年 8月在一条澳大利亚商船上作水手,因违犯纪律,被囚在塔希提岛。越狱后在当地各岛漫游,所闻所见后来写进他的《欧穆》一书中。11月, 他到一艘捕鲸船上做投叉手。1843年 8月又在一艘军舰上做水手,1844年10月在波士顿退伍。他在海上的4年生活完成了他后来称之为他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教育。以后他开始写作。 梅尔维尔最初的两本书《泰皮》(1846)和《欧穆》(1847),是根据他在泰皮和塔希提的见闻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游记。《泰皮》脱稿后,出版商曾怀疑它的真实性,不肯接受;出版后也引起疑问。和他一起在泰皮人中间生活的同伴托比看到这部书,出来作证,怀疑才告消释。《欧穆》与《泰皮》内容大致相同,也很受欢迎。这两本书以饶有幽默的笔法写成,与荷马的《奥德修纪》和欧洲中古时代关于寻觅“圣杯”的武士故事很有类似之处。作者在描写泰皮人这类所谓“未开化”部族的社会时,表现了对一种美好的未经沾污的伊甸园式生活的向往,但也揭露了所谓“文明”给这些地方带来的灾难。这两部书对殖民主义者,特别是对传教士有所谴责,因而激怒了一些传教士,并且遭到教会的抗议,以致《泰皮》在再版时作者不得不作了删节。 1847年梅尔维尔开始创作《玛地》,并同纽约文艺界接触,经常为文艺刊物写稿。他曾说《泰皮》和《欧穆》写的是实事,却被人们认作虚构,现在他要写一本内容是虚构的书,看是否会被认为是实事。《玛地》也是游记体,也写探索者的故事,但它结合使用了写实、幻想等手法,有多种寓意。书中的主角塔纪是捕鲸船上的水手,同一个伙伴一起逃走。他们在一只双桅船上遇到一对波利尼西亚人夫妇。船被暴风打翻,塔纪二人和波利尼西亚男人在海上漂流。一群土人正要杀死白种女郎伊拉祭神,被塔纪等人所救,抵达理想乐园玛地。一天伊拉忽然失踪,塔纪在国王、历史家、哲学家和诗人的伴同下在玛地各岛寻找伊拉。玛地象征人间世界,塔纪寻找伊拉象征人类在世界上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不可得。在周游各岛时,塔纪和他的伙伴们谈论世事,追究事物的真相,他们发现许多事物往往名实不符。例如他们经过象征美国的“维凡查”时,看见拱门上大书“本共和国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它的南方却盛行奴隶制。最后,塔纪独自一人在茫茫大海中继续寻求永不可得的伊拉。 1849年梅尔维尔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都写航海生活,也都获得好评。后者对美国海军的积弊(如残酷的笞刑)所作的批评还获得有力的支持。这两本书和《泰皮》、《欧穆》有相似之处,但带上一层怀疑忧郁的色彩。这时作者正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特别注意《一报还一报》和《李尔王》中阴沉的段落。此外他还读了霍桑深入探讨人性善恶问题的小说《红字》,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年夏天他与霍桑相识,两人成为邻居和朋友。 1851年梅尔维尔出版他最重要的作品《白鲸》,它包含了作者创作的各种特点,如《泰皮》和《欧穆》的现实主义,《玛地》的寓言色彩,《雷得本》和《白外衣》的象征主义等,在这部作品中还可以看出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哥特派小说、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卡莱尔的著作等的明显的影响。 《白鲸》写捕鲸船“皮阔德”号船长埃哈伯一心要捕杀咬掉自己一条腿的凶残狡猾的白鲸莫比·狄克,在航行几乎整个世界、经历种种困苦之后,终于与莫比·狄克遭遇。 经过3天追踪,最后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埃哈伯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带入海中。全船的人落海淹死,只有水手伊希梅尔(《圣经》中人名,意为被遗弃的人)一人得救,故事就是由他叙述的。作者以白鲸的白色象征天真无邪和恐怖,以白鲸象征善和恶的混合,这也是人世的基本状况。埃哈伯想捕杀白鲸,最初出于复仇之心,以后成为痛恨邪恶的偏执狂,最后走向对宇宙或对自然规律的挑战。他和全船人员同归于尽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这部小说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规模和沉郁瑰奇的文笔,成为杰出的作品,但在当时却没有得到重视。 梅尔维尔,H. 梅尔维尔的小说作品还有《皮埃尔》(1852)和《伊斯雷尔·波特》(1855)。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有《代笔者巴特贝》(1853)、《迷惘的岛屿》(1854)、《班尼托·西兰诺》(1855)等,后来集成《广场故事》于1856年出版。18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骗子的化装表演》,通过航行在密西西比河的船上各种人物的言行,对美国社会进行揭露和讽刺。他去世前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毕利·伯德》(1924),在他死后30多年才出版。 梅尔维尔晚年转而写诗。 1866至 1885年在纽约任海关检查员。1866年他自费印行第 1部诗集《战事集》。1876年又自费出版以宗教为题材的18,000行长诗《克拉瑞尔》,1888年和1891年自费出版诗集《约翰·玛尔和其他水手》和诗集《梯摩里昂》,各印25册。 梅尔维尔于1891年 9月28日去世。一生潦倒不得意,他的作品在当时大多也不受欢迎,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注意。他的作品在当时超出了一般读者的接受能力,因为那时美国作为上升中的国家,往往给人以美好的幻想,似乎是能使人类摆脱腐朽的欧洲的影响而获得新生的标志。但梅尔维尔所接触到的现实却无法和这种理想调和。他看到的是资本主义的贪得无厌,大量贫苦移民的惨受剥削,人们的言行不一。他的作品中反映的这些矛盾和他特有的瑰奇的风格,就有一种迫人思考、扣人心弦的力量。 参考书目 Richard Chase, Melville, 1949. E.H.Miller, Melvile, 1975.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