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凯波特 |
释义 | § 简介 中文名称:凯波特 英文名称:Capote 别名:卡波特 发行时间:2005年 电影导演:贝内特·米勒 Bennett Miller 电影演员: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罗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C. Ernst Harth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Clifton Collins Jr. Kwesi Ameyaw Craig Archibald Norman Armour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凯波特 Capote (2005)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别 名:卡波特 导 演:贝内特·米勒 Bennett Miller 主 演: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罗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C. Ernst Harth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Clifton Collins Jr. Kwesi Ameyaw Craig Archibald Norman Armour 地 区: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英语 评 分:7.9/10( 9678票 ) 颜 色:彩色 声 音:Dolby Digital 时 长:114 分钟 类 型:剧情 链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379725/ § 剧情简介 名着《冷血》的诞生 1959年11月15日,美国中部堪萨斯州霍康姆小镇发生了一桩血案,一个四口之家惨遭灭门,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这桩血案的侦破进程,这其中就有35岁的同志作家杜鲁门?卡波特(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 饰)。童年的颠簸经历造就了卡波特敏感、反叛的性格,从小就立志写作的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着名文学刊物《纽约客》杂志做小工,逐渐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在短篇小说《米里亚姆》得了欧?亨利奖的肯定后,卡波特赢得了出版商的注意,随后他出版了几本较有反响的小说集,作为一个公开的同性恋,他写作之外的另一大嗜好就是社交,在纽约名流圈里聚会的生活细节被他写进了中篇小说《蒂凡尼早餐》,该书出版后获得了文坛内外的充分肯定,显示了他作为重要小说家的实力。声名雀起的卡波特一直在寻找机会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希望创造出一种文体,能够把他的小说技巧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今,机会来了,主动请缨后,卡波特受《纽约客》杂志委派,亲赴堪萨斯采访、撰写报道整个案件的纪实文章,他邀请儿时的伙伴——女作家哈珀?李(凯瑟琳?基纳 饰)(着名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作者)同行,意图查出血案背后的故事,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采访调查,做了6000多页的笔记。期间,卡波特常常与已经定罪、被判绞刑的杀人犯之一的佩里?史密斯(小克利夫顿?柯林斯 饰)深谈,并对佩里悲哀的生存状态有了深层了解,特别是他们相似的被父母抛弃的童年遭遇,让卡波特生出了一种超乎友谊的同情和爱怜,这情景使卡波特陷入一种绝望的困境,在良知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立场间挣扎:一方面,作为作家,他必须冷血地期待佩里和同伙早日被送上绞架,这样他的故事才能圆满结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社会如此冷酷地处死一个从小就倍受欺凌的悲惨小人物是多么地不公平不道德,而作为知名作家,卡波特是有能力替佩里请位好律师,争取上诉不被绞死的,但最终作家冷血的一面还是占了上风,杀人犯佩里成为了他书中最具个性的人物。卡波特亲眼目睹绞刑后的不久,历经六年的旷世巨作《冷血》问世,并在全国各地造成轰动效应,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纪实文体,既具有时效性、可读性,又具备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它也成为了涉及犯罪心理学、美国中西部心脏地带的民风民情等多方位内容的经典之作,《冷血》成为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 幕后故事 杜鲁门?卡波特是美国文学史上着名的南方文学作家,与另一名同样来自南方的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齐名。卡波特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为发表于1958年的《蒂凡尼早餐》,该小说于1961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片中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形象将影片推上了影史经典的位置,但真正奠定卡波特文坛地位的作品则是出版于1966年的《冷血》一书。依照卡波特本人的说法,他在《冷》中采用了独创的“非虚构小说”的文体形式,该文体集传统小说想象力与新闻报道纪实性于一身,带给读者的是另一种接近超现实之美的阅读体验。《冷》正式出版后,盘踞畅销书榜首位长达1年之久,售出了数百万册,隔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卡波特可谓名利双收。 作为公开的同性恋者,卡波特热衷于参加各式“上流社会”的聚会,他妙语如珠、言辞辛辣风趣,是纽约名流派对圈的活跃分子,但他同时重度嗜酒嗜药,或许是糟糕的身体状况遏制了他的写作热情,或者是长达6年、费劲思虑的《冷血》的写作过程榨乾了他所剩的才华,《冷血》出版后他几乎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晚年的荒淫纵欲与不知节制,使卡波特与许多曾经才华洋溢而不可一世的艺术家一样,他的人生舞台谢幕得并不精彩,1984年8月25日晚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女性友人家中,享年59岁。 幕后花絮 减重40磅 在后人对卡波特的所有赞誉中,最常见两个“最”字:一是称卡波特为美国“最”有名的作家;二是出自文学大家诺曼?梅勒之口,他称赞卡波特是他们“那代人中最完美的作家”,此处的“完美”是指卡波特遣词的精妙准确、作品结构的严谨、内容的丰富深刻以及创作时的认真投入。为了塑造这个“完美”的人物形象,主演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特别减重40磅。影片预算为700万美元,于卡波特的诞辰2004年9月30日开机,仅仅耗费了36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主要的拍摄,片中的部分看守是由海丁利惩戒中心的真实警员扮演。 点评:完美的菲利普 本片虽然冠以了作家的大名,但并未笼统地叙述卡波特的短暂一生,而是重现了卡波特创作《冷血》前后的一些内幕点滴,与他的这部作品相比,卡波特的个人生活远非完美圆满,或许,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生活,成就也毁灭了身为作家的卡波特。导演贝内特?米勒以诗意镜头与悠缓步调对于影片的人文层面赋予了更深的关照,而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饰演的卡波特一角更堪称近来最成功的传记改编人物之一,菲利普以精湛的演技彻底演活了那位操着南方口音、矛盾世故聪黠的同志作家,其魅力横扫全美各大影评协会,摘取了第63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的桂冠,更被视为问鼎第78届奥斯卡影帝呼声最高的人选。卡波特曾说过:没有任何一个词或是句子,哪怕是一个概念,能够定义我!但菲利普却做到了,在目睹绞刑前,镜头中央的菲利普,渐渐漫出的眼泪,你或许从未见过一个男人如此由内向外的悲伤,他就是人们心中的那个完美的卡波特。作品可以屡次修改,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更改,我们该怎样对待一个拥有不完美生活的完美作家?像《卡波特》一样,忽略杂乱无序的生活碎片,铭记他的名字和作品,再现它们的积极意义。 演员表: 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 Truman Capote 罗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 William Shawn 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 Nelle Harper Lee C. Ernst Harth .... Lowell Lee Andrews 小克利夫顿·克林斯 Clifton Collins Jr. .... Perry Smith Kwesi Ameyaw .... Porter #1 Craig Archibald .... Christopher Isherwood Norman Armour .... Literary Enthusiast Jonathan Barrett .... Journalist #2 马歇尔·贝尔 Marshall Bell .... Warden Marshall Krutch 克丽丝·库伯 Chris Cooper .... Alvin Dewey John B. Destry .... Pete Holt James Durham .... Young Prison Guard 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 Jack Dunphy Ernesto Griffith .... Porter #2 外文别名: MPAA: Rated R for some violent images and brief strong language.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