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伟光
释义

§ 简介

题词广东梅县人,1935年11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编辑、记者、副主任、副台长;1985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1991年起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4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1995年主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课题研究,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出版研究成果《中国电视论纲》。2002年9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现任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著有《电视论集》、《电视新闻论集》、《电视改革论集》等书。[1]

§ 个人成就

杨伟光《新闻联播》的开创性贡献,无法绕过一个人。这个叫杨伟光的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在1985年调任央视副台长时,还完全是一个电视外行。但到1999年杨卸任央视台长一职时,其才华和贡献几乎获得台内外一致公认,央视新闻中心一位资深制片人回忆,身为台长的杨伟光,能为一个选题一个策划到上级宣传主管部门据理力争,在那里“说话也很有分量”。

1986年 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发生爆炸,《新闻联播》将其列为头条,并播放了足足6分钟。将国际新闻置放在国内新闻之前播出,这是一向以刻板形象示人的《新闻联播》最为出位的一次。在刚刚出版的《杨伟光的央视岁月》一书中,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的杨伟光透露,这是他亲自拍板决定的。

《新闻联播》在新闻领域的突破,由杨伟光最得力的一个部下孙玉胜协助完成。1993年,孙玉胜率领从联播出来的一批人招兵买马,创办《东方时空》,第一次在中国电视界引入早间新闻的概念。次年4月1日,孙玉胜又在联播之后的13分钟时段开办《焦点访谈》,用杨伟光的话来说,是“让评论性节目进入以联播为核心的晚间黄金时段”。以此为基础,央视发展成立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这一中国电视媒体圈内赫赫有名的先锋团队。

央视新闻中心一位主编回忆,《东方时空》刚刚创办时,几乎成就了中国电视业的一个神话,时空的记者出差时甚至会碰到激动万分的列车员亲自端来洗脚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痛并快乐着”的白岩松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偷偷过来评论部干私活,一边还在感叹“一条狗牵进中央电视台叫几天就会成为一条名狗”;而离开湖南卫视来到新闻评论部的王志,正在地下室里过着后来被他称为“打了8年临时工”的北漂生活。

新闻评论部首任主任孙玉胜现在已是央视副台长。在一本名叫《语态——改变中国电视的十年》的回忆录里,他详细记录了从1993年到2003年创办新闻评论部这个过程。这种极具开放性的文化氛围,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末。一部名叫《分家在十月》的新闻评论部年会视频作品,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成为对这种氛围的经典诠释。

“时间紧,任务重,能不能绕过真理部?”2008年元旦,在央视附近一个茶楼里,凤凰新媒体总编辑吴征回忆起该片经典台词时仍然激动,“是走理性的平安大街还是走激情的三环路?”他当初辞掉在安徽卫视的正式工作投奔新闻评论部,仅仅因为那部冲击力极强的《分家在十月》的片子。很难想象,这种延安圣地般的电视新闻高地,居然最初脱胎于《新闻联播》。而彼时的《新闻联播》,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也最关心的一句话,往往是主持人的最后一句——预报当天《焦点访谈》即将播出的内容。

如果说前述改革是遵循新闻规律打破陈规,杨伟光对《新闻联播》的另一个革命性创举,是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

1993年 底,在《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之前,杨伟光拍板加了一则30秒的广告。这一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创举,甚至让时任广电部长的艾知生都觉得不安,不得不操起电话亲自向杨伟光询问详情。

但也就是从这则广告开始,央视开始依托《新闻联播》前后黄金时段进行点石成金般的广告招标。而今,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两个频道中,并机播出的《新闻联播》开播前后短短数分钟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金额,占据了CCTV16个频道全部广告收入的绝大部分。2007年度,黄金时段招标总额甚至突破80个亿。有人因此评价说,某种意义上,杨伟光让《新闻联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印钞机。

央视新闻评论部的一些老人们认为,杨伟光时代是央视的一个巅峰,自然也是《新闻联播》影响力的一个巅峰。他们喜欢回忆2000年以前的央视岁月,觉得那是央视曾经的“最好的时光”。

孙玉胜在新闻评论部的搭档,现央视副总编袁正明认为,无论是杨伟光还是孙玉胜,无论是就《新闻联播》本身还是外围进行的任何一个改革,都离不开彼时思想解放的大环境。他回忆,创办《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一方面是响应邓小平南巡讲话,另一方面肇始于1993年初的电视宣传工作会议,时任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指示,“要创办一批新的栏目”。

§ 改革历程

出席会议1985年 7月,杨伟光正式受命,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主管新闻。

1985年 9月,杨伟光提出“进一步深化电视新闻改革的措施,要求把《新闻联播》办成要闻总汇”。

1986年 1月,巾央电视台头条播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当中爆炸的新闻,时长6分钟。国际新闻放头条,打破常规,受到称赞。

1986年 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时论《破产法》的制定,中央电视台专题组播报讨论过程,受到观众欢迎。

1986年 9月,中央电视台全方位报道汉城亚运会,时效快,内容多,形式活。

1987年 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中外记者招待会实况。

1987年 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文献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

1987年 10月,党的“卜二大”召开,巾央电视台首次通过世界通讯卫星向全球转播开幕式实况。

1988年 5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1988年 9月,中央电视台以最快的时效报道汉城奥运会,受到欢迎。

1990年 10月,中央电视台主持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报道,创造了亚运会电视报道的新纪录。

1991年 12月,杨伟光升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当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27亿。他提出“扬中央台的优势,汇全国、全社会精华”的方针。

1992年 春,杨伟光提出把中央电视台建设成同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大台。

1992年 5月,中央电视台召开省级电视台台长会议,部署开办《经济信息联播》,提出巾央台为地方台服务的15条措施。

1992年 10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国际频道第四套节目,覆盖亚太地区38个国家和地区。

1993年 中央电视台在美国芝加哥开办“北美东方卫视”。中国是第9个在美国办台的国家。

1993年 中央电视台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台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大台”的基本条件和具体实施的措施。

1993年 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纪录片《望长城》。

1993年 3月,中央电视台大力加强新闻板块,新闻播出次数由每天4次增加到12次,全天播出新闻总时长由65分钟增加到165分钟。

1993年 5月,中央电视台第一个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开播。

1993年 杨伟光提出节目栏目化,栏目主持人化,敬一丹、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肖晓琳、王志、徐俐、王小丫、朱军、亚宁、周涛等“名嘴”相继涌现。

1993年 9月,为庆祝中央电视台建台35周年,杨伟光主持编辑了《电视丛书》,共12册,400多万字。

1993年 12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一村之长》等。

1993年 lO月,经广电部批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划归中央电视台。

1994年 3月,中央电视台同美国特纳广播系统签订合作协议,确定CNN采用中央电视台提供的新闻,转播中国重大活动。

1994年 4月1目,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间创办《焦点访谈》。1995年,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划归中央电视台。

1995年 12,杨伟光在全国少儿电视节目题材规划会上提出,实施少儿节目“六个一百”工程,即100首儿歌、100个童话、100集动画片、100集科普专题片、100集人物系列片、100集游戏节目。同时,宣布52集大型动

画片《西游记》项目启动。

1996年 1月,中央电视台体育、电影、文艺、军事、农业频道正式播出。

1996年 中央电视台花8亿元人民币为转播香港L口J归仪式采购设备,其中包括两台最先进的转播车,全世界仅四台。

发表讲话1996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心连心”艺术团到井冈山、延安、大庆、北京军区等地演出。

1996年 2月2日,中央电视台同澳大利亚第九电视台签订协议,中央电视台节目进入其有线电视系统。

1996年 4月,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开播。

1996年 5月,中央电视台评论节目《新闻调查》开播。

1996年 5月22日,中央电视台同香港九仑有线电视签订协议,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进入香港有线电视。

1996年 7月,大型专题片《香港沧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6年 7月,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泛美卫星公司签订协议,租用美方4个卫星转发器,把第3套、第4套节目信号送到全球。

1996年 杨伟光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

1997年 1月,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1997年 3月,杨伟光当选为九届政协常委。

1997年 4月,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

1997年 7月21日,中央电视台同日本富士电视台签订协议,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在日本卫视频道播出。

1997年 11月,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并题词“焦点访谈,表彰先进,批评后进,伸张正义”。

1997年 先后现场直播了香港回归、中共第十五届党代会开幕式、黄河和长江两水利工程截流,被称为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

1997年 12月,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大型历史电视剧《水浒传》。

1997年 12月,中央电视台广告和各种经营收入达45亿元,交税和上交各种资金12亿元。

1998年 中央电视台续拍《西游记》16集。

1998年 中央电视台开播《今日说法》、《幸运52》,播出专题片《澳门岁月》。

1998年 中央电视台播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命运的决战》。

1998年 9月,为纪念中央电视台建台40周年,杨伟光主持编辑了《跨世纪电视丛书》,共10册,约400万字。

1998年 10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与《焦点访谈》编辑人员座谈,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1998年 杨伟光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总结会上提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总公司建设成为跨国电视产业集团,把总公司建设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第二经济支柱”。

1998年 杨伟光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逐步实行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的体制”。

1998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南方和北方抗洪救灾报道,并组织义演晚会《我们万众一心》,当晚捐献救灾款6亿多元,创下了建国以来一次性募捐的最高纪录,国务院办公厅发贺电表彰。

1999年 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历史剧《雍正王朝》。

1999年 4月1日,中央电视台“太平天国城”建成,并拍摄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

1999年 10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活动”。 2000年10月,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在长沙开幕。

2004年 杨伟光策划筹拍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

2007年 杨伟光策划的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完成365集的制作,并在全国热播。

2007年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中心和天地人传媒联合创办《家有儿女剧场》,31个省市台播出。

§ 作品

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邓小平在1950》、《太平天国》等。

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邓小平在1950太平天国

现实题材电视剧:《情满珠江》、《英雄无悔》、《和平年代》、《党员二妈》、 《红色康乃馨》、《人间正道》、《大雪无痕》等。

情满珠江英雄无悔党员二妈和平年代红色康乃馨

专题系列片:《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之剑》、《望长城》、《话说长江》等。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之剑望长城话说长江

大型情景系列连续剧:《家有儿女》、《家有爹娘》、《家有邻居》、《家住小区》等家有儿女家有爹娘家住小区

§ 同事评价

会见客人

赵忠祥

“把央视做大做强,做成世界一流强台”,这是杨台长任内提出的口号。杨台长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提出的一个符合实际的构想,形成切实可行的蓝图,唤起团队的热情,使央视上下同心同德,不断进取。

倪平

我对杨台长的印象是,他确确实实是个“空前”,所谓“空前”是指杨台长在岗位上做的这些事情都是空前的。杨台长是一个对中国电视有成就和贡献的台长。

李瑞英

杨台长特别重视学习,他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不管是他写的文章还是他出的书,都能看出他对这个专业的热爱。杨台长也爱琢磨,爱去总结专业上的一些事情,他的很多书我都看过,这些也是我很钦佩他的原因。

崔永元

杨台对节目创新是十分支持的。而那时候我们都还是年轻的工作人员,年轻人有热情,所以这种创新的氛围对我们是种启发和激励。

王利芬

杨台说话很和蔼,但是在和蔼中他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特别强,而且他这人非常大气,战略思考非常独到。回过头来看,杨台是特别重视抓节目的。

王志

我奇怪在那个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杨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新的想法,有那么多和同龄人不一样的东西,上呈下达,游刃有余,新招迭出,让中央电视台在体制内充满活力。这是需要勇气的,是要有本事的。

杨澜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开拓性的台长。从我们主持人的角度来说,那时发挥的空间是空前的。过去主持人还是比较多地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就是念别人写的稿子,但是他特别鼓励我们大家发挥。

叶迎春

那些年中央电视台有了巨大的变化,是电视发展的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不管是从报道手法,还是报道的深度、角度来说,都有很大的变化:更加贴近老百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我觉得他的领导时期对电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白岩松

我觉得杨台是个举重若轻的人,不是一个事无巨细的人,而是一个把握方向的人。

罗京

他是一个谋定而后行的人,不是一个随便这样那样的人。当他做出一些判断的时候,都经过认真的思考,他不是随意性很强的人。他为人有亲和力,在亲和中又让你感受到他的想法。

§ 个人轶事

杨伟光现在,每天下午的五六点钟,全国部分电视台正播放着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的动画版。孩子们通过动漫的样式,愉快地重新认识小雪的倔强、刘星的淘气、小雨的可爱。或许,他们不知道,这部动画片之所以能顺利播出,得益于一位爷爷的精力与心血。他就是杨伟光,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台长,现天地人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高龄”七十有二。

一举问鼎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家有儿女》,自始至终得到了杨伟光的倾心呵护。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要求创作更多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响应这一号召,杨伟光主持策划了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为了实现“精品至上”、“优秀节目为王”的电视创作理念,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他和公司同仁分几批请来情景喜剧作家,确定了剧情主题和人物关系,又多次请来居委会干部、妇联干部、老师、家长和作家们聊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家们写好的剧本提纲,他都要仔细批阅。所以,在记者面前,他对《家有儿女》的具体情节如数家珍。甚至“家有儿女”这一剧名也是由他在众多备选方案中拍板确定的。

杨伟光似乎深谙取名的学问。当初,中央电视台决定创办一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时,叫什么名字一直悬而未决。在20多个备选名称中,杨伟光对“东方时空”情有独钟,“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正好符合这个名称的‘东方’;‘时’就是时间,有一种历史感;‘空’则是无限的空间,有气势。”《东方时空》一经推出,立即引领了电视新闻改革的潮流。以此为发端,《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相继问世。观众发现,中国电视越来越有味道。

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的节点上,回顾自己走过的电视人生,杨伟光特别向记者提及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自己喜欢读哲学著作,比如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他告诉记者:“这些著作使我学会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我注意‘度’的把握,注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潮流,关键时刻坚持真理,战胜困难。”要解放思想,就要坚持创新,杨伟光历来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运用。在给记者的寄语中,他写道:“创新是成就自己事业的关键。”他边写边说:“创新,真的太重要了,太重要了!”

“一篙松劲退千寻”,这是杨伟光喜欢的一句诗。他希望自己始终能保持一份危机感,同时不断奋斗进取。尽管“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他更喜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向记者提及现任美国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雷石东。雷石东70岁进入娱乐业,用10年时间打造出了美国大型跨国娱乐公司,收购了派拉蒙公司,创办了MTV频道,83岁时写了名叫《赢的激情》的自传。杨伟光说:“雷石东的精神值得学习,对事业要有激情,就会有充沛的精力,就会拥有健康!”

拥有激情的杨伟光对一生挚爱的电视事业有自己的“算盘”。他希望自己能创办一个为全球华人服务的频道,反映华人每天发生的事,记录华人发展的心路历程,加强华人之间的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想到那时各国的侨领都是我们电视台驻当地记者站的支持者。”谈及自己的构想,杨伟光发出会心的微笑。

微笑不是因为这样的构想涉及个人利益,“我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饭吃,就够了”。而且,杨伟光还在暗暗琢磨:如果公司运作良好,他对自己的分红一文不取,而是建立基金,主要用来对电视金鹰奖的获奖者进行物质奖励和支持品学兼优的农民子弟上大学。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靠助学金读完初中、高中、大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就是我对党的朴素感情。”杨伟光告诉记者,建立这项基金,是他作为一位老电视工作者和老共产党员的理想。[2]

§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

[2] 新浪网 http://ent.sina.com.cn/v/2008-01-29/19521896773.shtml

[3] 传媒领袖网 http://medialeader.com.cn/leader/200805/20080513090103_17779.html

[4] 华人文化集团 http://www.sinoculture.cc/sub01_b.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