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果戈理
释义

§ 生平

果戈理

1831年夏,果戈理结识普希金,从此过往甚密,在创作思想上受到重大影响。此后发表《狄康卡近乡夜话》第一集和第二集。这两部小说集展现了富有诗意的乌克兰民族生活。作品里占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倾向。

1834年秋开始,果戈理在圣彼得堡大学任世界史副教授,对乌克兰史和世界中世纪史进行过研究。次年底离职,从此专事创作。同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小品集》表明果戈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开始形成。

在写作中篇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于1833年开始从事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月,《钦差大臣》首次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公演。剧作以普希金所提供的一个趣闻为情节基础,将俄国官僚社会的全部丑恶和不公正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进行了嘲笑”。故事发生在俄国某偏僻城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前来视察的消息 ,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当做钦差大臣,对他阿谀、行贿。正当市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钦差”、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时,传来了真正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喜剧以哑场告终。果戈理以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画了老奸巨猾的市长、玩忽职守的法官、不顾病人死活的慈善医院院长、愚昧的督学、偷拆信件的邮政局长——所有这些形象都异常真实地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等本质特征。赫列斯达科夫是一身染上彼得堡贵族官僚习气的外省青年,轻浮浅薄,爱慕虚荣,自吹自擂,厚颜无耻,在当时俄国社会具有典型意义。它对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果戈理

《钦差大臣》上演后,遭到以尼古拉一世为首的俄国官僚贵族社会的攻击和诽谤 。1836年6 月,果戈理离开俄国到了德国和瑞士, 写作上一年开始的长篇小说《死魂灵》。1837年3月迁居罗马。1842年5月,《死魂灵》第一部问世 ,继《钦差大臣》之后再次“震撼了整个俄罗斯”(赫尔岑语)。书中主人公乞乞科夫是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社会中从小贵族地主向新兴资产者过渡的典型形象。他在官场中混迹多年,练就了投机钻营、招摇撞骗的“天才”。当时俄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登记,而在两次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在法律上仍被当做活人,有的地主曾经拿他们做抵押品向国家银行借款。乞乞科夫决计到偏僻的省份,收购“死魂灵”来谋取暴利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展现出一个又一个地主形象,如懒散的梦想家玛尼罗夫,愚昧、贪财的柯罗博奇卡,喜爱撒谎打架的酒鬼、赌棍诺兹德列夫,粗鲁、顽固的索巴克维奇以及爱财如命的吝啬鬼普柳什金(泼留希金)等等。果戈理以辛辣的讽刺手法,对这些人物的生活环境、外表、嗜好、言谈、心理等等进行了极为出色的描绘,使他们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小说又通过残废军人戈贝金大尉反抗沙皇政府的插曲,反映了人民反对专制农奴制统治的情绪。在小说的抒情插叙中,果戈理把俄罗斯比做一架飞奔的三驾马车 ,以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信心。果戈理

《死魂灵》第一部发表后,果戈理在继续写作第二部的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外套》和喜剧《婚事》等等。《外套》描写彼得堡一个小官吏的悲惨遭遇,发出了保护“小兄弟”的人道主义呼吁,对俄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潮产生过强烈影响。

果戈理在《死魂灵》出版时曾暂时回国 ,1842年6月重又出国,大多住在罗马,但经常往来于意大利、法国与德国之间,主要为了治病。他始终希望通过人道主义、通过道德的改进来改造社会,晚年更陷入博爱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 。他在《死魂灵》第二部中虽然继续对专制农奴制社会作了一些批判,却塑造了一些理想的、品德高尚的官僚、地主以及虔诚的包税商人形象。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果戈理感到这些正面形象苍白无力后将手稿烧毁。1847年发表《与友人书简选》,宣扬君主制度、超阶级的博爱和宗教神秘主义,为专制农奴制的俄国辩护。同年,别林斯基写了《给果戈理的一封信》,严肃地批判了果戈理的思想错误。1848年春 ,果戈理在朝拜耶路撒冷之后回国,定居莫斯科。

1852年3月4日,果戈理因精神病痛发作而在莫斯科逝世,终年42岁。

果戈理同普希金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是当时俄国文坛的盟主。果戈理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杰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影响。自20世纪初叶起,果戈理的创作相继被翻译介绍到中国。鲁迅称赞果戈理的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1935年他翻译了《死魂灵》 。20~30 年代 ,中国左翼剧团屡次演出喜剧《钦差大臣》(当时译为《巡按》),曾引起广泛的反响。果戈理的创作对五四以后的中国新文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 作品简介

果戈理

《钦差大臣》的情节是这样的:

剧本一开始,县长就召集手下大大小小的官吏开会,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钦差大臣要来了。”于是这些人个个心惊胆战,因为他们平时作恶多端,唯恐被戳穿后受到处罚。这时,有个彼得堡的小官吏赫列斯达可夫路过小县城。官僚们以为他就是钦差大臣,争先恐后地奉迎巴结。县长把他请进家里,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斯达可夫当初莫名其妙,后来索性假戏真唱,官吏们排着队向他行贿。赫列斯达可夫捞了一笔钱之后偷偷溜了,县长明白自己上了当,正要派人追赶赫列斯达可夫,这时真正的钦差大臣到了。官僚们听了这个消息面面相觑,个个呆若木鸡。《钦差大臣》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县长是外省官僚的典型代表,他当官当了30年,老奸巨滑,贪污成性。他自己说他骗过三个省长,骗子中的骗子都上过他的当。他用各种名目敲榨勒索老百姓的钱财,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捞取钱财的机会,县里的其他官吏没一个是好东西,法官一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慈善医院的院长阴险毒辣;教育局长是个酒鬼,每天喝得烂醉;邮政局长专门偷看别人的信件。赫列斯达可夫则是厚颜无耻的骗子,他吹牛撒谎,说自己当过局长,每天都能见沙皇,明天就要当元帅了。等等。他吹牛吹得漫天漫地,连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话是真的。《钦差大臣》通过艺术形象全面批判了俄国社会中的丑恶,所以才遭到沙皇的痛恨。果戈理逃到意大利之后,在罗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那里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死魂灵》的第一部。《死魂灵》的基本情节是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企图利用购买“死魂灵”牟取暴利的故事。俄国地主把农奴叫做“魂灵”,当时俄国地主不仅拥有土地,而且拥有农奴,主人可以任意买卖他们。每10年,国家进行一次人口调查,调查后死掉的农奴在国家户口花名册上仍然存在,地主照样为他们纳税,直到下次注销为止。乞乞科夫想趁新的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之前,买进1000个死魂灵,再到救济局抵押,每个魂灵200卢布,就可以赚20万。他拜访了不少地主,买了许多死农奴,但最后事情败露,乞乞科夫逃之夭夭。果戈理

《死魂灵》刻画了俄国地主的丑恶群像。乞乞科夫拜访的第一个地主叫玛尼洛夫。他是个精神极端贫乏,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整天沉溺在毫无边际的幻想之中的地主。他没有个性,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非常满意。玛尼洛夫经常抽着旱烟管,坐在屋门口幻想在自己庄园的池塘上架一座桥,桥上可以开商店。他幻想在河边建造一幢大宅子,修筑一座高高的塔楼,从那儿甚至可以看见莫斯科。他相信自己很有学问,可是书房里的一本书看了两年才看到第14页。他非常醉心于“优美的礼节”,可他的礼貌让人觉得虚假而可笑。当乞乞科夫来到他家门口时,两人谁也不愿先进门,互相谦让了两个小时,结果两人侧着身子稍微挤了一下,同时走了进去。总之,玛尼洛夫的思想感情畸形发展,是个百无聊赖、毫无价值的废物。泼留希金是乞乞科夫拜访的最后一个地主。他又贪婪又吝啬。泼留希金有万贯家财,上千个农奴,但他仍然不满足,满脑子都想着搜刮更多的财物。他每天在村子里转来转去,东瞅瞅西看看,凡是他眼睛看见的,能拿得动的东西,他都捡回家扔在自己的院子里。什么锈铁钉、碎碗片、旧鞋跟,女人用过的破布等等他都要,以至于他走过的路根本用不着打扫。他吝啬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他自己吃的穿的比一个乞丐还不如,家里几十个农奴只穿一双靴子。儿子和女儿都受不了他,从家里跑掉了,而他一文钱也不给儿女。有一次女儿带着他的小外孙回来看他,他把小外孙抱在膝盖上玩了半天,临走时只给小外孙一枚旧钮扣做礼物,女儿气得发誓再不回家了。总之,通过这些地主形象,果戈理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反动和腐朽。接着,果戈理着手写《死魂灵》的第二部。他想在第二部里写几个好地主,树立俄国地主的正面形象,把乞乞科夫写成弃恶从善。但他写了很长时间,仍然不满意,因为没有现实基础,他无法凭空写出好地主来。最后,他一气之下把第二部的手稿扔进壁炉烧掉了。

§ 死亡

果戈理

死于:1852年2月21日

死因:营养不足,体虚

地点:莫斯科托尔斯泰家

葬于:莫斯科修道院公墓

临终前,果戈理在精神上已经完全为向他施加不良影响的马蒂厄神甫所控制。马蒂厄神甫是他的神师,曾成功地说服果戈理放弃文学,献身上帝。果戈理听从马蒂厄神父的旨意焚烧了《死魂灵》第二卷手稿,在封斋期以常人忍受不了的方式守斋,每天只吃几调羹燕麦湖和一片面包。夜里,为了不让自己做梦,他努力克制自己不睡觉。守斋的恶果接踵而来,他终天大病一场。在生病期间,他非但没有放弃苦修,反而变本加厉。他成天穿着睡袍,既不洗涮又不剃须,拒不饮食也不服药,给周围的人的印象是:他不是在自然死亡,而是在慢性自杀。医生不得不试图对他进行强制治疗:在个身上喷洒冷水;洗温水浴;鼻孔里放蚂蟥。他双手被捆绑,嘴里尖声大叫,要别人放开他,让他清静:“看在上帝的份上,请你们别折磨我!” 2月20日,果戈理终于生命垂危。他忽然一声大叫:“梯子,快,把梯子给我搬来!”人们从一封信里找到上答案:“一架梯子从天而降,已为我们准备就绪,一只手向我们伸来,帮助我们向上攀登。”果戈理浑身冰冷,家人用热的大圆面包敷在他骨瘦如柴的身体上。他开始低声谵语:“快去,拿走,给磨坊上料。”第二天上午,果戈理停止了呼吸。

§ 主要作品

《果戈理短篇小说选》共收入作品11篇,是从《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即《彼得堡故事》)中精选出来的。《索罗钦集市》(1831)、《五月之夜(或:女落水鬼)》(1831)、《圣诞节前夜》(1832)、《伊凡·费多罗维奇·什邦卡和他的姨妈》(1832)分别选自《狄康卡近乡夜话》的第一部与第二部;《旧式地主》(1835)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1834)是《密尔格拉德》小说集中的名篇;而《涅瓦大街》(1835)、《鼻子》(1836)、《画像》(1842)、《外套》(1842)则合成一组描写京城生活的《彼得堡故事》;只有《马车》(1836)是单独成篇的。

§ 作品特点

果戈理画像

果戈理是19世纪伟大的国作家中最有魅力的,同时又是最难捉摸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贯串着一种独特的讽刺幽默风格。他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恶现象都给予尖刻的讽刺和嘲笑,但嘲笑之中总透出一种温和的幽默和痛惜的泪水。特别在对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上,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含泪的笑”溢于言表。

他的作品常常采用极度的夸张之法,以奇趣非凡的反常之形逗人发笑,这是他用神奇笔法精心勾勒的结果。譬如,地主的一条灯笼裤被描写成“吹胀起来,可以装得下整个院子外带谷仓和杂房”,一个大烟鬼比喻为“从房顶上移下地来的大烟囱”等等。在果戈理的笔下,地主、官僚、贵族、高利贷者一个个行为乖张,滑稽可笑,又奇丑无比。作家以漫画的手法加以夸饰,赋以变形,抒言外之情,寓褒贬之意。这种夸饰之法是构成果戈理作品讽刺幽默风格的重要手段。

他的作品艺术手法十分繁富,璀璨多姿。在他的小说中,传说、故事、梦境、幻想、谵妄、独白、对话、思绪、素描、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自然天成。他常常以讲故事的人或第一人称的说话人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说出大段的抒情插话或哲理议论(偶而有过于放纵或迷醉之虞),跟读者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他喜欢对人物的外表和姿势作详细的描写,以刻画性格,深化主题。他描画人物的鼻子或嘴唇生得怎样,一笔就画全了,而且非常细腻突出。

他的作品的文体别具一格,语言丰富而华丽,极度的流畅和接近自然。他的文笔富有节奏和音乐感,音调明快激越而余音不绝,同时又色调绚丽多彩而富有变化。诚如别林斯基所说:“果戈里不是在写,而是在描画;他的描写洋溢着现实的生动的色彩。你能看见并且听见它们。”无怪乎有人称他为“语言的画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