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段祺瑞
释义

§ 简介

段祺瑞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皖系军阀首领,与冯国璋、王士珍合称“北洋三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集团把持政局,其中,段祺瑞曾六次主政。曾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湖广总督等职位,经历“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三·一八”惨案等事件。

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1889年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兼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1901年底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段祺瑞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

辛亥革命爆发后,任第二军军统,署湖广总督。1912年起历任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袁世凯死后,控制北京政府,与总统黎元洪争权,发生府院之争,成为皖系军阀首领。张勋复辟后,任讨逆军总司令。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任督办参战事务处督办,1920年组织定国军,任总司令,在直皖战争中失败下台。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出任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次年召开善后会议,抵制孙中山主张召开的国民会议。1926年纵容军警开枪屠杀爱国学生,造成“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蛰居于天津租界。1935年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未就职,1936年11月2日病死于上海。

§ 家庭背景

段祺瑞

段祺瑞祖父及叔父皆为淮军将领。188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习炮科。1889年获选派到德国留学两年学习军事。回中国后加入袁世凯手下,于小站练兵,成为袁的亲信,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亦被称为龙、虎、狗;王为龙,段为虎,冯为狗)。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1913年,一度代理国务总理,调兵镇压二次革命。此后又署理湖北都督兼领河南都督。

袁世凯称帝时暂时退隐山林,袁世凯被护国军打败时被邀出山,袁政权倒台后领导亲信加入北洋政府。他是军阀派系内的皖系头目。1917年担任国务总理期间与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引发由张勋领导的溥仪复辟。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于天津马厂誓师镇压。

在继任的冯国璋总统任期内,就解决南北分裂,统一中国的方式问题,与冯发生第二次府院之争,1918年冯就任总统期满,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段与冯氏约定共同下野,段氏通过安福系继续在幕后操纵政权。1920年7月在直皖战争中失败,退隐天津。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贿选上台的直系军阀首脑曹锟,邀请段出山,任北洋政府的临时执政。1926年发生了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颇有操守。1933年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葬于万安公墓。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 从政生涯

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段祺瑞出生于安徽合肥。

1872年,7岁的段祺瑞被祖父段佩带往江苏宿迁任所(段佩时统“铭军”直属马队三营驻防于此)。

1881年,段祺瑞在祖父病故后只身徒步前往山东,投奔在威海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安排在营中当司书。

1885年,20岁的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为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先后学习了兵法、地利、军器、炮台、算法、测绘等新式课程。 青年段祺瑞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

1889年春天,段祺瑞等5人到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在用一年半时间系统学习理论课程后,段祺瑞又单独奉派入克虏伯炮厂学习半年(其他4人先期回国)。

1890年底,段祺瑞学成归国,任职北洋军械局。

1891年,调往威海,任随营学堂教习。

1895年底,上谕由袁世凯主持在天津小站练兵。

1896年,任新建陆军炮队营统带、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兼代理总教习,协助袁世凯编练新军。

1899年,随武卫右军去山东镇压义和团。

1902年,任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总办。

1903年,任清政府练兵处军令司正使。

1904年起,先后任北洋常备军第3、第4、第6镇统制。

1905年和1906年,清廷接连在直隶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和河南彰德举行两次大规模秋操,段祺瑞皆任演习中“北军”的总统官。

1911年,武昌起义时,任第2军军统,11月署湖广总督会办剿抚事宜。南北议和时,协助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军,要挟孙中山,又领衔北洋将领通电主张共和,迫清室退位,助袁世凯取得临时大总统职位。

1912年3月,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9月被授为陆军上将。

1913年,在讨袁战争中,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主持镇压讨袁军事宜。

1914年2月,兼代河南都督,挥师围剿白朗起义军。6月任建威上将军兼管理将军府事务。

1915年5月,称病辞职,以抵制袁称帝。袁世凯死后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把持北洋政权。之后,北洋军阀分裂,段祺瑞成为皖系军阀首领。 段祺瑞戎装像

1917年春,与大总统黎元洪发生“府院之争”,5月23日被免职,遂唆使安徽等9省督军宣布“独立”,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处,与黎元洪对抗。又默许张勋复辟,迫使黎元洪重任其为国务总理。7月3日,打出讨伐张勋复辟旗号,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击败张勋部。拥护冯国璋就任代理大总统后,继任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派兵进攻湖南,与广州革命政府抗衡。12月任督办参战事务(简称参战督办),编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军,扩充实力。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被击败,蛰居天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于11月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执政”。

1926年3月,下令镇压抗议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大沽口暴行的请愿群众,造成“三·一八”惨案。4月中旬,直鲁联军进占北京后,因得不到直、奉系军阀支持,被迫于20日通电下野,后隐居天津。

1933年,段祺瑞移居上海,11月2日,段祺瑞因病不治离世,终年71岁。

§ 从政轶事

府院之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 黎元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针对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束。

直皖战争

1920年7月,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这次战争历时五日,皖军大败。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北京政权。

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获胜,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军阀获胜,张作霖、冯玉祥等共同拥戴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北京政权实际上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三·一八”惨案

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是北洋军阀段祺瑞以武力镇压群众运动的一场惨案,此后北京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惨案发生后,北京各高校和大学校长、教授也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执政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并即刻命令严惩凶手,之后他又宣布自己决定终身食素,以示对这场杀戮的忏悔。惨案发生后的十年中,段祺瑞都不吃荤腥,至死不改。1936年,他的身体十分虚弱,病痛不已,医生建议他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则以“人可死,荤绝不能开”回答,食素如故,最后不治而死。

神秘的电报风波

据载,1935年的一天,王揖唐给段祺瑞发了一封非常古怪的电报,全文为:“玉裁诗集,已预约五部,余诗接洽,再待奉告。王赓。”这封在局外人看了如坠五里雾中的电报,段祺瑞一看却是心知肚明。原来,王揖唐初名志洋,后改名王赓。“玉裁”原指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但此处则隐喻段祺瑞。“五部”是指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段祺瑞看出日寇仍要他出山,心想现在毕竟在上海,日寇也奈何他不得,但如若含糊其辞,恐日后蒋介石晓得了必生疑心。于是断然拒绝了王揖唐的邀约,并复一封电报如下:“专电转陈。玉公谓:股东决不同,不约其他方面,切勿接洽。即已预约者,请作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揖唐和段祺瑞的电报往来,尽管都用了暗语,但不知何故竟被一些嗅觉灵敏的记者获悉了。不少记者索性跑到段公馆探问究竟。段祺瑞感到这是向国人表明自己心迹的大好时机,就干脆请《立报》记者把往来的电文公布于众。他的这一爱国举动,深得人们的赞许。

弥留之际留“八勿”

段祺瑞在弥留之际,留下亲笔遗嘱“八勿”,阐述复兴之道。其中说:

余年已七十有余,一朝怛化,揆诸生寄死归之理,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生平不喜多言,往日曲突徒薪之谋,国人或不尽省记,今则本识途之验,为将死之鸣,愿我国人静听而力行焉!则余生虽死犹生,九原瞑目矣。国虽微弱,必有复兴直道,亦至简单。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

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

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

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余生平不事生产,后人宜体我乐道安贫之意,丧葬力崇节简,殓以居士服,毋以荤腥馈祭。此嘱。

段祺瑞去世后,蒋介石拨给段家10万元作为丧殓费用。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表彰段祺瑞民国初年两造共和立功勋。12月9日,段祺瑞灵柩运抵北平,暂厝于西山卧佛寺。

段祺瑞去世后,段夫人迁居愚园路近江苏路口的一幢花园洋房,蒋介石仍派人每月送去生活费5000元,直至其终享天年。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段埋葬于北平西郊。

直到1963年,段祺瑞侄子段宏纲和章士钊方在北京万安公墓觅地安葬了段,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 内阁

第一次内阁

1916年6月30日改组,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唐绍仪(唐未到前由陈锦涛兼署,9月唐抵达,旋即辞职,伍廷芳接任),内务总长许世英,财政总长陈锦涛,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张耀曾未到前由张国淦兼署),教育总长孙洪伊,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汪大燮。

第二次内阁

1917年7月17日成立,11月22日因第二次府院之争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汪大燮、内务总长汤化龙、财政总长梁启超、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林长民、教育总长范源廉,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曹汝霖。

第三次内阁

1918年3月29日成立,12月13日因新国会(安福国会)成立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钱能训、财政总长曹汝霖兼,陆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朱深、教育总长傅增湘、农商总长田文烈、交通总长曹汝霖。

§ 人物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章士钊到北京后,曾将段祺瑞的历史扼要书呈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呵呵一笑说:“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

1953年春,段式巽去北京,章士钊、李济深两位老人对她说:“你想,政府买下你段氏一处产业,花三千元,使用你们的房产,也每月按粮价折款付给租赁费,何曾作为‘敌产’对待?”这正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肯定了段祺瑞在晚年保持民族气节的表现。

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中国大批的围棋手,包括吴清源、汪云峰和顾水如等,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段祺瑞除酷嗜奕棋外,以古佛青灯为伴,聊度残年。

§ 政府旧址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在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原名铁狮子胡同。清代这里有三座府第:东为和亲王府,中为贝勒斐苏府,西为和敬公主府。和亲王府的前身是贝子允禟府第。雍正十一年(1733年)世宗五子弘昼改建为和亲王府。贝勒斐苏府,是清初恭亲王常颖的府第。清末,两府内的建筑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中间的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东、西、北各有一座楼房。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总统府和国务院设在这里;1919年后,靳云鹏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改为总理府;1924年段祺瑞被北洋军阀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这里改为执政府。

1926年4月10日,北京发生了政变。驻北京的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包围了临时执政府,段祺瑞出逃;执政府倒台,由冯玉祥将军接管。王树常任北平卫戍司令时。又改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1937年前这里改为二十九军驻北平军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

1937年这里成为岗村宁次为首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东院则是以喜多为首的日本特务机关兴亚院。1945年后改为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和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部。1949年中国人民大学作校舍。1978年主楼由清史研究所使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