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槐塘残色
释义

§ 名词解释

1816年,太平军跟曾国藩打仗,火烧这个村庄,烧了7天7夜。槐塘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破落了,说是九龙聚集的风水被破坏了。原来的村里人都走了,后来又陆续从福建迁来了一些人。

槐塘旅游景区的邱增局说,槐塘村1200多口人,如今有300多人在国外,他们几十年前走出去,一直在国外从事餐饮、服饰、皮革等生意,最后定居国外,然后再把家人迁出去。

村里如今可看的不多,可圈点的只有御书楼。

当初官至极品的程元凤告老还乡时,因为清廉,皇上赐“儒硕”“昭光” “忠心”六个字,这算是对臣子的最高奖赏了。“硕儒”是学问大,中间“昭光”做事光明磊落,不暗箱操作,这样才能清“忠心”。 所以程元凤很领情,回到村里建了牌楼,把这六个字刻在上面,以不忘皇恩。

§ 相关历史

据记载,这个碑楼建于宋代,清代的康熙、乾隆都曾修葺,到了慈禧当政时,有献媚的人将上面的龙改成了凤凰.他们想用这种拍马屁的方法来表示对慈禧的效忠,不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尽管有一段时间御书碑楼一直被村民用来栓牛,放柴禾。今天仍旧称得上珍贵的遗存,只不过后来添加的凤凰,就成了硬生生涂抹上去的不伦不类的东西,成为让后人笑谈的物证。村口的状元坊建于南宋,是为丞相程杨祖建的。他和程元凤是堂兄弟。这个牌楼最早是红色的砂石,明弘治年间又用花岗岩重修。这个牌楼不是奉旨的,原因是丞相是皇上的老师,但师者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尊重的,在中间留下一个突起的石头,两侧则是鳌鱼。皇帝直接在奉旨的位置书丞相两个字,而丞相彬彬有礼的把皇上供奉到中间,君臣礼仪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上面的字都不是完整的。状元的状少了一点,不是犬。而卿又少了了中间的一点,据说是图个吉利,想要官做的大些。看来徽州的牌楼或者牌坊,无一不包含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可是后人丝毫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到了近代,流传出槐塘用象牙笏拌猪食的说法。这个说法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但是却没有谁抱怨过。村里人气一直不旺,所以大多历练出了一些漠然。除了承包开发旅游的人,饶有兴趣的象外界说好外,村民们对偶尔来过的游人,也是一副散淡的神态。村后著名的龙兴独对坊,要不是被开发旅游的人领着,几乎找不到在哪里。看来,它正在被人渐渐的遗忘。我专门绕到村后去看了,一个很破落的牌坊,上面裂开很大的缝,边上用石柱撑着,象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旦丢掉,非倒不可。

牌坊周围的废墟上,倒是生长着成片的竹林。不过愈发衬托出牌坊的萧瑟。一时间很替它抱不平。建造这座牌坊的是明朝武宗皇帝朱厚,一个血肉丰满的人已经走得很远了,何况是这个没有生命的石牌坊?

但它昭示的生命意义,毕竟还是可以作一些探询。元朝末年,朱元璋打天下,打到徽州,想找个谋士,正好找到槐塘村的大儒唐仲实,此人时任歙县紫阳书院山长,很有学问。朱元璋想让其辅助治国,此人却很清高。后来朱元璋登门拜访,请教建朝秘诀。唐仲实答曰:唐太宗和元太祖之所以能够平定天下,成就霸业,一是他们不滥杀人,二是他们统领的地盘,老百姓都能够休养生息。不管你怎样管理朝政,都要记得别增加百姓的负担。朱元璋深有体会,虚心的表示自己的不足。还象征性的封赏给他。百余年后,明武宗朱厚来到这里,“恩荣”唐氏后人建坊纪念。假惺惺的表示自己纳贤的气度,还给这个牌坊取名叫“问政坊。把朱元璋当时和唐仲实的对话都刻到上面。原来的祠堂从路边的石板路,一直延续到后山,被太平军的战火烧毁,只剩下一对斑驳的石狮子。

牌坊经历过战火和风化之后,快要倒塌了。1986年中间加了个方框,防止继续断裂。但是没有钱修,谁也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情况下,最后从地面上消亡。最终会融入这个村子。跟太平天国留下的大片的残垣断壁融为一体。后来的人,也只能从那些生长得郁郁葱葱的竹林下面,翻阅那些曾经辉煌过又被损坏的痕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9: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