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桂花镇
释义

§ 乡镇概况

桂花镇桂花镇位于彭州市的西部。距彭州市18公里,都江堰市17公里。东与隆丰镇交界、南靠都江堰市的天马镇、西依都江堰市的胥家镇、北接磁丰镇。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桂花镇丰乐场是三国历史著名人物张松故里,境内蒲阳河畔的三圣寺就是张松的故居,现在是桂花镇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这里古树参天,四面环水,又几百棵楠木树,遮天蔽日,高大挺拔,是罕见的楠木树林景观。桂花镇山丘坝齐全,地理位置优越,水源丰富,蒲阳河、土溪河、桐麻河流经全境,在桂花场附近有占地近600亩的罗汉洞水库,内有罗汉寺,有近480米的天然溶洞,洞内有清晰可见的石佛,库区周围绿树成阴,景致宜人,是最佳的旅游休闲的理想去处。

新建的川西旅游环线贯穿全境,同庆桂路相连,构成了桂花镇省道、县道、村道相互交通的道路网。境内有大型水电站──红石桥水电站、电子工业部三十所、大型奶牛场,各类建材厂。桂花镇素有“西蜀陶瓷之乡”的美称,该镇生产陶瓷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521年前,明嘉靖年间,土溪河畔瓦子坝建立了第一座土陶窑—嘉靖窑。桂花工艺陶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深受国外的赞赏。仅花饰一项,就有粑、堆、刻、画、剔、镂、刷、印、嵌等。其传统工艺粑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勘为绝技,独树一帜。该镇琉璃瓦厂、土陶厂的陶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

桂花镇交通便利,通讯快捷。镇内建有电信机站5座,其中联通机站2座,移动机站2座,“小灵通”业务也将在近期建成。便利的交通环境和快捷的通讯设施为我镇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给我镇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商机。

§ 资源情况

桂花镇资源丰富。桂花镇境内有三大特色资源:桂花、白云石、自然生态景观。一是独特的桂花资源,该镇桂花素以面积大、品种全、产量高、花质好、古桂多而著称。2000年国家林业部、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华桂花之乡”。全镇现有桂花面积1万亩,成林桂花树20多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桂3000多株),有金、银、丹、铁、四季、月月桂等9个品种,年产鲜花20万公斤。发展桂花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也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桂花系列产品如桂花露、桂花米洒、桂花蜂蜜、桂花浸膏等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是丰富的白云石矿产资源。

桂花镇境内的莲台山是一条约10公里长的白云石岩裸露带,白云石储量在1.19亿吨以上,矿区构造简单,平均含量达21%以上,开发价值很大。我们充分发挥这一特色优质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白云石矿产业。引进开发商4家,投资700万元建成年产量50万吨的生产线。三是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碧波荡漾的南川水库和鸣泉水库,奇石怪异的鸣水泉洞,庄严肃穆的功伟烈士陵园、巧夺天工的吴刚雕塑群、天香云外飘的桂花园遥相呼应,加上神奇美丽的故事传说,构成我镇独具特色的旅游胜景图,被人们喻为“嫦娥迷恋的地方”。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是镇委、镇政府今后发展的主攻目标。南川水库成水面积大(45平方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植被良好,岛屿星罗棋布,库区气候宜人。重庆金桂湖生态环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与我镇签订了总投资6个亿左右的60年开发合同,第一个子项目金桂岛将于2004年“五·一”前投入运行。还有刘家桥古村落等等。

§ 基础设施

桂花镇桂花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是水电资源丰富,电网设施健全。境内有11万伏的变电站一座,建有中小型水力发电站7座,年总发电量为1100万千瓦。全镇24个行政村的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电力供应非常正常和充沛。有小型水库共计9座,有日供10吨水水厂1个。丰富的水电资源为桂花镇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带来了具大的发展潜力。二是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2002年投资100余万元对柏墩街道进行了硬化和美化,建成镇政府至中学的功伟路和1公里桂花街,街道两旁统一规划了居民小区。城镇人口吸纳率、农村居民城镇化率进一步扩大。三是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桂花镇村级公路总长90余公里,24个村村级公路基本拉通,特别对鸣泉路、南五路等乡村主干道进行了拓宽和修复,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况。由于桂花镇经济基础薄弱,还有大部分村村级公路路况没有得到改善。

在保护和大力发展三大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桂花资源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开发和探索,进一步扩大“生生生川”牌青砖茶的规模,提高其品味和知名度;加大对丰富的林木、楠竹资源、白云石资源、鸣泉水库自然景观等资源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力度。

§ 经济发展

桂花镇在经济发展思路和前景上桂花镇确立了依托桂花、白云石、生态旅游三大特色优势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以三大支柱产业带动全镇各业发展的长期经济工作发展思路。境内的三大资源优势正在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年产万吨的白云石项目可年创利税500万元以上,南川水库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库区经济的发展,桂花苗木的蓬勃发展给农民找到了一把致富的“金钥匙”;还有“生生生川”砖茶厂的复活,竹制品的投产,这些极大地促进桂花经济的发展。

桂花镇地处丘陵区,平均海拔73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100毫米。土溪河、蒲阳河流经境内,绝大部分农田属自流灌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桔等,手工业主营竹器编织。还是彭州市的奶牛生产基地。工业以土陶、琉璃瓦著名,享有“陶瓷之乡”的美誉。目前琉璃瓦、土陶制品户达39家,年产各式琉璃瓦8000多万件,产值5000万元,销售收入4500万元,利税400多万元。现已形成以生产机制琉璃瓦、琉璃瓦装饰件、彩釉墙地砖以及陶制生活用品为主的陶瓷工业规模经济。境内风景名胜旅游地有葛麻庵、张松墓、三圣寺、罗汉洞水库。

§ 桂花陶瓷

近500年历史的桂花陶瓷,粑、拓、印、镂、雕、堆等别具一格的制陶工艺,曾经辉煌一时,其传统工艺粑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勘称一绝。1957年,桂陶参加了全国工艺美展,1961年,参加西德博览会,1977年,赴美展出,1983年,参加北京旅游产品展览会,其展出的镂空龙瓶,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中国活龙,东方艺术”。在桂花镇,不乏美国、德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宾客购买桂陶。

桂花镇桂花镇素有“西蜀陶瓷之乡”的美称,该镇生产陶瓷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521年前,明嘉靖年间,土溪河畔瓦子坝建立了第一座土陶窑——嘉靖窑。桂花在工艺陶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传统工艺在全国陶瓷行业中独树一帜。为了使桂花镇的“桂陶”能够产业化、规模化,打造“西部陶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借本次川西民间文化艺术节之际,桂花镇将重点举办四川陶艺文化节,将陶艺文化作为民俗文化重点进行包装打造,力争成为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较有影响力、地方特色浓郁的大型活动。

桂花龙窑,窑基建于明末清初,现存碎片文化堆积层为0.5米-3米。今天的桂花龙窑在古代窑基上于八十年代重新修建,依山势倾斜用砖砌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穹状隧道,长约70米,顶端高约12米,倾斜角8至20度之间,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在龙窑穹状脊上的两旁,每距1.3米开着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澜)50多个。内部用土砖砌成,成拱形。燃烧室除窑头设有一单独的火膛外,其余均在烧成室的通道内、投碳孔(鳞眼洞)。烧窑的燃料在古代均用松枝、硬柴,现代则为煤炭,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左右。掌握烧窑技艺的陶工,需要有非常熟练的经验,时人把这一操作工艺誉为“火的艺术”。

发展陶瓷产业是桂花建设工业强镇的战略选择:

1、桂花发展陶瓷产业前景广阔。桂花具备发展陶瓷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具有广阔的、有成长性、可拓展的市场,完全可以建成我省重要的陶瓷集群生产基地。相信不久的将来,桂花一定能建成西部“陶瓷重镇”。

2、发展陶瓷产业有利于加快桂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按照发展初期主要面向西部市场的定位,桂花与夹江产区相比,发展陶瓷产业成本较低,比较优势突出。确立做大做强陶瓷产业的战略,有利于整合彭州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3、发展陶瓷产业是桂花实施工业强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桂花建设西部“陶瓷重镇”,是发展桂花经济,建设工业强镇的必然要求,对培育彭州特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彭州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