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头镇
释义

水头镇中国有四个水头镇,分别是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 、福建南安县水头镇、山西省夏县水头镇 、广东省佛冈县水头镇。(本词是一个岐义词,以下主要介绍浙江平阳县水头镇,略简介绍福建南安县水头镇、山西省夏县水头镇 、广东省佛冈县水头镇。)

§ 概述

水头镇中国皮都——水头镇,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鳌江上游,是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东大门,是平阳县经济副中心,县域北港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素以山水秀丽,腹地广阔和经济活力强劲而闻名。全镇总面积3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72亩,下辖5个办事处,45个行政村和14个居民区,户籍人口7万多人,外来员工2万多人。 水头镇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头镇人民如沐春风,及时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百折不挠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将始于宋朝年间的制革传统产业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猪皮革加工基地。新世纪之初,水头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皮都”。全镇现有制革企业550多家,年产值3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制革企业有6家,连续九年外贸出口创汇列温州市乡镇前茅,进入温州市经济综合实力强镇行列,崛起了皮革、皮革制品、皮服装、宠物用品、羽毛球、熨斗等六大支柱产业。水头镇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温州市文明镇、平阳县工业明星镇等荣誉称号。

2001年,全镇实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5多亿元,外贸出口供货值10.4亿元,财政收入1.25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达到8503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崛起了一批亿元村和小康村,率先进入了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的行列。

该镇辖4个社区(望雁、城中、振德、泾川)、4个居民区(泾口、凤尾、腾龙、凤林)、33个行政村(内岙、金山垟、外岙、三桥、水凤尾、中后、金凤、龙垟、仕静、溪心、下林、詹江、下埭头、鹭鸶湾、寺前、上林、周山、凤岩、青岙、南山脚、金塔、上店、麻园、龙涵、清河、银溪、小南、章岙、蒲潭、建安、雅屿、湖桥、凤湾)。

该镇因为在制革业上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1月1日,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皮都” ,此外,该镇还先后荣获过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温州市文明镇、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现代化建设示范试点镇、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平阳县工业明星镇等荣誉称号。

§ 基础设施

水头镇水头镇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水、电、路、教育、卫生、通讯、市场等比较发达,镇内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所各一座;11000吨自来水厂一座;程控电话3万余门,移动电话2万余门;道路四通八达,57省道横贯本镇并与104国道相连,水头大道与平阳县的北港大道相衔接,每天发往全国省际班车100多次,逐步完善了以客货运中心为龙头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水头镇加大对外教育的投入。全镇中小学全部兴建新校舍,园式的新校园别具一格,环境宜人,文化气氛浓厚,平二中是全市第一流的高级中学,浙江省A级高级中学;水头镇一中是省农村示范性初中。水头镇市场规范,整洁有序。浙江南方皮革城是省文明规范市场,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兴贸路综合市场是省三星级市场。中国虎豪集团是水头镇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企业,生产中、高档休闲装系列产品及中高档休闲西装产品,争创中国休闲装第一品牌。虎豪大酒店、天马大酒店分别是县域中西部地区设施最完善的三星级、二星级大酒店,具有办公、会议、住宿、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水头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农贸商品丰实多样,土特产品极具地方特色,其中甘蔗、芋艿、马蹄笋、绿茶等名闻遐迩。

水头镇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观光、避暑的理想去处——南雁荡山以及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棋王碑林和南宋爱国诗人林霁山诗词碑林、省一大会址凤卧冠尖、马头岗都紧邻水头镇。

值此新世纪面临体制转化,结构转型的历史时期,水头镇将结合实际,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再造新优势,在创新业绩,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温州西部商贸中心”、“浙江省重要外向型经济基地”、“现代化小城市”、“中国皮都”的发展目标而昂首阔步,奋力前进。

§ 经济建设

浙江省水头镇规划图水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业和农村基础得到巩固。粮食生产稳定在4500吨以上,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效益农业起步良好,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普及应用,通过鼓励农民因地制宜,推广“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开发了早香茶等名优产品,形成一个以早香茶开发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增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优化,经济运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授予的“中国皮都”称号,创出了一个区域品牌,形成了猪皮革、皮衣皮带皮手套等皮革制品、宠物用品、服饰等主导产业,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04亿元。到目前为止,已有6家企业产品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名牌皮革产品”。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不断推进企业的联合、兼并和股份合作,促进发展型企业快速发展,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30多家,5000万以上企业12家,超亿元企业3家。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的制革和皮件加工业园区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特色工业园。

──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继续巩固温州市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的地位,在稳定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出口新产品。外贸出口从1998年的7.98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0.39亿元,年均递增15.6%。有12家企业获进出口自营权,出口产值超1000万元企业12家,超亿元3家。全镇外贸出口连续九年位居温州市各乡镇前茅。

──第三产业稳中有进。金融运行强健。2001年,全镇金融系统存款余额7.6亿元,比1998年增加4.4亿元,年均递增24%。商品市场日超繁荣,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房地产、保险、交通、信息和中介服务等产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建成区20平方公里、20万人口的平阳县北港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在修编。近年来,相继建成中国最大的制革污水处理工程、连接104国道的57省道、全省乡镇最大的运输场站──水头客货运中心、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南方皮革城,三星级宾馆──虎豪大酒店,文明样板路──东川步行街、村办十年一贯制学校──金凤学校等一大批形象性工程。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德治镇,广泛开展以创建星级文明镇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激发全镇人民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投身现代化中国皮都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5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建成了一批立面美观的新型农居和一批高档次商住区。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00年跨入省教育强镇行列,顺利通过省“两基”复查验收。文化、体育、卫生、广电等事业日益繁荣。

水头镇人民经过多年努力,及时把握改革发展机遇,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已连续多年荣获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称号,是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之一、现代化建设示范试点镇。在新的时代,水头镇将再造新优势,再创新业绩。

§ 福建南安县水头镇

南安县水头镇水头镇位于南安东南部,地缘滨海,东与晋江安海镇隔“安平桥”相望,西与同安马巷镇以岭分界,南连石井,北接官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厦通泉州、晋江、石狮必经之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11公里。国道324线及福厦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码头直通外洋。全镇划为1个社区居委会和28个行政村。居民汉族,人口10.8万,海外侨亲4.5万。主要姓氏有黄、李、吕、林、吴、蔡、王、陈、高、郑。

水头镇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是闽南重镇。水头,即水运货物集散之埠头。境内的大盈港昔有古船湾之称,是古代闽南的重要港口。六朝时,南来外船多在此登岸。唐朝而下,大盈港海市蓬勃发展,宋建炎四年(1130年),官府在水头下坊(现下邦自然村)设石井镇榷税,首任镇监是朱熹之父朱松。绍兴十四年(1144年)又下坊置石井巡司,管理船舶出入。古代官道穿道而过,设在水头的康店驿是福建、广东的重要驿站。安平、镇安两座跨海长石桥是晋南交通要冲。历代王朝都在此设防驻兵,大盈(大营之谐);因驻重兵而得名。

水头历史上著名人物有杰出政治变革家吕惠卿、史学家吕夏卿、理学名宦吕大奎、廉政名臣吕图南、台湾中医鼻沈全期、复台功臣何廷斌、语音大师黄谦、革命侨领王宣化、爱国华侨吕达民。

独特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水头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水头基础设施完善:现有朴里和龙风2个11万伏变电站,仁福22万伏变电站即将投入运行;全镇安装电话28600户,互联网用户达1613户;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5.2万吨;国道324复线、沿海大通道水头路段、成功公路、大深公路、福山西路等工程竣工,城区交通网形成,村村通公交。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66亿元,上缴税收2.4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居“福建省50强乡镇”第八名。工业是水头镇的经济支柱,现已形成建材、轻纺、食品、工艺、机械、化工等众多生产行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126家。蟠龙开发区是全省首家外商成片开发的综合开发区,首期开发1800亩。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6家。6家企业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5种产品列著名商标。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是辐射全中国、影响亚太、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以石材为龙头的大型建材批发市场,日交易额300多万元。从1999年起,每年5月18日—20日隆重举办大型建材经贸洽谈会。环球家具城是集家具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商城,首期工程投资1.2亿元,已于2005年5月开盘招商入驻。

五里桥和郑成功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景点均入选为泉州十八景之一。天心洞、飞瓦岩、白莲寺、杨肃纪念馆是市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有完中校2所、初中校3所、小学32所、幼儿园38所、二级医院一所。全省乡镇级最大的体育馆一座。

水头先后获“中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石材城”、“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中国重点镇”、“入选中国千强镇”。

§ 山西省夏县水头镇

水头镇水头镇位于运城市夏县县城西端,北接闻喜县,南与盐湖区相连,东与本县禹王乡、胡张乡接壤。地形两边高,中间低,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而下。国土面积90.1方公里,耕地面积9.45万亩。全镇2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4.48万人。

境内属于涑水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全省积温最多,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水头镇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大运高速路、二级路(大同—运城)、太三线(太原—三门峡)国道和南同蒲铁路线纵贯其中,是夏县的西大门,素称“小上海”,为运城市中心小城镇,发展潜力巨大。水头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是山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温公祠及堆云洞寺庙、薛嵩墓坐落境内。

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围绕结构调整一条主线,坚持环境和科技两个优先,突出特色农业、优势工业、私营企业、第三产业四个重点,确保财政和农民两个增收”的总体工作思路,完善了全镇“421111”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把梅、杏、葡萄、蔬菜、油桃做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工作中狠抓落实,实现了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设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等八个方面的突破。镇区内地、县办企业、乡镇企业集中连片,乡镇企业总数达68个。其中安瑞风机有限公司、盛源昌电机公司、永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钢铁有限公司投资均在500万元以上,山西宇达工艺集团以城市超大青铜雕塑为龙头产品,雄居全国青铜铸造行业之首,其产品出口新加坡、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全镇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电机、铸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

水头镇经济工作的大突破,使之成为夏县的一大商品基地,成为山西运城的经济重镇,成为“十五”期间运城市第一批重点培育发展的中心小城镇之一。2003年县委、县政府在该镇规划了涑南、涑北、涑东三大工业园区,面积1.2万亩,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是一个共同合作开办企业的理想场所。

§ 广东省佛冈县水头镇

水头镇水头镇位于佛冈县城中北部,距县城12公里。始建于宋代,因是潖江的起源而得名。1955年设水头区,1957年改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区,1987年建镇。面积151平方公里,人口2.8万。106国道贯境。辖上洞、下洞、西田、石潭、桂田、桂元、丰二、丰联、王田、铜溪、新田、莹下、连瑶13个村委会。196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全镇面积152.93平方公里,2003年全镇总人口28063人,工农业总产值1.34亿元,农村人均收入3427元。2002年通过省、市农村小康达标验收组的验收。

境内交通便捷,距县城和京珠高速公路佛冈出口仅10公里。境内四面环山,山溪河流交错,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是水头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全镇现有中小型乡镇企业505个,其中中型工业企业5个,有日用塑料、食品加工、竹藤工艺、印刷、纺织、电力、采矿、棉胎加工、纸筒加工、石墨加工、砖瓦等生产与行业。2002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8975万元,利润总额558万元,个体工商户206户,个体商业网点遍布镇、村;乡镇企业以采矿、运输和饮食服务业为主。拥有一个综合市场,墟期为3、6、9日,年销售额600万元以上;全镇共有小水电站8间,装机容量近2000千瓦,且已进入11万伏的高压电网,现已投产的有6间,年发电量达500万度。农业主产水稻、花生、水果。

古迹有宋朝崔献公祠、明朝黄氏东坑祠。

§ 相关词条

浙江省新加坡

广东省美国

山西省唐朝

福建省宋代

§ 参考资料

[1] 中国温州商会网 http://www.88088.com/wzpp/wzqz/2006/0715/5351.shtml

[2] http://www.shuitou.biz/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