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汉中
释义 王汉中

§ 介绍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简称中油所)所长、博导、研究员

武汉中油科技新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详细信息

在我国油料作物研究领域,有一位丹心奉农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为提升我国油料产业和品种更新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型管理人物,他就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简称中油所)所长、博导、研究员、武汉中油科技新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中。

一、丹心奉农 硕果累累

1990年,王汉中从华中农大博士毕业后分到油料所工作,从此他情系“中油”,丹心奉农,时刻不忘农民对良种的渴望和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职责,长期坚持奋战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的最前线。十多年来,他刻苦钻研,不断创新,育种成就匪然。他主持选育的中油杂1号,1999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00年成为全国当时唯一通过国审且品质符合国际双低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他主持选育的中油杂3号,曾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且通过国家审定。主持选育的中油杂4号,在全国示范推广超过1000万亩;中双8号在全国推广面积超过了1300万亩;中油杂6号、9号通过了国审;中油杂7号通过了湖北省审定;中双9号,以其“高产、高抗菌核病、高抗病毒病、高抗倒、高含油量、饼粕高蛋白质、低芥酸、低硫苷的“六高二低”的全面优势,成为我国油菜产业应对“入世”挑战的“杀手锏”,不仅列为湖北省主推品种,而且在整个长江流域和黄淮主产区大面积推广。

据初步统计,由王汉中主持选育的油菜新品种族群,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500万亩,覆盖了黄淮以南大半个中国,为社会创经济效益12亿余元。

二、锐意改革 再创辉煌

中油所是公认的我国油料科研的“领航船”。但刚走上所长岗位的他,面对的是当时科研事业单位的“通病”——全所科研与非科研人员比例严重失调、成果转化程度不高、学科老化、财政拨款少、人才难引进等问题。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他没有退缩,而是锐意改革创新,带领全所同志鼓满风帆,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从此,一个以“改革强所、科研立所、人才兴所、产业富所”为目标的总体改革方案立即出台,并很快制订了人员调配、机构重组、干部招聘等10个重大改革配套措施。通过4年的奋战和实施,全所不仅实现了改革目标的“多重跨跃”,而且为把中油所打造成为我国油料科研的创新平台和油料产业技术的孵化平台,为油料科研与产业链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年来,全所取得了科研成果67项,其中获国家、省、部、院级重大奖励成果达23项;人才队伍建设突飞猛进,新引进并培养出博士17人,硕士20人;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大幅提升,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立了四大油料作物试验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与全国60余个县市、20余家种业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联合经营等合作协议;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1.5亿亩,其中优质油菜推广面积近1.2亿亩,覆盖鄂、湘、黔、皖、桂等10多个省区;科研经济开发呈跨越式发展,从2000年的350万元到2003年的增至1560万元,彻底甩掉了昔日的“开发弱所”的旧帽子,走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三、心思大事 夯实内功

我国虽然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如何尽快地缩小差距、夯实科研内功、提高我国油料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王汉中一直在思考的“大事”。2003年我国首次大规模油菜功能基因研究项目在油料所启动。与其它项目不同的是,该项目研究经费800万元不是由国家投入,而全部是油料所自筹解决。王汉中深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若干年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菜基因成果必将取代卖品种而成为掌握并控制种业发展的制高点。在王汉中不无忧虑的思考背后,凝结着这样一个时间表和决心:通过5-8年的努力,破解与油菜高产、抗病、抗虫、抗逆等有关基因的位置、结构及应有的功能,最终为培育高产、优质等综合性状强势的油菜新品种而获取一批实用基因,为整体提升我国油料科研和生产的发展水平做出新贡献。

面对科技创新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王汉中带领油料所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