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济深故居 |
释义 | § 简介 李济深故居故居位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料神村,距市区40多公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济深诞生在这里。故居建于1925年,庄园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3040平方米。是青砖瓦房四合院式厢房和楼房,四周筑围墙和四角炮楼,院后有苍翠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大门口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胡耀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5 个大字。顺着扶梯登上二楼,四周回廊上西式栏杆别致,门窗上雕的花草图案,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色彩。二楼是李济深的卧室和会客室、电报室,大体仍保持着当年的摆设。1929年,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汤山获释后回住于此,1936年在这里召开过民族革命同盟会。抗日时期联络国共两党及文化界人士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朱蕴山、梅龚彬、陈希周、宣侠父等商讨敌后抗日事宜。1944年接受周恩来建议回旧居组织民众武装,并与董必武派遣的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这里组织"南区抗日委员会",开展敌后抗日并与延安保持电讯联系。故居瓦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与四角上的炮楼相通,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解放后,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1997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为中西建筑艺术以及居室与炮楼完美结合叹为观止。 § 人物介绍 个人简介 李济深故居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广西苍梧人。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代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1933年在福建组织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主席;1948年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李济深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全国政协第一至三届副主席,1959年在北京逝世。 生平经历 李济深(1885—1959),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广西苍梧人。字任潮。早年就 读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新军任见习官、排长,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继续学习。1909年,被保送到设在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历时五年。 南下广州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1922年,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兼任代理师长。1923年以后,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 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被任命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蒋介石)。2月,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临时主任。3月,又任军构入伍试验委 员会代理委员长。当时,李济深因还在西江练兵,这些工作都由邓演达代理,5月,李济深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 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升任军长,并普级为陆军上将。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第二纵队纵队长。随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 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部南征雷州半岛和琼州。对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作了贡献。 职位 李济深1926年1月,在国家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委员等职。4月,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将总参谋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总司 令职权(总司令蒋介石在前方指挥作战)。此外,还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广东党政军全权。所部 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获得“铁军”光荣称号。 四·一五政变 1927年4月初,李济深和古应芬到上海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会后,返回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派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和省港罢 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查封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团体,杀害邓培、肖楚女、熊雄等两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国民政府后,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军总指挥。9月,国民党宁、汉、沪 三方合流后,又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曾派重兵围攻进入潮汕地区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 开除党籍 1929年3月,在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爆发蒋桂战争。3月15日,蒋介石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扣 押,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被释放。同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济深 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但李济深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收买,不久离开南 京到广州,开始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1932年,曾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未成。后又联合方鼎英、陈铭枢等组织“革命军事委员 会”,成为当时拥胡(汉民)反蒋(介石)的军事处领。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李济深第二次“永远开除党籍”。11月20日, 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蒋军事下放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从此开始与中国 共产党合作。李济深被选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福建事变被蒋介石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后又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 大同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国共合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李济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蒋介石鉴于全国的抗日形势,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并任命李济深先 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还授予李济深陆军一 级上将军衔。1944年,桂林沦陷后,他团结一部分军人和进步人士,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发动内站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联络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曾两次在庐山与蒋介石面谈,批评蒋的内战政策。1946年3月至4月,李济深联络李章达、蔡廷锴 等先后两次娱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被推选为主席。联络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为促进国内和平民主而努力。1947 年3月9日,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 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 香港名誉主席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积分在香港成立,宋庆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 席。5月5日,发表通电,代表民革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开香港北上,到达东北 解放区。1949年6月,代表民革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 人物后期 1949年9月,李济深代表民革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 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195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