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释义 | § 简介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又名广州华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座落在广州市天河区,位于环境优雅的暨南大学校园,医院面向国内病人和海外侨胞开放。 医院为了贯彻“两个面向”方针,方便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国治病,成立了广州国际华侨医疗服务部和台胞医疗服务部,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提供全程优质的服务;设立了华侨门诊和华侨病房,为不同需求层次的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医院还设立了体检中心,为各类团体开展健康体检工作。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医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医院建成一所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医院。 [1] § 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在1978 年暨南大学复办时,国家为了解决侨胞和港澳同胞回国治病问题,由国务院发文,批准在广州建立一所综合性医院。随后中共中央组织部从全国各地抽调数百名医学教师和医疗骨干,于 1981 年正式建立。医院的创办和发展得到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等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及国务院侨办负责人的关怀,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侨胞、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如医院的门诊楼 ―― 英东楼就是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董事长霍英东先生于 1984 年出资 100 万美元捐建的,肿瘤科放疗楼是由秘鲁侨领戴宗汉先生捐建。 创建 25 年以来,医院始终贯彻“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建院方针,经历创业、探索、磨砺、发展的历史阶段,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功能于一体的面向海内外开放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 医院 1989 年起连续被省卫生厅授予“广东省文明医院”称号; 1994 年被卫生部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1995 年被经 WHO( 世界卫生组织 ) 评为“爱婴医院”,同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广东省文明单位”; 1996 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纠正待业不正之风先进单位”; 1998 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百家文明医院”。医院于 2000 年 4 月通过了台湾慈济骨髓中心的现场评估,成为该中心的定点移植单位; 2001 年 4 月,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成立关心晚期癌症病人的慈善机构 ---- 宁养院;同年收购广州氮肥厂职工医院,成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分院; 2006 年初,与民营资本合作建立“广州华侨医院济慈分院”。 目前医院已成为广州、珠海、东莞、中山、佛山、南海、顺德、珠海等周边区市以及内地各省、地区的医疗保险指定就诊医院,自 2002 年起已经与东莞市医疗保险实施在线结算。[2] § 科研方面 在科研方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758项,获国家、部省级成果奖84项,国家教委、卫生部、省科技进步奖100多项。 § 技术力量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有众多医疗项目已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如医院开展的异种表面角膜镜片术,自体、异体骨髓移植、肾脏外科手术、肾移植、内窥镜鼻窦手术、内窥镜技术进行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腹腔镜外科手术、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失语症的治疗、巨大型肝癌切除、人工晶体植入、颅内肿瘤摘除、颅脑外伤治疗、介入放射诊疗(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心脏冠脉搭桥术、小儿麻痹矫治术、小儿外科、口腔整形外科技术、重症监护、新生儿疾病诊治和监测、不育症的治疗、爱滋病的诊断监测等诊疗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医院科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五官科 口腔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耳鼻喉科 口腔医疗中心 内科 神经内科 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血液科 血液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内分泌代谢科 风湿免疫科 健康咨询门诊 风湿内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心胸外科 器官移植中心 神经外科 乳腺外科 胃肠外科 微创外科中心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针灸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心理科 其它科室 儿科 产科 妇科 感染科 医学影像中心 肿瘤科 医学影像科 皮肤性病科 麻醉科 老年医学中心 美容整形外科 康复科 急诊科 临床医学检验中心 病理科 产前诊断中心 介入与血管科 超声科 危重病医学科(ICU) 新生儿科 危重病医学科 碎石中心 新医针挑科 体检中心 疼痛科 核医学科 特诊科 特诊中心 输血科 小儿外科 伤口/造口护理门诊 预防医学保健科 校门诊部 心电图室 综合科 延续护理服务部 宁养院 [3] § 特色专科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是广东省“十一五”医学重点专科, 广东省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泌尿外科内镜培训教学基地。科室以微创泌尿外科新技术为龙头,以男科学与肾移植为特色之一,设床位62张,医生12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和硕士导师6名,主治医师4名。其中获博士学位3名,获硕士学位7名。科室设备先进,拥有目前泌尿外科领域里的各种先进医疗设备。泌尿外科下设四个亚专科:普通泌尿外科组、腔镜组、男科组及肾移植组。年门诊量1万余人次,年收容住院1000多人次,其中约10%病人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华人。 医疗特色项目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微创手术) 采用先进的等离子设备,经尿道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解除排尿困难。 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及输尿管镜碎石术(微创手术) 腰部“打孔”,清除肾内结石;从尿道进入输尿管击碎结石,疼痛小,是结石患者的福音。 腹腔镜手术(微创手术) 皮肤上“打孔”,治疗体内疾患。不开刀,微创,疼痛小,术后恢复好。已开展手术:腹腔镜下多囊肾去顶减压术、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输尿管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切除术。 [4] 妇科 发展历程 1978年经国务院决定在广州复办暨南大学,同时新建暨南大学医学院并创立广州华侨医院(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创立华侨医院的同时组建妇产科。妇产科首任科主任曾梅珍(1978.10-1984.10),随后历任科主任分别是黄婉华(1984.10-1986.10)、黄以萍(1986.10-1989.10)、杨望博(1989.10-1992.10)、梁荣辉(1992.10-1994.10)、黄以萍(1994.10-1996.10)、梁荣辉(1996.10-1998.10)、徐建平(1998.10-2003.11)、罗新(2003.11-2008.11),现任妇产科主任为肖小敏主任医师、教授。 1981年底开设妇产科临时门诊对外应诊,妇产科工作开始起步。 1982年初,筹建了妇产科临时病房,同时开始收治各类妇产科病人。 1982年底正式搬入旧住院大楼(原第一军医大学住院楼),开设了妇产科病房,设置床位40张,开设了待产室、产房、婴儿室并设置婴儿床20张,从此全面启动了妇产科专业的临床工作,为病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随后增设了围产医学实验室、生殖免疫实验室、内分泌实验室及B超诊断室等,进一步开展了妇产科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等一系列工作。多年来各项医疗指标均居全院前列。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妇产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6年初,妇产科被评为暨南大学先进集体,并代表我校出席广东省召开的精神文明代表大会。 1987年住院部搬入现址,妇产科的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及发展。 1990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妇产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4年医院等级评定达标,按三甲医院的要求,妇产科成立了二级学科,即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科。 1995年妇产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立了爱婴区,实行母乳喂养和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同时规范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医院顺利通过爱婴医院的评审。 2002年创建围产医学中心,由王自能教授担任首届主任。 2007年创建产前诊断中心,由李玮璟担任主任。 教研状况 妇产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现设有妇科(含普通妇科、妇科肿瘤、盆底支持组织松弛与妇科泌尿学)、产科(含围产医学专业组和产前诊断专业组)、生殖内分泌与计划生育三个三级学科。已培养硕士生40余人,博士生20余人。现有床位,妇科34张,产科52张,新生儿科15张,生殖内分泌与计划生育8张。全科在职人员共86人,其中正高职6人,副高职10人。 博士10人,硕士9人。近三年平均每年收治病人约5000人次,妇科手术约1900台,年分娩量超2500例,年门诊量超过80000人次。 创建妇产科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展至今,在妇科方面设有普通妇科、妇科肿瘤、创伤与修复妇科、内分泌妇科、妇科内窥镜(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妇科微创技术(三镜、三刀[超声道、利普刀、射频自凝刀]和多弹头射频消融技术)、B超介入治疗子宫疾病等; 在产科(含围产医学专业和新生儿专业)方面有孕前咨寻、产前诊断、宫内治疗、产科危急重症的救疗、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监护和治疗、分娩镇痛及导乐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病的筛查、智力筛查、新生儿抚触和游泳等。 在生殖内分泌与计划生育方面有结扎节育术后并发症的诊治、IUD避孕效果及副作用研究、复孕及不孕症的诊疗、临床助孕技术、生殖健康、围绝经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保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潜在的妇产科已发展成分门别类,门类齐全的全方位服务的妇产科特色专科模式。建科以来曾先后派出10名妇产科年轻医生、护士到美国、德国、日本及港澳地区进修学习,自1990年开始,接收来自德国Hannover医科大学及其他德国医科大学的医学生到我科临床实习。自1998年以来先后有5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交流会。至今已主编著作10部,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5部,合著1部。共发表不同层次的专业及教学论文300余篇。曾获得国家卫生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科协等奖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共7项。多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侨办基金、广东省卫生厅基金、广东省科协基金、“211工程”立项基金、暨南大学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共计经费约三百多万元,开展科研项目数十项。 手术和服务项目 妇 科:普通妇科手术,如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内和筋膜外)、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腹膜或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及其他常规手术等;肿瘤妇科手术,如宫颈癌根治术、保留子宫的宫颈癌子宫颈切除术加腹腔镜下或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阴道癌根治术等;阴式手术,如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切除术(筋膜内和筋膜外)、经阴道前后穹窿子宫肌瘤剔除术、生殖道损伤修补及成型术等;妇科泌尿手术,如膀胱脱垂修补术、尿道折叠术、输尿管植入术、无张力尿道悬吊( TVT、TVT-O、TOT、IVS等)术、盆底结构损伤及生殖道膨出的前路和后路吊带(Sling)加补片(Mesh)手术等。 产 科:孕前/产前咨询、高危妊娠剖宫产(腹膜内及腹膜外)、阴道助产(产钳和吸引器助产)、导乐分娩、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 产前诊断中心:分子、细胞学与形态学产前诊断与咨询、早孕期(孕11-13周)唐氏综合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风险筛查评估、羊水穿刺、脐静脉穿刺及绒毛穿刺,胎儿贫血宫内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宫内治疗、胎盘肿瘤宫内介入治疗,部分胎儿异常宫内治疗。 计划生育: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的诊疗。各种节育避孕手术、输卵管吻合、输卵管植入、畸形子宫的矫正术等治疗不孕症的手术。 内窥镜:阴道镜检及阴道镜下LEEP刀宫颈电切术;B超介导下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疾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子宫纵膈切除术、息肉或肌瘤切除术等;腹腔镜下卵巢切除术、急诊宫外孕手术、输卵管结扎或吻合术、腹腔镜—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腹腔镜下子宫旋切术(LAH/CISH)、双穿刺孔超声刀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宫颈癌/宫体癌根治及淋巴清扫术等。 风湿内科 我院是广东省最早设立风湿免疫科的医院之一,现设有病区、专科门诊、实验室。全科包括副教授、博士1人,主治医生1人,研究生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周毅副教授为广东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广东省健康教育学会理事。 风湿病是一组以侵犯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和神经)为主的疾病,它可以是全身性的(红斑狼疮、类风关、硬皮病、血管炎),也可以是局限性的(骨增生、滑囊炎),但绝大多数属自身免疫病。 本专科主要致力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骨质疏松、银屑病关节炎、Reiter综合征、结核性关节炎等各种骨关节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病、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till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全体医护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众多海内外患者解除了病痛,使之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将继续以专业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是广东省最早设立风湿免疫科的医院之一,现设有病区、专科门诊、实验室。全科包括副教授、博士1人,主治医生1人,研究生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周毅副教授为广东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广东省健康教育学会理事。 风湿病是一组以侵犯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和神经)为主的疾病,它可以是全身性的(红斑狼疮、类风关、硬皮病、血管炎),也可以是局限性的(骨增生、滑囊炎),但绝大多数属自身免疫病。本专科主要致力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骨质疏松、银屑病关节炎、Reiter综合征、结核性关节炎等各种骨关节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血管炎病、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till病等的诊断与治疗。全体医护人员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众多海内外患者解除了病痛,使之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将继续以专业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设备方面 医院装备有全身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ECT、彩色B超、伽玛刀治疗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内窥镜系统、电子显微镜、钴60、高压氧、体外震波碎石机等先进的设备,为临床、教学、科研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 人才培养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 暨南大学最大的临床医学教学基地,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内科学、眼科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 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骨科是广东省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中心和全国三项康复工作先进单位。 2004 年 1 月医院挂牌成立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形式, 承担着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等四个专业的临床教学,培养医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等多层次的 高级临床医学人才。为进一步突出侨校特色,充分满足海外华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的需要。 我院自 2001 年 6 月起承担了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任务,所开设的各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均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全英文教学,同时实行标准学分制,在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医院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于 2005 年 9 月建成了华南地区首家“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引起了海内外医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在开展正规学历教育的同时,医院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临床医生进修及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工作。近年来,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 48 期,其中国家级 33 项,省级 15 项,共培训 3871 人次;作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训基地,医院已为天河区、黄埔区、花都区培训全科医师 432 人,培训社区护士 382 人。 § 发展展望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为了更好地贯彻“两个面向”方针,方便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国治病,医院在巩固本地自有病源的同时,针对海外、港澳同胞等医疗市场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规划。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反复酝酿、科学决策,医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质量为本;服务至上;不断创新;发展特色;培养人才;科学管理。发展目标是:培育医院的竞争力,创建一流的医院文化,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医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大幅调整学科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在投资战略上也创造性地提出:抓住时机,更新思维,选准方向,跨跃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同级医院的差距;采用超常规投入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预算与规模投资相配合,合理调节运作资金,并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这一战略决策已使医院的面貌日新月异,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质量、效益、效率、落实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医院即将兴建 7.2 万平方米的新住院大楼,数字化、网络化医院建设正在实施,高起点、高水平的医疗设备正加紧投入;大兴人才培养和学术梯队的储备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医院将继续深化改革,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完善,尊重知识,培养人才,打造更多精、尖、强的医疗特色专科,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成一所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终不渝朝着努力的方向奋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