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旋花
释义

§ 基本概述

旋花中文名:旋花

中文别名:篱打碗,篱打碗花,篱天剑,喇叭花,打碗花,打破碗花

学名/拉丁名:Convolvulaceae.sepium(L.)R.Br.

科:旋花科

属:打碗花属

本属其他常见植物:

打碗花,一年生草本,叶顶端钝尖,粉红色,花冠长2~2.5cm;全国广布,习见杂草,全草入药。藤长苗(脱毛天剑)

应用:可片植或作为花坛、花境的背景植物。

繁殖培育:可用扦插、压条或高压法,春至夏季为适期;生性强健,不拘土质。

§ 形态特征

旋花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缠绕,有棱,多分枝。叶柄较叶片略短,长3-5厘米,叶片3裂,呈椭圆状箭形或戟形,长5~10cm,宽1~4cm,中裂片卵状披针形或狭卵状三角形,侧裂片开展,略呈三角形,基部深心形或戟形,先端钝或稍锐尖,全缘;通常茎基部叶较宽,上部叶较狭细;叶柄长1.5~4cm。花生叶腋,单一,花梗长约5cm;苞卵形,长1.5~2.5cm;萼片5;花冠大,长约5cm,漏斗形,淡红色;雌蕊5,花丝基部膨大;雌蕊比雄蕊长,子房2室,每室2个胚珠,柱头2裂。蒴果球形,无毛。种子卵状圆形,无毛。花梗长,有棱.小苞片宽卵状心形,长2-2.5厘米,有浅裂片或全缘呈先端钝尖.萼片卵圆状披针形,先端尖.花冠漏斗形,粉红色或白色,长4-6厘米,有不明显的5浅裂:雄蕊花丝基部有小鳞毛,子房2室,柱头2裂。蒴果球形,无毛.种子卵状三棱形,无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 生物习性

旋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能耐-34℃的温度。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生于农田或荒地。旋花在潮湿肥沃土壤中可成片生长,枝繁叶茂,夏秋间在近地面的根上产生越冬芽,再生力很强,刈割地上部、切断根部、断茬后,仍可发育成新的植株。

§ 营养成分

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1克,能量54千卡,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克,膳食纤维3.1克,钙422毫克,磷40毫克,铁1O.1毫克,胡萝卜素5.28毫克,维生素B 10.02毫克,维生素B20.59毫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C 54毫克,维生素A 880毫克,核黄素0.59毫克,硫胺素0.02微克,灰份3.1克。根含有淀粉17%,可食用及药用,但有毒,不可多食。

§ 中药旋花

旋花【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XuánHuā

【英文名】flowerofHedgeGlorybind

【别名】筋根花、鼓子花、篱天剑、打碗花、打破碗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篱天剑的花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ystegiasepium(L.)R.Br.[Con-volvulussepiumL.]采收和储藏:6-7月开花时采收,晾士。

【药材性状】全草细长,常卷曲成团或切成段。根茎细长,达10~30cm,上部黄白色,较细,下部深棕色,较粗,直径约3~7mm;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茎黄绿色或黄棕色。叶皱缩,展平后为椭圆状箭形或戟形,表面绿色或黄绿色。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3~8cm;花冠漏斗形,粉红色;花萼外有2枚大形苞片。气微,味淡。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2600m的路旁、溪边草丛,农田边及山坡林缘。资源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古代《本草》所载的旋花,除指上种外,尚包括同属植物打碗花。

【化学成份】茎叶含山柰酚-3-鼠李糖葡萄糖甙(Kaemp-ferol-3-rhamnoglucoside)、皂甙等。有泻下、利尿作用。【性味】(花)甘、(根)辛、温、无毒。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腹中寒热邪气(用根),脸上黑痣。亦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丹毒,补劳损,益精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剂。

【附方】秘精益髓:五色龙骨五两,覆盆子五两,莲花蕊四两(未开者,阴干),鼓子花三两,鸡头子仁一百个,井为未,以金樱子二百枚(去皮),木臼捣烂,水七升,煎浓汁一升,去滓和药,杵二千下,丸梧子大,每空心温盐酒下三十丸。忌葵菜。(《瑞竹堂经验方》太乙金锁丹)

【各家论述】《本经》:主益气,去面黑色。

【摘录】 《中华本草》

§ 古建筑彩画

旋花

旋花,在中国古建筑中是构成旋子彩画的主要图案,在藻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

中国古建筑彩画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三大类,即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坛庙、寺院多用旋子彩画,宫殿建筑多用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则用于一般园林住宅建筑。

旋子彩画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茎细长,缠络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汉《神农本草图经》上有“鼓子革,又称旋子花”之说。可见旋子花的名称来历颇早。这种旋花纹状,以图案形式应用在器物的装饰上,早在汉代出土的瓦当上就发现了。据现存实物考查,宋辽时期旋花变形图案就已使用在建筑彩绘上。如辽统和二年(公元984)重建的蓟县独乐寺的梁枋上就出现了椭圆形旋花图案。北宋时期,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第十四卷彩画部分也有一些旋花图案。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图案,即所谓旋子、旋花。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旋子彩画在每个构件上的画面均划分为枋心、藻头和箍头三段。这种构图方式早在五代时虎丘云岩寺塔的阑额彩画中就已存在,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中“角叶”的做法更进一步促成了明清彩画三段式构图的产生。明代旋子彩画受宋代影响较为直接,构图和旋花纹样来源于宋代角叶如意头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对称的整体造型,花心由莲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图案构成,构图自由,变化丰富。明代旋子彩画用金量小,贴金只限于花心 (旋眼),其余部分多用碾玉装的叠晕方法做成,色调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绿颜色叠晕,不绘任何图案;藻头内的图案根据梁枋高度和藻头宽窄而调整;箍头一般较窄,盒子内花纹丰富。建筑上的旋花图清代旋子花纹和色彩的使用逐渐趋于统一,图案更为抽象化、规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线为基本线条组成的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枋心通常占整个构件长度的三分之一,枋心头改作圆弧状,枋心多绘有各种图案:绘龙锦的称龙锦枋心;绘锦纹花卉的称花锦枋心;青绿底色上仅绘一道墨线的称一字枋心;只刷青绿底色的称空枋心。藻头中心绘出花心(旋眼),旋眼环以旋状花瓣二至三层,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单位为“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旋花,两个半团旋花),视梁枋构件的长短宽窄组合,又有勾丝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两路、加勾丝咬、加喜相逢等多种形式。岔口线和皮条线由明代的连贯曲线改为斜直线条。

旋子彩画按用金多寡及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雄黄玉等几种。

旋子彩绘是用或圆润饱满、或流畅柔韧的各色线条旋转盘结而成,带来却是满眼的瑰丽奇巧,眩目迷幻。旋子彩绘比和玺、苏式彩绘的形成时间都早,是中国建筑装饰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彩绘种类。

§ 相关词条

海南苏铁板栗侧金盏花灌木长苞铁杉

小斑叶兰麦冬草巴西铁树侧金盏花美女樱

§ 参考资料

http://g.tgnet.cn/parkflower/BBS/Detail/200707031489048143/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HerbalMedicine/DL/DL-2004022409530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