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正仙
释义 林正仙1952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获该校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历任燃料工业部石油设计局工程师,石油部石油科学研究院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化工工艺的研究,是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负责完成了铂重整、芳烃抽提工艺和连续成球法尿素脱蜡等工艺的研究。指导研究的金--1876二甲苯异构化系列催化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广泛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撰有《铂重整多段绝热反应模拟试验》、《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质量传递》等论文。

§ 基本资料

姓名:林正仙(1919--1986)

职业:石油化学家

籍贯:浙江鄞县人

§ 简历

林正仙,化学工程学家,炼油和石油化工专家。他早期从事质量传递机理的研究,后研究开发连续式成球法尿素脱蜡新工艺、二甲苯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和反应动力学网络、溶剂抽提芳烃计算机模拟系统软件等,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我国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正仙,曾用名林文斌,1919年出生于浙江鄞县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好学,性格沉静。在原籍初中毕业后考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后转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40年高中毕业后考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2年林正仙怀着抗日爱国热诚,只身奔赴大后方贵州省遵义就读于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系。1944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他看到当时大后方的大批汽车因缺油料无法开动时,一心想为抗战干点实事,旋即进入重庆动力油料厂,从事燃料油及塑料、塑料单体合成等课题研究工作。抗战胜利后林正仙回到上海,祖国依然贫穷落后的状况坚定了林正仙的技术救国信念。他于1946年应试自费留学,获得通过。为了筹集路费,他为上海一家企业试制一种漆包线的绝缘涂料,获得成功。

1948年初林正仙自费赴美国留学,就读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化工系研究部,学习现代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在该校的工程实验研究所进行专题研究工作。1948年完成了碳与碳酸钠在高温电炉内进行还原反应制取金属钠的研究,获得硕士学位。1950年继续进行化学工程学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湍流中的质量传递机理,出色地完成了数篇学术论文,1952年春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该院的土壤化学稳定研究室任工程师。林正仙正当林正仙在异国他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祖国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激励着海外学子,他们为了争取回国参加建设,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优厚生活待遇,不顾美国当局的威迫利诱,甘冒失业、歧视、监视、审讯、拘留、入狱等风险,同当时美国政府强行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林正仙是当时发起和组织争取回国斗争的几个核心人物之一。他们联络留美中国学生,向联合国和美国报纸投寄致美国总统的公开信,强烈谴责美国政府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无理行径,联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揭露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残酷迫害,急切请求祖国给予有力援助,并为我国政府出面交涉提供了备忘录、资料和建议。在周恩来总理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林正仙等一批中国留学生终于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7月回到了祖国大陆,打开了留美学生回归祖国的大门。

林正仙回国后,心情舒畅,愉快地按照国家的需要,到石油部设计局工作。1956年石油部成立石油炼制研究所筹建处,林正仙又到筹建处挑起了炼油新技术研究和培养人才的两副重担,同时也从过去偏重的基础研究转入了工业实用研究。1958年,石油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林正仙任第四研究室主任,60年代后历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长期从事科研第一线工作。

林正仙历经10年的潜心努力,在他亲自负责指导下的首批科研成果于60年代中期实现了工业化。"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诬陷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没有灰心,仍坚持对工业化后的重点课题进行完善和提高的研究,并积极开展向石油化工领域延伸的工作。1972年林正仙调到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历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负责和指导石油化工原料和炼油工艺的开发和工业化工作。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林正仙的精神更加振奋。他说:"四个现代化要上去,任务很重,还有很多困难,现在中央政策好,正是开展科研的大好时机,年轻人精力充沛,年老的经验丰富,我要和年轻人一起,作出更多的贡献。"从1958年开始,他为国家培养了16名硕士、博士生,他们中有的走上科研、教学岗位,有的担负了重要的领导职务。

林正仙自1955年回国后,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工程和工业化学评议分组第1、第2届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海淀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编委等职务。林正仙先后6次被评为部、院级先进工作者。1986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授予他全国石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林正仙正当林正仙领导和指导的各项工作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贡献越来越大的时候,却不幸身患癌症,于1986年9年11日与世长辞。

化学工程理论研究取得优异成绩

林正仙在美国历时7年,在攻读博士学位和开展化学工程理论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在研究扩散控制电极反应的质量传递工作中,提出了不易获得的高舒密特准数的传质数据;在流体力学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在湍流中的质量传递机理,从流体力学出发推导出一个传质方程式,对一般传递膜概念作了修正。在该项研究工作过程中还设计建立了一台麦黑-曾特型的光干涉仪,通过摄影放大和电极浓度极化技术,对浓度梯度能测量到距离固体表面0.1毫米以内。这些化学工程理论研究成果分别刊载于美国《工业与工程化学》期刊上,获得了学术界好评,长时间受到有关人士的注意和采用。

林正仙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土壤化学稳定研究室工作,从事土壤化学方面的研究。他在美国《工业与工程化学》期刊上发表的《高岭土的渗透性和电渗透反作用与钠离子交换对高岭土渗透的影响》,在理论和实用上都很有价值。

为开发铂重整和尿素脱蜡作出重要贡献

林正仙在石油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长期主持和从事炼油新工艺和从石油馏份中分离有机化工原料,运用化学工程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生产技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建院初期,林正仙直接负责"五朵金花"之一的铂重整工艺方法研究,及与其相配套的抽提蒸馏制取甲苯、二乙二醇醚液相抽提芳烃及筛孔板抽提塔结构研究的中型试验等项目,为铂重整和芳烃液相抽提这一朵"金花"的半工业试验装置提供了设计数据和开工操作条件。此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61年后,林正仙结合石油产品分离工作,着手进行基础性探索研究,以期找出基本规律指导实际工作。在他指导下完成了尿素与正构烷烃络合物聚集状态的形成机理研究,从而开发成功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煤油、润滑油连续式成球法尿素脱蜡新工艺,并为工业装置设计及生产操作提供了依据;还完成了二甲苯络合分离四元系统相平衡研究等项目。

林正仙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坚持亲临研究工作第一线。在我国3年困难时期,虽每天只吃半斤粮食但仍同往常一样工作到深夜,星期天也很少休息。这段时间他在《化工学报》和有关技术期刊上发表了《铂重整制取芳香烃及提高汽油辛烷值研究》、《以玉门直馏七碳烃馏份铂重整制取甲苯的中型多段绝热反应研究》、《以苯酚为溶剂用抽提蒸馏法从铂重整生成油中提纯甲苯的中型试验研究》、《以二乙二醇醚液相抽提重整产品中纯芳香烃的中型试验》4篇重要论文。随着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6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铂重整及与其相配套的溶剂抽提芳香烃以及连续式成球法尿素脱蜡新工艺这两朵"金花"在工业上得到了推广应用,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国家科委和全国科学大会奖。林正仙为炼油工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开拓石油化工新技术和新型催化剂

林正仙目睹"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石油化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加大了差距,一心想缩小这个差距。他日以继夜地钻研新的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结合重点科研任务培养研究生,组织开展了二甲苯临氢异构化反应动力学网络研究以及溶剂抽提芳香烃计算机模拟系统软件研究等。这些均属于开拓性的科研工作。研制成功的芳香烃抽提软件已用于工业生产装置优化操作,使老装置改造和新装置设计采用后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获国务院电子振兴奖。在林正仙的领导和指导下的石油化工重点科研课题,也都较快地取得了工业化成果。研究开发成功的二甲苯临氢异构化催化剂系列,金-1876型和SK-300型催化剂已在大型石化企业的生产装置上使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代了进口催化剂,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并被列为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表彰项目。柴油非临氢降凝新工艺和催化剂,是一项有独创性的成果,推向工业化生产时,林正仙亲自带队深入工厂开车,指导青年科技人员现场解决问题,增进他们的才干,使开车一次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林正仙十分重视和关心科技人才的成长。他善于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对他们严格要求,热情帮助,从研究工作方法到研究编写报告,一丝不苟地训练和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30年来他对石油化工科技队伍的建设倾注心血,默默奉献,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我国炼油和石化工业科研的骨干力量。

林正仙不仅重视当前生产技术发展,而且对世界前沿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十分关注。他竭力主张在我国石油化工领域中开展生物工程应用研究,建议石油化工研究院筹建生物工程研究室。他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谦虚务实,严以律己,毕生献身于我国四化建设和石油化工科技事业。

§ 大事概略

1919年11月18日 出生于浙江省鄞县。

1940-1942年 就学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

1942-1944年 就学于贵州遵义浙江大学化工系,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

1944-1945年 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助教。

1945-1946年 任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厂助理研究员。

1946-1947年 任上海电器厂、粮食制造厂技术员。

1948-1952年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化工系研究部,获博士学位。

1952-1955年 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壤稳定研究室研究工程师。

1955-1971年 任石油部石油设计局石油炼制研究所筹建处干部,石油科

学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室主任,副总工程师。

1972-1978年 任燃料化学工业部、石化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78-1986年 任石油部、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1986年9月11日 逝世于北京。

§ 主要论著

1 CsLin,PhD.ThesisinChemic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Washington,1952

2 CSLin,EBDenton,HSGaskill,GLPutnam.DiffusionControlledElectrodeReactions.IndEngChem,1951,43:2136-2143

3 CSLin,RWMoulton,GLPutnam.MassTransferBetweenSolidWallandFluidstreams.IndEngChem,1953,45:636-640

4 CsLin,RWMoulton,GLPutnam.InterferometricMeasu-rementsofConcentrationProfitesinTurbulentandStreamlineFloW.IndEngChem,1953,45:640-646

5 CSLin,RWMoulton,GLPutnam.DepositedWiththeAmericanDocumentationInstitute.Washington25,D.C,Dov,1952:3845-3855

6 ASMichaels,CsLin.PermeabilityofKoalimite.IndEngChem,1954,46:1239-1246

7 ASMichaels,CSLin.EffectsofCounterelectro-OsmosisandsodiumIonExchangeonPermeabilityofKaolinite.IndEngChem,1955,47:1249-1253

8 林正仙,吴惠锦,孟志光.以玉门直馏七碳烃馏份铂重整制取甲苯的中型多段绝热反应研究.化工学报,1959(2):89-96

9 林正仙,蒋蕴瑶,孟志光.以苯酚为溶液用抽提蒸馏法从铂重整生成

油中提纯甲苯的中型试验.化工学报,1959(1):24-32

10 林正仙,等.以二乙二醇醚液相抽提重整产品中纯芳香烃的中型试验.石油工业通报(技术类,汽油加工),1962(1)

11 吴惠锦,宋瑞雪,陈春英,林正仙.铂重整制取芳香烃及提高汽油辛烷值研究.化工学报,1959(1):15-23

12吴惠锦,林正仙.固定床吸附脱直馏煤油及其正烷烃中的芳香烃.石油炼制科学报告选集(第1集),1959:262-268

13 林正仙,周立芝,杨诒春.对、间、邻二甲苯混合异构体与三氯化锑四元系统络合相平衡的研究.石油炼制科学报告选集(第1集),1959:253-262

14 伍登熙,林正仙.八碳芳烃临氢异构化反应系统动力学模型(Ⅰ):用特征向量法研究选择性动力学.化工学报,1985(3):257-267

15伍登熙,林正仙.八碳芳烃临氢异构化反应系统动力学模型(Ⅱ)射线向量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化工学报,1985(3):268-277

16 李族光,郭绍新,范俊华,林正仙.芳烃抽提过程模拟系统.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5(3):57-69

§ 相关资料

http://www.ciesc.cn/asp/hyzc/tec_expert_disp.asp?xh=15

http://www.lantianyu.net/pdf4/ts012030_9.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8: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