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靖华(1897~1987) |
释义 | § 曹靖华(1897~1987) § 正文 现代文学翻译家。俄国和苏联文学作品的译者。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人。1897年 8月11日生。童年在家乡从父读书,初步接触了反清革新思想。五四运动前后,在开封河南省立二中读书。1920年作为河南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派往莫斯科,在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参加鲁迅主持的未名社。1926至1927年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革命失败后再去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校任教。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俄语系主任、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30年代初起,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曹靖华曾化名亚丹、汝珍、郑汝珍等,和鲁迅通信,介绍苏联革命文学,代鲁迅搜集苏联优秀版画和革命书刊,来往密切,同鲁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1923年起,开始翻译俄国进步作品和苏联革命作品,鲁迅非常称赞他“一声不响,不断的翻译”的辛勤劳作精神(见《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他译的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曾经瞿秋白介绍给《新青年》杂志;他译的契诃夫另一剧本《三姊妹》,经瞿介绍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他重要的译作有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曾经鲁迅出资在1931年由三闲书屋出版,对参加工农红军长征的干部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此外他还译有《苏联作家七人集》。抗战期间,他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主编《苏联文学丛书》,译有卡达耶夫的《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瓦西列夫斯卡的《虹》,西蒙诺夫的《望穿秋水》(剧本),列昂诺夫的《侵略》(剧本),阿·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克里莫夫的《油船“德宾特”号》,斐定的《城与年》。曹靖华的散文创作,表现善于察物体情、茹昔涵今,文笔简洁淡朴,涵渲深远,有着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收入《花》、《春城飞花》、《飞花集》。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