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杂交石竹 |
释义 | § 物种信息 杂交石竹名 称:杂交石竹 拉丁名:Dianthus hybridus 科 名:石竹科 属 名:石竹属 分 布:原产地为中国。 习 性:耐寒性强,喜肥,但瘠薄处也可生长开花。耐干旱。喜阳光充足、高燥、通风的环境。5-20℃生长良好,喜肥沃、富含石灰质的壤土,忌潮湿。 §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花。花期在12月至翌年5月(华东地区5月至10月)。直立丛生状。花色丰富,有红色、粉红色、紫红色、白色或各种颜色的镶嵌色。阳性植物,需强光。生育适温在10~25℃。 § 繁殖培育 杂交石竹(一)播种 由于在整个生长期比较怕热,并且播种最适温度为15~20℃,故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基质消毒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杂交石竹 中,按3×3公分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在秋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二)扦插繁殖杂交石竹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通常结合摘心工作,把摘下来的粗壮、无病虫害的顶梢作为插穗,直接用顶梢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上盆或移栽: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质作为滤水层,再放入植株。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草炭:珍珠岩: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炉渣:陶粒=2:2:1;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等。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 管理要点 湿度管理:喜欢略微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温度管理:喜欢温暖气候,但夏季高温、闷热(3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不利于它的生长;对冬季温度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杂交石竹1、在34℃以上的生长环境中,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1)尽可能地加强空气对流,以利于它进行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温度降下来; (2)给叶面喷雾,每天2~4次:温度越高,相应地次数也要越多。温度较低的时候或阴雨天则少喷或不喷; (3)把它周围的地面喷湿,这对降低它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很有帮助的。 2、在0℃以下的生长环境中,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1)把它搬到不低于0℃的室内越冬; (2)如果不能搬动,就需要用稻草把它包起来或用土把它埋起来; (3)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还要考虑用薄膜把它包起来,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光照管理:在夏季的高温时节(白天温度在3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就会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并且叶片也会受到灼伤而慢慢地变黄、脱落。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给它遮掉大约50%的阳光。在春、秋、冬三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二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杂交石竹肥水管理: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和“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两个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 秋季:播种苗上盆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来。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3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冬季:虽然它仍在继续生长,但偏低的气温会使它的生长速度放慢,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4~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春季:气温回升后生长迅速恢复,并且逐步进入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对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2~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进入结实期后,停止肥料供给。 转盆:通常情况下不特别转盆,只是每年结合分株时换盆重栽。 § 栽培技术 杂交石竹种子每克一般在800至1200粒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均采用保护地栽培,虽然可以露地越冬,但长势不能满足花坛要求。一般播种时间选择在9至11月,可供应春节和“五一”花坛应用。播种宜采用较为疏松的人工介质,可采用床播、箱播或穴盘育苗,介质要求pH值为3.8至6.2,EC值为0.5至0.75,经消毒处理,播种后保持介质温度18℃至24℃,床播普通环境条件下,必须避光遮阴,6至7天出苗。 第一阶段:5至7天胚根展出杂交石竹播种后必须始终保持种子介质中等湿润,需覆盖粗蛭石或垄糠灰,保证种子四周充分湿润和有充足氧分,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在保护地环境下播种,必须加盖双层遮阴网,一方面保证土壤湿润,另一方面种子发芽后,直接见光,容易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此阶段不需要施肥。若需为春节供应,播种时间一般提前至9月份,此时,还会出现短时期的高温天气,必须注意采取及时的降温措施,否则会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一般要避免正午的太阳直射,加盖遮阴网或人工降温或使用湿帘降温。供应“五一”期间的花卉生产,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种苗生产相对容易很多。 第二阶段:至第一片真叶出现(7至10天) 此阶段土壤适宜温度为17℃至24℃,湿度中等即可,浇水前一般让土壤偏干后再浇,浇则浇透,并提供一定的光照,促进幼苗生长。真叶长出两片后,可开始施以淡肥,早期喷施尿素(浓度控制在0.1%以下)或20-10-20的水溶性肥料(浓度控制在50ppm)。此阶段若气温较高,应注意病虫危害和环境的通风工作,防病应做到以防为主,定期喷药(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进行防治),以防止苗期猝倒病。 第三阶段:成苗期 小苗生长迅速,床播的可先移植一次,移至穴苗盘或苗床均可,植株可充分见光,若气温超过35℃以上,只需在中午太阳直射时,稍加遮阴以降温。水肥管理,除了追施尿素外,可适当增加复合肥(浓度控制在0.1%左右)或者14-0-14的水溶性肥料(浓度50ppm)。肥料浓度不可过高,以免造成肥害。浇水前可先让土壤干透,但要保证植株叶片不出现萎蔫为度。此阶段仍应做好通风、防治病害的工作。 第四阶段:根系已完好形成杂交石竹有5至6片真叶,温度、湿度要求同第三阶段,适当控制水分,可以增加复合肥或14-0-14的水溶性肥料的使用次数,加强通风,经过炼苗阶段,准备移栽上盆。移植/上盆穴盘育苗的,有4至5片真叶时,即可移植上盆;床播的,在5片真叶时也可直接上盆。根据石竹规模化生产要求及本身的特性,一般采用12厘米×13厘米的营养钵上盆,可一次到位,不用再进行换盆。穴盘苗移植根系损坏少,容易成活;敞开式育苗,移植时间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起苗时尽量多带泥,以提高成活率。 光照调节石竹为阳性植物,生长、开花均需要充足的光照。9月育苗期应注意避免正午太阳直射。第二阶段开始可以陆续给予光照,在小苗上盆后,应给予全光照的环境条件,光照不足,容易引起营养生长旺盛,植株徒长,甚至影响开花时间。 温度调控石竹为二年生草本花卉,生长需求温度相对偏低,发芽适温18℃至21℃,生长适温为10℃至13℃。若需供应春节用花,可以在大棚内进行生产,以达到一定的株径,但在棚内容易引起徒长,必须注意经常通风和适当的使用矮壮素来控制高度。供应“五一”的花卉,可以采用前期大棚内生产,待气温有所回升后,再露地栽培。既控制高度,又不影响开花时间。 栽培管理在保护地设施条件下生产,石竹的生长速度还是相当快的。日常养护须注意水肥的控制,浇水要适度,过湿容易造成茎部腐烂,过干容易造成植株萎蔫。10至11月份气温已开始下降,此阶段石竹可以忍耐一定的干燥,但不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一般以植物叶片的轻度萎蔫为准。 施肥应掌握勤施薄肥原则,生长期可用0.2%尿素和复合肥间隔施用或者以50ppm至100ppm的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肥料间隔施用,初花期只施复合肥或14-0-14的水溶性肥料,并适当拉长施肥时间。石竹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摘心控制高度,但在一般的生产中不进行摘心。 病虫害防治石竹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生长期茎腐病;虫害主要有青虫、蚜虫等。 § 病虫害防治 1.褐斑病杂交石竹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梗、茎。叶片染病初期为圆形斑点,边缘呈褐色环,略凸起渐向外扩展,有时病斑相互融合成片,使叶干枯,而在茎部发病则形成长条斑,在花梗发病则导致花朵黄化萎凋。有时病斑出现黑色霉层。 防治:(1)控制介质及空气湿度,不要过高,加强通风透光。可于定植时浇以2000倍多菌灵溶液预防;(2)发病初期以50%苯菌灵1500-2000倍全株喷施。 2.疫病 症状:此病于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主茎和分枝病部初见水渍状,后渐变深,植株输导组织受损而植株枯死,有时出现倒伏。 防治:(1)控制栽培环境湿度,及通风透光,尽量以设施栽培,露地栽培宜避开雨季,或避免盆栽介质因雨水溅至茎、叶。(2)栽培介质使用前应彻底消毒。(3)移植后可以用甲基托布津1500倍或地特菌2000倍溶液浇灌,每10天一次。(4)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下列药物喷施防治69%安克锰锌1500倍溶液、58%瑞毒霉锰锌1000倍溶液、64%杀毒矾1500倍溶液、50%百菌清烟剂薰防,用量1000克/亩。 3.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病害) 症状:发生于叶、花及茎。病斑中间灰褐色,呈长条状,周围褐色纹。有时湿度大时病斑出现白色液体。病斑间常融合成片,致叶片枯黄死亡。茎部亦逐渐干枯而死。 防治:(1)降低湿度,不要过度浇水,减少植株、叶片积水。(2)增强植株抗性,培育壮苗,不宜过度施用氮肥,以使植株抗病性减弱。(3)发病初期以硫酸链霉素2000-2500倍溶液全株喷施。 § 主要品种 杂交石竹石竹属约300余种,由于种源丰富,通过育种者的努力,进行种间杂交,已培育了不少品种的杂交石竹,花大且多,而且色彩鲜艳。主要的栽培品种有: 一、“天王星”系列:中国石竹与美国石竹的一代交配种间杂交种。矮性,高约15-20厘米,早开性,色彩丰富瑰丽,非常多花,花径约3-4厘米,花开不断,花期长,株型和耐热性俱佳,适合花坛、盆花栽植及景观应用布置。 二、“魔琴”系列:种间杂交种,株高20厘米,早花,多花,花径约4厘米,叶较狭长,株型紧密,耐寒性佳。适宜盆栽、花坛栽植。 三、“地毯”系列:美国石竹,株高20厘米,早花,多花,生育旺盛,花坛布置花期长,栽培容易。 四、“千辉”系列:锦团石竹,株高20厘米,分枝多,花径4厘米,适应性强,花色丰富,具粉红、鲑红、双色、白色等多种花色,在花坛中应用广泛。 五、“加茂”系列:锦团石竹,株高15-20厘米,分枝性强,花径3厘米,非常多花,叶片细而小,盛花时花朵将叶片完全覆盖。 六、“花仙子”系列:切花专用杂交种,株高80-90厘米,分枝性强,切花产量高。花朵大,花色鲜艳,花径约4-5厘米,花色有绯红、鲑红、鲑红/白双色。 § 参考资料 1.http://www.huamu.cn/cgi-bin/hmxx/info/3643-1.htm 2.http://www.szwzagri.gov.cn/wzny/view.asp?id=10547 3.http://zz.52china.org/huahui/zaipei/200612/29352.html 4.http://www.huacong.com/familyflor/srchresult2.asp?id=1147 5.http://zz.ag365.com/zhongzhi/huahui/zaipeijishu/2006/2006041132674.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