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思成
释义

§ 简介

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省新会县。清末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之子,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夫妻二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梁思成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 个人经历

梁思成

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在东京的华侨学校上学。

1912年,跟随父亲梁启超回到了北京。之后考入了“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在转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梁启超病重而中断。

1928年,梁思成担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

1931年,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1934年,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

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去山西五台山调查大佛寺。之后,抗日战争爆发,梁思成和刘敦桢带领着仅有的几位研究人员,在云南、四川等地仍坚持着古建筑的研究,他们调查了40余个县,为当时的中央博物馆绘制了大量古建筑模型图。

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作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梁思成回到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

1946年10月,梁思成去美国耶鲁大学讲学。

1949年,梁思成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参与了中南海的改建。 “梁陈方案”新行政中心与旧城的关系

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梁思成提出将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梁思成从新行政区占地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比较,论证如将这个新区放在旧城之内则将带来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梁思成认为北京旧城是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城,主张把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保留下来,在改建中保持它的传统风格。

1950年,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1年,梁思成又组织教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担任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的领导,在他主持下确定了碑形的式样。 1963年作品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1962年,梁思成带着助手开始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营造法式》是中国宋朝朝廷颁行的一部关于建筑制度的法规的书,是中国历史上留存至今最完整的建筑经验总结。1965年,梁思成终于完成了上卷的工作。

1963年,梁思成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在这项设计中,梁思成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鉴真和尚纪念堂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 主要成就

梁思成

梁思成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了助手到五台山探寻大佛寺,这是中国自己发现的第一座唐代建筑。

重要著作

《清式营造则例》

1934年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将繁杂的中国古建筑构造和形制作了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对清代建筑的各部分作法和制度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第一次用近代的建筑投影图绘制出清式建筑构架、门窗、装饰和彩画的详图。

《中国建筑史》

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第一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作了分析和比较。

1946年10月,美国耶鲁大学聘请梁思成去讲学,他带着《中国建筑史》和同时完成的《中国雕塑史》的书稿、图片,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了国外学术界的极大钦佩和赞扬。

研究内容

1.对中国的古代建筑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整理,并总结了其内在规律。

2.从中国古建筑的发展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个建筑与各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各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群体的组合以及园林建筑的多样化等等。

对文物的保护

二战时期,他曾呼吁美国轰炸日本要注意避开奈良的古建筑,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948年,国民党动员北京的大学教授去台湾,梁思成坚持留下等待解放。年底,清华园先解放了。梁思成连夜把北京重要的古建筑都在地图上标了出,由中央发给准备攻城的解放军。后傅作义接受了和平解放的条件,北京城内的古建筑得到了保护。

20世纪50年代,北京在建设发展中把牌楼拆了不少,在北海大桥的扩建中还计划把北海团城拆掉。梁思成找到了总理,经过总理与梁思成等人的现场勘查,才把团城保留了下来。

§ 感情生活

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林洙

1955年林徽因去世。1959年,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馆的管理员,林洙担当了为梁思成整理资料的工作,闲暇时间,也时常聊天、谈心,或者做些小菜送给梁思成的岳母吃。1962年,林洙与比她年长27岁的梁思成结婚,因为年龄、学识和生活经历上的差距,引起众多非议。梁思成长女梁再冰尤其反对这桩婚事,她游说她的叔伯和姑母们,让他们联合写信,来反对梁思成的再婚。但是梁思成却与林洙相濡以沫,直到逝世。

§ 故居

上世纪30年代,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宅院旧影

新林院8号

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兼系主任,从此搬进新林院8号为家,一住就是8年。

总布胡同故居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梁林故居)在1931年至1937年期间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租住。2009年,因涉及商业项目,24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除。7月10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叫停了对梁林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2012年1月27日媒体报道称,梁林故居已被拆除,东城区文化委随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1]

§ 主要作品

梁思成作品

主要论著

1 《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 营造学社汇刊3卷1期,1932.3

2 《蓟县独乐寺山门考》 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

3 《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寺殿》 营造学社汇刊3卷2期,1932.6

4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4

5 《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

6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3.12

7 《赵县大石桥》 营造学社汇刊5卷1期,1934.3

8 《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

9 《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4

10 《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 1934

11 《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 营造学社汇刊5卷3期,1935.3

12 《清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

13 《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文荫、刘敦桢合写) 营造学社汇刊4卷,1935

14 《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 营造学社汇刊6卷1期,1935.9

15 《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 营造学社汇刊6卷2期,1935.12

16 《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二)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拱(元明清)》 营造学社特刊,1935.12

17 《中国建筑史》(单行本) 1945

18 《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 为美国百科全书作, 1946

19 《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 1951

20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文物2卷5期,1952.21

21 《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 文物,1953.(10)

22 《中国建筑的特征》 建筑学报,1954.(1)

23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江合写) 建筑学报,1954.(2)

24 《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 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

25 《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 建筑学报,1961.(7)

26 《中国的佛教建筑》 清华大学学报,1961

27 《广西容县武真阁的杠杆结构》 建筑学报,1962.(7)

28 《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 文物,1963.(7)

29 《日本唐招提寺与中国唐代建筑》 鉴真纪念集,1963

30 《营造法式注释(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1 《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MIT PRESS,U.S.A,1984

32 《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3 《图说中国建筑史》 都市改革派出版社(台湾),1991

建筑

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

仁立公司门面

北京大学女生宿舍

人民英雄纪念碑

鉴真和尚纪念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