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斯特拉文斯基
释义

§ 个人简介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全名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男,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1971年4月6日逝世于美国纽约,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

斯特拉文斯基作品众多,风格多变。

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作品如管弦乐《烟火》(1908)、芭蕾舞剧《火鸟》(1910)、《披德鲁什卡》(1911)等具有印象派和表现主义风格。

中期作品如清唱剧《俄狄浦斯王》(1927)、合唱《诗篇交响曲》(1930)等具有新古典主义倾向,采用古老的形式与风格,提倡抽象化的“绝对音乐”。

后期作品如《乌木协奏曲》(1945)、歌剧《浪子的历程》(1951)等则混合使用各种现代派手法如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及点描音乐等。哑剧《士兵的故事》(1918)包含舞蹈、表演、朗诵和一系列由7件乐器演奏的段落,却没有歌唱角色,由此可看出其创作风格的不羁。

§ 生涯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这位对20世纪音乐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作曲家一生中不仅数次改变自己的国籍(1934年成为法国公民,1945年加入美国国籍),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

斯特拉文斯基的父亲为帝国歌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1903年被引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907年成为他的学生。翌年上演他的第一部交响曲(op.1)。第一交响曲虽沿用传统音乐语言,今天仍值得偶尔演出。管弦乐曲《烟火》(1908)是庆祝娜迪亚·里姆斯卡娅·科萨科娃和M.施泰因贝格的婚礼之作,已具明晰可辨的斯特拉文斯基的特点,但他的个性直到认识季亚吉列夫,写成他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火鸟》(巴黎,1910)后才开始崭露头角。

《火鸟》在管弦乐色彩方面,可能颇有一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味道,但在其他方面却是《彼得鲁什卡》(1911)和《春之祭》(1913)的先声,后两部作品也是为季亚吉列夫的剧团而作的。《春之祭》由彼埃尔·蒙德指挥在香榭丽舍剧院首演,引起了音乐史上最出名的骚动。它和瓦格纳的变化音主义不同,主要侧重节奏,用以制造喧闹的效果,连常常产生调性撞击的和声主要是打击乐性质的。《春之祭》对节奏的解放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就作曲家本人来说,却是一条路线的终点。此后,他极少采用《春之祭》那种今天仍不失其压倒一切之势的沉甸甸的乐队效果。

《士兵的故事》(1918)主要是一部反歌剧,包含表演,舞蹈、朗诵和一系列由七件乐器演奏的段落,真正唱歌的角色一个也没有,风格之简练,受人嘱目。这样节约在某种程度上说来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这部作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一家临时凑成的瑞士剧团写作的,但显然正中作曲者下怀。

他长期住在西欧的主要收获为采用新古典主义手法作曲,如在钢琴与管乐协奏曲(1924) 、管乐八重奏、以及《普尔钦奈拉》(根据佩尔戈莱西的原著1920)和《阿波罗》(1928)两部芭蕾舞中。这一阶段的高潮是《浪子的历程》(1951),基本上是古典主义的分段歌剧,含有莫扎特和亨德尔的因素,加上斯特拉文斯基独有的节奏与和声的省略。此时,斯特拉文斯基已定居美国,在友人罗伯特·克拉夫特的怂恿下,向序列主义寻找灵感,从《阿冈》起,晚年有一系列出色的杰作。其中最重要的有《丧歌》(1957-1958)、钢琴与乐队的《乐章》(1958-1959)、《洪水》(1961-1962)、《亚伯拉罕与以撒》(1962-1963)和《安魂圣歌》(1965-1966),后者将著名的19世纪安魂曲(如威尔第的作品)的富丽丰采提练压缩成十五分钟的紧凑结构。

1962年,斯特拉文斯基返苏联小住,受到英雄般的欢迎。他内心始终是个俄罗斯人,保持着东正教的信仰(在1930年的合唱《诗篇交响曲》中得到精美绝伦的音乐反映)。有人说他的作品象是一幅20世纪音乐发展的“地图 ”,没有一个作曲家象他那样广泛涉猎——《春之祭》的狂暴,《俄狄浦斯王》的典雅宏丽,《C大调交响曲》的明净洗炼,《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的风趣,《乐章》的简洁优美。

斯特拉文斯基也是第一个亲自指挥自己的大部分作品灌成唱片传诸后世的大作曲家。他也提供了一部宝贵的自传,题为《我的生平大事记》(1936),一册论文集《音乐的诗学》(1947)和一系列与罗伯特·克拉夫特的发人深思的谈话录,分成数卷出版。克拉夫特则刻划了作曲家的肖像,书名《斯特拉文斯基:友谊的记录》(1948-1971)。

§ 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较多,主要的有:

(1)舞台音乐: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婚礼》、《士兵的故事》、《普尔钦奈拉》、《阿波罗》、《仙吻》、《牌戏》、《奥菲斯》、《阿冈》;歌剧:《夜莺》、《玛弗拉》、《浪子的历程》; 清唱歌剧和音乐话剧共3部。

(2)管弦乐:《烟火》、《管乐交响曲》、《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C大凋交响曲》、《协奏舞曲》、《三乐章交响曲》、《弦乐队协奏曲》、钢琴与管乐协奏曲,钢琴与乐队《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与乐队《乐章》,乐队《变奏曲》。

(3)合唱作品:共七部。

(4)其它作品十多首。

代表作:舞剧组曲《火鸟》;舞剧《春之祭》、《彼得鲁什卡》。

§ 与俄国芭蕾舞剧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是一个演员和歌唱家的儿子,虽然他热衷于音乐,但他也曾像从亨德尔到柴科夫斯基那许多别的大音乐家一样,早年学习过法律。而且他的父亲也认为,对于谋生而言,音乐是一种太没把握的职业。

二十岁的斯特拉文斯基,旅行到了德国。在那里,他结识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发现这个年轻人如此热爱音乐,而且对音乐知道得那么多,可是还不是一个职业的音乐家,于是他感到很惊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劝斯特拉文斯基献身于音乐,然后收他做学生。斯特拉文斯基常常使用他那些听起来有些奇怪的和弦组合,使他那著名的老师无法理解。为了庆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女儿结婚,斯特拉文斯基还写了一首名叫《烟火》的音乐作品。

他那任性而活泼的音色,同过去人们听过的任何音乐都不同,因此他的音乐引起俄国国内一些最著名的芭蕾舞剧团的注意。斯特拉文斯基被委托给一个接一个的芭蕾舞剧写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和《夜莺之歌》。这些芭蕾舞剧大多数都是根据俄罗斯古老传奇而写的。

§ 评价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生涯就象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纷乱多变的西方音乐艺术世界的一个缩影。早期创作俄罗斯芭蕾舞剧音乐的成功使他步入欧洲音乐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避居瑞士,战后又流亡法国。然而刚刚成为法国公民不久,他又开始了永久的美国之行。与颠沛的生活经历一样,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道路也是曲折的。他创作活动有三个不同风格的时期,艺术美学观点截然不同,他不时地否定着自己的过去,令人意外地向着相反的方向探索。

他的音乐影响着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的一些主要潮流,而在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二十世纪西方音乐世界中,斯特拉文斯基又以其特有的美学观点和音乐语言风格而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 参考资料

[1] 央视网 http://www.cctv.com/entertainment/romantic/76.html

[2] 国家数字文化网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Celeb/DL/DL-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