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永 |
释义 | 李永 - 现代劳模李永 现代劳模李永李永,吉林永吉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建国后历任“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中国铁路总工会副主席。李永1917年进哈尔滨铁路机务段当工人,解放战争期间,为了支援前线,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临危不惧,以娴熟的驾驶技术同其周旋,有时一个月出车20趟,每次都出色地完成军运任务。195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7年,李永开始担任“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1948年首先推行包乘负责制、新行车制和循环运转制。李永领导大家学习三锹投煤法,节省燃煤,又研究出省油的新办法。使“毛泽东号”首创每月安全行车7500公里的全国最高纪录,在东北线路实现新行车制时,“毛泽东号”首创41.8公里的技术速度(当时的最高纪录),半个月抢点100多分钟。推行循环运转制时,首先由“毛泽东号”开始示范,创造了机车停车时间缩短到15分钟的纪录,循环运转制试验成功,大大降低了车辆运转率。李永还在三十年铁路工作中,避免了三次恶性事故。1973年因病去世。 李永 - 东汉李永 李永,东汉末年陈留人。由于霸占寡妇刘氏,被典韦闯入家中杀死。 李永 - 唐文宗子庄恪太子李永 庄恪太子(?—839年)李永,唐文宗李忱子。母王德妃。李永于大和四年封鲁王。唐文宗因李永年幼,需要有贤臣 劳模李永 辅佐,因而召见傅和元亮。元亮因为是以卒史进,对唐文宗的提问,不能回答。唐文宗责备宰相:“王可教,官属应任士大夫贤者,宁元亮比邪!”于是剧选户部侍郎庾敬休兼王傅,太常卿郑肃兼长史,户部郎中李践方兼司马。大和六年,立李永为皇太子。唐文宗经历过宝历荒怠,以身勤俭治理天下。文宗认为唐敬宗长子晋王李普生性谨敏,想立他为嗣,没想到李普早逝。所以长久以来都不议论立东宫太子的事性。等到太子册立,天下属心焉。 开成三年,诏宫臣诣崇明门谒朔望,侍读于偶日入对。太子稍事燕豫,不能依循法例,保傅戒告他,慭不纳。此时母亲王德妃失宠,杨贤妃刚刚获得宠幸,数次诋毁太子。一是,唐文宗震怒,御延英,引见群臣,诏曰:“太子多过失,不可属天下,其议废之。”群臣顿首说:“太子春秋盛,虽有过,尚可改。且天下本,不可轻动,惟陛下幸赦。”御史中丞狄兼暮流泪流为太子争辩。唐文宗因此示做决断,结束后,群臣又连续上奏章,文宗的意图才稍减。文宗下诏太子回少阳院,以中人护视,诛杀幸昵数十人,敕侍读窦宗直、周敬复诣院授经。然而太子始终不能辩白自己所受的诬陷,而且行为也不加修饰也。于这年暴薨,此时唐文宗后悔了。 第二年,文宗下诏以唐敬宗第五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在殿中置酒设宴。有俳儿表演爬桅杆,其父害怕其有危险,在桅杆下绕着走。唐文宗深受感动,对左右说:“朕有天下,返不能全一儿乎!”因而泣下。当即取坊工刘楚才等数人付京兆榜杀之,同时禁中女倡十人杀于永巷,皆是诋毁太子的人。宰相杨嗣复等不及知,因言:“楚才等罪当诛,京兆杀之,不覆奏,敢以请。”翌日,诏京兆后有决死敕不覆者,亦许如故事以闻。 相关史料 《新唐书列传第七》 文宗二子:王德妃生永,后宫生宗俭(李宗俭)。庄恪太子永,大和四年始王鲁。帝以王幼,宜得贤辅,因召见傅和元亮。元亮以卒史进,有所问,不能答。帝责谓宰相:“王可教,官属应任士大夫贤者,宁元亮比邪!”于是剧选户部侍郎庾敬休兼王傅,太常卿郑肃兼长史,户部郎中李践方兼司马。六年,遂立为皇太子。帝承宝历荒怠,身勤俭率天下,谓晋王生谨敏,欲引为嗣,会蚤夭,故久不议东宫事。及太子立,天下属心焉。 开成三年,诏宫臣诣崇明门谒朔望,侍读偶日入对。太子稍事燕豫,不能壹循法,保傅戒告,慭不纳。又母爱弛,杨贤妃方幸,数谮之。帝它日震怒,御延英,引见群臣,诏曰:“太子多过失,不可属天下,其议废之。”群臣顿首言:“太子春秋盛,虽有过,尚可改。且天下本,不可轻动,惟陛下幸赦。”御史中丞狄兼暮流涕固争,帝未决,罢。群臣又连章论救,意稍释,诏太子还少阳院,以中人护视,诛幸昵数十人,敕侍读窦宗直、周敬复诣院授经。然太子终不能自白其谗,而行己亦不加修也。是年暴薨,帝悔之。 明年,下诏以陈王为太子,置酒殿中。有俳儿缘橦,父畏其颠,环走橦下。帝感动,谓左右曰:“朕有天下,返不能全一儿乎!”因泣下。即取坊工刘楚才等数人付京兆榜杀之,及禁中女倡十人毙永巷,皆短毁太子者。宰相杨嗣复等不及知,因言:“楚才等罪当诛,京兆杀之,不覆奏,敢以请。”翌日,诏京兆后有决死敕不覆者,亦许如故事以闻。 李永 - 宋代李永 李永[宋]营丘(今山东临淄)人。善画,有桃花三兔图。按永亦称李营丘。王穉登云:“李营丘以山水擅名,为南宋画院第一。”谓永也。 《居易录》、《式古堂书画汇考》 李永 - 相关链接 http://news.sohu.com/20050512/n225533260.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