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景廷宾
释义

清末义和团运动后的农民起义领袖。号尚卿。直隶广宗县(今属河北邢台)东苕村人。1894年(光绪二十七年)春,广宗知县和外国传教士议定由当地人民负担“教案赔款”,景廷宾两次聚众抗拒,提出“中国人不纳洋差”。同年秋,新任知县强行摊派“教案赔款”,浮收两倍以上。景廷宾召集群众抗议,明确表示地丁捐款,概不缴纳,并组织各村联庄会武装自卫。1902年3月3日,清政府调兵攻打东苕村,景廷宾率众起义,因众寡不敌,被迫转移。4月,他在巨鹿县厦头寺自称“龙团大元帅”,竖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大旗。义军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编列为营,最初不过两三千人。4月间进驻广宗县件只村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四万人。起义军抗清军,攻教堂。在攻打威县独家庄天主堂时,处死了作恶多端的法国神甫罗泽溥,又同附近各县的农民联庄会及豫、鲁边界的义和团力量遥相呼应,形成一支横跨直、鲁、豫三省二十四县的十六万人的起义大军。直隶总督袁世凯立即加派清军开赴冀州、广宗,大规模镇压起义军,并由德、法、日侵略军六千余人“助剿”。5月,景廷宾率领义军同官军在件只村激战,义军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景廷宾率军向河南临漳转移,又同清军遭遇,兵败被捕。7月,袁世凯命将景廷宾解到罗泽溥被杀的威县凌迟处死。

一九零二年,我区东部爆发了著名的景廷宾起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扫清灭洋”的革命口号,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景廷宾生于一八六一年,广宗县东召村人,武举出身,是广宗县联庄会的总团头。他平时爱结交朋友,好打抱不平,在当地群众中威信很高。一九零零年,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爆发,我区邢台、威县、广宗等县人民积极响应,到处焚烧教堂,杀死洋人。广宗县新立村有一座法国教堂,因教士无恶不作,被当地群众烧毁。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法国教士向广宗知县要求赔偿损失,议定赔款纹银一万多两,指定各村按地亩摊捐。这时,广宗已连年荒歉,老百姓难以度日。听说又要给洋人摊损赔款,就推举景廷宾为首领,于一九零一年先后两次聚众抗议,愤怒地宣称:“中国人不纳洋差!”打击了洋人的反动气焰。

景廷宾领导的群众斗争,吓坏了清朝政府。一九零二年三月三日,清军向东召村发动进攻,当地群众手持长矛大刀,奋勇抵抗,杀死杀伤许多清兵。四月二十三日,景廷宾率领群众进驻巨鹿县厦头寺,在寺前树起“扫清灭洋”、“官逼民反”两面大旗,建“龙团大元帅”旗号。一时间,四方响应,在横跨冀鲁豫三省,包括二十四个县份的广大地区,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三四万人。

景廷宾起义使中外反动派惊恐不安。清朝皇帝颁发御旨,命令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大军进剿。直隶省会保定宣布戒严。北京城严加戒备,僧庙尼庵,大小客店密布巡兵和暗探,以防义军潜入。德、法、日洋兵六千多人,也从北京开往南宫一带去“助剿”。五月,清军包围了起义军的重要据点——广宗县件只村,用炮火猛攻。景廷宾率从顽强抵抗,最后突围而出,转战于成安、临漳等地。六月,景廷宾兵败被捕。七月,被解至威县鱼堤村凌迟处死。

景廷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提出的“扫清灭洋”的革命口号,标志着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