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方玄初
释义

§ 简介

方玄初

方玄初 (1929~)笔名敢峰。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武昌私立华中大学中文系。

历任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干事,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国务院科教组、教育部干部,《人民教育》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科院院长,北京市社科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研究员。

中国人才研究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简历

现任北京市力迈学校校长,立德国际教育研究院(香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历任北京景山学校首任校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等职。

1929年1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笔名敢峰。

1946年以前,在湖南醴陵、汝城、永兴、衡阳等地上小学、中学。

1950年7月毕业于私立华中大学;

1950年7月至1960年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和中央宣传部教育处工作;

1960年至1973年7月在北京景山学校工作,任首任校长;

1973年7月至1982年6月在国务院科教组和国家教育部工作,1978年任《人民教育》杂志副总编辑。

1982年6月至1986年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6年至1990年任北京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1991年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同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1年至1995年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1995年离休后至2007年4月,受聘为北京市力迈学校校长,励志进行重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1]

§ 名字来历

方玄初

敢峰在开封开始上小学时,学名叫方启华。“启华”似有“开启中华”之意,但后来敢峰在永兴上初中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出过一个谜语:“红梅初开——谜底是本班一学生姓名。”敢峰听后脸立刻就红了,他知道指的是自己。这时敢峰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姓名竟带有女孩的味道。1946年,敢峰在湖南衡阳平智中学毕业时,自己便改名叫方玄初。为什么改这么一个很怪的名字呢?因为敢峰的哥哥叫“方春初”,所以取了一个“初”字,为什么又取个“玄”字在“初”之前呢?是否可做这样的解释:“玄”者,深奥、奇妙之义理也。“初”者,开始也。两者合起来就是“从此开始研究、探讨精深、奥妙的学问”。这是个表示人之志向的名字。因为,从敢峰一生的足迹来看,可以说,他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讨。

1953年,方玄初又给自己取了一个“敢峰”的笔名。1958年后,报刊上不断出现署名“敢峰”的文章,于是,社会上许多人都知道“敢峰”,他的本名“方玄初”却不为世人所知。大概与他共过事的人才知道,“方玄初”和“敢峰”是一个人(2000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写信祝贺北京力迈学校五周年校庆时,还写的是“敢峰同志并转方玄初校长”)。

20世纪60年代,敢峰担任北京景山学校校长时,一些年轻的老师亲切地称他为“敢校长”。称他为“敢校长”,除了亲切之外,还有一层深意,就是说他是一位“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带领全校师生在教育园地闯出一条新路”的校长。 方玄初为何取名“敢峰”呢?不少人都曾直接问过他。开始时,他笑而不答。其后,就回答说:“人比山高嘛!”

如果再追问:“是不是敢于攀登高峰的意思?”他才回答说:“可以这样理解吧。”敢峰最喜欢林则徐早年的两句诗:“海到云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大概也可以作为注脚。《颜氏家训?风操》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体”,乃物体、器物的形态,引申为人的社会实践和行为表现。“玄初”之为名,上面已经做了解释,现在我们不妨把“敢峰”看做“玄初”的表字。“敢峰”表示什么样的“品德”呢?许多人的猜测无疑是对的,它表示自己立下了“勇敢地攀登科学文化高峰”的志向

§ 家庭

敢峰的祖籍是湖北黄陂县(现改为武汉市黄陂区)八家洼村,地处滠水之滨。当时八家洼是个小村子,仅有二三十户人家,村里人靠种水稻为生。

父亲方树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他曾做过县法院的审判员,旧社会称为“推事”,其工作就是审问案子。不做推事后,又做了几年律师。解放前夕,在贵遵义做县法院的法官解放后被留用,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后又担任语文教员。1978年春病逝。

敢峰的生母刘氏,原在汉口一家麻袋厂做工人。她为人贤惠, 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教子有方。

敢峰兄弟姐妹4人。大哥方宇文,因为是农历正月初一生的,又名方春初。

敢峰的姐姐方启文,曾在湖南醴陵上过小学,后随哥哥回到黄陂乡下,此后再没有读过书。敢峰排行第三,因为出生在湖北武昌,乳名叫方鄂生,比哥哥小8岁。

敢峰的妹妹叫方懿文,比敢峰小六七岁。抗战胜利后,父亲把她从老家接到江苏、贵州读书,解放后在贵州农学院毕业,后来在一所中学做了生物教师,业已退休 。

方树东还有一位小女儿,是他抱养的一位湖南朋友的女儿,取名方远文。这个小姑娘,也在贵州和姐姐方懿文一起读书,后来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做教师,现在也已退休了。[2]

他的女儿方鸣,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 爱好

敢峰不只是著名的教育家,他还长于写诗。敢峰的诗激越、豪放,不拘一格。他从青年时代就写诗,一直到现在,他还经常用诗或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或写实记人。敢峰除钟情诗歌之外,他还酷爱数学。从80年代初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向数学进军,出版了两部论证“四色定理”的专著,尔后又鼓余勇再攀高峰,撷取数学王冠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 目标

敢峰的人生历程和科学实践,就像他的笔名那样,在不断地攀登一个高峰又一个高峰。他不畏艰难险阻,在自认为攻克了“四色定理”之后,又勇敢地攀登世人瞩目的“哥德巴赫猜想”高峰。

他办北京力迈学校,就要“立志攀登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的高峰”,实现“出人才苗子、出经验、出新的教育思想、出教育家”的目标,把学校办成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学府。让老师们不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成为卓有成就、有思想的教育家,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成就

敢峰长期从事青年和教育工作,兼及人才研究。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敢峰写的《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80年代又在《光明日报》上三论《80年代中国大学生应有的时代风貌》。他还写过许多思想评论和有关青年修养的文章。2007年4月,中国教育学会等8个单位联合召开了《敢峰教育思想与力迈学校教改实验研讨会》,2008年1月《敢峰教育文选》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敢峰还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对数学上的四色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等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分别出版了专著或发表了论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人比山高——敢峰的理念和人生》(舒风著),对敢峰的人生经历和业绩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上海教育电视台《一代名师》系列专题片及众多媒体均曾对敢峰进行过报道。 (2009年4月)

著作

著有《教学小品》、《教海夜思》、《在生活的洪流中》、《学习·生活·修养》、《路,就在你的脚下》、《人生的路怎样走》等。

出版著作

有《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青春的叮咛》、《教育与人才新说》等著作。

§ 教育认识

关于我国民办教育立法问题,方玄初坦言:1960年受命创办景山学校是立足于教育改革,现在办私立学校仍然在继续教育改革的事业,独特的经历使他对民办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感受颇深。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公平地对待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是我国民办教育立法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他认为,决定民办学校存在的不是哪个人的个人爱好,而是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的恢复和发展为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为促进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实际上,由于立法滞后,国家对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并未落到实处。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明显地处于不平等地位,是处处受气的“小媳妇”。而《教育法》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填平公办、民办学校之间因办学性质不同而人为造成的鸿沟。这是关系到我国民办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大问题,亟待解决。

方校长分析说,造成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不平等的思想根源,在于错误地认为公立学校姓公,民办(私立)学校姓私。他认为,衡量教育上的是非的标准同样是“三个有利于”,民办学校有利于穷国办大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

他特别指出,目前对民办学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立学校的不公平竞争,一些靠国家多年拨款和扶植发展起来的公办名校,利用国有资源和各种优势大搞改制,办起了公办名校招牌下的各种公办民助和民办学校,同没有国家财政一分钱投入发展起来的私立学校争生源、抢市场,这一方面使真正的民办学校的生存环境变得很恶劣,另一方面也与国家扶持薄弱校的方针背道而驰,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他因此非常赞同教育部部长助理李连宁“名校不应办民校”的主张,更认为民办教育法应该在反对不平等竞争方面有所体现。 [3]

§ “弱苗促壮”工程

后进生问题是国内外教育上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北京力迈学校立志要攻克的两座雄关之一。我们所提出的“力迈无差生”,说到底就是“弱苗促壮”的系统教育工程。

“力迈无差生”的轴心是健康的人格发展,不是光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好的学生中也有“弱苗、病苗”,学习比较差的也有“好苗”。教育效果最终的检验要看将来的发展,由社会实践检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矫正学生被扭曲了的人格(包括心理),帮助他们从学习上赶上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弱苗促壮”工程,是爱、严、教育教学得法的三位一体工程。把中小学比喻为一个苗圃,所谓“差生”不外乎就是一些弱苗(包括遭受病虫害的弱苗)。摒弃大批弱苗,把一些学习上好的苗经过移植集中起来加以培养,不能称为全面的优质教育;只能教学习好的学生,不能教育后进学生,也不能称作完全的优秀老师。“弱苗促壮”工程包括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经验和教师修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弱苗促壮”工程,同时也必然是优质学校、优质教师的建设工程。

一是要有“愿天下子女都成才”的教育理想和对后进生的深厚感情,努力做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一条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即《北京力迈学校之魂魄》中的“师魂”。我们也有劝退的学生,那是迫不得已,从感情上说,是“挥泪斩马谡”;从教育上说,每劝退一个学生就是我们教育上的一个失败,宣布我们对这个学生“无能”。

二是要有“春雨润物”的教师品格。“春雨润物”要重在平时和事前。尽量多花点时间同学生在一起,贴近学生,化为学生的益友,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群体,增进感情,形同鱼水。教育光讲科学和艺术还不够,它是科学、艺术和感情三者的统一。情通才能理达。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才会更加有效。这叫做“功夫在诗外”,叫做感情上的投资,或者叫师生感情交融。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条“公开的秘密”。“春雨润物”的效应明显,“春雨润物”的教师品格也会逐渐形成。

三是为师之道要“内方外圆”,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方”,一是要有原则性,二是要胸中有方案方法,即心中有数。“圆”是要态度亲切,因势利导,不要刺激人、伤人,要给学生台阶下,要有灵活性。不要随意训斥学生,更不能骂人,有损学生人格和自尊心,也不要唠唠叨叨,使学生生烦,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教育上的大忌。

四是教育教学要得法,即符合学生实际与心理发展、认识发展规律。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受环境多种影响,变化很大,可塑性也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各种各样活生生的学生,对活生生的学生要进行活的教育,一定要研究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五是教师要有“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雅量,才能承载常人难承之物。“厚德载物”,才能冷静分析和思考,遇到问题才会努力把问题引向良性互动,才能优化各种关系,尤其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弱苗促壮”工程搞好。[4]

§ 尾声

他现在仍然以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精神状态,充满“挥斥人生逞风流”的豪情壮志努力工作,就是在心力疲惫的劣势条件下也能不断地开展研究和写作。正是这种永远也挡不住的锐气,使他的文章喷射出股股热焰,使广大读者被激动被感染。

“老来不减当年勇,为有雄关在后头。”正如他在自己写的《丙子舒怀》一诗中所说的那样,在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教改实践中,再现人生风流。我在他的自述里发现的是“偏上虎山行”的执着、发挥自己“特短”专长的钻劲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 评价

敢峰,人才者,奋斗之才也。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惟奋斗方能成才。在困难面前,能以石击浪,奋然而起,有大江东去这样一种气魄,三峡虽险,徒壮行色而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