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释义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Taipei Municipal Chien-Kuo Senior High School),简称建国中学、建中,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56号,是台湾最具知名的高级中学之一。

§ 历史

校园平面图

创校于1898年,初为国语学校第四附属学校增设寻常中等科,其后数经更名,1907年独立设为台湾总督府中学校。1914年改为总督府台北中学校,1922年再改制为台北州立第一中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更名台湾省立台北建国中学,1967年改制为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建国中学以自由学风着名,社团活动极为丰富,其建中资讯社最为知名,在国内外均有优异亮眼的成绩。其制服保留传统的卡其色衣裤,制服外套则为灰蓝色,书包则是传统的绿色书包。校址位于南海路,邻近北一女中、南海学园、植物园、博爱特区。建国中学红楼建于日据时代,已被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迹。

建国中学设有数理资优班、人文社会资优班,并常与各单位合作办理学术活动。

校训:勤、朴、诚、勇

现任校长 蔡炳坤

学校类型 市立

建立时间 1898年

所在地 中华民国,台北市

学生数量 3700人(专收男生)

职员数量 400人

学校环境 市区

面积 57487平方公尺

地址及邮递区号 100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56号

§ 朝花夕拾

该校创校于1898年,初为国语学校第四附属学校增设寻常中等科,为专收日籍学生的中等学校。该校设立初期,数经更名,1907年仿英国伊东学院(Eton Collage)规划全新学制,独立设置为台湾总督府中学校。1914年改为总督府台北中学校,1922年再改制为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合并台北一中,台北三中和台北四中的台籍学生复校,一度命名为台湾省立台北仁爱中学,随后更名为台湾省立台北建国中学,1967年改制为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战后,建中初设有日夜间部高中、初中、补习学校初高中等多种学制,至1968年,因台湾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政策停办初中,建中成为专收国初中毕业生的高级中学,1980年代初期停办夜间部高中,2000年则停办进修补习学校,仅存日间部高中部学制,并专收男生。

§ 红楼采风

该中学目前为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在校及毕业人数最多且最著名之「明星学校」。平均来说,在每年夏天举行的国中基本学力测验中排名前百分之一(PR值=99)的台湾地区国民中学毕业生才能进入该校就读。另外,该校校风以自由学风著名,社团活动极为丰富,校内较为活跃的社团如建中天文社、建中慈幼社、信息社、建中电研社、建中热舞社、建中模动社、建中生研社、建中热音社、建中民吉社、建中乐旗队等,均在高中社团界颇有盛名。建中学生参与国际奥林匹亚数理竞赛成绩斐然,迄今获得该竞赛的金牌41面,银牌59面,铜牌19面,共计119面奖牌,除占台湾总获奖牌数一半以上,也是全球单一学校获奖最多的高中。台湾国际科展选派之正选代表,亦不乏建中代表出国参展,获得美国国际科技展览会大会奖及其它各国的奖项。前两项特殊表现均适用「参加国际数理学科奥林匹亚竞赛及国际科学展览成绩优良学生升学优待办法」。教育部高中数理学科能力竞赛之中,建中选手亦经常囊括各科前三等奖项,取得国际奥林匹亚数理竞赛选训营的资格。

建中制服保留台湾中学生传统的卡其色衣裤,制服外套为灰蓝色,书包则是传统的绿色书包。校址位于南海路,邻近北一女、南海学园、植物园、博爱特区。

另外,建国中学内的建国中学红楼建物建于台湾日治时期,已被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迹。建国中学设有数理资优班两班、人文及社会社会资优班一班,并常与各单位合作办理学术活动。每年该校学生毕业后超过三分之一进入台湾地区最著名的国立台湾大学各系就读,其它台湾著名的名牌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阳明大学和台湾地区各校医学系的学生,也以该校毕业生为最多。总计历年来毕业校友已超过十万人,遍及海内外华人分布地区。近年来有少数的建中学生毕业后直接前往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就读。

§ 雪泥鸿爪

·驼客

早期建中操场为一寸草不生的黄沙地,每当天气晴朗且起风时,飞沙走时,尘埃蔽天,有如置身沙漠一般。因此建中学生常自称自己为驼客,身处沙漠中,并称北一女为绿洲以相对应。不过自李大祥校长就任后,力行绿化政策,经多年经营,沙漠景致已不复见,驼客之名也逐渐仅存在早期建中人的回忆中。

·黑衫军

南海少年游侠客,

诗成啸傲凌沧州;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深累美人。

引自:「建青80期 黑衫军的故事」

建中橄榄球队为台湾高中橄榄球劲旅,曾经在台湾区橄榄球赛高中组连续获得十九次冠军。早期校友设计队服时,以纽西兰全黑队为师,设计全黑色校服,因此被喻为黑衫军。建中橄榄球队为建中最具历史性及代表性校队,为建中争取无数荣誉,其坚忍不拔,沉着应战,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队训也被喻为建中精神的代表。

·乐旗队

早期建中乐队是以一般管乐队形式存在,和一般高中乐队并无不同。但约在1980年代初期,乐队教练首开风气,率先引起美式行进乐队概念,将建中乐队的队形曲目活泼化,引起各校仿效。随后建中乐队完全以美式行进乐队形式编组,增加旗队编制,此后屡在比赛中获奖,并应邀在国内外各场合表演,成为建中的另一个代表。时至今日,台湾的高中乐队都以美式行进乐队形式编组,不能不说建中乐队有首开风气之功。

·阿鲁巴

建中为一纯男生学校,因此存在一些青春期青少年发泄旺季精力的次文化,其中以阿鲁巴为代表。所谓阿鲁巴即是由几位同学将另一位同学双腿打开,然后将其撞击柱状物的游戏,名称及来源典故不可考。此游戏普遍存在于台湾各高中男生间,但建中因为为纯男校,且校园中种植椰子树,成为阿鲁巴最好道具,因此阿鲁巴在建中风行一时。惟阿鲁巴的动作不雅且具危险性,校园中评价不一。

·电影中的建中

建中虽然是一个以数理见长的高中,也没有艺术类的专门课程,但丝毫不影响建中人对电影的兴趣。校友中出现不少的导演和影评人。这些导演也喜欢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题材,使得建中也成为一些电影的素材。从最早期改编自校友吴祥辉【拒绝联考的小子】的同名电影,就是以建中校园环境为题材,但不知为何在淡江中学拍摄。1980年代中期有一部电影【国四英雄传】,探讨台湾的升学考试问题,除了一幕戏在建中和北一女校门口取景外,更有一名徐姓高一资优班学生在电影中客串演出一名建中学生。另外导演王正方的【第一次约会】以其生长时代的建中为背景,在建中取景并有许多建中学生入镜。

而以建中为背景的电影中,最著名的就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该片也是以杨德昌中学时发生在建中夜校生的情杀事件为题材。该片中校园部分都在建中取景,并刻意避开不符合时代感的部分,企图重制数十年前压抑封闭时代的凝重感觉。

至于另一位校友导演易智言的电影【蓝色大门】,据报载亦曾向建中申请拍片,遭校方拒绝,使该片转至另一男女合校高中拍摄。至于究竟是校方拒绝还是因为剧本中男女合校的需要而未在建中拍摄,非本文讨论重点。

§ 谁主浮沉

·日本时期

第一任:町田则文 1896年

第二任:田中敬一 1902年

第三任:本庄太一郎 1907年

第四任:本庄太一郎 1908年

第五任:广江万次郎 1912年

第六任:土屋允安 1913年

第七任:松村 传 1916年

第八任:滨武元次 1925年

第九任:十仓精一 1931年

第十任:高桥 隆 1934年

第十一任:渡边节治 1938年

第十二任:森长 整 1942年

第十三任:志波俊夫 1944年

·民国时期

第一任:张耀堂 1945年

第二任:陈文彬 1946年

第三任:孙嘉时 1947年

第四任:梁惠溥 1948年

第五任:贺翊新 1949年

第六任:凌孝芬 1955年

第七任:贺翊新 1957年

第八任:崔德礼 1967年

(代理):王芜先 1972年

第九任:黄建斌 1973年

第十任:李大祥 1986年

第十一任:刘玉春 1989年

第十二任:李锡津 1996年

第十三任:吴武雄 1999年

第十四任:蔡炳坤 2008年

§ 校徽

建国中学校徽

建中校徽: 倒三角形的深蓝色校徽中,是一个“北”字围成的框架,而三角形的中间,是一“台”字,在其中,可以一窺建中历史的改变,校名由“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学校”光复后变成“台湾省立台北建国中学”,而到现在的“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 校歌

建国中学校歌

东海东玉山下;培新苗吐绿芽,春风吹放自由花。

为樑为栋同支大厦,看!我们重建灿烂的新中华。

体格强,志气大;劳不辞,苦不怕,

乐群敬业,忘己利他;知耻力行,爱校如家。

同学们!同学们!同学们!努力奋斗同建大中华。

§ 旧校歌

草山高淡水清;芝岩丽碧潭明,钟灵毓秀诞新民。

宝岛光复除旧布新,看!我们全是新中国的主人。

明礼义,知廉耻;负责任,守纪律,

锻炼身心,砥砺学行;建国大业,天职匪轻。

同学们!同学们!同学们!齐心迈步任务快完成。

§ 学校刊物

正式刊物(持续发行)

建中青年:由建中青年社主编的半年刊。目前以文学与文化专题为主要内容取向。目前出版至128期(2008年6月)。

建中人:1972年10月10日创刊,早期为班联会主编月报形式,后夜补校参与,改为日夜校轮流出刊,夜间部由建中人社编辑,日间部由班联会编辑股编辑。后夜补校之建中人改为半年刊,月报由日间部班联会继续编辑,今日已成随校庆发行的刊物。

建图周报:为图书馆馆刊。2006年12月,由建中图书馆采访组准馆员康秩群发行“试刊一号”,随后图书馆于2007年3月正式接手发行,除段考前一周及当周外固定于每周五出刊。日期栏以“建中”为年号,用以突显其为建中专属之刊物。为目前建中发行频率最高之正式刊物。内容有图书馆相关事项、活动宣导、新书介绍及学生读书心得佳作等。

建中学报:教师的论文集,目前出版至第十三期(2007年12月)。

建中教师会:建中教师会会讯。

建中校友:建中校友会会讯。

心泉:由辅导室发行的刊物,目前发行至第162期(2007年8月27日),同时也有以电子报的形式不定期寄送至学生信箱。

CKmemo:亦由辅导室发行,高三升学期刊,有电子版及书面版。

家有建宝:还是由辅导室发行,对象为学生家长,寄发至家长之电子邮件信箱。

建桥:家长会会讯,为年刊,目前出版至第三期(2007年5月25日)。

建中文选:历届红楼文学奖得奖作品与课堂优良作文合编成建中文选。一年一本,早期由中央日报社代理出版。目前由国文科教学研究会发行。

资优班成果汇编:数理与人社资优班各自的论文集(分开发行),由各届资优班制作。

资志通建:2007年8月22日创刊,由不分届数理资优班学生联合制作,预定为半年刊。

§ 校园环境

建国中学之校园规划以操场为中心,各校舍皆围绕操场兴建。日治时以红楼为静态教学区,其余为宿舍、风雨操场、武道馆等活动区域。光复后,由于学生人数增加,逐渐改建为静态教学之校舍。

建中正门。电子媒体报导建中时必取之景。

红楼 1909 为该校最早落成之建物(1909),是该校之精神象征。二次大战时西侧曾遭烧夷弹击中,战后重建,与东侧相比,能见到其砖块砌法较为粗糙。早期被称为“大楼”,光复后渐渐被拆除,改建新大楼,今日正谊楼(民国64年落成)、致知楼、诚正楼、庄敬楼之所在地即为原来红楼的后排与东、西、中列。民国六十二年教育当局鉴于红楼破旧,欲拆除改建,黄建斌校长大力反对,使其得以保存,后几经修葺。2005年为最近的一次重修,该次工程将外墙、屋顶梁架与屋瓦等做了大幅度的修复。关于其建筑风格与详细沿革,请参看:建国中学红楼。红楼目前主要作为行政使用。

庄敬楼 1977 高四层楼。原红楼后侧中央部分改建。日治时为生徒控室与礼堂所在。

致知楼 1967 高四层楼。民国41年,国防部借用部份教室作为驻地,并援款105万新台币于建四层楼教室,称为“新四楼”,后更名致知楼。早期作为高二教室使用,后因高三所在之正谊楼紧邻国语实小,过于吵闹,乃将高二高三教室互换,现为高三教室。

正谊楼 1975 高四层楼。原红楼后侧西边部分改建。现为高二教室。地下一楼为合作社第一卖场、办公室、文具部、早餐部与理发部。

诚正楼 1958 高三层楼。原作科学大楼,西北侧墙面仍可见字迹遗留。

生态池 待考 应属诚正楼附属建物,可能为同时完工。曾经长满植物,有养鱼,而后可能是因为清洗池底造成原先被青苔堵塞的裂罅暴露,因此开始漏水;目前是空的。旁边的小亭是致知楼东侧高三生讨论、打牌的好去处。

科学馆 1975 日治时原址为“风雨操场”。于2007年7月~12月间进行外墙整修工程,目前外观为类似红楼之砖红色。

资源大楼 1994 高五层楼。时称“新红楼”。日治时原址为手工室与仓库。光复后为蒸饭间与“道南楼”,“道南楼”为侨生宿舍。

自强楼 1981 高四层楼。目前为高一教室,二楼有一年级教师办公室。地下一楼为班联会行政部门办公室,以及部份社团社办。

排球场 待考 一共三个标准排球场,时常可看到学生使用。每学年学校也会举办班际排球比赛。不过因为靠近树荫大道,时常发生球打到树上去的状况。

树荫大道 待考 共有两个。一个位于明道楼前,乐旗队之旗队常在此练习;另一个位于科学馆与自强楼前,东侧有椰树与黑板树,西侧为榕树,并设有石板凳。平时可见学生练习排球。

网球场 待考 日治时期原为游泳池。目前为网球场。现为网球队与网球社共同使用。

格物楼 1967 图片暂缺 原日治时期第一部第一学寮所在。位于篮球场及学生活动中心旁,今为艺能科教室所在,地下一楼有部份社团社办。

篮球场 待考 一共四个标准场地,15个篮框。是建中学生日常运动的场所。

学生活动中心 1982 Image:建国中学学生活动中心.JPG 高四层楼。原址为日治时期之木造学生宿舍(第一部第二学寮),光复后称“句践楼”,又称“木楼”。

明道楼 1965 高三层楼。现作为一年级教室,二楼有一年级教师办公室。

操场 - 在李大祥校长任内种植草皮前,每逢大风便黄沙滚滚,据说如果窗户不关,可使明道楼与自强楼课桌椅上覆盖一层厚厚的沙土;而建中生自称“驼客”,也与这片“沙漠”有关。

§ 著名校友

·学术

田长霖:故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光直:故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考古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丁肇中: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1977)

杜维明:现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定信:台湾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 年图灵奖得主

施敏:国立交通大学电工系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胡正明:台积电(TSMC)技术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太枫: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海外荣誉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荣耀:台湾大学医学院生化研究所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垣崇: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圣贤: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沈哲鲲: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健仁: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行政院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

朱国瑞:台湾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敬一: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研院副院长

管中闵: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鸿泽: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文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机系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

毛河光:美国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郑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正中:Professor of Chemistry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S.A.、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杨永斌: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前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

史明(施朝晖):台独理论家 台湾四百年史作者(台北一中)

杨云萍:故台湾史学者(台北一中)

戴国煇:故台湾史学者 台湾主体性倡导者

王道还:台湾中央研究院歷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著名翻译从业者。

黄一农: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曾为无缐电天文学家,现为歷史工作者。

·文艺

白先勇:作家,代表作:「台北人」,「孽子」

东方白:作家,代表作:「浪淘沙」

王文华:作家,代表作:「蛋白质女孩」

杨照(李明骏):作家,代表作:「迷路的诗」,「大爱」,建青「逍遥游」发刊辞:「北一女的新书包没水准」

廖咸浩:原任台大外文系教授,现任台北市文化局长

许博允:新象创办人,过去25年来台湾精緻艺术的最重要推手

赖声川:电影导演,戏剧学者与工作者,代表作:「那一夜,谁来说相声」,「暗恋桃花源」

杨德昌:电影导演,代表作:「恐怖份子」,「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易智言:电影导演,代表作:「蓝色大门」

王正方:电影导演,电脑科学家,演员,代表作:「北京故事」,「第一次约会」

何平:电影导演,代表作:「阴间响马」,「国道封闭」

王明台:电影导演,代表作:「咸豆浆」

杨顺清:电影导演,代表作:「台北二一」

陈俊志:记录片导演(以拍摄同志纪录片知名),代表作:「美丽少年」

郑有杰:电影导演,代表作:「私颜」,「石碇的夏天」

闻天祥:影评人

李幼新:影评人

姚仁喜:著名建筑师

姚仁禄:著名建筑师,慈济大爱电视台总监

王添源:诗人,评论家

黄奕明:指挥家

苏有朋:歌手

姚中仁:街头饶舌艺人,艺名MC HOT DOG

倪敏然:已故知名演员

·政治

徐庆钟:故行政院副院长 台大农业学者 (李登辉的老师)

周百炼:故监察院副院长 (台北三中)

江鹏坚:故民进党创党(第一任)党主席

卢修一:故立法委员

马英九:台北市长 , 国民党新任党主席

关中:前考试院副院长, 现任国民党副主席

马永成:中华民国总统府副秘书长

苏永钦: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

叶俊荣: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嘉诚:考试院铨叙部长

郑文灿:行政院新闻局长

余雪明:大法官

李大维: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驻美代表

陈俊麟: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钱复:前监察院长

陈师孟:前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

吴荣义:前行政院副院长

简又新:前外交部长

王志刚:前经济部长

林佳龙:前行政院新闻局长, 民进党秘书长

朱立伦:桃园县长

叶金川:台北市副市长

李鸿源:台大土木系教授,台北县副县长

洪奇昌: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赖清德: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庄硕汉: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高志鹏: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陈启昱: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黄伟哲: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高孟定: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孙大千: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吴志扬: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林鸿池: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曹寿民: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苏起: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陈学圣: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林钰祥: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陈健治: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孙国华: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王钟渝: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

陈长文:理律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前海基会副董事长、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

焦仁和:前海基会副董事长

苏志诚:前李登辉办公室主任

郑南榕:故台独实践者

·军事

顾崇廉:亲民党籍(立法委员、前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海军退役上将

邓祖琳:前总政战局局长、退辅会主委、中华民国驻希腊代表、陆军退役上将

费鸿波:前国防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海军上将

罗文山:前联勤副总司令、陆军退役中将、国民党前中常委

仝利民:前海军副总司令、海军退役中将

胡家麒:前军事情报局长、陆军退役中将、前中华民国驻越南代表

马履绥:前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陆战队退役中将、前中华民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

高王珏:前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陆战队退役中将

帅化民:前国防管理学院院长、陆军退役中将、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五省中联合分部中和分部初中)

韦家庆:前政战学校校长、陆军退役中将(五省中联合分部中和分部初中)

董翔龙:海军参谋长、海军中将

·产业

杜俊元:华泰电子董事长

曹兴诚:联华电子董事长

蔡力行:台湾积体电路公司执行长

李焜耀:明基电通董事长,友达光电董事长

胡国强:联华电子执行长

杜书伍:联强国际总裁兼执行长

黄崇仁:力晶半导体董事长

宣明智:联华电子副董事长

陈文琦:威盛总经理

卢超群:钰创科技董事长

陈国和:日盛集团总裁

马志玲:元大集团总裁

蔡镇宇:国泰金控名誉副董事长

蔡万才:富邦集团总裁,前立法委员

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长兼共同执行长

黄少华:台湾大哥大董事长

刘维琪:前中央投资公司总经理、前宝华银行董事长,国票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长

彭荫刚:中国航运公司董事长

吴东亮:台新国际商业银行董事长

吴东昇:台证综合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前立法委员

何寿川:永丰馀集团董事长

陈武雄:和桐化学及赛亚基因董事长

邰中和:旭扬理财股份有限公司及电子时报董事长 宏碁电脑共同创始人之一

陈五福:美籍华人,创投家

·体育

蔡辰威:中华台北奥会主席,台北喜来登大饭店董事长

卢彦勋:网球选手,世界排名第九十八(2006年)

宋定衡:前高尔夫球国手

·其他

林芳郁:台大医院院长

黄达夫:和信医院院长,辜振甫之婿

辜启允:辜振甫之子

李宪文:李登辉之子

赖国洲:李登辉之婿

连胜武:连战次子

§ 参考资料

[1]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网站 http://www.ck.tp.edu.tw/

[2]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友会网站 http://www.ck.tp.edu.tw/~ckaa/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