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光华 |
释义 | § 中国烈士何其多,英雄美名几人知! 杜光华(1915—1947),原名杜云生,又名杜永海,阆中市天林乡社家崖人。他15岁学木工走乡串户,1931年参加“升保农民暴动”,次年参加红军,历任红一团班长、排长、连长。八年抗战中,他随115师开赴抗日前线,立下显赫的战功。 7月22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杜光华将军的家乡采访。将军当年扬名异乡,但年代久远,其弟杜永坤已经仙逝,因此对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英雄,人们还真的是知之甚少了。 在阆中市党史办,当年撰写杜光华将军生平事迹的一位老同志,向记者讲述了将军在胶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段英雄故事。 1944年,日军占领胶东半岛绝大多数县城,抗战进行到最为艰苦的阶段。当年11月17日,已任胶东区十四团团长的杜光华,奉命率部开赴郭城执行战斗任务,歼灭作恶多端的国民党地方势力赵保原部。 然而,当杜光华和他的战士们急行军近60公里,开赴到长沙堡,并且对赵保原部实族实施了战术包围时,前方侦侦察人员报告,日军大岛部队约1000人及伪军500人正向长沙堡开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杜光华镇定自如,他果断指挥部队改变进攻目标,先抢占附近高地,给日伪军布下了口袋阵,把遭遇战变成伏击战。 当天下午4时许,战斗打响了。敌人受到突然打击,一开始惊惶失措,但很快就组织起队伍,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日军凭借装备精良,动用了重机枪。迫击炮甚至是催泪弹,先行火力压制,再组织轮番冲锋。战斗异常惨烈,在前沿阵地上,我三营长胳膊被手榴弹炸断正在包扎时,猛然发现一名日军正与我军战士扭打在一起。三营长拖着绷带跑过去,举起驳壳枪给了鬼子一枪柄,打得他脑袋开花,应声倒地。面对扑进阵进的日伪军,英勇的战士们用手榴弹炸,用机枪扫,用刺刀捅,用牙齿咬,就是不退出阵地半步。 战斗中,杜光华的爱将,著名战斗英雄,19岁的副排长任常伦为保卫团指挥部,在用剌刀连续捅死5名日本鬼子后壮烈牺牲,其守卫的阵地也落入敌手。杜光华亲自带领预备连发起冲锋,把尚未站稳脚跟的日军赶了出去。 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拂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遭受沉重打击的日伪军斗志全无,转头立即向莱阳方向逃窜。杜光华立即指挥部队乘胜追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稍作休整后,杜光华又率部向赵保原部发起攻击,同样大获全胜。 此役,杜光华获得“虎将”的美名。他准确分析敌情,不惮两面受敌的危机,以一个团的兵力主动对抗日伪军1500人,击毙日军120余人,俘敌12人,缴获大批武器。这是日军入侵胶东以后遭受的第一次惨重打击。战后,48名烈士被安葬于当地栖霞灵山,十四团被授予“顽强战斗的模范”称号。 1947年2月,在“四保临江”的第三次战斗中,已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师师长的杜光华率部抗击。在阵地前沿察看地形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 相关条目 社科 人文 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