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文田 |
释义 | § 一、李文田 人物生平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谥文诚,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本北水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晚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故他把在广州所筑之楼名曰“泰华楼”。 书法造诣 [清](一八三四―一八九五)字畲光,号若农,一作芍农,一字仲约,谥文诚。广东 顺德人。 § 内容 咸丰九年(一八五九)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淹博,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书宗北魏,而畅流于隋碑,所临唐碑,亦以隋碑笔意出之。其行篆诸书,自有面目。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因署所居曰泰华楼。谙熟辽、金、元史事,搜藏三朝石刻甚多。和林有唐阙特勒碑合辽、金、元碑刻在其地者共十六种,尽得拓本为考证,世始知有和林碑。少嗜作画,自入直面斋,益究心六法,作山水小景,著墨不多,得宋、元人笔意,收藏家比之吴荷屋(荣光)。卒年六十二。著宗伯诗文集。《李文诚公行状》、《清画家诗史》、《益州书画录续编》、《工余谈艺》 历史人物(清) 其书法,运碑入帖,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功力颇深。李文田篆隶楷诸体皆能。其篆书,笔致温厚蕴藉;隶书则以楷法及碑法书写,挺拔有力,富于变化。而在篆隶楷诸体中,李文田最擅长的还是行楷。所作行楷,工稳平和笔画圆实,浑厚华滋,肥而不胖,瘦而不削,没有馆阁体肥重之弊,也没有丝毫纤弱之意,有的是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 陈永正先生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成就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广东书坛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应该在中国书学史上大书一笔。 个人作品 李文田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有他写的《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此处,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 § 二、历史人物 人物生平 李文田(1881~1930) 字瑞蓉,名镜容,1881年出生,湖北孝昌人。幼时苦读经书,爱习诗文,青年时期,胸怀大志,关心国事, 他曾在诗中写道:“多少兴亡愤,凄凄无所支,愿将身世泪,化作杜鹃啼”。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之道,于1903年留学日本,次年与秋瑾女士一同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6年同秋瑾、郭定安等一道回国,清政府赐李文田“进士”学衔, 他婉言谢绝说:“愿作痴农,不当学士”。后立足内黄学堂,积极向军学两界宣传革命真理,还以写诗作演说。当秋瑾遇难,为了怀念战友秋瑾女士,他写了《吊秋瑾女士》诗“梦魂何日伴江东,秋风秋雨泣数穷。解识干戈为社稷,断全心事断头同”。因清军缉拿,李文田潜回花园后赴省城参加武昌起义。议和后,在王安澜部下任书记,此时,出版诗集《国魂》,同时还写了《秋瑾传》。后来袁世凯为了当“洪宪皇帝”,下令缉拿革命党人。 李文田被迫回乡,在火车开至花园与陆山之间,被袁的爪牙发觉,正搜捕时,李文田跳车脱险, 腿伤被人背送回家,从此结束戎马生涯。后来在北京、河南、武汉、广州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1930年2月因病回家医治不愈,与世长辞。 个人作品 其遗作有杂文《痴农集》8卷、日记《东渡日记》、《归国日记》各2卷。 § 3 .历史人物 人物生平 李文田(1894—1951)字灿轩,1894年生于河南浚县。幼丧父,生活十分困难,由舅家供养。高中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六期步科。参加西北军后,曾任滦河兵工厂总监、团长、旅长等职。西北军失败后,坚持在山西练兵,拥护宋哲元重组二十九军,是八名共建二十九军的骨干将领之—。二十九军初建时是张自忠三十八师的三个旅长之一,为三十八师副师长兼——二旅旅长。张自忠任察哈尔政府主席时,李文田任省政府副主席兼保安司令。张自忠任天津市市长时,李文田任天津警备司令兼公安局长,同时还负责高中毕业生的军训,他亲自给青年学生讲国际形势及爱国主义教育,影响了一些进步青年,后来投身于抗日战争。李文田在短暂的公安局长任期内,曾采取了一系列整饬警风、整顿警政的有效措施,如严禁警察殴打、欺压人民,不得蓄长发,身着制服不得出入娱乐场所,培训警察救护知识,警民恳谈沟通,清理大量积案。添购消防、救护设施等,使天津警务耳目一新。客观上也为抗战提前作了精神上、物质上的一些准备。 1937年4月至5月张自忠赴日访问期间,李文田任天津市代理市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疯狂调集军队,局部战斗屡有发生,但二十九军内主战派与主和派交锋激烈,和平幻影仍笼罩华北。 1937年7月25日,张自忠只身离津后,天津的军政主要由李文田负责主持。面对当时的形势,他提前对三十八师的作战进行了计划,要求三十八师分驻于塘沽、汉沽、廊坊、小站、东大沽、马厂、韩家墅等八处的守军适时向市内靠拢、集中、听候命令。7月27日,宋哲元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发出守卫国土通电。李文田接到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自卫守土通电后,立即决定抗战,在其天津寓所召集一一二旅旅长黄维刚、天津保安司令刘家鸾天津保安总队队长宁殿武、手枪团团长祁光远、独立二十六旅旅长李致远,及天津市政府秘书长马彦种开会,传达了宋的通电,决定参加二十九军抗战。李文田决定,要趁日本兵力尚未大增的情况下,攻其不备,迅速消灭市内日军。到会人员一致推举李文田为总指挥,刘家鸾为副总挥。全体三十八师官兵服从李文田统一领导。并签署发布了由上述七人签名的《喋血抗战,义无反顾》的宣言。从7月29日凌晨2时起,天津守军不断给日军造成重创,甚至烧毁了日本在天津东局子的飞机场。另一支部队几乎打到海光寺日本驻屯军司令部。战斗只持续了15个小时,29日下午3时左右,日本援军赶往天津,敌特汉奸也开始大肆活动,李文田不得不忍痛决定撤退。天津抗战不仅给日军以重创,并免于三十八部队的流失,为今后抗日保存了一只劲旅。后李文田被宋哲元任命为三十八师代理师长,他率领全师转战于河北省抗日前线。 后来三十八师升格为五十九军,军长一职由第一集团军司令宋哲元兼,李文田任副军长。他对保持部队完整,免遭分裂起了重要作用。 李文田始终坚持留在抗日前线率领三十八师官兵抗日,直到张自忠归队。他受命三十八师师长。在协助张自忠参加台儿庄战役时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他与张自忠共同指挥了随枣战役、襄樊战役。 1940年至1946年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47年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由于不愿打内战,1948年脱离军队任任总统府参军(虚职),1951年逝世。 社会评价 李文田将军戎马一生,以尽职、果敢著称。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奋勇杀敌冲在前,多次负伤不退缩,是深受士兵和民众爱戴的爱国将领。 李文田故居泰华楼,地址在广州多宝坊,是他于光绪四年(1878)告老归家所建,当年面积近4000平方米。现仅存西南角,面积300平方米,1989年按原貌重修。 § 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高工 个人简介 男,1944年3月生,高级工程师。一九六七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另对微波技术,数字载波通信的研究也进行了必要的积累,一九九七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一九九九年至今已带多名光纤通信方向的研究生,九九年毕业生的论文为“光纤自愈网结点设备的研制”。 参与研究 本人主要参加了河北省电力南网通信网的最优化方案的研究和高压输电线ADSS光缆最佳悬挂方案的研究,重点研究“工频电场对光纤缆的传输特性的影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准备组织鉴定,已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