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水县 |
释义 | § 概况 文水县 文水,是山西省吕梁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位于山西省中部。因其古县城形似凤凰,故又名为凤城。 全县主要种植小麦、高梁、谷子、玉米、棉花、蔬菜等。 文水县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石灰石、钾长石等。工业主要有煤炭、化肥、农机、水泥、机械、化工、制药、针织、食品加工等行业。 该县交通方便,307国道纵贯全县南北,夏汾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城关至祁县和以县城为中心的县级和乡镇级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县境东部地区。 文水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6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同志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威武不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同志曾为她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建在县城东17公里处的刘胡兰村,是瞻仰、参观和教育青少年的革命纪念地。 县城北四公里的南徐村,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唐天宝年间,文水县奉诏在南徐村北面为武则天修庙塑像,并尊“则天圣母”,现存武则天庙。 § 历史沿革 文水县振兴化肥 文水县历史悠久,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繁衍。春秋,为晋宗室祁氏之田。战国为大陵。西汉设大陵县,别置平陶县,北魏废大陵县置受阳县,平陶县徙往今平遥,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大陵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因境内有文峪河水,“其水波多纹”,更名为文水县,仍属并州。唐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于天授元年(690)将其故里文水县改为武兴县,意为武氏勃兴之地。神龙元年(705),复为文水县。以后历代县名不改,相沿至今。 1958年并入汾阳县,1959年复置县。 2000年,文水县辖7镇11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沟口乡、宜儿乡、南武乡、西城乡、南白乡、上曲乡、南齐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苍儿会乡。总人口40164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64800 开栅镇 31213 南庄镇 21455 南安镇 17531 刘胡兰镇 31201 下曲镇 26829 孝义镇 27914 沟口乡 2289 宜儿乡 27893 南武乡 22372 西城乡 25725 南白乡 16903 上曲乡 13027南齐乡14265北张乡26791马西乡12435西槽头乡 5323苍儿会乡367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文水县基本完成撤并乡镇工作。经山西省人民政府2001年1月12日晋政函(2001)16号函《关于文水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文水县乡镇调整情况如下:一、将沟口乡和宜儿乡并入城关镇,设立凤城镇。以原沟口乡、宜儿乡及城关镇的行政区域为凤城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城内大陵街118号原城关镇办公楼内。二、将苍儿会乡并入开栅镇,设立新的开栅镇。以原苍儿会乡和开栅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开栅村。三、将上曲乡并入刘胡兰镇,设立新的刘胡兰镇,以原上曲乡和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刘胡兰村。四、将南白乡并入南安镇,设立新的南安镇,以源南白乡和南安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南安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南安村。五、将南齐乡并入下曲镇,设立新的下曲镇,以原南齐乡和下曲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下曲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下曲村。六、原南庄镇、孝义镇、西城乡、南武乡、北张乡、马西乡、西槽头乡建制保持不变。 2001年,文水县辖7镇、5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 § 地理地形 文水县农业 文水县位于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脉东麓,东靠汾河,与祁县、平遥相望,西依吕梁山,与离石交界,北与交城、清涂相邻,南与汾阳接壤。东经112°03′,北纬37°27′。 县西高东低,可分平原、丘陵和山地,东部平原,海拔在 800米以下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口密集,为该县主要的粮棉产区,中部黄土丘陵区,面积较小,这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西部山区,山高坡陡,多呈东西走向,大部分生长有松树和混合林,主要山峰有五龙庙、百花崖、闻则峪山、大东沟垴、大肚崖等,海拔在1700至2000来之间,其中县境西北的五龙庙为最高,海拔2106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道川河等。汾河流经县东,是该县与祁县、平遥的界河。文峪河发源于关帝山,由北谷口入境流至开栅向南流入汾阳。磁窑河在本境的汾河、文峪河之间,与汾河平行流入平遥西北部。三道川系文峪河支流。 § 气候特征 孝义镇市楼 本县气候因受地形影响,区域差异较大,以大陵山为界,西部山区冬长夏短、冬寒夏凉,空气湿润,雪雨较多,属中温带温凉湿润区;东部平原四季气候分明,春季温差较大,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多雨多涝,降温教快,冬季寒冷干燥,风多雪少,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区。 日照 1、光能资源 县内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51.9小时,最多的1980年为2815.1小时,最少的1984年为2391.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4%和63%之间,平均值为58%.总辐射量为144.48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总量为70.98卡/平方厘米。低山、丘陵、平川地区的生理辐射量,仅次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比长江流域还多10到15卡/平方厘米,西部川谷地区也相当于中国江淮流域的光能。 2、光能利用 据理论研究,在理想的条件下,生理辐射利用系数可达10%,但据调查测试,县境内的光能利用系数尚不达2%。在高产的开栅镇地区,也仅为2.15%和2.87%之间。如果把光能利用系数平均达到2%、5%或10%,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将比现在翻几番。可见,在农业、工业、生活、服务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前景。 温度 本县境内山川兼备,因海拔高度不同,同一地区,气温也有差异。全县平局温度一般在4至11摄氏度之间;最热的7月为16至24摄氏度;最冷的1月为零下15至零下5摄氏度,4月为6至12摄氏度;10月为4至12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低山区及平川地区为38.2摄氏度,出现在1974年6月16日,山区为30摄氏度左右。年极端最低气温低山及平川区为零下25。3摄氏度,出现在1984年12月18日,山区为零下28摄氏度左右。 降水 本县降水总的特点是自西向东随海拔高度的递减而递减。全县年平均降水两为450到700毫米之间。边山区及平川在450到500毫米之间,西部山区在500到700毫米之间。季全县降水量,春季(3-5月)为40到100毫米,夏季(6-8月)为250到400毫米,秋季(9-11月)为110到160毫米,冬季(12-2月)为10到25毫米。一年中,雨量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4-10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90%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至9月上旬结束,其间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 § 自然资源 文水县城镇中学 全县主要种植小麦 、高粱、谷子、玉米、棉花、蔬菜等。文水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西部山区密布着3万亩天森林,盛产猴头、木耳、沙棘及各种中药材,其中沙棘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探明有石灰石、石英石、石棉等高品位矿产,其中作为优质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储量达73亿立方米。2003年对西山煤田科学勘探,探明煤田面积74平方公里,储量约14亿吨。县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文水蕴藏着优质天然矿泉水。 工业主要有煤炭、化肥、农机、水泥、机械、化工、制药、针织、食品加工等行业。 § 交通运输 文水县北通省城太原只有76公里,离同蒲线祁县站只有30公里,并且有通畅的文祁省级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穿县境的307国道(太汾公路)是连接山西和陕甘宁的重要公路线。夏汾高速更是将这条路部分路段(交城夏家营-汾阳市)提升的高速路的水平。高速路段仍然从文水县城西边通过。通过这条高速路可直接上山西著名的太旧高速公路出山西至河北省。 太原至军渡的干线公路纵贯县境南北。城关至祁县的支线公路和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县内各乡镇的简易公路及大车路纵横交错,贯穿县境东部地区。西部山区交通较差,大分运输仍靠牲畜驮运。 § 行政区划 文水县辖7个镇、5个乡:凤城镇、开栅镇、南庄镇、南安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马西乡、西槽头乡。邮编:032100 代码:141121 区号:0358 拼音:Wenshui Xian[1] § 商业概述 刘胡兰塑像 自古以来,文水人素有经商习惯。清代至民国时期,远出外地经商者多达一万余人,故有“商多远出”之称。县内商业大多分布于农村之“四大镇”、“八小镇”。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县城商业,远不及临近之汾阳、祁县、平遥等县繁荣。据调查资料统计,清末,县城有座商30余家,资本额6万余元(银元)。较大商铺有和成久布店、和盛楼太和楼杂货铺,广仁厚药铺,隆盛肉店等。 辛亥革命后,封闭型市场逐渐被打破。随着官僚资本的兴起,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民国时期,仅县城开设之银号,钱庄就有16家之多,资本额37万元(银元)。其中,仅兴华银号一家即拥有资本12万银元,超过全城商业总资本。同时,随着粮、棉商品量增加,经营粮食、棉花的粮店,花栈也逐渐增加,再加洋货输入日甚,带动了私营商业的发展,到民国20年(1931)以后,县城座商增至77家(不包括金融业),资本额银币13万余元,从业人员500余人。在此期间,县城设立了文水县商务会(简称商会),商会设置商团武装,维护私营商业的利益。这是本县私营商业最兴盛的时期。 民国26年(1937),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很快占领交城,逼近文水,国民党军兵败溃退,大肆抢劫。本县有些银号和商铺被抢,致使大批银号和较大商铺,纷纷倒闭,资金转移。民国27年(1938),日本占领文水县城。从此,文水军民开展了浴血的抗日战争。经过8年抗日战争,接着又进行了3年解放战争,私营商业在日伪和阎锡山的政权统治下,屡遭日伪警宪的敲诈勒索和横征暴敛。再加连年战争,交通阻断,物价飞涨,私营商业生意萧条,纷纷关门歇业,到解放时所剩已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保护私营工商业的政策,使私营商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据1950年统计,县城私营座商发展到57户,资本额10余万元(折合新人民币计算)摊贩由解放前的30余户发展到155户。连同座商从业人员达到336人。在案恢复和发展私营商业的同时,相继建立和发展了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了国营商业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以国营商业为主导,供销合作社为助手,私营商业为补充,在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等方面,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8年“大跃进”中,关闭了城乡集市贸易,盲目开展“大购大销”“大种大养”活动,做了许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事,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对私营商业实行所有制过渡时,不恰当地把一些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和小商贩也过渡到国营商业,减少了网点,造成流通渠道阻塞,影响了物资的正常交流,形成了独家经营局面。1961年以后,党中央及时发出了《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决定》的指示,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了商业工作中所发生的错误。恢复了国营、供销合作社商业机构,开放了集市贸易。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否定。甚至把多年来国营商业建立起来的一套经营管理制度,也当作资本主义给批掉了,带来了不讲核算,不讲经济效益,不遵守制度等弊端,造成了财大气粗吃大锅饭的后果。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等一系列政策,贯彻执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逐步形成了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流通体系。在商业部门中,实行多种经营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把竞争机制引入国营商业,大大调动了广大商业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走上了一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 旅游胜地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事业方兴未艾。文水古称大陵,隋开皇十年,因文峪河改称文水。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山西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烈士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原云周西村),占地6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物由毛泽东题词纪念碑、广场、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和群雕、陵墓、刘胡兰雕像、碑亭、烈士被捕受审就义原址组成。 刘胡兰纪念馆馆长霍占跃介绍,刘胡兰纪念馆前身为刘胡兰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后几度调整布局和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 该馆是中宣部命名的“中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中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中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武则天庙 武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五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名胜地。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三十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 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水城 文水城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因状似凤凰,故而有凤凰城之美誉。 孝义镇市楼 位于县城西南6公里的孝义镇,始建于清代,占地76平方米。位于县城西南6公里的孝义镇,始建于清代,占地76平方米。 马村革命烈士陵园 文水县马村烈士陵园是为纪念马村战斗中牺牲的32名无名烈士而建的陵园,位于文水县城南孝义镇马村。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的亲自关怀和支持下,在省军区、吕梁军分区帮助下投资30万元修建的,该陵园于2002年3月破土动工,2002年6月13日竣工建成。 陵园占地面积约4.5亩,四周有红砖围墙。陵园大门上刻有傅全有上将书写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八个镏金大字。陵园内有纪念碑一座,碑长约7米,宽约5米,高约2米,7个台阶,碑座高约1米,长约1.4米,宽约0.9米,纪念碑约高4米,长1米,宽0.3米。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有傅全有上将撰写的碑文。碑后32位烈士墓一字排开。栽有32棵塔松,象征32位烈士。 上贤村文化旅游广场 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南的上贤村,距县城9公里,离太原79公里,紧靠307国道,陆路交通十分便利。 § 文物古迹 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座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 后更名刘胡兰村), 刘胡兰纪念馆 距太原市区85公里。始建于1956年,占地93000M²。馆舍坐北向南。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馆内还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刘胡兰雕像、刘胡兰墓等,还有被捕、受审、就义处等遗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主要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惟一的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 刘胡兰纪念馆被党和国家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团中央、民政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教育部、团中央、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授予的“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截至21世纪初,已有1300多万全国各族人民和110多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瞻仰。 上贤遗址 上贤遗址位于文水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上贤村,东起太汾公路西侧的土塄,西至上贤村 上贤遗址西梁顶,南起上贤村南, 上贤遗址 北至邻村马村界沟,面积约4平方公里。上贤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第一批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层厚度大约2——3米。遗址内发现两座陶窖,四处穴居坑,地面散布着灰色绳纹陶、红陶、夹砂陶片等。至今当地农民在农田基本建设中仍不断出土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以及汉代的陶器、铜器等。1987年,文水县博物馆在上贤村西坡地处发现一处瓮棺葬,在其一穴居坑下方1.2米深处出土陶鬲三件,一件完整,两件残缺,三件套合在一起,内敛一具婴儿骸骨,头骨散碎,部分小指骨存在,面部眉骨较完整。 梵安寺塔 梵安寺塔俗称“上贤塔”,位于上贤村北,原系梵安寺附属建筑。据《文水县志 梵安寺》与《山西通志》记载,该塔建于北宋崇宁三年,但从塔上大量的绳纹砖看来,该塔唐代已有。梵安寺塔高42米,周长26米,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顶无塔刹,塔基无石砌根基,整座塔矗立在灰土平面之上,造型殊异,风格独特,世属罕见。在第七级上原有一座小庙,内供铁佛一尊。抗战期间,八路军常在庙内设嘹望哨,监视日寇行动,日军便毁掉小庙, 梵安寺塔 盗走铁佛,拆掉塔内阶梯与阶层,使该塔变成了一座上下贯通的内空塔,至今塔身上当年战争留下的累累弹痕仍历历在目,成为日寇侵华罪行的历史见证。后来,有关部门在塔下发现一地宫,据考原存有石碑,惜早已不知所踪。梵安寺塔寿享千余年,期间,不论是风侵雨蚀、雷轰地震,还是人为的破坏,都未能使它屈服。古塔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牢固的结构,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在文水大地上。 西峪口遗址 西峪口遗址位于文水县西峪口村。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兽牙装饰品。在村南山腰约60米处,曾发现过羚羊骨和巨大的古生物头骨化石。 孝义镇市楼 孝义镇市楼位于文水县城西南8公里处孝义镇中心。原建于清代,属砖木结构 孝义镇市楼建筑,高18.5米,占地76平方米,楼基与一层、三层系砖修,二层为砖木混合结构,周围有城垛式围栏,三层有平座,单檐十字歇山顶。据二层东北角石碑记载,公元1813年(清朝嘉庆十八年)曾对该楼进行过一次重修。一百多年来,孝义镇市楼久经岁月剥蚀,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早已褪尽芳华,但却更增其沧桑古韵。 狄青庙 狄青庙位于文水县城南30公里处狄家社村中,又名狄武襄公祠,为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原由狄青次子狄谘率昆弟族人于1059年(北宋嘉礻右四年)修建,1296年(大元元员二年),狄青七世孙狄晖重修,1873年(清朝同治十二年)再次重修,1957年东西配殿不幸被拆除,仅剩正殿与山门,1994年狄家社村民集资对正殿进行了一定修葺,仍按原制立于八级台阶之上,三楹二柱,单檐硬山顶,檐前无斗拱,有插飞。廊下东西立碑石数块,其中狄晖所立《狄武襄公祠堂记》最为珍贵。门面为夹扇门窗,檐下悬1871年(同治十年)十月全村公立的横匾一块,上书:经文纬武。门顶悬 狄青庙1807年(嘉庆丁卯年)所立横匾一块,题词:宋室名贤。两匾均为蓝底、金框、金字。正殿正中有神阁一座,内供狄青木雕坐像,面目清秀,温文尔雅,留一绺长须;身披铠甲,头戴紫冠,一身元帅装束。殿内四角立有四个文武待臣,东内侧文侍臣举钦赐尚方宝剑,外侧武侍臣端一个面目狰狞的铜面具;西内侧文侍臣手捧帅印,外侧武侍臣持一杆无缨合箭式大枪。殿内东西壁原有壁画,据21世纪初调查,西壁壁画已无,东壁有重描后的中堂画一幅,联语一副。画面上有古松、明月,一童子正向一个儒家装扮的老者求学拜师。联语为北宋著名政治家韩琦所撰,看尽好花春卧稳,醉残红日夜吟多。名将祠堂书此联语,颇耐人寻味。 石永村市楼 石永村市楼位于文 石永市楼水县城东南20公里处石永村中。 属明代早期建筑,木制结构,凭四根通天柱和十二根支柱支撑,高17米,占地110平方米。明三层,暗两层,二层有平座,曾供有佛像五尊,可惜解放初遭毁坏。楼顶为十字歇山顶,琉璃绿瓦,金碧辉煌,丽日照耀,流光溢彩。据碑文记载,1497年(明宏治十年),1714年(清康熙甲午年),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1798年(乾隆五十八年),1891年(光绪十七年)以及1984年,曾对该楼进行过六次维修和彩绘,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市楼风华永驻,雄姿长存。 麻衣仙姑庙 麻衣仙姑庙位于城东1.5公里的桑村南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四合院式的群体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正殿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偏殿为卷棚顶,面阔小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进深三间,配殿南面各有看台三间,进深一间,乐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卷棚顶建筑,钟鼓楼亦为单檐悬山顶,庙内共有碑八通。 据碑文记载,麻衣仙姑庙始建于唐代,几经沧桑,旧迹早已不复存在。现存庙宇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多次维修和彩绘。在清朝乾隆四十年,民国十年曾两次重修。解放前每遇大旱年月,县内就组织大规模的祈雨活动,动用十八个村的民间锣鼓,大批童男童女,善男善女,其人员之多,声势之大无以伦比。县长敲响市楼的大钟为出发信号,乞雨队伍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直到汾阳黄芦岭麻衣仙姑洞跪拜。由主祭人进香,烧纸、摆起净瓶,等待滴水。据说求得几滴水,即下几寸雨。仙姑庙内现在保存有民国十年县长组织求雨活动的石碑,详细记载了当年求雨的盛况。1964年,大队将正殿、东西配殿前墙拆除改作库房,使用至今。1997年村里投资,对正筑宏伟壮观,数里外可见楼体。 东岩寺 东岩寺位于文水县城西北100里的地方,该寺现在仍存有石栏、水井、冢墓等遗址,寺中旧有10幢碑,碑文中有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及当时建寺始末、山中风景描述的记载,对照史传白马寺的始建年代,认定东岩寺建寺比白马寺早一年,应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随着苍儿会的开发,必将对佛教史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民间传说 上贤塔的传说 上贤塔由于古塔屡次遭劫而不毁,民间便给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关于它的传说脍炙人口、遐迩闻名。相传,古代有星相家察知上贤村一带风水极佳,将出真龙天子,于是皇帝传旨命能工巧匠修建此塔以镇,故上贤塔又名“镇龙塔”。塔高耸入云,挡住了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的去路。二郎神勃然大怒,挥起扁担,连击两下,将塔截为三段。塔顶落在了距上贤村15公里处的碱场村,塔根震到了2.5公里以外的冀村。从那以后,只留下少半截塔身在上贤村。这就是上贤塔既无塔顶又无塔基的由来。二郎神歇担放山的地方,因山落土,留下了两座小山,就是如今的上贤坡。 狄青的传说 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狄青的传奇故事。传说狄青乃是天界武曲星君下凡;又说狄夫人乃西夏双阳公主。戏曲舞台上也常上演歌颂狄青的剧目,如:《珍珠烈火旗》、《狄杨合兵》等。历朝历代吟咏狄青的诗词也是举不胜举,如:狄武襄吟(明)杨维桢宾州海月光团团,剑花火树烧烂斑。将军如内客未散,捷书已夺昆仑关。当时谏官疑武士,岂知办贼遽如此。於乎!铜面将军今岂无,世无承相庞公甘老死。谒狄武襄公祠(明)范珠宋祚方兴虏未平,将军百战捍危城。流言难泯生前节,信史犹传身后名。八尺穹碑苍藓合。一区故宅野云横。晚来风撼溪山村,仿佛南征弓马声。咏昆仑关之战田汉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阻塞驿楼空。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仙女山头奇石耸,牡丹岭上阵云浓。莫云南向输形势,枢相当年立战功。 凤凰城的由来及传说 1084年(宋元丰七年),县城遭水患废(当时 1911年时文水县的城墙[26]县城在旧城庄,建于北魏时期,后称文水古城,这还不是文水最早的城,文水最早的城叫大陵城,建于春秋时期,在武陵村与交城大陵庄之间),文水城于1085(宋元丰八年)始建,于1098年—1100年(元符年间)县城迁移到此,因状似凤凰,故有凤凰城之称。 据民间传说,在文水城快修成时,一天,忽然来了个白发老翁,他仔细看过城的位置和形状后,对领工人员说:“这座城头枕子夏山,足踏文峪河,风水太好了!可惜城门开的方向不对,若改一下,就成为一座凤凰城了。古有‘凤鸣岐山’,你们来个‘凤鸣西山’岂还甚好”。说罢飘然离去。官府按照老翁提示,将东西重门改向朝南开,东与私评村、西与土堂村连起来,为凤凰的两翅,北重门向东开,与北关连起来,为凤凰之头:重南门朝南开,与南关连接,为凤凰的尾巴;岳村、冀周两村为凤尾上的长翎。又在城内中心处盖了1座市楼,在市楼底下打了1眼水井,为凤凰的心脏;在北关的北头盖了1座真武阁,阁的左右各凿水井1眼,为凤凰的双眼。同时,在北门外立一照壁,壁上镶刻“凤凰城”三个字。从此,文水凤凰城的美名便远近传扬。后来有个外籍县令,一次,去西山周游,夜半出来小解。眺望县城,一片红光,形似一只凤凰。又一次,夜间出衙巡城,望见城墙上的堞楼红光闪闪,好像每个堞楼都点有一盏红灯,并耳闻有琅琅读书之声。回衙后反复思考,认为文水之所以出名人,一定和凤凰城的风水有关,便产生了嫉妒之心,一气之下,便下令把市楼底和北关真武阁两侧的水井填了,并将城墙上的72个堞楼拆毁。从此,破坏了凤凰城的风水,城墙堞楼上的灯光和琅琅读书之声,就再也看不见和听不到了,名人也出的少了。 参考资料 § 地域特色 汾河、文峪河、磁窑河纵贯县境,灌溉条件便利。文水东部一马平川,绿树成荫,西部山峦叠嶂,泉水潺潺,密布着近3万亩的森林,金钱豹、褐马鸡等珍禽异兽栖息林中,这里盛产猴头、木耳、沙棘和各种中药材,其中沙棘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沟口、苍尔会的泉水已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天然优质矿泉水。 § 风土人情 马村革命烈士陵园 春节 俗称“大年”,时为农历正月初一。影响深远,内涵丰厚,牵动各行各业,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群众性传统节日,历代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之说。进入腊月,干家万户即开始“忙年”,置新衣、购食物、做年食、添年画,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腊月廿三后,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民谣“廿三打发灶爷上了天,廿四割下对子写下字,廿五揩抹打扫样尘土,廿六割下吃挞肥羊肉,廿七剃头采脸洗了足,廿八黄儿馍馍蒸下两簸箩,廿九提上壶壶打下酒,三十日包下一些扁食儿”。至除夕夜,房舍、院落到处清扫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11夸张贴上鲜红着联,院中挂好各色绘纸;门扇上插上柏叶,门墩、窗台上放上红纸条裹着的柏叶、黑炭。柏,意在长寿,又取意逼邪;炭,取意高探。整个院落焕然一新,充满了节目的气氛。 春节早晨,天未亮男女老幼即纷纷起床,穿戴一新,以欢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晨起饮红糖水一杯,取一年甘甜之意。饭前,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饭后本家、邻里互祝新春之喜,街头相遇拱手作揖互道“见面发财”、“恭喜发财”等祝词颂语。新娶来的媳妇,由婶子、大娘引上,到本族长辈家拜年,为的是从本家。春节这天早晨均吃饺子,吃出包钱币饺子者被认为是最有福之人。三餐饭菜均极丰盛。午除主食外,有的人家炒四个菜取“事事如意”;有的炒六个菜,取“六六大顺”;有的炒八个菜,取“八路进财”;有的炒十个菜,取“十全十美”之意;晚饭除主食外,要喝豇豆稀饭。 文水土音“豇”和“强”同音,取其活得比人强之意。总之,其举措均取吉祥如意之内涵。是日,家家备有香烟、糖果等物,招待来客。新中国建立后,拜年之风虽存,颂祝之语已不多见。新媳妇给本族长辈拜年,变为许多妇女相随认识去年娶来的新媳妇及新房和摆设。 初二、初四是女婿给岳父母、外甥给舅父家拜年的时间。其他亲友除初五、十三外,哪天也可去拜年。拜年时晚辈要奉敬长辈食品;长辈要以丰盛的饭食款待晚辈。 § 地方文化 文水鈲子 文水鈲子 文水鈲子起源于文水岳村,人们习惯称之为“岳村鈲子”,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这种民间音乐舞蹈艺术被正式定名为文水鈲子。 文水鈲子最早功能是祈雨,在当地的祭祀祈雨仪式上,文水鈲子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其演奏的主要乐器由小钹、大钹、大铙、大鼓组成。其中小钹是其主奏乐器,它造型别致,钹碗大,钹沿小,它发音独特,演奏时演奏者两手扣钹碗,控制余音不使其扩散,发出清脆、明亮、悦耳如雨打芭蕉的“ ”之声。这些独制的特色乐器,在演奏时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与声响效果都浑然天成,与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巧妙地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文水鈲子由原来的《雷公闪电》一种鼓谱,创新发展为《电闪雷鸣》、《乌云翻滚》、《普降甘霖》、《喜庆丰收》四部乐章。文水鈲子曾多次参加中国各类大型比赛及展演活动,获得了极大的声誉。2006年5月,文水鈲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还应邀参加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文水鈲子以其独有的魅力及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和效果,赢得了来自中国各地及海内外商客的阵阵喝彩,为山西、为文水争得了荣誉。 § 历史名人 武则天 刘胡兰 1932年10月8日生,乳名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分配回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任村妇救会秘书,同年任五区妇救会干事,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她被敌军逮捕,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壮烈牺牲,年仅15岁。毛泽东为她的事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武则天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 幼年随父母在豫州(今河南汝南)、利州(今四川广元)、荆州(今湖北江陵)等地生活。贞观九年(635)五月,回文水葬父。贞观十一年(637)随母返回长安。同年,年仅14岁的她,被唐太宗召入宫中,选为“才人”,并赐号“武媚”,人称“武媚娘”。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狄青 狄青,生于1008年(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卒干1057年(嘉佑二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1040年(康定元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1052年(皇佑四年)六月,推枢密副使。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宋仁宗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狄青一战而胜。 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受奸人所害,1056年(嘉佑元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出知陈州,离开了京师。 狄青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惊疑终日”,惟恐再生祸乱,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 同恕 同恕(254—1331)字宽夫,祖居太原文水。其父同继先,博学能文,著有个人专集《玉山集》。同恕幼年时期,跟颐斋先生张彦明学习,他职颖好学,尤其记性非常好,每天能记住好几千字,乡校考试常是第一。提举张器玉这样评价他道:“义理详明,文辞浏亮,宜为此会之魁”。从此,同恕“德进业修,声誉日著。”至元年间,朝廷聘他当武部官员,他婉言推辞。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平章陕西事王野仙聘请他编纂《世祖实录》,他将书编成后,就又隐居起来,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不事张扬是同恕的本质。 宋仁宗时,曾三次派人到同恕家,请他出任国子司业、阶儒林郎,他都推辞不去就任。最后,朝廷批准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的建议,在奉元设立了鲁斋书院,由同恕当领教。同恕进书院后,先后培养出学生上千名,延右年间,新设经明行修科,朝廷请同恕与萧郏两人主持考试。1316年(延右三年)秋,同恕又任考试官,严格按考试成绩的前后顺序录取考生,他公正严格的做法,被当时的人们广为传颂。1319年(延右六年),同恕被选入朝廷,当任了太子左赞善、奉议大夫的职位,负责教育和培养太子。1320年(延佑七年),英宗接位,同恕退休回家。 (1328年致和元年),朝廷任命同恕为集贤侍读学士,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谢绝。回家13年后的1331年(至顺二年),同恕去世,享年78岁。赠翰林直学士,赴京兆郡候,谥“文贞”。他一生著有《矩庵集》30卷,久佚,《永乐大典》中辑出其文10卷、诗5卷。同恕的著作“不事粉饰、而于淳厚敦朴之中,时露峻洁峭厉之气”。他作诗学的是陆游,为文以周必大为榜样。他所作的志、状是后人研究金元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哲学思想上,同恕崇尚程朱理学。他的教学方法是以疏导学生为主,逐渐把学生引入正道上。他好学不倦,家里无余粮,而藏书却多达上万卷。他的座右铭是:“与其有求于人,何若无欲于已;与其使人可贱,不若以贱自安”。他待人诚恳、谦虚,人们与他座谈,就好像是坐在春风中喝着美酒那样畅快。为此,人们多愿与交往,道高当世的萧郏就经常与同恕交往,他俩关系也很密切。当时人们称之为“萧同”。 一代巨儒同恕的为人、为学之道,仍然值得我们借鉴。[8] 孔天胤 理学泰斗孔天胤(1505—1581),字汝阳,号文谷子,又称管涔山人,死后门人称文靖先生。汾州文同里百金堡人,即今文水县百金堡村人。祖父是晋的政仪宾(今说女婿),父亲孔雄骏是庆成王府的仪宾,被封为奉训大夫。 孔天胤出生名门高贵,从小聪颖过人,1531年(嘉靖十年),乡试中举,第二年,又以一甲第二名的成绩进士及第,当地的人称他为孔榜眼。因明代的制度规定,凡宗室外戚,不准担任京城的官职,所以孔天胤只能去陕西担任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不久又降为祁州(今河北安国)知州,后来又被提升为河南按察司佥事,复以布政司参议,提督浙江学政,历任陕西按察司、右布政使,转河南左布政使。他做官清政廉明,每到一地,都受到人们的称赞。辞仕回籍后,筑“文苑清居”、“寄拙园”等小园,经常与朋友们在园中吟诗、谈文。 孔天胤以精研理学闻名于世。他的学说继承了宋代儒者的“格物、致知、明辩、笃行”的宗旨,讲求教学者首先要端品励行,其次才是研求文词,教育人要重视反省自己本人,然后才能以自身做为弟子的典范。 孔天胤曾与王道行、吕仲和、裴邦奇等组织诗社,以诗倡和,很受当时学者的推崇。他一生著有《孔文谷文集》20集、《孔文谷诗集》14卷,《霞海篇》1卷,均被《四库全书》著录。他还编著了《汾州志》8卷,可惜现已流失不存。[8] 左昌德 左昌德(1808——1879),1808(清嘉庆十三年)出生于文水县孝子渠村 文水拳师左昌德~个武术世家。 文水拳师左昌德 其父左文法,通晓武术。左兄弟3人,老大昌永,老三昌泰。昌德排行第二。以拳把式闻名,故人们送给他个美名——左二把。 昌德自幼随父习武,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天资聪明,又肯刻苦练功,深得其父偏爱、17岁上随父到北京西华门外车铺,一面协助父亲经营车轴生意,一面继续习武。他练武功,方法独特,练弹腿时,在院内埋下18根檀木轴,每早必踢瑞百下。大门外丁字路口有对石狮,他为练臂力,每晚必举数十次。苦练3年之后,不仅~腿可踢断一根车轴,还可把一对石狮举起来。 时有河北沧州人绰号“长眉道人”的张德茂,愿收他力徒,于是又随张师习武。因其武功已有基础,又深得名师指教,早晚苦练,进步很快,一练就是8年,武功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徒手到器械都掌握了绝妙之法。昌德28岁那年(道光十六年),他拜别师傅,返回北京车铺。此时父亲病故,只好重操旧业,维持生计。因他不善经营,车铺歇业,无奈一度流落江湖,独霸天桥,行侠仗义,抱打不平,深得民心。 昌德29岁时,经其师傅张德茂介绍到苏州开设王永镖局,次年改为昌隆镖局。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保嫖生涯,走遍大江南北,历经30余年,誉满中国北方、南方7省。其间其子安民、其孙秉信及其高足张德寿、武高升等都随其保然。时灵石县坛镇村经仁政慕名拜昌德为师,随左子安民保镖。 昌德在保镖的30余年中,从未出过差错。清道光H十四年(184),因给苏州巡抚押送苏绣名作“七禽图”赴京,道光皇帝亲赐其黄马褂1件,镶旗1面。当道光皇帝手执旗柄朝下递给下跪的昌德时,昌德伸手接住旗矛,因怕犯欺君之罪,不敢再将旗子颠倒过来。为了纪念这件事,后来左家缥旗是旗矛倒插镖车,人们见了便知是昌隆缥局的镖车。 昌德在保镖过程中,遇同行有困难,必尽力帮助。平遥县南良在人王正卿也是著名镖师,有一次失了镖,找到昌德,请求帮助。昌德欣然拔刀相助,找回失去之物。后王、左遂成金兰之好,王为兄,左为弟,他们经常切磋武功,相互交流。正卿也学左家弹腿、绵掌,昌德也练王家的枪法。直至解放后,在北京还有左家弹腿、王家枪之说。 昌德老后,将昌隆镖局交与其子左安民经营,自己回乡养老授徒。昌德去世后,其子安民、其孙秉信继承其业。民国建立后才关闭镖局,叔侄二人归里,设场授徒传艺。直到解放后,在文水全县武林人士中,左氏门人占绝大多数。 孙谦 孙谦(1920——1996),男,原名孙怀谦,文水县南安村人。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作协副主席,山西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他与人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泪痕》、《咱们的退伍兵》拍成电影后获电影“百花奖”、“金鸡奖”。1992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孙谦“人民作家”光荣称号。1996年3月5日,孙谦在太原病故,享年76岁。 张稼夫 张稼夫(1903——1991),男,原名张法古,文水县西北安村人。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中顾委委员等职。1991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他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 § 地方特产 “伦达”牌肉类系列产品 “伦达”牌肉类系列产品 “贤美牌”清真软包装熟牛肉是文水县肉制品厂的主要产品之一。该产品在第三届中国科技新产品名优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贤美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伦达”牌袋装牛肉、驴肉、酱香猪耳、香菇猪蹄等系列产品,精选当地优质及进口原料,配以天然香辛料、加碘盐,不添加化学色素、防腐剂,使产品具有低脂肪、高营养,肉质鲜美、瘦而不柴、肥而不腻,肉香浓郁,食后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等特点。随着公司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符合EU标准的肉牛屠宰生产线的投产,公司将形成年屠宰加工优质肉牛4万头的能力,主要生产里、外脊、眼肉、大小米龙等高档部位分割牛肉。由于有先进的硬件基础及技术依托,公司将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能达到出口标准的企业,填补了山西省没有高档牛肉这一空白。 梨 文水县形成3个乡镇21个村5万亩优质女皇贡梨生产园区,主要品种为酥梨、水晶梨、黄冠梨,采取高接换头等无公害标准化梨园管理技术,产量达9000万公斤。园区内1000吨以上的贮藏库10座,保鲜贮藏能力达7500万公斤,商品率达95%以上,梨果为农民增收2500元。 文水葡萄 远在唐、宋时期,文水县即以生产葡萄著名。盛产于方圆、宜儿、武午、西城、崖底(旧崖底)等村。品种有红、白、长、圆数种。尤其瓶儿、玫瑰两种,皮薄肉嫩,味道香甜。省内外闻名。清光绪九年(1883)《文水县志》载,方圆等村用鲜葡萄熏制的葡萄干,被列为贡品。“正贡三大箱,每箱内各三小箱,一箱十斛,俱用黄绫装裱解京。随正贡又有解省副贡,相沿也久。”七.七事变前,仅方圆村即有熏坊48家,年熏制葡萄干5万余公斤,远销于天津、北京及东北各省。葡萄产量居山西省之冠。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宜儿、吴村、谢家寨等村,建果园,栽葡萄,至1985年成片葡萄园发展到1400余亩,年产葡萄20多万公斤。品种有巨峰、龙眼、黑鸡心、红鸡心,白羽、龙宝等。 § 地方小吃 则天纪念馆 油面 油面本为年节佳品,由于“文字号”创出了名声,油面遂成为民间常吃的一种面点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油面的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面粉、胡麻油、糖稀、白糖、蜂蜜、碱面。 工艺:适量水将碱面化开,与胡麻油750克,糖稀2250克混合,加温水搅匀,再放入白糖1500克,另取面粉5000克,置案上揉成高0.8寸的长条,并切成三段,一段做底刷油,一段压其上,另一段从中切开,刷水贴于两旁,然后揉压为一用刀切剂,捏合缝隙下入油锅炸制。捞出后分别置于由蜂蜜、白糖、糖稀煮沸的蜜水中浸醮即成。 特色:外酥内软、香甜可口。 灌肠 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开胃。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冷水将荞面打成 糊状,入锅煮熟,蘸醋、蒜而食,谓之“吃糊糊”。后来,经逐步改进,将糊状的荞面放入小碟内,上笼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肠,形如碗碟,大的直径20厘米,小的直径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 流尖和子饭 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绿豆面800克、白面200克、小米300克、倭瓜、红薯、紫皮山药、嫩豆角各200克,嫩玉米、精盐、花椒、植物油、香菜少许。 工艺: 1、水烧开后,将倭瓜、红薯 、紫皮山药、小米、嫩豆角、嫩玉米粒先后入锅煮熟。 2、将豆角、白面和精盐同时放入盆内搅匀,加入冷水和成面团,再加水用木棍将面团搅成稠糊状(搅时必须同一方向,直到搅出面筋为止)。 3、小米和瓜菜煮熟后,加少许冷水使锅内止沸,收执一双筷子,夹上面糊并不断捻动,让面糊顺着筷子逐渐流入锅内(筷子不可停留在一处上,要均匀移动,以免形成疙瘩状)直至将面糊全部流入锅内煮熟。 4、勺内倒上植物油、花椒,待油烧热花椒炸成黑色后,放入葱花,趁势倒入锅内,立刻用锅盖盖严。 5、在食用时,根据不同口味,放入适量的调料、香菜等。 特色:米、面、菜皆有,色、香、味俱佳,面嫩菜鲜好消化,馥郁醇香营养丰富。 晋南的饼子 饼子色泽金黄,味道清香,个大,面顺,喜食饼的人恐怕都离不开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